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會在未來的教育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好課』會越來越多,『優課』會越來越廣,『爭課』會越來越頻繁。」梅麗霞老師認為。
梅麗霞老師
梅麗霞,博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在學堂在線開設《經濟地理與企業興衰》課程,入選「2017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於創新研討會」舉辦前,學堂在線對梅老師進行了專訪,聽聽她與慕課的不解之緣。
學堂在線:據了解,您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第一個做慕課的老師,當時為什麼有動力來做慕課?
梅麗霞:慕課對於我來說,既是一場奇幻之旅,也是一次學習之旅,是一個從公開課到慕課、從學習者到講授者、從模仿者到創新者的學習的故事。
我從2012年就開始接觸到了網絡公開課,當時的身份是在線學習者。彼時,我剛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作不久,對黑板前的三尺講臺充滿熱情,對教學教育改革充滿激情。2012年,我第一次系統地完成了一門在線課程的學習,這就是哈佛法學院的著名教授Michael Sandel主講的公開課《公正:該如何做是好》(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這門課給了我極其深刻且震撼的啟發:原來大學課程可以這樣上!沒有教材,沒有照本宣科,沒有滿堂灌,甚至也沒有點名考勤,只有一個接一個充滿邏輯的問題,以及老師和學生之間不停的思辨和討論……這引領著我這個原本對法學研究一竅不通的學習者如饑似渴地學習、閱讀、思考、實踐。後來,我就順藤摸瓜地接觸到了慕課這個全新的概念。
2013年,我在 Coursera上註冊學習了幾門中文和英文課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臺灣大學呂世浩老師主講的《史記》和《秦始皇》,他讓我第一次深刻領悟「學歷史第一是要有趣,第二是要有用」的觀點。當時我就想,以後有機會,自己也要在網際網路上開一門課,傳播知識和觀點,幫助更多的人。
2013年年底,我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主講的通識教育課《經濟地理與企業興衰》已經入選了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但是,我覺得不過癮。部分原因在於視頻公開課只是把教室裡教授的課程內容錄像下來,上傳到網上,缺乏師生互動的Cyber空間,也不能滿足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碎片化學習的需求。
2014年5月,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到清華大學參加了一次慕課教師培訓,系統地學習和了解了慕課的背景、特點和發展趨勢,聆聽了馬昱春老師、於歆傑老師、王帥國老師等人的精彩分享,內心蠢蠢欲動。回到學校之後,我就開始著手準備做慕課。在學校教務部、信息管理部、工商管理學院各級領導與同事的大力支持下,我和我的研究生團隊挑燈夜戰,打滿雞血。從2014年5月到10月,我們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設計和製作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首門慕課。終於,2014年9月底,我的第一門慕課——《經濟地理與企業興衰》在學堂在線慕課平臺順利上線。
所以說,我做慕課的動力源泉,既有自我學習的演化路徑,也有他山之石的啟發借鑑。我特別感激清華大學的馬昱春老師、於歆傑老師、肖星老師和學堂在線的王帥國老師在慕課路上的引領與幫助。
學堂在線:在做慕課的過程中遇到過哪些挑戰?有哪些難忘的經歷?又有怎樣的心得和體會?
梅麗霞:第一次做慕課的經歷非常有趣,很多場景至今記憶猶新,許多人和事都令我感動不已。
首先是慕課(MOOC)的「M」(Massive),大規模,令人震撼。我記得,2014年秋季,《經濟地理與企業興衰》慕課在學堂在線首次開課,第一天就吸引了超過2000名在線學習者報名上課,這個數字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教室上課人數無法超過400人(大階梯教室的人數上限)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也讓我們很多同事對慕課所帶來的教育巨變倍加感嘆。當時很多媒體關注了這個「小事件」。
其次是「Open」,開放式學習,打破大學校園的圍牆。為了加強慕課線上線下的交流與互動,除了學堂在線的「課程討論區」之外,我們還開設了兩個500人規模的QQ討論群、一個微信學習群,並發布了數十次微博公告,這些新媒體凝聚了近千位在線學習者。他們不僅是我的課程學習者,很多人也成為我的朋友,我們到現在都還經常交流探討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問題,相互啟迪。
再次是「Online」,在線學習,如何維持熱情和效果?在網際網路上學習畢竟和在教室裡學習不一樣,慕課全靠學習者的興趣和自覺。為了激發數千名在線學習者,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睜開眼就登錄學堂在線,看看課程討論區裡面大家提出的問題,給出及時的答覆;每天晚上睡覺前最後一件事也是在線回答問題,或者提出新問題,引發大家的思考與學習。說實話,開一堂慕課,我在其中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可能三到五倍於日常的課堂教學。
而這門課的技術團隊、助教團隊也都和我一起經歷了淬火般的三個月。因為是第一次做慕課,沒有經驗,我們技術團隊的老師們都是邊做邊學,每次如何布景、如何錄製、如何剪輯,他們都在和我一起嘗試、探討、加班加點;而我那群可愛的研究生們,都變成了課程助教,幫忙整理字幕,校對勘誤;甚至好多學生變身「群眾演員」,親自出鏡,跟我一起演繹慕課的點點滴滴。這些勤奮和誠懇的人們,這些快樂的時光,都變成我生命中重要的財富,令我可以經常回憶、品味,心生感激和懷念。
學堂在線:今年1月,您的《經濟地理與企業興衰》這門慕課被評為「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請介紹下在這門課的運營中您都做了哪些工作嗎?
