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姐評選「越選越醜」陷入惡性循環 令高層震怒

2020-11-26 搜狐網

  選美還是選醜?

  本屆 「香港小姐」參賽佳麗的容貌和素質,「觸目驚心」到讓TVB高層氣憤得大拍桌子。

  曾經吸引眼球無數的「港姐」評選,已陷入「越來越醜」的惡性循環

  ■本刊記者/羅嶼

  「2009香港小姐競選」,又讓很多人失望了。首輪面試後選出的150人,被香港媒體評作「觸目驚心」:平胸、暴牙、羅圈腿都成了佳麗。至於候選者爭搶鏡頭的方式,也讓媒體消受不起:裝可愛、扮高傲,是尋常套路。

誇張的是,有人為搏出位,竟突然彎腰仰頭三分鐘,炫耀傲人胸部;有人身穿熱辣短旗袍,露出絲襪褲頭;有人則腳踩超高跟鞋踉蹌前行,卻不小心跌倒,撲向鏡頭。

  看到參賽佳麗們的種種表現,主辦方香港無線電視臺(TVB)的高層們,不但震驚且震怒。有些人,甚至氣憤得大拍桌子。據說,TVB正打算啟動「緊急措施」,從香港以外的地方尋找有姿有色的美女輸送進來,讓這次選美,不至於淪落成「選醜大賽」。

  江河日下

  衰敗至此的「09港姐大賽」,雖讓人失望,但也在公眾意料之中。畢竟,早在幾年前,就有人大呼:「香港小姐」已死。這場延續了36年的美麗童話,「雞肋」味道越來越濃。這幾年來,最後勝出的佳麗相貌、名字,隨時間流逝多半已被人淡忘。反倒是她們比賽時鋪天蓋地的緋聞,能讓人回味很久。

  就像2008年「港姐」冠軍張舒雅,提起她,人們想到的,幾乎都是她在參選期間,不顧形象地酒吧買醉,與一男子當街熱吻,愛抽菸、脾氣臭等花邊新聞。然而像這樣以負面消息賺得人氣,在最初的「香港小姐」選舉中,是萬萬不被允許的。

  1973年,由香港無線電視舉辦的「香港小姐」評選,在一片爭議中揭開帷幕,因主辦方大膽設置了泳裝秀環節,招來了一片罵聲,然而這個備受爭議的環節卻一年年保留下來。這一年,賽前的大熱門是嬌豔的空中小姐趙雅芝,最後她卻只拿了第四名。原因是,當年的選美標準以「德」行先,「容」居其後,佳麗們要具備中國傳統婦女的「德言工容」。因此,成熟穩重的孫泳恩有幸成為TVB開山「港姐」。趙雅芝雖沒有贏得桂冠,卻借著比賽,練就了她招牌式的溫婉笑容。

  其實,1973年還有一位「港姐」冠軍——狄波拉。只不過她參加的是「香港東方選美會」主辦的「香港小姐」評選。「港姐」這一稱號並非是無線電視首創,它最初出現,是在1946年6月23日,這也是香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選美活動,地點在著名的香港麗池花園夜總會。

  那一次,來自廣州貧困人家的香港酒店女招待李蘭,最終從11位佳麗中脫穎而出,摘得香港歷史上第一個「港姐」桂冠。這個23歲的少女一夜成名,從此踏入演藝圈並出演了多部電影,曾是著名的黃飛鴻系列電影中第一位女主角。

  李蘭參選「港姐」時,程序簡單到只要求參賽者在社會名流組成的評審團前展示一下體態,之後便可決定名次。這項並不正規的活動,在此後幾十年,不定期、由不固定單位舉辦。直到1973年後,無線電視為和「東方選美會」打擂,精心策劃了一場「TVB香港小姐」大賽。才使得「港姐」競選,真正成為一項轟動全城的美麗競賽。從此後,每年一屆,固定由無線主辦。

