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培根鑄魂」

2020-12-04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山東省曲阜市武家村,一個深居孔子故裡,普通的小山村,近年來先後被命名為「全國美麗鄉村」「生態文化旅遊示範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村」,今年5月,武家村又入選首批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


  「武家村通過開展文明實踐,傳承優秀文化、倡樹社會新風、探索文旅融合,為鄉村振興『培根鑄魂』,走出了一條獨具地方特色的發展之路。」曲阜市委書記劉東波表示。


三十年好習慣堅守不變


  10月28日一大早,武家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文明禮堂」裡,迎來了開放使用後的第一對舉行婚禮的新人。村幹部當司儀,村支書當證婚人,志願者當「忙客」,村文藝隊當演員,家風牌匾當賀禮……這場簡約而不失浪漫的「中式婚禮」,雖然沒有奢華隆重的儀式,卻多了不少義務服務的志願者,更收穫了全村數百名鄉親的祝福。


  「武家村,文明傳;重仁德,講孝賢;新風尚,比學趕……」婚禮上,一對新人背誦起武家村的《新編三字經》。參加婚禮的村民們說,這《新編三字經》村子裡的男女老少都能背上一段。特別是婚嫁新人,現場背誦是「既定程序」,必不可少。


  婚禮現場,接過村幹部遞上的「家和萬事興,百善孝為先」家風牌匾和「武氏家訓」,新郎武鵬舉動情地說,想辦一場簡單而有意義的婚禮是他一直以來的想法,以後會把這種婚慶新風尚在親戚朋友中接續傳遞,發揚光大。


  據介紹,武家村是一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老村莊,村子裡大多數人家為武姓,不僅好傳統好家風代代相傳,而且新時代文明之風更是接受快、堅守好。


  「當年,鵬舉的父母也是在村裡舉辦的集體婚禮上舉行的儀式。」村黨支部書記武波介紹,當時提倡講文明、樹新風,全村8對青年主動報名參加集體婚禮。婚嫁節儉,厚養薄葬之風在武家村早已深入人心。


  據悉,武家村是曲阜市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村,2018年4月,武家村整合鄉村記憶館、儒學講堂、文化廣場等陣地資源,開展起「講、評、幫、樂、慶」為主題的各類文明實踐活動。除了儒學講堂、文化演出、政策宣講等活動常態化開展,還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當成了服務群眾、引導群眾的有效載體。


  為使村風民風永遠傳揚,武家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起「優秀傳統文化展覽室」,專門設立一面「家風牆」,梳理總結了17個姓氏家族的家風家訓。很多村民自覺把家訓懸掛於屋子裡的醒目位置,成為不斷學習、遵循的社會生活準則。


「相約黎明」譽滿「孝和之村」


  「幾乎每天都有遊人慕名前來,感受村風民情,體驗武家村的優良傳統。」武波指著站在「『孝和之村』文明牆」前的一行遊人說。文明牆鏡框裡鑲嵌的一個個善德、孝賢故事讓遊客們駐足觀看。


  武家村有著數百年尊老愛幼、樂善好施、鄰裡和睦的好傳統,「孝和之村」因此得名。近年來,伴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武家村以「孝善文化」為原點,通過一系列志願活動、實踐項目,讓孝善文化得以深化和升華。


  「相約黎明」就是武家村根據老年人特點推出的一項關懷、服務老人的「特色品牌」。


  武家村現有獨居老人23人,如何保證這些沒有兒女照顧的老人得到應有的照料?在去年年底的一次全村大會上,有村民提議每天早上去和獨居老人打個招呼,幫著做做早飯,打掃打掃衛生,以排遣老人們的孤獨,得到了一致認同。這個倡議在村黨支部的號召下,村裡的7名黨員和志願者組成了「專職服務隊」,每個人包保3到4位獨居老人。


  採訪中記者看到,「黎明之約」不僅把老人從起床到「日間照料中心」再回到家中的「空窗期」縮短了,更給予了他們意想不到的情感關懷。村裡84歲的獨居老人王保田早晨醒來第一件事,也是他最期待的事,就是能見到「專職服務隊」裡的「小兄弟」武懷桐。