梅麗霞:能夠被評為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我是非常榮幸的,當然也很開心。在這門課的運營過程中,除了常規的課程視頻、課後習題、課外閱讀、在線討論、同儕互評等環節,我們還花了很多心思來設計和管理,使它別具一格。
比如說,我們的「課程回應視頻」,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創新吧。《經濟地理與企業興衰》慕課首次在學堂在線開放後,很多在線學習者提出了非常具體的問題,例如「美國好萊塢為什麼在洛杉磯?」、「市場區位論中六邊形原則的原理是什麼?」等等,這些問題在我設計慕課的時候並沒有講到答案,但是課程上線後問的人非常多,我們課程團隊就想到一個辦法:在下一周課程上線的時候,專門錄製一段「課程回應」的視頻,由我出鏡回答課程討論區裡熱度和集中度比較高的問題。這個創意環節,後來也被王帥國老師和於歆傑老師們主講的《e時代的大佬師》特別點讚,成為我們的得意之作。
此外,我還趁出差到北京的機會,參加過一次小規模的慕課線下聚會,跟在京的幾位在線學習者深度交流慕課學習的體會。他們有的剛下班,倒了兩個小時地鐵過來看我;有的就在附近上班或者上學,感謝我的課程幫他們開闊了視野。而我也很感謝他們,陪我一起度過了快樂的線下時光。
所以我想,做一門慕課,雖然看起來有點像拍電影,教師既要做編劇、導演,也要做演員,但是實際上,教師要為之付出的,絕不僅僅是時間、精力、知識、創意或者任何技巧,而是百分百的真心,是對待每一個在線學習者都如同教室裡面渴望求知的眼睛一樣誠懇的真心。
學堂在線: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您認為慕課這種形式有哪些優勢?
梅麗霞:相比於傳統的教課模式,慕課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慕課的表現形式更加新穎、多元,可以採用教師出鏡或者不出鏡頭的授課視頻、動畫、音樂、圖表、文字、習題等多種教學元素,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單一「教-學」模式的要素局限,更容易吸引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其次,慕課的授課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教學單元往往經過精心設計,內容具有系統化、精細化、碎片化的特點。還可以插入很多圖片、動畫、視頻和音頻文件,使上課像看美劇大片一樣,學習過程變成了一個享受的過程,便於學習者做好學習時間的合理安排,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
第三,慕課教學更突出互動性。大多數慕課平臺都能提供在線提問與答疑的互動社區,藉助於新媒體如QQ群、微信群等,能及時反饋學習者的困惑與感受,使教師和學習者、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互動、反饋、輔導、答疑和交流機制實現無縫對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慕課把課堂搬到了網際網路上,使教和學的互動交流過程更加頻繁、及時、有效,比傳統的教室面對面教學具有更為強大的教學質量保障效果。
學堂在線:您認為慕課以後會有哪些演進?會在未來教育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梅麗霞: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2017年,我到清華大學參加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峰會的時候,了解到慕課不僅幫助了很多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學生,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教育精準扶貧」(例如青海大學的本科生可以直接在線學習清華大學的優質慕課課程,彌補了當地師資力量不足的缺憾),而且還幫助很多山裡的孩子走出鄉村走向世界(例如福建寧德柘榮縣英山中心小學的孩子們通過慕課了解外面的世界),可謂善莫大焉。
慕課以後在技術方面會如何演進,我無法預測,但是至少目前,我認為雨課堂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慕課教學軟體。即便不是慕課,日常在教室裡的課堂教學,我也離不開雨課堂了。不久前,我去溫州市委黨校講課,給學員們演示了雨課堂的強大教學功能,使他們終於不用把手機掛在牆上的「手機袋」裡,而是拿著手機跟我一起學習和討論,投票和投屏,產生了意料不到的教學效果。
整體來說,我認為,慕課會在未來的教育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第一,「好課」會越來越多。在教育部建設1000門國家精品慕課的政策引領下,全國各大高校都紛紛行動起來,更多的優質課程和教學資源會湧進慕課平臺,所以未來學習者要學習如何選擇「好課」;第二,「優課」會越來越廣。網際網路+教育將會覆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全部教育過程,名校的優質教育資源有望被分享和傳播,令更多學習者受益;第三,「爭課」越來越頻繁。課程多了,學習者如何選擇?每一個平臺都要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才能吸引學習者、留住學習者,實現平臺的可持續發展和學習者的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