  自1973年孫詠恩後,無線的下幾屆港姐,奪冠者張瑪莉、鄭文雅等人也都不屬於豔光四射的美女,選美時也沒有嬌嗲的少女味,好像天生就具有「母儀天下」的風範。無線對冠軍「賢淑大方」的要求,並非沒有道理。因為評選後,冠軍佳麗都要接受一個任務:在一年內代表香港出席各種宣傳和親善活動。這就是說,她們的高貴、矜持起碼要維持一年。沒有功底,自然難以勝任。這也就難怪,負面新聞纏身的「08港姐」張舒雅,在獲勝後,會以疾病纏身為由,拒絕出席各種公益活動。她也因此贏得「史上最懶港姐」的稱號。

  不知為何,香港人一直認為,1977年的「港姐」冠軍朱玲玲是以美貌取勝。其實,她奪冠的原因,多少也是因為身上的高貴氣質。也正是朱玲玲,開啟了「港姐」嫁入豪門的先例。1978年,年僅18歲的她嫁給了霍英東之子、32歲的霍震霆,超豪華婚宴轟動整個香港。只是,豪門多怨婦。此後幾十年,和霍震霆長期分居的她只能以練舞消遣時間。2004年,這段外人稱羨的「幸福婚姻」走向終結,但美麗「港姐」身邊依然不乏鍾情的目光。去年11月,地產商羅康瑞有幸贏得美人歸,從霍家到羅家,朱玲玲仿佛註定身在豪門。

  公認最美麗的港姐,還是李嘉欣。1988年那屆,她一出場,便被驚為天人,僅靠一張素臉就震撼全場。中葡混血的她家境貧困,小時她媽媽做飯,她要在旁邊打傘,因為屋頂是漏雨的。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李嘉欣有非常「悍」的一面,為什麼她總和豪門牽扯不清。去年,李嘉欣嫁給富商許晉亨,做了十幾年的「豪門貴婦」夢,終於如願以償。只是不到一年,自曝要找「代孕媽媽」的言論激怒了婆婆,夫妻倆陷入冷戰。可見,上天給了李嘉欣美貌,卻沒給她做女人該有的智慧。

  能夠豔壓群芳,憑美貌在「港姐」中奪冠,李嘉欣多少有些運氣在。因為很長一段時間,「港姐」評委為避免落下「以貌取人」的口實,都遵循一個原則:冠軍是最大方得體的,亞軍才最漂亮,季軍則是鄰家小妹型。比如1983年參選的張曼玉,這個笑起來像貓的少女曾是大熱門,有著一流的身材,但最終還是輸給了看上去文靜的楊雪儀。

  這種模式在李嘉欣的上一屆,楊寶玲奪冠那年也很明顯,出身優越的楊寶玲當然也不難看,只是亞軍李美鳳號稱「電眼美人」,十分美豔。季軍林穎嫻有可愛的兔牙,俏皮程度不遜張曼玉。落選的邱淑貞和李婉華,也都是圈中公認的美女。

  邱淑貞按她的知己王晶的說法,有幼稚的性感,天真中帶著媚惑。如果從身材看,邱淑貞也更好一些,畢竟她有一米七的高挑個兒。她本來是大熱門,可有同學因嫉妒,站出來揭發她的下巴是墊過的。確實墊過,她自己的解釋是跌下樓梯受傷所致。心灰意冷的她退出了比賽,卻成為在娛樂圈成績最好的一個。李婉華曾是吳鎮宇的女朋友,後來和何家勁談戀愛,與他們分手後,她更像是一個女權主義者,在廣播節目中貶斥一切男人。

  風度翩翩的楊寶玲最終勝出後,曾有不少人向評委抗議,冠不如亞美。好在楊寶玲很爭氣,在隨後的國際性選美中奪得第五名及「亞洲皇后」等獎項,這是香港參加國際選美的歷史上最好成績,至今無人超越。