  「別管晴天雨天還是雪天,小武天天早晨來看我,忙裡忙外。」王保田誇個不停。老人的兒子在外地打工,幾年不回來一趟,老伴兒去世,王保田因年長又無人照料,被列入武家村「相約黎明」服務對象名單。武懷桐則是村裡「相約黎明」志願者隊伍中的一員。他們之間有個約定:每天清晨7點半在老人家中見個面,幫老人拾掇家務。


  「黎明之約」過後,王保田便去村裡的「日間照料中心」活動,那裡有書畫室、健身房、棋牌室、餐廳,一天的幸福生活在此度過。


  曲阜市成為山東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村以後,在全省率先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武家村作為首批試點村,圍繞關於獨居老人的訴求,建起了「日間照料中心」和「幸福食堂」,全村獨居、困難老人從此走進「幸福之家」。


  如今,村裡又相繼推出「民享資源庫」等特色實踐品牌,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送菜送藥、上門理髮等服務,黨員、幹部、志願者成了老年人的「親人」和靠山。


文旅融合虛實相應今古同框


  走進武家村,獨特的鄉音伴著優美的景致,讓人感受到從這裡升騰起的昂揚的精神風貌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談到今年5月武家村入選首批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時,武波說:「鄉風建設主要是學風興起。不學習就像掐了頭的螞蚱,不知道向哪兒飛。班子方向明,才能帶領群眾走正道。」


  黨員幹部一心為民,全村群眾就會為黨支部、村委會工作注入正能量。5年多來,村民為全村發展貢獻「金點子」406條,湧現出好人好事520件(次),實現社會治安案件、刑事案件、上訪率全部為「零」。


  11月5日上午,在武家村「文明禮堂」記者看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學習要點赫然上牆。黨支部成員正在為第一批黨員、幹部、黨團積極分子、群眾代表等100人講解「五中全會精神」。在現場,群眾代表武剛深有感觸地說:「公報精神讓俺心明眼亮,建設家鄉我們更有幹勁!」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武家村在建設鄉風文明的過程中,走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合發展之路,形成了「觀光線帶動、大項目支撐、民俗文化體驗」的文旅新框架。同時,藉助孔子故裡優勢,規劃建設了民宿、餐飲、特色作坊等,讓外來遊客遊三孔、逛聖境、吃住武家村。充分挖掘傳統文化故事「九龍山傳說」「白馬河傳說」「編笆結棗」「鋸樹留鄰」等系列民間民俗故事,讓鄉村遊內容不再單調、空洞。


  在圈內有「徐霞客」美譽的濟南市槐蔭區遊客陳碩,曾在全國各大報刊發表過200餘篇遊記、散文。「十一」期間,酷愛鄉村遊的陳碩一到武家村,就被這裡的鄉風民情、古道街景和傳統文化所吸引。


  「這裡讓人流連忘返。」陳碩表示,「武家村最美的是人文景觀,在和村民的交談中深深感受到,這裡的人們『守正好學』『文明向上』。」


  採訪結束時,「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陣陣誦讀聲,從寬大的「文明禮堂」裡傳來,縈繞在武家村裡。


