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為何「出淤泥而不染」?

2020-12-14 澎湃新聞

荷,為何「出淤泥而不染」?

2020-09-01 2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有人說:疫情後,

醫生成了戰士,

老師成了主播,

只有神獸,

依然還是神獸。

就在今天9月1日

萬眾期盼的「神獸歸籠」了!

校門口,

有孩子哭得一臉鼻涕,

有孩子笑得眉飛色舞,

……

然而再過4天

神獸們就馬上迎來

開學後的第一個周末

如何度過呢

不如選擇來辰山植物園

浪~~~起~~~來~~~

暫緩堆積成山的作業和各類輔導班

來到辰山植物園這座植物王國裡

邂逅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

是不是很happy~

每到盛夏時節,

池塘中朵朵荷花婀娜多姿,

片片荷葉似少女裙擺隨風搖曳,

微風拂過,

送來陣陣淡雅芬芳的清香,

令人心曠神怡。

所以說夏日裡最不可辜負的,

就是一場賞荷盛事。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人們常用上面的詩句形容滿池的荷花。

荷花亭亭玉立,

「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

使她擁有「水中仙子」的美名。

而說到荷葉,

學過白居易《琵琶行》的朋友,

對文中描繪琵琶彈奏時聲音的詩句,

應該不會陌生: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如果你曾經親測過將水潑在荷葉上,

一定對水滴在荷葉上四散滾動的情景,

記憶猶新吧!

說句毫不誇張的話:

再多的水也休想把荷葉打溼了~

那麼,問題來了。

荷葉是如何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

它甚至還可以利用「髒水」,

將荷葉上的雜物清理走?

答案就在這個周末揭曉。

辰山植物園將於9月5日(本周六)為親子家庭推出一場關於「荷葉效應「的園藝大講堂。講座以夏日裡常見的「荷葉」為主題,帶領大家探索荷葉「不染」的秘密,並且緊緊圍繞荷葉效應開展互動小實驗,為大家揭秘荷花的葉片是如何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同時結合實際生活,尋找生活中的「荷葉效應」。

時間

9月5日(本周日)9:50開始!

地點

辰山植物園1號門科普教室(辰花路3888號)

可諮詢遊客服務中心

費用

講座免費(只收取押金)

報名方式

掃描二維碼即可報名

(15組親子家庭,1大1小/組,孩子7-10歲)

活動流程

9:50-10:00

籤到

10:00--10:40

科普講座

10:40--11:00

現場互動交流

為了感謝大家對活動的支持

本期現場籤到的親子家庭將獲得

科普手冊及荷花燈製作雙份大禮包哦!

▲本講座面向的對象是親子家庭呦;

▲科普教室位於售票大廳後,無需門票即可前往。

▲為了節約能源,請自帶水杯。

▲溫馨提示:報名成功但卻無故缺席的親們,不僅押金不退還,您的微信號也可能會進入黑名單哦!