  朱玲玲、張曼玉、楊寶玲、李嘉欣、邱淑貞、李婉華??這些名字記錄了「港姐」最光輝的年代,據說那些年的「港姐」競選,十分火爆,臺下坐著大亨,看中哪個就在名字上畫圈。多年前,有本港人寫的小說就叫《香港小姐》,內容是一眾女孩子勾心鬥角,有借男友上位的,有扮清純無辜的,更多的是背景深厚的。而現實遠比小說精彩。據說,袁詠儀在剛當冠軍時就舉辦了盛大的生日會,有記者為她算了筆帳,以她當時的收入絕不可能做到。蔡少芬也有同樣的舉動,後來人們知道出資人是富商劉鑾雄。只是,這幾年「港姐」素質每況愈下,富商出資的傳聞都消失不見了。

  1990年和1991年,「港姐」走完了輝煌時代的最後兩步。1992年起,選美因為硬體和軟體的原因,連續糊塗了兩年,選美盛事由此陷入平淡,不得翻身。

  而「港姐」冠軍第一次被人說「醜」,始於1993年的冠軍莫可欣。據說,評委成龍對「讀了很多書」的莫可欣推崇備至。莫可欣的最後當選,引發了香港傳媒關於選美標準的大爭議。在意見統一之前,無線的大老闆邵逸夫已經用行動抗議,他在一次大型活動中,一改由應屆「港姐」冠軍陪伴的鐵例,而由女藝員曹眾攙扶出場,擺明對莫可欣的冠軍身份不以為然。

  到了這個地步,「港姐競選」真的開始內憂外患,江河日下了。

  難捨的「雞肋」

  其實,最不想「港姐」頹敗下去的,還是香港人自己。尤其是主辦方——無線電視臺。為了力保收視不失,「港姐」選美逐漸蛻變成花樣百出的綜藝晚會。尤其是外景拍攝,為了達到「靚」的效果,佳麗們要「上刀山、下火海」。2000年的「港姐」,先在海南島酷熱的沙灘上「加熱」,然後去雲南高原的雪山上「淬火」,病倒好幾個。2001年的「港姐」,在日本的冷風冷雨中拍泳裝特輯,凍得涕淚交流。

  在這場「挽救港姐」的戰鬥中,香港媒體也是功不可沒。為了增加話題,製造看點,他們只能挖空心思炮製醜聞。不是盯著佳麗腰間的「豬腩肉」,就是 「八字波」、「甲組腳」,香港小姐「高貴」一說,完全淪為笑話。

  主辦方鍛鍊「港姐」的各種招式,加之媒體的刻薄,讓人覺得選美真的需要勇氣。素質超群的美女,自然有很多方式出名致富,不用受這種煎熬。所以參選「港姐」的女孩越來越少。「港姐」保衛戰,反倒陷入了「越來越醜」的惡性循環。這是「港姐」的痛苦,也是時代的悲哀。

  無奈之下,為了吸納更多優秀「人才」,早幾年,無線電視打破地域界限,出動了到海外招募美女這一招。可海外佳麗由於生活環境、所受教育都很西化,很多人連最基本的中文也不會講,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以及香港歷史更是一頭霧水,每年的問答環節,都笑話百出,有的甚至成了經典段子。例如,一個佳麗回答「香港政府規定市民出門一定要帶什麼」,把「身份證」答成「槍」,笑倒一片。一位香港媒體人,曾借用古巨基一首歌的歌詞調侃:「做只貓、做只狗,不做傻呆呆的『香港小姐』。」

  其實,香港人對「港姐」的責斥,更多是「怒其不爭」。如今的「港姐」評選,幾近淪落到年年辦,年年罵聲一片。可倘若真有一天,「港姐」的桂冠權杖不再傳下去,不僅主辦方會損失巨額的廣告利潤,普通公眾恐怕也難以接受。

  走過了36年,「港姐」已成了香港人血肉的一部分,和這個城市的脈搏一起跳動。這個看重 「香港製造」的地方,早有人下過定論:什麼最能代表香港?不是尖沙咀鐘樓,不是太平山老襯亭,不是海洋公園,不是大富豪夜總會,而是「香港小姐」。很多見證過其輝煌的人,看到新一輪「港姐」鬧劇,總要痛心疾首地說一句:「相見不如懷念。」隱藏其後的無奈與悲哀,恐怕只有港人自己才明白。

