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後,我反而說不對粵語了

2020-12-05 羊城網

各位自己友

唔知你哋喺日常生活中

有冇留意到以下呢幾種情況呢?

相信有唔少人都好少留意到

又或者系留意到但系冇在意

甚至乎連我哋自己都會咁讀

但其實

上述紅色字體

都!

讀!

錯!

曬!

呢三個詞嘅正確讀音應該系:

同音字:睡

同音字:誰

同音字:爪字第一聲

事實上

除咗呢三個詞成日讀錯之外

我哋仲徵集咗唔少廣東人喺日常生活之中

會有疑問嘅粵語詞彙

一齊嚟睇下有冇讀啱喇!

▲值得注意嘅系,如果系發「嘴」音,字應該系「咀」而唔系「詛」。「詛咒」同「咀咒」系唔同嘅!

▲現代人成日撈亂咗「風靡」同「風魔」兩個詞;風靡:解流行,並無神魂顛倒之意;風魔:「風魔」同「瘋魔」,解令人著迷,有神魂顛倒之意。

所以要注意使用哦!

▲啫系《六指琴魔》嘅原作者

▲瞓喺鋪床度,就梗系會餓噶喇!

▲睇咁多宮鬥片冇理由唔認得佢嘅

▲例如張敬軒嘅歌《酷愛》

除此之外,吖鴨喺查閱資料嘅時候,睇到網絡上有一份關於「粵語正確讀音」嘅表格。

然而,查閱過字典以及相關資料之後發現,呢個表格上面好多讀音都存在異議,所謂嘅「錯誤讀音」其實好片面,好多人都畀個表誤導咗,正如表格之中用紅色方框圈住嘅詞。

事實上,有好多粵語字都存在舊讀音,隨住社會發展變化讀音亦都發生咗變化,好多粵語嘅字詞都有2個或以上嘅讀音同時存在。

例如以下呢幾個詞彙,其實都有起碼兩個嘅讀音(因為篇幅嘅關係,所以部分只舉例常用嘅兩個音):

▲「料」其實都有兩個發音,例如出人意料嘅「料」就系發第六聲「廖」音。

▲第二個讀音並冇相關嘅同音字。

▲例如洪卓立首《彌敦道》,就系發第二個音。

▲因為呢兩個讀音嘅同音字過於生僻,所以就冇寫上去喇。

雖然,依家可能好少人會咁樣讀上面嘅詞彙,但唔少老人仍然會按照舊讀音嚟交流,字典上也都可以查到相關嘅舊讀音(異音),解釋同用法其實都系一樣嘅,大家要注意使用喇!

最後

我哋嘅母語系粵語,學習同研究粵語嘅內涵同文化,都系因為我哋熱愛粵語。

唔少有能力嘅粵語愛好者都會編寫一啲粵語知識普及資料,為粵語嘅傳承同發展出一分力。只不過目前嘅研究狀況,導致仲未有一套官方統一嘅標準可以畀我哋參考學習。導致好多想要學習粵語嘅人都會覺得好混亂。

傳承同保護粵語道阻且長,每一位願意為粵語研究出力嘅朋友都值得我哋去支持同鼓勵。

即使以個人嘅力量冇辦法改變現狀,但系如果我哋每個人都願意讀正粵語、寫啱粵語,已經系尊重同熱愛我哋母語嘅表現。

各位自己友,

呢啲粵語詞你哋平時有冇讀錯呢?

你哋仲有邊啲粵語詞彙唔識讀

或者唔肯定嘅讀音呢?

歡迎留言同我哋一齊分享!

本篇文章內容相關資料來源:

《廣州話正音字典》、《廣州話方言詞典》、

《粵語同音字典》等。

相關焦點

  • 媽媽讓女兒講粵語,被女兒一口回絕:我是「中娃」,講普通話
    ①環境出現了改變  隨著普通話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能夠聽到的大部分都是普通話。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自然而然地就只會說普通話了。而且很多父母都非常重視對孩子的英語教育,幫他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對待方言這一方面根本就不重視。
  • 為何有的正宗廣州人也不能把粵語說得很流利?那還算是廣州人嗎?
    粵語到了珠三角通用,到香港澳門粵語通用,很多外國地區也通用。學習粵語是為了更好地融入,不要用你的「強盜思維」打壓粵語。或許你認為普通話才能生存,可以不要來珠三角,因為這裡叫粵語的比較多。我一直不能理解中國人將籍貫看得比自己出生地、成長得更重的傳統觀念。
  • 為什麼粵語廣府人不喜歡說漢語普通話呢?
    而廣府民系說的語言正是粵語,因為廣府民系的人數龐大,所以說粵語的人數也同樣的龐大。而且有不少的客家人、潮汕人在進入珠三角地區學習、工作、生活後,也變得同樣說粵語了。可以說在廣東,粵語就是廣東省的主流語言。
  • 學會說這句話,讓你輕鬆掌握粵語的九音六調
    只要把粵語的九聲六調學會練好就行了! 我在這裡簡單的介紹下粵語的九聲六調:很多人會覺得有些粵語不難發音,但是有一些特彆拗口! 這是因為普通話只有四個音,而粵語粵語有六個音高,但加上頓錯性的差異,就能分出九聲!
  • 廣州打拼開檔賣服裝六年學會粵語普通話
    活在廣州語言剛來時語言不通難交流如今普通話粵語全學會Prince是2008年來到廣州,當時一句普通話都不會講,更不用說粵語。但是短短6年時間,就能熟練地掌握普通話,而且還學會了粵語,非常令人吃驚。Prince說,他從來沒有上過專門的中文培訓班,都是在日常交流中將語言學會。Crystal則稱,Prince在做生意的過程中,最開始因為不懂語言,與客戶溝通會存在一定的障礙。另外,他又被別人騙過,導致貨不對板,損失了將近一個貨櫃的貨物。從那以後,他就決心要學好中文,積極地與人交流,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說中文的機會。
  • 語言|粵語和普通話:香港的語言政治化
    然而,即使香港人能越來越熟練地用普通話交流,但仍有一部分香港人對說普通話提不起興趣,甚至徹底排斥說普通話。 即便香港人對普通話的憤恨不滿不斷加深,卻也不得不咬牙承認一個事實:全世界說普通話的人數接近10億。在香港,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也許是通往財富和成功之路的關鍵。在香港,最受歡迎的學校不是用英語教學,就是用普通話教學,沒有一所學校用粵語教學。可是,粵語幾乎是所有香港人的第一語言。
  • 在廣東成長的你、你的小孩,如今是否還能說得一口流利的家鄉方言
    說到家鄉的方言,小夥伴們肯定無比的熟悉,在大城市裡大家整天說著一口普通話,每每聽到附近突然有人說起自己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家鄉話,總會那麼不自覺的想要去關注一下。雖然大部分地區都能靠著普通話來交流,但走到一些小地方,普通話也不是所有人都會說的。有人戲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站在你的面前,卻聽不懂你說什麼!」。
  • 幾乎只有廣東人才說的粵語,是如何和普通話槓上的?
    如果以此對照,就會發現粵語並不符合古代漢字的讀音。所以想要穿越回唐朝,即便能講一口流利的粵語,恐怕也沒什麼用。02粵語到底是「活化石」還是沒文化?就像現在英語國家也有人說中式英語一樣,這種情況下嶺南地區必然會出現語言的雜糅,從而產生新的詞彙。只在少數中心城市運用的漢語很難擴散,更不可能原汁原味地流傳下來,這就說明秦朝移民帶入兩廣的漢語,並非當今粵語的祖先。
  • 廣式粵語VS港式粵語,到底誰才是說最正宗又地道粵語?網友:一樣
    在廣東地區,都是以粵語為主要語言,有些地方可以能說一些當地方言,夾帶著一些口音,例如潮汕話,客家話等等。粵語使用最廣泛的兩個城市應該是廣州和香港這兩個地方了。那麼是要如何分辨廣州人和香港人呢?經常聽到一些對廣州和香港不好的傳言,就說都很排外,所以有很多外地的遊客,去到這兩個地方旅遊,都先要學習一兩句粵語旁身,假裝自己是廣東人,而不是其他地方的人。但是我想說,也太天真了吧,粵語並不是兩天就能學會的語言來的。有些外來工,來廣州打工10幾年也未必會說一口流利的粵語。
  • 這幾個鬼佬粵語「咯咯聲」,廣州小孩就「聲都唔聲」
