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Kk
這個鼠年,對於旅遊業來說太難了。原本預計今年春節長假將有的4.5億人次出遊,因為疫情,不僅要面臨退訂單,按照往年算5000多億元的收入沒有了,而且業內人士估計每停擺一天的損失超170億元。
據調研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最重的前4大行業依次是:出境旅遊、國內旅遊、商務出差、餐飲業。最冰點則落在旅遊業。
儘管復工潮已至,熙熙攘攘的返工大軍開始流動,企業逐漸恢復運轉,但旅遊業卻不知何時能重新開門。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近十年來,中國旅遊行業的蓬勃發展,旅遊類企業、從業人數雙雙呈現爆發式增長。2019年增長達到高峰,新增註冊家數超33萬,全國旅遊業企業數量達到208萬家。旅遊業直接就業人數由「十二五」末的2798萬人增至3300萬人。
這也就意味著,一旦旅遊行業經過全面停擺後,長時間未能復甦,將直接關係到3300萬人的就業、208萬家企業的生死存亡。
據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截止到3月25日,2020年全國已有11268家旅遊類企業註銷、吊銷經營。
眼下,每個旅遊從業者都在經歷生死考驗,有人為了節省開支不得不暫時停業,有人放棄旅遊,開始從其他行業尋求發展機會;有人則修補內功,給自己做一個全面體檢,調整產品模式、服務模式,有人在細分市場挖掘機會,他們都只有一個目的——活著。
"報復性"旅遊會有嗎?
現在中國已經逐漸控制疫情,反而國外疫情開始爆發,對於旅遊業剛剛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似乎又黯淡了……
但是,目前國內社會生產、生活秩序已全面恢復,被暫時耽擱的春節出行計劃,或許也將到來。國內先恢復的可能先是本地遊、周邊遊,然後才是跨省遊乃至出境遊。
據某旅遊網站官方數據顯示,3月17日至23日期間,清明假期的火車票、景區的預訂量環比一周前增長超100%,大多數訂單主要為省內遊,酒店預訂量亦環比增長約30%。
雖然目前還處在疫情中,但是國人還是嚮往外出的,就連鍾南山院士都說了「開放景區很有必要」,景區是個開闊的地方,空氣新鮮,對人們的健康心裡都有很好的作用。
目前「周邊遊」形式將是短期回溫最快的旅行方式,但中國旅遊業要徹底從疫情的陰霾中走出來,或許仍需要一段時間。
受疫情影響,中國旅遊業未來發展將呈現以下幾大趨勢。
一、出遊時間錯峰化
原先國人出遊時間都集中在節假日,黃金周,到處人山人海,經過這次疫情的洗禮,不扎堆」、「少扎堆」將成為國民出遊的一種心態。
更多國人會選擇錯峰出行,錯峰休假,而不是像之前五一、十一黃金周那樣選擇連休。
錯峰出遊不僅人少,還可以優哉遊哉的慢慢欣賞各種風景,另外交通淡季票價和住宿費用,
讓錯峰出遊的性價比高達到了極致。
二、虛擬旅遊需求旺盛
疫情期間,很多景區和旅行社通過線上雲遊、直播方式,帶動了旅遊業向新的機遇發展,線上旅遊正式進入公眾視野,疫情期間,抖音攜手國內各大博物館正式上線「在家雲遊博物館」活動。4天時間,播放量約3000萬次。未來,雲旅遊流量或轉化為實際的業務訂單。
三、健康養生式旅遊
一場疫情,健康成為更多人關注的事情,康養旅遊勢必迎來井噴式增長。以溫泉、森林、運動、中醫藥等為代表的康養旅遊細分市場將成為發展方向。
當前已進入養生養心養老的大眾旅遊時代,人們愈加的追求健康和精神享受,康養旅居度假將作為新時期人們的一種旅居生活方式,成為新時期經濟突破發展的一種新模式。
四、低密度、私享型鄉村旅遊
疫情造成了人群恐懼後遺症,疫情過後,路程近、時間短的周邊遊、鄉村遊將成為最先回暖的地方。鄉村旅遊可以開拓視野,開發新業態,瞄準新業務,實現多種經營,不斷創新旅遊項目,尤其是要注重家庭親子、田園旅居、民俗體驗等,優化旅遊服務。
:no(9>5
五、高性價比旅遊
受疫情影響,很多人歇業待崗,經濟收入減少,但也阻止不了他們壓抑了許久想走出去的心,對於旅遊,最省錢的旅遊方式會是他們的首選。
如果只是為了少花錢,吃的一般,住的一般,也沒有多少人願意選擇,我們追求的是花最少的錢,坐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住最舒適的星級酒店、看最多的景點、享受最優質的服務質量,來一場高性價比的旅遊,同時還省去做攻略的煩惱,將會是最受國人歡迎的旅遊方式。
i世界,是國內第一款有旅遊基金的app,在i世界平臺裡,你可以在商城上消費,每一筆消費都會累積大量旅遊基金,你還可以在平臺上做任務,比如分享、眾籌、看廣告包,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獲取旅遊基金,當旅遊基金累計到一定程度,你可以兌換旅遊,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所以說,i世界是一個環遊世界不花錢的平臺。
寒冬終究過去,春天必將來臨,當大地復甦,春暖花開時,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蟄伏,勢必會激發國人旅遊的熱情。疫情結束,一定要出去走一走,跟著我們i世界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