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粵劇圖書館展出《粵劇劇目發展史》

2021-03-01 中國粵劇網

點擊上方「中國粵劇網」藍色字可加關注


      自發源至今,粵劇劇目已多達一萬一千多個,堪稱世界之最。周恩來總理曾說過「崑曲是江南的蘭花,粵劇是南國的紅豆」,把粵劇與中國最古老的崑劇相提並論,給予高度的評價和讚揚。從此,「南國紅豆」成為粵劇的美稱。粵劇不但深受廣東人喜愛,而且深受雲、桂人民和港澳同胞以及海外華人的喜愛,是中國最先走向世界的劇種,可見其魅力四射。
      粵劇又稱「廣東梆黃」、「廣東梆子」、「廣東大戲」,是廣東省地方代表戲曲之一。它結合廣東本地民間曲調,吸取弋陽腔、崑山腔、秦腔、徽班等地方戲曲的優點,逐漸發展形成,流行於廣東、廣西、香港和澳門等地。

12月1日至31日,《粵劇劇目發展史》在東莞粵劇圖書館展出)


      為了讓更多普通群眾了解粵劇劇目發展歷史,在第十六屆東莞「粵劇黃金周」舉辦之際,自2018年12月1日至31日,由東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東莞粵劇發展中心承辦,東莞圖書館粵劇館協辦的《粵劇劇目發展史》在東莞粵劇圖書館展出。
      展覽以文圖並茂形式推出,圖片有民國時期的粵劇雜誌、民國時期的廣州戲院等珍貴史料,文字部分來源於《粵劇大辭典》,以時間為脈絡,介紹粵劇劇目的來源、發展和現狀。通過此次展覽,粵劇愛好者們能夠了解粵劇劇目的相關知識;鼓勵越來越多的有志之士投身於粵劇劇本創作的事業中。通過參觀了解《粵劇劇目發展史》可知,粵劇劇目數量眾多,題材廣泛,且善於吸收外地和外國優秀文化藝術為己用,其思想內容和編劇手法與時俱進。粵劇的傳統劇目,主要有幾個來源,一是宋元南戲、元明雜劇、明清傳奇,如《西廂記》、《搜孤救孤》等;二是「江湖十八本」、「新江湖十八本」、「大排場十八本」等;三是民間傳說、地方掌故、稗官野史,如《梁天來》、《王大儒供狀》等。據粵劇史家的不完全統計,粵劇在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1.1萬多個傳統劇目和新編劇目。
      其中的優秀之作,為各個歷史時期粵劇藝術的革新,為名戲班、名藝人的藝術風格和藝術特色的形成,提供了先天條件。
      展覽還指出了當前粵劇發展所面臨的難題。到了今天,傳統的粵劇藝術在現代文化的衝擊下面臨著重大的挑戰。粵劇劇本的創作尤為嚴峻。「戲曲劇本難出」已經成為目前戲曲界普遍面臨的問題。歸根到底,想要寫出好的粵劇劇本,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必須精通粵語:二、要有豐富的粵劇板腔知識;三、要有深厚的文學基礎。滿足以上條件,又願意投身於粵劇劇本的人才,可謂是鳳毛麟角。
      《粵劇劇目發展史》展覽也指出,粵劇要改革創新才有發展,才能與時俱進,適應當今觀眾的審美需求。這已是不爭的共識。但是改革的尺度,卻仍有爭議。有些傳統劇目,上演時改革不大,被認為是「不符合現代價值觀」。有些劇目有較大的改革,有較現代的手法,卻又引來「破壞粵劇傳統」的非議。種種條件的限制下,粵劇劇本創作,面臨著歷史性的瓶頸。


《荷廊筆記》清 俞洵慶撰


      (俞洵慶,字溥臣,浙江籍,長期幕遊番禺,撰有《松谷隨筆》、《荷廊筆記》等,其中《荷廊筆記》卷二的「廣州梨園」一段是研究清代粵劇的重要史料。)