  港姐之最

  最勇敢——孫泳恩(1973年冠軍)

  1973年,香港無線電視臺承接了香港小姐選舉。但當時的香港市民認為女人在大庭廣眾下過於暴露,是有傷風化的事。孫泳恩毅然參選並奪冠,被稱為最勇敢的「港姐」。

  最常青——趙雅芝(1973年參選)

  1973年,19歲的趙雅芝以柔美的長相、宜人的談吐,獲得「香港小姐」第四名,從此開始了演藝生涯。在《上海灘》、《新白娘子傳奇》中塑造的角色,深得人心。已50多歲的她,繼續著「不老」的神話。

  最傳奇——張瑪莉(1975年冠軍)

  從一個街頭流浪兒到全城注目的明星,張瑪莉的傳奇經歷,使她成為「港姐」中頗為神秘的一個。後又被評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成為歷史上唯一獲此榮譽的「港姐」。目前,她是一位較為知名的社會活動家。

  最豪放——林良蕙(1976年冠軍)

  林良蕙身材不高,膚色黝黑,外形一般,但絲毫不做作。當她最終勝出後,興奮得手舞足蹈,笑得猶如發瘋,盡失淑女本色。但其發自內心的喜悅,感染了在場的所有觀眾,並沒有人為她的失態而抱以微詞,反而把她當做對「港姐」高貴端莊標準的一次小小反叛。

  最高雅——朱玲玲(1977年冠軍)

  朱玲玲被譽為氣質最高雅的港姐。出生於緬甸的她家道頗為殷實,成為冠軍後,年僅18歲的她嫁給了32歲的霍震霆,從「香港小姐」搖身一變成為「豪門貴婦」,霍震霆也因此被稱「品位高雅」。

  最美豔——鍾楚紅(1979年參選)

  19歲的鐘楚紅參加第七屆港姐選美,由於不會穿高跟鞋而落敗。但她被劉松仁慧眼識英拉進電影圈。鍾楚紅天生麗質,帶有一種純樸天然氣息,其表演自然流露,毫不矯揉做作,在多部電影中都散發出迷人魅力,一度被公認為性感女神。

  最多棲——鄺美雲(1982年亞軍)

  鄺美雲是芸芸港姐中身份最多的一位:歌手、演員、電影明星、老闆,每一樣她都做得有聲有色。不僅是個精明能幹的女強人,更是娛樂圈少有的常青樹。由她演唱的《容易受傷的女人》、《半個吻》至今仍廣為流傳。這幾年她在商界投資經營珠寶和美容,收穫頗豐。

  最薄命——翁美玲(1982年參選)

  從英國劍橋大學畢業後的翁美玲回港遊玩,偶然參加「港姐」競選,雖三甲不入,卻藉此機會進入影視圈。1983年憑《射鵰英雄傳》裡的黃蓉一炮而紅,成為當時香港最紅的電視女星,兩年時間內拍攝了250集電視作品。但1985年因情自殺,年紀不過26歲。

  最國際化——張曼玉(1983年亞軍)

  張曼玉是迄今為止從「港姐」選舉中走出的最為成功的國際巨星。17歲時從英國返港,隨後奪得「港姐」亞軍並走上影壇。起初,張曼玉都是扮演花瓶角色,後來成長為演技派,從金馬影后、金像影后,到坎城影后,幾乎拿獎拿到手軟,如今的張曼玉,基本已在國外發展。

  最愛做夢——李嘉欣(1988年冠軍)

  李嘉欣是有史以來最明豔照人的「香港小姐」,還多次聲稱保持美麗是最大的職業道德。李嘉欣奪得港姐桂冠後,便做起了豪門春夢。一開始,與比她年長20歲的富商劉鑾雄戀愛。後又和「天上人間」的老闆覃輝、富商龐維仁等傳出緋聞,最後是許晉亨讓她圓了豪門貴婦夢。

