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上班路過小區幼兒園,聽到一個小女孩抱著媽媽的腿哇哇大哭,邊哭邊喊「我不想上幼兒園,媽媽,我要媽媽」,母親眼含淚水非常不舍,卻也沒有辦法,最終還是「狠心」離開了。當然並不是這一位小朋友是這樣,90%家長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都經歷過這種情況,有的家長不忍心看孩子哭,就選擇了妥協,帶孩子回家。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的行為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那麼孩子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今天我就根據我的一些個人經驗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孩子不願意入園的原因
1、不願意和父母親人分開
孩子在上幼兒園以前,每天都和父母或者家中長輩在一起,對父母和家人產生了很大的依賴心理,和父母長輩在一起非常的有安全感,不願意和父母分開,當被強制分開的時候,就會哭鬧錶達不滿,所以非常的不願意去幼兒園。
2、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環境
孩子入園前一直生活在家裡,對家裡的生活環境都十分熟悉,並且感覺在家非常的有安全感,所以在離開家的時候就會感覺到害怕,沒有安全感,尤其是對幼兒園的環境還不是很熟悉的時候。
3、幼兒園不自由
孩子平時在家都是想幹嘛幹嘛,沒有限制,還有父母的疼愛,但是在進入幼兒園之後會受到一些約束,沒有了在家裡無拘無束、為所欲為的自由,就會對幼兒園產生一種約束感,然後對幼兒園產生了抗拒,拒絕去幼兒園。
正是因為這些因素,導致很多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所在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家長一定要對孩子的一些方面進行培養,讓孩子在去幼兒園的時候可以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環境。
二、孩子生理生活方面的培養
很多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習慣性的就承包了孩子生活中的一切,例如:吃飯、穿衣、如廁。導致寶寶進入幼兒園自己穿衣吃飯是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所以孩子初入幼兒園感到不適應也都屬於正常現象,因此家長們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一定要在生活上鍛鍊孩子,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
1、自己穿衣
(1)讓孩子玩給玩具娃娃換裝的遊戲
孩子剛開始可能並不會自己穿衣穿襪,所以家長們可以給孩子買一些芭比娃娃之類的玩具娃娃,讓寶寶給娃娃換裝、梳頭、穿衣打扮。在孩子給娃娃穿衣的時候,家長給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初步意識到怎麼穿衣。
(2)動手實踐
孩子已經掌握了給玩具娃娃穿衣的基本順序和方法之後,讓孩子開始試著給自己穿脫衣服,每天早晚輔助孩子穿衣脫衣,讓孩子慢慢學會並適應自己穿衣穿襪,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2、自己動手吃飯喝水
這一點是幼兒園必備的生活能力,不然幼兒園的學生那麼多,老師只有那麼幾個,不能一個孩子一個孩子的喂,這個時候如果孩子不會自己吃飯的話,可能會餓肚子。所以家長平時一定要試著放開手,讓孩子試著自己去吃飯,在孩子做的不對的時候,不要過多的幹預孩子,要給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
3、自己上廁所
很多孩子因為不會自己上廁所,所以在幼兒園經常性的尿褲子,有的甚至上了小學還不會自己上廁所,所以父母一定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教會孩子自己上廁所,告訴孩子想讓廁所的時候一定要和大人說出來。並且分別在訓練孩子坐便器和蹲便器上上廁所,在孩子上廁所的時候協助孩子完成如廁。
