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古城十月丹桂香,絲路聚會情誼長。長安,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曾經的世界中心,在兩千年之後的盛世,以絲路為靈魂邂逅光影,迸發出國際文化交流的璀璨光芒。
全球交流平臺搭建成型
影像節在國際交流方面不斷積澱,已經與威尼斯電影節、釜山電影節等73家國際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累計邀請到荷蘭國際動畫電影節主席戈本·斯荷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負責人艾蓮娜等近200位國際嘉賓。使國際範圍內的優秀影像機構得以在西安互通有無,從而為陝西未來影像產業發展聚集了全球的鮮活力量。
第五屆西安國際影像節本著拓展國際品牌的願景,從6月份啟動,恰逢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陝西省人民政府啟動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從而榮幸地成為其中的國際短片展映單元。
本屆影像節共徵集到來自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的16079部作品,其中海外作品3350部。這些作品共同參與角逐影像節的各項大獎,並有6部作品榮獲最終大獎,其中來自喬治亞的《巴克禾馬羅》榮獲最佳導演獎,來自以色列的《尋找天倫》榮獲最佳人文關懷獎。
在10月19日至20日的終評中,共有7位終評委以國際視野、專業視角、人文情懷評選出包括最佳影片金俑獎《Bike與舊電鋼》在內的12個獎項,共計31部獲獎作品。終評委員會中共邀請到5位國際權威,其中法國沃蘇勒亞洲電影節主席 Jean·Marc Thérouanne 更是出任了終評委員會主席。
另外,本屆影像節活動期間共邀請到來自德國、義大利等15個國家的111位嘉賓參會,其中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嘉賓37位,覆蓋了國際電影節負責人、知名製作人、導演、3D影視機構代表等。他們通過作品展映、設備演示、現場互動等靈活多樣的形式,深度展現了前沿的電影科技和本國獨特的影像文化,為影像節的國際化交流增添了寶貴的內容,掀起了市民的參與熱潮。
藉助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廣闊舞臺,影像節的國際化水準再次提升到全新的高度,作品的評審程序和活動的內容構築與全球同類賽事完全接軌,這也標誌著影像節的專業程度和品牌影響力已然達到國際高度。絲路盛會擎起國際影像旗幟
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旨在以電影為紐帶,搭建電影交流交易國際平臺,促進絲路沿線各國文化交流與合作。作為其中的國際短片展映單元,第五屆西安國際影像節承擔了其中的「絲路電影合作論壇」、「國際短片展映」、「電影市場」三大板塊,成為長達六天的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主要內容支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