  最幸運——袁詠儀(1990年冠軍)

  她曾是機會最多最好的「港姐」,拍戲的對手全是巨星級,從張國榮到梁家輝,連梅豔芳、劉嘉玲都要給她做配角,一出道就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周華健和她同拍過幾部戲,評價女對手時,說:「肥肥姐是恆星,張艾嘉是彗星,袁詠儀嘛,是流星。」沒想到預言成真,她真的一閃即逝了。

  最高學歷——郭藹明(1991年冠軍)

  郭藹明參選時,最令人驚豔的不是美貌,而是美國大學雙碩士學位。雖然樣貌在同屆港姐中不是最搶眼的一個,但憑良好修養和得體談吐最終成為冠軍。成為無線藝員後,郭藹明主演了幾十部電視劇,《大時代》更是撮合了她和「黑馬王子」劉青雲。

  最差勁——張嘉兒(2007年冠軍)

  當「大餅臉」張嘉兒爆冷奪得2007年「港姐」桂冠,全場觀眾竟發出一片噓聲,網友更是群情激憤,把張嘉兒評為「香港小姐20年來最差的一個冠軍」。在一片爭議聲中,張嘉兒反而很大方,覺得自己獲得冠軍,實至名歸,因為每個人的審美觀都不同。

  最懶惰——張舒雅(2008年冠軍)

  擁有豪門背景及1.79米高挑身材的張舒雅,賽前被贊為「張曼玉和梁洛施的混合體」。只是獲冠後,張舒雅一直以「生病」為由不參與「港姐」的宣傳工作。張舒雅成了公眾心中「最懶惰港姐」。

  (資料整理/羅嶼)