清末粵劇藝人


清末粵劇劇場


《情僧偷到瀟湘館》戲橋


唱片公司的廣告標識、民國時期的粵劇雜誌


民國時期的廣州戲院

      本稿件轉載自中國新聞網,由張樺撰文,僅作傳遞資訊之用,本網站不對轉載稿件負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東莞私夥局齊聚星劇場演繹粵劇經典選段——第十八屆"東莞粵劇黃金周"粵劇粵曲精品專場上演
    金秋時節,賞粵劇看大戲,東莞市民再次感受到品質生活的別樣&34;。東莞&34;正在進行。9月23日晚,東莞市民藝術中心星劇場迎來了全市多家私夥局的骨幹精英,他們以滿腔熱情向觀眾奉上了一臺&34;演出。本場演出作為第十八屆東莞粵劇黃金周系列專場活動之一,還是東莞各私夥局聚集一堂,首次登上大劇場,為市民群眾表演粵劇粵曲精品選段。
  • 第十八屆「東莞粵劇黃金周」粵劇粵曲精品專場上演
    東莞私夥局齊聚星劇場演繹粵劇經典選段——第十八屆&34;粵劇粵曲精品專場上演金秋時節,賞粵劇看大戲,東莞市民再次感受到品質生活的別樣東莞&34;正在進行。9月23日晚,東莞市民藝術中心星劇場迎來了全市多家私夥局的骨幹精英,他們以滿腔熱情向觀眾奉上了一臺&34;演出。本場演出作為第十八屆東莞粵劇黃金周系列專場活動之一,還是東莞各私夥局聚集一堂,首次登上大劇場,為市民群眾表演粵劇粵曲精品選段。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莞90後粵劇演員唐沛文:從粵劇新苗到粵劇...
    &nbsp&nbsp&nbsp&nbsp痴迷粵劇藝術的她,從小立志傳承粵劇曲藝薪火。自2013年從廣東粵劇學校回到家鄉東莞後,她便一直致力於培育粵劇曲藝新苗,樂此不疲。她說,希望能夠培養更多的好苗子,進一步擦亮東莞「粵劇之鄉」這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 中國首家粵劇圖書館在廣東省東莞市面向公眾開放
    華聲報消息:中國首家粵劇圖書館近日在廣東省東莞市對公眾開放。5000多件粵劇文獻資料和音像製品為廣大讀者和粵劇戲迷帶來了愉悅的視覺享受。  據新華社報導,粵劇圖書館設在東莞圖書館新館二樓,面積約600平方米。有關粵劇的書籍、雜誌、劇本、曲本、音像製品、海報、劇照、手稿、戲票等均成系列,蔚為大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莞90後粵劇演員唐沛文:從粵劇新苗到粵劇傳承人
    ……她,叫唐沛文,東莞一名土生土長的90後粵劇演員,現為市戲劇曲藝家協會萬江分會會長。痴迷粵劇藝術的她,從小立志傳承粵劇曲藝薪火。自2013年接受邀請,從廣東粵劇學校回到家鄉東莞後,她一直致力於培育粵劇曲藝新苗,樂此不疲。她希望能夠培養更多的好苗子,進一步擦亮東莞「粵劇之鄉」這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 廣西粵劇經典劇目
    如果說,粵港澳三地的粵劇是廣府文化的代表的話,那麼,廣西粵劇則是南派粵劇的精華,加上當地桂柳文化的影響,廣西粵劇已成了粵劇中「是與非是」的變體,從業者不僅有漢族,還有壯族、京族等少數民族,並且還進行過用壯語演出的嘗試,服務壯、漢、瑤等民族,也是廣西粵劇的一大特色。
  • 參評劇目丨粵劇《還金記》
    在舞臺表演手法上,主創團隊大膽糅合了舞臺劇、話劇等元素。在唱腔、音樂和表演上保留了濃鬱的粵劇傳統的特色,如「阿金」和馬之間的交流;使用經典折子戲《三岔口》的手法演繹「阿金救邱排長」等等,大量運用了戲劇的程式性、虛擬性;唱腔和音樂方面更是原汁原味地呈現粵劇獨特的韻律。
  • 「粵劇劇目」特別郵票在港開售
    原標題:「粵劇劇目」特別郵票在港開售   新華社香港10月9日電(記者丁梓懿)香港郵政9日開售「粵劇劇目」特別郵票及相關集郵品,郵票展現了多個經典劇目的重要情節及形象鮮明的劇中人物。
  • 粵劇名家齊聚東莞,以曲藝"喜迎國慶·獻禮祖國"
    ——"古梅樂韻"粵劇曲藝名家精品欣賞會麻湧舉行9月28日晚,東莞麻湧蘭陵戲臺曲藝悠揚,燈光斑斕。"藝起來——東莞文藝名家推廣計劃"系列活動之"喜迎國慶·獻禮祖國"2020年"古梅樂韻"粵劇曲藝名家精品欣賞會,在此舉行。本次名家精品欣賞會是由廣東省曲藝家協會、廣東省戲劇家協會指導,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麻湧鎮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也是第十八屆東莞"粵劇黃金周"系列演出活動之一。
  • 粵劇粵曲綜合藝術培訓班招生 東莞粵劇迷趕快報名吧!
    由東莞粵劇發展中心主辦、市戲劇曲藝協會協辦的「2018年粵劇粵曲綜合藝術培訓班」現正對外招生,從即日起接受報名,截至4月17日,額滿即止。