4、有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其實也是一種生活自理的方式,因為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後要和老師小朋友們溝通交流,所以在上幼兒園之前,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一些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孩子在幼兒園才能向老師表達清楚一些自己的需求。
(1)多和孩子對話
經常和孩子對話能夠鍛鍊孩子和人交流的能力,在和孩子對話的時候,一定要用普通話,避免方言,不然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可能會聽不懂寶寶說的話。
(2)試著讓孩子講故事
孩子們小時候都是非常喜歡聽一些小故事的,但是家長們別只讓孩子聽自己講故事,也可以試著讓孩子給自己講故事,來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孩子心理方面的培養
大多數孩子最開始不想去幼兒園基本都是因為對父母非常依賴,在心理上接受不了和父母的分離,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改變孩子的一些心理上的依賴。
1、讓孩子在心理上適應和父母的分離
家長可以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多製造與孩子分離的機會,例如讓孩子自己在遊樂園和小朋友玩耍,自己在一觀察孩子,讓孩子慢慢的適應自己獨自玩耍(千萬不要分心玩手機之類的,避免孩子丟失),或者平時可以讓孩子去自己好朋友家和朋友的孩子玩耍一會,不要整天讓孩子呆在自己身邊,慢慢的在心理上習慣和父母的短暫分離。
2、讓孩子知道哭鬧並不能達到目的改變一切
很多孩子在不願意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會哭,這個行為會讓很多父母為之動容,畢竟沒有那個父母是不愛孩子,不心疼孩子的,因此在寶寶哭的厲害的時候,有的家長就會選擇順從寶寶,今天先不上了,這一點是堅決不可以有的,這樣只會讓寶寶在心理上有一種認知,就是自己哭,就可以達到不上幼兒園的目的。
記得我姑姑的女兒,也就是我的表妹小時候就是這樣,每次上幼兒園都哭,我姑姑也因為心軟,有時候就會妥協,導致她形成了一種哭可以達到我所想達到的目的一,後來即便長大了,這種一有什麼問題就哭鬧打滾的毛病還是沒改,想買零食不給的時候哭,想買衣服不給的時候哭,想買玩具不給的時候依然哭,我姑姑生氣的時候會打她,依然不管用,甚至她還在地上打滾。
所以家長們在面對孩子不想讓幼兒園哭的時候,不要急躁但也不要心軟,我們可以接受寶寶這個哭鬧的情緒,可以去哄她抱她安慰她,但是哄完之後該幹嘛還是要幹嘛,不能做的就是不能做。這樣她就會明白,家長的底線不是哭就可以打破的,幾天之後就會習慣了,千萬不能心軟,這也是對孩子心理上的一種歷練。
四、環境適應能力的培養
1、讓孩子提前做好進入新環境的心理準備
家長可以提前告訴孩子要哪裡,那裡有什麼好地方好玩的,有什麼不同,讓孩子知道自己要去哪裡,也算是讓孩子安心。比如說孩子上幼兒園的事情,家長可以提前去幼兒園拍一些幼兒園小朋友、教室、遊樂場的照片帶回去給孩子看,告訴孩子這裡有很多小朋友和好玩的遊樂場,讓孩子慢慢的在心理上接受幼兒園,這樣孩子在去幼兒園的時候,才不會有恐懼感。
2、在家和孩子玩模擬上課的遊戲
小孩子都喜歡玩,所以家長們在家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之類的遊戲,也就是過家家,買一塊小黑板,在家模擬幼兒園上課的遊戲,讓家庭成員都參與其中,誰扮演老師,誰扮演孩子,讓孩子提前了解幼兒園的上學情況。
3、多帶孩子出去和小朋友玩耍交朋友
在上幼兒園之前,多帶孩子出去和小朋友們交流玩耍,讓孩子學會和怎麼和小朋友交流,讓孩子提前適應和一群小朋友玩耍的環境。最好讓孩子交一個可以一起上幼兒園的好朋友,這樣孩子在知道有好朋友和自己一起上幼兒園的時候,心理上也會有一點安全感,對幼兒園也就不會那麼排斥了。
孩子入園的時候可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家長們一定要有耐心,學會正確的去引導孩子,千萬不要縱容孩子。也希望準備讓孩子上幼兒園的家長,提前做好準備,鍛鍊孩子的一些基本能力,讓孩子在進入幼兒園的時候能夠迅速的適應幼兒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