相關焦點

  • 選美變選醜?港姐決賽無人問津,只怪曾經的港姐太美太驚豔
    1973年,香港無線臺舉辦第一屆港姐比賽,之後每年一次的港姐選拔,都格外讓人期待。港姐代表的是香港女性的獨特之美,可以高貴端莊,也可以知性優雅,還有一個必要條件,你必須得美!。港姐越選越醜在經歷過才藝展示,泳裝秀等環節後,今年的香港小姐的選舉終於落下帷幕。冠軍是三號謝嘉怡,她是一個混血,五官比較精緻,很像舊時代畫報上的美人。胖達總覺得她的長相有點像泰國人的味道,看到她的英文名叫Lisa,我明白了(BlackPink的Lisa也是泰國人)。
  • 港姐選美是怎麼變成「選醜」的?
    自那之後,凡是獲得港姐前三名的佳麗,經過試鏡後都可以獲得一份邵氏公司為期五年的演員合同。最終,1959年港姐的季軍王麗貞,成了當年唯一一個、也是歷史上第一個接受邵氏合同的港姐。隨後的幾年裡,她改名為莫愁,出演了二十餘部電影。不過出道之後,莫愁的事業一直沒有太大的起色,這令她十分苦悶。
  • 越想放鬆越焦慮?你是不是陷入了焦慮的惡性循環?
    焦慮的產生,有先天基因層面的原因,也是後天不斷累積的結果,清楚了解焦慮的來源,有助於我們打破焦慮不斷累積的循環。通常我們認為壓力是對某種具體的危險所做出的反應,如即將到來的演講、一個重要的面試等等;而焦慮是並沒有任何具體明確的對象觸發,讓我們就會陷入其中的一種情緒。持續的壓力狀態導致了焦慮的不斷累積。
  • 74年港姐興衰史!從萬人空巷到曾志偉都感慨:慘不忍睹
    TVB高層兼港姐統籌經理餘詠珊在4月7日承認,受疫情影響,考慮到海內外選手的安全,比賽將暫停一年。這也是TVB 48年來,香港小姐選美比賽史無前例的停辦。看到這,也許很多人要說了:香港小姐停辦?我不關心。
  • TVB「最醜港姐」逆襲用了16年!如今清新迷人你還認得她嗎?
    熟知TVB的朋友們應該不會對當年被評為「最醜港姐」的胡杏兒感到陌生。胡杏兒出生公務員家庭,早年接受過良好教育被香港科技大學錄取,中學時也曾留學北愛爾蘭,練得一口流利英語。在港媒賦予她「最醜港姐」稱號時,外界看來這應該是對還處於學生階段的胡杏兒最大的打擊了。胡杏兒很文靜,私下很少說話,對於這樣的評價自然也沒有太多的回應。
  • 港姐落幕時:美人的黃金時代逝去了
    1973年,18歲的孫泳恩獲得港姐冠軍獵豔場港姐裡最不缺豔星。不用擔心佳麗太多,徒令這些尤物成了遺珠,因為臺下有導演王晶。1987年的香港小姐競選絕對值得被紀念,創造了港姐史上諸多「第一」。「壞了風水」港姐的式微大約是從20世紀末開始的。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還能記得的最後兩位港姐冠軍分別是1990年的袁詠儀和1991年的郭藹明,這兩屆的季軍梁小冰和蔡少芬後來也成了被熟知的演員。此後的港姐三甲便陷入了「查無此人」的尷尬地步。
  • 日本瑞穗銀行稱:日本遊戲產業陷入惡性循環 已開始不斷萎縮
    日本三大巨型銀行之一的瑞穗銀行最近發布了一份針對日本文化內容產業的調查報告,在報告中稱曾經如日中天的日本遊戲業如今已陷入不斷萎縮的惡性循環。  該產業從整體而言主要面臨「市場規模縮小」、「從業人員的青黃不接」以及「原創內容產出不足」三大問題。
  • 舌舔皮炎越舔越醜,媽媽們都要注意了!
    舌舔皮炎越舔越醜,媽媽們都要注意了! 秋冬季乾燥嘴唇不舒服,很多小孩會下意識地舔唇,結果卻往往越舔越幹
  • 西班牙帝國對其殖民地的無盡掠奪,導致國內經濟陷入惡性循環
    美洲地區蘊含著大量的自然資源以及勞動力資源,這種資源之豐富是令西班牙王室以及其他殖民勢力難以想像的,因此他們在公元16世紀的前半期,展開了對於美洲地區的瘋狂探險行動。他們對於當地殖民地的掠奪是相當瘋狂的,並且是根本不考慮循環市場經濟發展的,這是由於西班牙當時國內的商品經濟市場的發展非常緩慢的原因所導致的。同時西班牙帝國內部的社會階級在公元16世紀卻依然有著非常保守的發展姿態,工商業主在當時的社會成分中所佔的比例是極低的,由此西班牙政府並沒有充分利用美洲殖民地。
  • 她當上港姐卻被嘲諷長得醜,36歲嫁給富商,終成人生贏家
    胡杏兒當年被選上港姐那年還在讀大一,當捧下香港小姐季軍的頭銜時,外界爭議非常大。 因為很多人都說她的顏值聯合其他的港姐比起阿里遜色很多,簡直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當然,港姐是一個綜合考量的選秀,顏值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而已。
  • 「最醜港姐」陳妙瑛淪為玩具大王「玩物」,原配做法耐人尋味
