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致敬戰"疫"英雄,《戰"疫"書簡》新書分享會在武漢舉行,這本書用書信講述戰"疫"故事,用文字溫暖人心,吸引了一大批讀者的關注。
"如果說之前的遠行,媽媽牽掛你的衣食住行,而這次遠行,則可能是生離死別····"
《戰"疫"書簡》分享會上,湖北廣播電視臺播音指導、《戰"疫"書簡》演播員代表柳棣深情朗讀了一位山東母親寫給正在武漢支援的兒子的家書《曾盡匹夫責,不負少年頭》,現場觀眾紛紛拭淚。
柳棣:"我當時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流淚了。因為當時那個情況,自己的親人,自己的兒子,也可能是生離死別,真的,我們不知道前方等待的是什麼。"
《戰"疫"書簡》為什麼會有如此直抵人心的力量?本書主編、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李修文介紹說,在今年年初的疫情防控戰中,中華兒女風雨同舟、守望相助,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與湖北之聲、湖北經廣共同發起了"戰'疫'書簡徵集活動",一時間反響強烈。兩個多月時間裡,共收到600餘封從世界各地發來的書信。本書精選了66封普通人的書信,這些書信思親寄情,捍衛希望和尊嚴,用樸實的文字留下了這場戰鬥中最寶貴的憑證和紀念。
"這些書信不是事後冷靜的總結,而是投入在現場裡頭的一種忘我,很迷人。這些書信帶有一種及時的、粗糲的、急迫的在場感,這是書信的特點,也是彌足珍貴的。我非常榮幸見證了剛剛過去的這一場波瀾壯闊的鬥爭,並用編輯一本書的形式來把它固定了下來,這在當時也鼓舞了我自己。"
李修文向大家推薦了這本書。他說,這本書就像是一座紀念碑,記錄了從未被苦難馴服的我們,重新確立了我們的力量,我們應該背負著它繼續前行。
"這本書最大的意義就是記錄下了最真實的抗疫戰場,和抗疫過程當中那一顆顆最普通的人心,一顆顆沒有倒下的、沒有被苦難馴服的心靈。"
湖北之聲記者 趙歡
【來源:湖北之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