原標題:《荷,為何「出淤泥而不染」?》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蓮(下)
    家鄉那時所植的藕只開粉紅色的花,沒有蓮蓬,也不結蓮子。我也曾詫異於哪吒生長出來的那朵荷花的形狀,詫異於小人書上看到的採食蓮子的畫面,因為家鄉的水田中也有開敗的藕花,始終是不見花開過後的蓮蓬,更不見結出的蓮子。
  • 蓮為何出淤泥而不染?原因全網都答錯了
    只是,背得那麼熟、記了這麼久,你有沒有想過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呢?有人會不屑一顧:老生常談啦,多少科普文早已說明,原因是蓮葉具有「自潔(self-cleaning)效應」。自潔效應,聽起來不明覺厲,可惜,這樣回答的人都答錯了!
  • 蓮為何出淤泥而不染?原因全網都答錯了!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 作者: 陳瑩婷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為什麼?
    (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wiki/Lotus_effect)蓮葉的自潔本領確實存在,但用它來解釋「出淤泥而不染」就是牛頭不對馬嘴了。稍微分析便能發現這個解釋無法站穩腳跟:假設蓮葉發揮了自潔效應而使蓮免受淤泥汙染,那蓮葉剛從水底的淤泥裡鑽出來時,是不是應該呈現展開的盾形葉模樣?否則,如何通過葉表面特殊的結構來排水除汙呢?
  • 出於淤泥而不染,至枯終不染淤泥
    荷花之品質,自然是出淤泥而不染。尖尖角時如此,花開花落時如此,至枯至殘時如此。「不染」是荷之魂!這便是人們喜歡她、歌頌她的原因,也是人們對潔身自好和君子人格的崇尚與追求。菡萏花開,清水出芙蓉固然美麗。然而,殘荷鉛華洗盡,其一枝一葉,一蓬一莖,或立於水中,或浮於水面,不墮淤泥,不染塵埃,素潔自持,清冽宜人。殘荷的風貌,依舊超凡脫俗。殘荷是一種殘缺美,雖不完整,但以獨特的氣節與韻致,攝人心魄。枯枝敗葉儀態天成,清風秀骨與生俱來。它們不屈不撓,不同凡響,不落俗套。所謂荷殘風骨在,枯衰香韻存,惟有不染心,意與君子同。
  • 荷花出淤泥為何不染?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荷花為什麼能出淤泥而不染?其實在荷花的外表有一層蠟質,而且還有許多的小突起。當葉芽和花芽從汙泥中抽出來的時候,它們的蠟質就會形成一道保護膜抵擋汙泥濁水沾附上去,這就是為什麼荷花為什麼能出淤泥而不染了!
  • 為何有些人能夠「出淤泥而不染」,而你不能?
    宋朝周敦頤的《愛蓮說》被人熟識,是因為我們上學考試時它在考試範圍之內,其中有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更是廣為人知,能像蓮花一般生長在淤泥中,而不被汙泥所汙染的人又有多少。在當今時代這個大染缸裡,誰又能保證你沒有沾染上雜七雜八的顏色……未卜先知是我們所不具有的能力,如若可以預測未來,那麼你將如何對待現在?世上人千千萬萬,可是真正能夠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並不多。
  • 出淤泥而不染什麼意思 出淤泥而不染反應什麼品格
    人們常用「出淤泥而不染」來形容蓮花,讚美它的高貴品格。那麼大家知不知道「出淤泥而不染」出自哪裡呢?又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一起去文中尋找答案吧。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 (原創)出淤泥而不染
     杜文杰:(原創)出淤泥而不染它們出生在淤泥之中,但卻一塵不染,碧綠的荷葉,或粉紅或潔白的花朵,就像一個亭亭玉立的小美女,超群脫俗,清新怡人。荷花仙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是荷花美麗高潔品質的真實寫照。
  • 小秦氏如此的惡毒,為何顧廷煒卻出淤泥而不染呢?
    小秦氏如此的惡毒,為何顧廷煒卻出淤泥而不染呢?都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這句話在小秦氏兒子顧廷煒身上卻一點也不合適,他的母親如此的惡毒,他卻非常親近顧廷燁,把他當作自己的哥哥對待,為何他會被養得如此「出淤泥而不染」呢?其實主要是小秦氏偽裝的太好了,小秦氏在表面一直對顧廷燁好,所有人都以為她是一個慈母,顧廷煒自然也是覺得母慈子孝,甚至對母親後面的轉變有些不理解。
  • 美文故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暑假裡的一天,爸爸帶我去一個荷花池玩,可是到了那兒,我才發現,池裡的水清澈見底,似乎沒有鋪泥,可荷花靠近水的部分非常髒,因此我開始懷疑自古以來讚美荷花的詩句——「出淤泥而不染」的真實性。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藥。其出汙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
  •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既象徵了文人的高潔,又寓意吉祥
    張大千愛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娉娉婷婷,雍容高貴,而田田荷葉、姿態優雅的荷稈也時常走進他的畫面。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畫荷與書法有著密切關係。張大千 畫作 網絡圖片吳炳 《出水芙蓉圖》 網絡圖片荷花被視為「出淤泥而不染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意思 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意思是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汙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豔。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 國畫賞析: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圖
    荷花,被歷代文人稱為「翠蓋佳人」,不僅因為它具有色彩豔麗、婀娜多姿的天然美,還具有「出汙泥而不染」 的高尚品格。自古以來,中國人們便喜愛這種植物,認為它是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汙的高尚品德的象徵。有詩讚曰:「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綜觀這幅作品,用墨黑者如漆,淡者如煙,一葉之中水墨交融,濃淡相破,觀一葉已覺滿紙菸雲;用色大氣磅礴,三兩朵盛開之紅荷,不僅是「出汙泥而不染」的寫照,還似由蓮子到小荷才露尖尖 角到滿塘亭亭的荷葉和幽幽荷香的強勁生命力的象徵。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水中芙蓉」——荷花
    荷花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真是因為其具有如此的高尚品格,所以荷花歷來深受文人墨歌詠繪畫的青睞。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 荷花全身是寶,藕和蓮子能使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等皆可入藥。荷花之名,是以其外形特徵命名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這樣解釋的:「蓮莖上負荷葉,葉上負荷花,故名」。
  • 翡翠聖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
    喬霏米翡翠珠寶————蓮,花中仙子,中通外直,不爭不搶 出塵清逸,亭亭傲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夏日的荷花,風情萬種,在風的搖曳中,滿目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幾隻蜻蜓輕舞,其出汙泥而不染的傲骨,極盡展現謙謙君子之聖潔。
  • 出淤泥而不染讚美的是什麼花?
    出淤泥而不染讚美的是什麼花?時間:2020-05-26 00:1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出淤泥而不染讚美的是什麼花? 出淤泥而不染讚美的是什麼花?水仙花 桃花 荷花?這是森林驛站2020年5月26日森林小課堂的問題,該大家知道哪一個是正確答案嗎?
  • 《出淤泥而不染的睡蓮》神醫-協助拍攝
    出淤泥而不染的睡蓮【第1幅圖】此作品由泉州攝影愛好者項先生在著名的浙江地區拍攝出淤泥而不染的睡蓮【第4幅圖】此作品由蘇州攝影愛好者桑先生在著名的南陽地區拍攝出淤泥而不染的睡蓮出淤泥而不染的睡蓮【第10幅圖】此作品由洛陽攝影愛好者堵先生在著名的唐山地區拍攝出淤泥而不染的睡蓮【第11幅圖
  • 想出淤泥而不染,抱歉,你做不到哦!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生活在凡塵中的我們究竟能否做得到呢?我的答案是——做不到。之所以做不到出淤泥而不染,我簡單地總結了以下幾點,還望各位指正The first: 我們都是凡夫俗子,談不上誰是noble,充其量也就是環境的好壞,接觸到的level的不同,但歸結起來我們接觸的都是活生生的人。
  • 出淤泥而不染,它是怎麼做到的?
    「出淤泥而不染」這一名句出自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周敦頤在《愛蓮說》中這樣寫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但卻少有人會追究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秘密。小時候曾天真地以為荷花從淤泥中發芽,經歷了水的洗禮,淤泥都被洗掉,出淤泥而不染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事實並不是這樣,荷花的乾淨不僅限於「出淤泥而不染」,無論何時,我們所見的荷花都是那麼乾淨,幾乎沒有一絲塵土,而其它的花卉時間一長就會蒙上一層灰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