    而我們今天介紹的這位港姐陳妙瑛,她的容貌在選美的眾人中並不出眾,五官也不是十分的精緻,甚至觀眾們給她的稱號都是「最醜港姐」。陳妙瑛長著一雙眯眯眼,厚嘴唇,還長了一張打了大臉盤子,即使是這樣,她的傳奇故事絲毫不比其他港姐遜色。01陳妙瑛從小就長的不是很好看,但是非常有特點,在參加選美比賽之前,就曾參演過一些影視劇,但都是跑龍套的小角色。
  • 港姐停辦的2020,當年港姐今安在?
    港姐中的港姐 這個稱號不是我封的,是香港人公認的,擔得上這個名頭的女人,不一定是港姐裡最靚的,但一定是港姐裡最有權勢的息影的港姐跨界選擇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從商,而且做得成功的倒也頗有幾位。香港競爭激烈,港姐都要做個斜槓青年才行。
  • 港姐陳妙瑛成玩具大王「玩物」,甘當22年小三,與原配和睦相處
    說到香港美女,那就少不了提到「港姐」了,這個選美比賽為香港演藝圈貢獻了一大批非常靚麗的女星,其中就包括「最美港姐李嘉欣」,印象中的「港姐」大多是傾國傾城的,不過卻也不乏例外。比如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她曾獲得「港姐」第五名,不過卻因為差強人意的外表一度被人稱為「最醜港姐」,她就是陳妙瑛。
  • Stop the vicious circle不是殘酷圈圈,而是停止惡性循環的意思
    vicious指「惡性的",circle則是指「圓圈」,這裡也可以指「循環」。有人會將惡性循環說成vicious cycle(循環),也是通用的說法。B 規律的運動可以幫你破除惡性循環啊。vicious circle例句精選:Thus starts the vicious circle. 惡性循環由此開始。
  • 每天忙忙碌碌陷入死循環?教你三招破局
    大部分人採用的方法就是少吃,把自己餓瘦,沒過多久又反彈,一來二去,越減越肥。其實減肥包括了運動、飲食、作息、心態等多個維度的綜合調節,單一維度思考行不通。很多問題解決方案並不是一個維度的,多個維度的思考會更高效。3.
  • 港姐74年:選「花魁」到選「尤物」,盛極必衰,影后豪門皆成空
    「花魁」港姐的非正式開端1946年6月23日,第一屆「港姐」評選開始。那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連溫飽都難以解決的時代,看漂亮小姐是達官顯貴和地頭蛇們才有閒心去做的事。主辦單位是「香港中華業餘泳團」和「英國空軍俱樂部」,地點選在麗池花園夜總會。夜總會的老闆李裁法被稱為香港杜月笙。
  • 從「最醜港姐」到「S級女王」,胡杏兒經歷了什麼?
    看到這裡,很多觀眾都忍不住感慨:從港姐舞臺上走出的她,終於在內地舞臺上證明了自己。只不過,這一次,她不再是「最醜港姐」,而是「S級女王」。由於父母離異,所以胡杏兒從小就很獨立。12歲時,她獨自到北愛爾蘭求學。
  • 港姐決賽落幕,為何再無李嘉欣、張曼玉?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鍾楚紅、張曼玉為代表的「玉女港姐」的亮相,直接將香港小姐的選舉推上了巔峰時代。1973年TVB剛剛開始操辦港姐選舉時,還有人擔憂泳裝選舉等形式是否太娛樂化,但到了80年代之後,大眾對選美接受度的越發提高使得港姐選舉的「全民娛樂性」被瞬間放大。TVB也順水推舟,不僅泳裝選舉越做花樣越多,還在港姐選舉中加入了外景拍攝等博人眼球的環節。
  • 博士港姐,拒籤tvb被雪藏,黃秋生:力捧陳凱琳蔡思貝拋棄她
    她是tvb學歷超高的港姐也是當年呼聲最高的冠軍人馬,不過曾經惜敗於黃心穎但她還是獲得不少小夥伴們的認可,尤其是近日黃心穎的醜聞也讓其成為替代最佳人選之一;她是當年港姐的季軍,近日新聞卻爆出當年港姐競選原來她本該是港姐冠軍,卻因一場故障落得第三名。
  • 千萬美元收買敵國,5臺設備秘密運回國內,美國震怒逮捕高層
    蘇聯派人用千萬美金誘惑了東芝公司的高層領導,禁不起這麼多錢的誘惑,對方真的把5臺精密工具機設備秘密運到蘇聯了。蘇聯賺大了。這5臺工具機對蘇聯軍事實力的進一步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助力作用。但是這件事洩露後,美國高層發現真相後震怒不已,幫助大哥的敵人,這是不想混了嗎?於是美國放話給日本的的警視廳,警察當即就把東芝公司的幾位高層,林隆二和谷村弘明給逮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