    ▲圖源網絡一個外國人說著一口流利中文,雙手做作揖,看著就像有讓人英語能力進步神速的能力。雖然這臺學習機最後無一不淪為學生們的掌上遊戲機和小說瀏覽器。很多人只知道他說普通話很溜,但不知道他其實最早學的是粵語。
  • 日漸式微的粵語應不應該被保護?
    「切桑臥、笑伐動、小冊老、阿fi、擰來風、了搜……」,這是一些標準的上海方言,翻譯過來就是吃生活(挨打)、笑不動、小赤佬(小鬼)、阿飛(流氓)、人來瘋、辣手(棘手)。「你可唔可以話卑我知,你叫咩名?呢度係我屋企。呢個係我細佬。」這是粵語,翻譯過來就是「你可不可以告訴我你叫什麼名字?這裡是我家。這個是我弟弟。」
  • 「雙語」人群增加 粵語發展有新機遇
    原標題:「雙語」人群增加 粵語發展有新機遇人民網廣州8月17日電 家住廣州白雲區的陳阿姨自從孫子上幼兒園後,就多了一件煩心事——「孫子說,幼兒園老師要求大家都要講普通話,說粵語會被小朋友笑話『土氣』。所以他不要和嬤嬤(粵語:奶奶)講粵語了,而且還要求嬤嬤學好普通話。」小孫子的舉動,讓陳阿姨哭笑不得。
  • 廣州政協建議廣州臺改播普通話 引粵語存亡激辯
    但激昂情緒依然湧動,「粵語淪陷」,「保衛粵語」,「廣州人面臨集體失憶」……種種「聳人聽聞」的字眼頻現媒體,充斥著焦慮感。  日前,一批廣州本地「80後」來到市中心人民公園,以「快閃」方式齊唱粵語歌,以讓更多人關注粵語和廣州文化。  7月11日晚8時,南方電視臺「今日最新聞」節目設置投票「粵語真的岌岌可危嗎?」不到半小時,五千多觀眾投票說「是」。
  • 零基礎粵語拼音課-聲母
    一直潛水的我今天終於要冒泡了!我為大家帶來了滿滿的乾貨哦。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將會為大家帶來《零基礎粵語拼音課程》,學完這個課程後,你就可以自己看著粵語拼音說一口流利又準確的粵語咯,再也不用依賴你的廣東朋友去學發音,也不用依賴網絡的發音軟體了,是不是很期待呢?
  • 都說去廣東要會說粵語,為什麼深圳說普通話的人比說粵語的還多?
    在深圳的菜市場買菜,一樣會有大爺大媽喊你「靚仔」,但是從整體而言,深圳是一座講普通話為主的城市,為什麼作為一座廣東的城市深圳說普通話的人比說粵語的人還要多?一方面是深圳本身是粵語的邊緣地帶,半客家話半粵語,有說粵語的基礎,再者八九十年代香港文化很強勢,大陸都在看港臺的電視電影,粵語很流行,作為距離香港最近的城市,深圳也必然受到香港文化的影響,說粵語也較為普遍。在1982年廣東電臺開設了《廣東人怎樣學好普通話》的講座,在廣東號召說普通話,為了推廣普通話,地方上花費了很多人力和物力,經過長期的推廣普通話活動,慢慢改變了深圳粵語佔主導的狀況。
  • 美洲華埠成「粵語大本營」 老華僑開始學普通話
    「在華埠,只會講普通話虧得慌」  大多數唐人街粵語的強勢仍很明顯。以加拿大為例,華社舉辦的重大活動場合通常只說廣東話,當地無線電臺的中文節目基本都是廣東話,中文電視臺大部分說粵語,這種格局直到近年湧現許多中國大陸、臺灣背景的有線電視頻道後,才開始改變。
  • 影帝真的很嚴格,梁家輝不滿女兒上節目說粵語:普通話說好一點
    影帝真的很嚴格,梁家輝不滿女兒上節目說粵語:普通話說好一點雖然《一路成年》在節目的形式上照搬了《爸爸去哪兒》的套路,用原本哄孩子的那一套,用來哄年歲漸長的爸爸們,網友們也曾吐槽過這檔節目似乎已經來到了爛尾的邊緣。
  • 怎樣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口語
    怎麼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口語,你需要聽到自己錯誤的地方,如果你聽不出自己的發音問題,那你就會很難及時的去就糾正自己的。你可以試著將自己的英語錄音與英語原版錄音進行對比模仿,以求說到語音語調精確。2、練習要慢慢來。
  • 不是廣東人,為何卻能說地道粵語
    尹正同學現在真的成為「粵語推廣小能手」了。 看了他在《聲臨其境》中給張國榮配音(太想哥哥了有沒有,簡直原版),和朱亞文用粵語年詩詞(一臉正氣的小表情),我恍惚真心有那麼一種衝動,我也要學粵語啊!。看過那期節目的應該都有印象,很多人聽了尹正的配音都覺得尹正一定是廣東人,因為一口流利地道的粵語實在太正了,我開始也這麼覺得,後來仔細查了才知道。尹正的原名還叫譚峻鵬,是東北瀋陽人,從小在廣東長大,所以才會這麼流利的粵語。(果然在哪長大就會說哪裡話,我唐山話說的也挺溜)。
  • 張晉下意識說粵語很流利,給蔡少芬送晚安吻太甜,這是真實愛情
    張晉回家後,很小心翼翼推開了臥房看蔡少芬是否睡著了,張晉好奇地探頭去看蔡少芬的睡顏,結果發現蔡少芬雙肩顫抖在捂臉偷笑,原來她是裝睡偷看張晉的反應,而張晉也被妻子這個孩子氣的行為逗笑了,夫妻倆笑作一團,完全沒有丈夫晚歸後妻子怒氣衝衝質問發怒的場面。這一幕讓網友們十分羨慕嫉妒恨,這兩人真的好和諧啊,空氣中滿滿都是愛情的味道。「哇,一身酒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