  • 「廣東連環畫之父」洪斯文創經典粵劇連環畫推廣粵劇
    王堅 攝中新網廣州11月16日電 (王堅)作為第八屆羊城粵劇節系列活動之一的「紅豆再現—粵劇《搜書院》主題展」16日在廣州舉行。活動現場展出了根據經典粵劇《搜書院》創作的連環畫《搜書院》手繪稿,並雲集了連環畫《搜書院》的作者、「廣東連環畫之父」洪斯文與粵劇紅派傳人蘇春梅等藝術家。今年是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誕辰120周年,粵劇藝術大師紅線女誕辰95周年。
  • 港澳粵曲名家獻藝「東莞粵劇黃金周」
    第十七屆「東莞粵劇黃金周」十餘場粵劇演出和展覽活動正在進行中。9月26日晚,在東莞市中堂鎮「粵韻滿中堂」廣場舉行的「灣區活力粵韻風華」——粵港澳大灣區粵劇粵曲交流演出,以華麗繽紛的表演形式,彰顯大灣區各地粵劇傳統文化的活力與魅力,為廣大戲迷送上一道風格各異的粵劇文化盛宴。
  • 粵劇星探,尋找粵劇新星
    東莞大舞臺,想秀你就來!為了調動東莞市粵劇曲藝愛好者參與粵劇曲藝活動的熱情,為了發掘東莞粵劇曲藝新星,鼓勵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東莞粵劇曲藝文化活動,東莞粵劇發展中心特此舉辦東莞市最「炫」少兒粵劇曲藝新星評選活動。
  • 香港將推出「粵劇劇目」特別郵票
    香港郵政20日宣布,一套以「粵劇劇目」為題的特別郵票及相關集郵品將於10月9日推出發售。郵票將展現多個經典劇目的重要情節及形象鮮明的劇中人物。   這套郵票展示六個家喻戶曉的粵劇劇目及經典場景,包括《帝女花》《雙仙拜月亭》《關公月下釋貂蟬》《鳳閣恩仇未了情》《梁祝恨史》及《昭君出塞》,面值分別為2港元、2.6港元、3.4港元、3.7港元、4.9港元及5港元。   粵劇題材多取自民間傳奇、歷史或神話故事。粵劇演員以唱、做、念、打四種基本演繹方式,配合具有特色的音樂、服裝、道具和舞臺場景,將故事呈現出來。
  • 參評劇目 | 粵劇《煙雨丹青》
    粵劇《煙雨丹青》把「嶺南三秀」中的兩秀——嶺南畫派和粵劇相結合起來,在優美的粵劇音樂裡看到嶺南畫派繪畫革新的靈魂,看到嶺南畫派人「筆墨當隨時代」的勇敢,領略到繼承中外優秀繪畫傳統中的探索與求新的思想。粵劇和嶺南美術的相結合、現代和傳統的相結合,突顯嶺南文化的務實、開放、兼容和創新性,是該劇最大的亮點。
  • "活力灣區"賞粵劇大戲,國慶前赴約東莞
    ——第十八屆東莞&34;將於9月22日開幕賞粵劇,迎國慶,年度粵曲盛宴即將開啟。9月22日至29日,第十八屆東莞&34;將在東莞市文化館南城分館揭幕。隨後一周時間內,天天見大咖,夜夜有好劇。本屆&34;由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東莞粵劇發展中心承辦,將繞圍&34;主題進行,以最高的藝術水平,優秀的藝術組合,嶄新的藝術演繹,給廣大市民送上一場豐富多彩的文藝盛宴。
  • 「粵劇名家精品劇目傳演」受戲迷追捧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尹春芳)由深圳市宣傳文化基金資助,深圳市粵劇團承辦的「粵劇名家精品劇目傳演」於11月19日、20日在深圳戲院上演。本次演出邀請了國家一級演員、粵劇界中首位「二度梅」獲得者馮剛毅,以及國家一級演員、粵劇著名文武生黃偉坤兩位深圳粵劇名家。
  • 原創大型抗疫題材粵劇《使命》廣東東莞首演
    粵劇《使命》全景式呈現廣大醫務工作者的「抗疫精神」。東莞市長安戲劇曲藝協會 供圖粵劇《使命》全景式呈現廣大醫務工作者的「抗疫精神」。東莞市長安戲劇曲藝協會 供圖中新網東莞7月27日電 (記者 程景偉)原創大型抗疫題材無場次粵劇《使命》首次彩排活動日前在廣東東莞長安如園粵藝苑成功舉行。隨後的25日至27日,該劇連續三天在長安粵藝苑進行免費首演,吸引了眾多戲迷觀看。
  • 第八屆羊城粵劇節精彩開鑼 雲展播優秀劇目和粵劇電影
    羊城粵劇節自1990年開辦,迄今已成功舉辦過七屆,是國內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廣、最具權威性的粵劇文化交流品牌。11月17日至25日,羊城粵劇節將不間斷推出優秀劇目展演、華人華僑社團粵劇粵曲聯展、粵劇電影展映、粵劇研討會以及粵劇名師講座、藝術沙龍等活動。
  • 盤點22位粵劇梅花獎得主:知道越劇,了解粵劇嗎?
    與越劇相比,粵劇在國內的知名度似乎差一些;但若將視界擴展到了全球,粵劇的影響力則幾乎可與京劇掰一掰手腕。廣東是僑鄉,世界各地都有廣東人,有廣東人聚集的地方就有粵劇。,對距離較遠的北方來說,粵劇則是較陌生的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