《左傳》有言:"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自炎黃二帝之始,至夏商周三代融合,華夏族逐漸正式形成。至今,我華夏文明已傳承五千年之久,五千年的時間,足以讓滄海變成桑田,巨石化為齏粉,但我們中華文化始終永存,而在這五千年之中,中華文化也演變出太多讓世界驚嘆的文化分支,其中,中華的園林文化,更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獨特標記,一景一物,無不體現出我們華夏人的精神追求以及知山樂水的哲學境界。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寥寥十四字,精準的體現出我們中國人對於園林的精神寄託,而在中國浩瀚的園林文化之中,江南園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世界園林之母,世界藝術之奇觀,無不是對它的褒獎。
作為江南園林的代表,拙政園更是中國園林文化的一個頂峰。
拙政園佔地78畝,目前仍是中國最大的園林,園林共分東、中、西三部分,全園以水為中心,一景一物,上水環繞,極具江南人文特色,在如今西方文化不斷入侵,中華傳統文化慢慢凋零的今天,暢遊拙政園,可以很好的感受我們中國傳統古典文化的內涵精髓,在這喧囂的世界中體會難得的一分靜謐。
從東園進入拙政園,入眼的就是清水環繞的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中,立刻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感受,前行數步,只見參天的松柏古樹及一株株湘妃竹,它們擁簇著一座巨大的太湖石'綴雲峰',將開門見山的園林手法體現的淋漓盡致。繼續向前穿行迴廊,則是蘭園堂的所在,進入堂中,一副拙政園全景圖的漆雕靜靜的掛在牆上,古色的漆雕更是平添了幾分古味。
行至中園,方能感受到整個園林的精髓所在,池廣樹茂,景色自然,層次分明的建築,營造出一種錯落有致的別樣美感。另外園中的荷花更是一絕,假山綠水,亭臺樓閣,與園中的荷花相映成趣,而純潔清雅的荷花,更是體現出當時園主清高不群的高貴品質,在這物慾橫流的時間,這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中園的亮點實在太多,當時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借景北寺塔,設計者利用獨特的手法,將遠方的北寺塔成功成為拙政園的景物,這一手法雖然不算什麼高明之處,當時從這小小的細節我們可以看出,好的東西不一定非要自身擁有,在這資源匱乏的今天,我們能深刻感受到資源共享的重要性。
登上西花園的宜兩亭,我們可俯瞰西園美景,亦可一窺東園風光,此時我們悄然發現,中西兩座花園已經融入一體,讓人頓悟萬物皆有融合共處的可能。
作為中國江南園林的代表,拙政園的景色無疑是極為優美的,尤其是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細細品味一番中國古典文化,你會發現其中難以言喻的舒爽,那代表著古人精神追求的一景一物,這一份難得靜謐,將會洗滌我們逐漸渾濁的精神世界,而作為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園林文化也值得我們去保護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