  糾錯熱線:0531-83122110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傅浩蘭:用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培根鑄魂
    每周三晚上的「農林書場」成了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最喜歡的文化活動之一。觀眾是學生,表演者則是該校的教師傅浩蘭。江蘇省曲藝最高獎蘆花獎、江蘇省群眾文化最高獎五星工程獎是他多年努力來所斬獲的榮譽。作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非物質文化遺產(張派相聲)傳承人的他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該如何發揮自己的曲藝特長,用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去培根鑄魂。就在2018年一個普通的午後,傅浩蘭忽然找到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辦「書場」。
  • 「培根鑄魂」!文聯文化進校園
    9月24日上午,「培根鑄魂」東營區文聯文化進校園活動在東營區一中史口分校舉行。活動現場,東營區文聯藝術家們進行了現場筆會,將校風校訓、教風教訓化作煙雲落墨筆端,用書法的藝術形式豐富學校文化內涵同時針對規範字推廣和如何上好寫字課,進行了公益講座,並對學校整體文化建設和品牌打造進行了調研。
  • 「四個堅持」引領文化藝術和社會科學「培根鑄魂」
    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時,深刻闡述了文化文藝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所肩負的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是為國家、為民族「培根鑄魂」的重要工作,提出文學藝術創作、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做好「培根鑄魂」工作必須遵循的「四個堅持」,為新時代文藝界和社科界指明了方向,對推動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
  • 「培根民俗文化、鑄魂文化得榮」 得榮縣召開首屆民俗文化研討會
    「培根民俗文化、鑄魂文化得榮」 得榮縣召開首屆民俗文化研討會
  • 傳統文化「培根鑄魂」——山東省曲阜市武家村鄉村文明建設紀實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村」,今年5月,武家村又入選首批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武家村通過開展文明實踐,傳承優秀文化、倡樹社會新風、探索文旅融合,為鄉村振興『培根鑄魂』,走出了一條獨具地方特色的發展之路。」曲阜市委書記劉東波表示。三十年好習慣堅守不變10月28日一大早,武家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文明禮堂」裡,迎來了開放使用後的第一對舉行婚禮的新人。
  • 「精彩回顧」新時代培根鑄魂「四個堅持」
    本項目由2018年寶安區基層黨群服務專項資金資助新時代培根鑄魂要牢記「四個堅持」,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為此他提出了「四個堅持」。第一個堅持是,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毫無疑問,這個時代就是新時代。
  • 王心耀《中國風》受邀參加「培根鑄魂」美術作品展
    近日,「培根鑄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人美術作品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江漢大學設計學院院長、湯湖美術館館長、江漢大學美術學院原院長王心耀教授作品《中國風》被中國國家博物館特邀參展。  本次展覽由國博主辦,展覽作品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新中國美術的巨大成就,見證了偉大祖國70年所走過的光輝歷程。
  • 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開展「培根鑄魂,詩聯天下——郴州行」活動
    紅網時刻9月8日訊(通訊員 何曉嵐)為展示優秀的湖湘文化,深度解讀愛國主義精神,9月7日至12日,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開展「培根鑄魂,詩聯天下——郴州是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汝城「半條被子」帶來了軍民魚水情深,安仁井岡山會師路線決策地,實現了中國革命生死存亡「大轉折」……在這片紅色土地上,不僅發生了許許多多影響中國革命進程的大事件,也湧現出了黃克誠、蕭克等一大批革命先輩。
  • 江蘇南通:「培根鑄魂」南通籍畫家精品展開展
    2020年12月3日,「培根鑄魂」南通籍畫家精品展在江蘇省南通市南通博物苑開展,現場展出了保彬、袁運生、範揚、劉偉東、顧平等45名南通籍畫家的83幅作品,呈現了「中國美術南通現象」在新時代展現的藝術風貌和獨特魅力。
  • 踐行「培根鑄魂」職責使命 訪省委黨校教授、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梁謇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切實擔負起『培根鑄魂』職責使命,首先要把握好立足點,勇於回答好時代課題。」梁謇教授說,每個時代都有其特質,都面臨著專屬於那個時代的重大課題,破解這些課題正是哲學社會科學時代價值的重要體現。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面臨的最重要的時代課題,就是要全面系統深刻地回答新時代應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擁抱時代培根鑄魂繁榮文藝評論
    第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就是要我們對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充滿自信,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文化、紅色文化充滿自信,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充滿自信,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此外,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
  • 培根鑄魂,讓《道德經》在新農村公民道德素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培根鑄魂,讓《道德經》在新農村公民道德素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中發揮積極作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課題組在河南靈寶函谷關調研開題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的教授及研究人員、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哲學系教授一行、靈寶市各級領導、靈寶鑫山文化產業公司負責人參加了此次課題調研活動。
  • 國博邀您雲看展|培根鑄魂,那些未及細賞的畫作雲端分享給您(中國畫...
    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博物館閉館之前那些未及細賞的畫作在這裡雲端與您分享培根鑄魂新時期以來,中國畫畫家們在民族文化復興的浪潮中,以跨文化的視野與抱負,開啟了中國畫創作的新時代。其無所不至的探索精神與實驗方式,不僅完整地呈現出他們的美學雄心,也準確地詮釋了新時代中國畫的理想與希望。以藝術史的眼光看,當代中國畫所擁有的多元風格與形態,已超越歷史上的任何時期。參加本次展覽的中國畫畫家共有39位。
  • 國家公祭日 上海龍華以音樂緬懷英烈、培根鑄魂
    國家公祭日 上海龍華以音樂緬懷英烈、培根鑄魂 2020-12-13 1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培根鑄魂 學深做實
    ——堅持學深悟透,不斷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根鑄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 韓玉臣應邀參加國博「培根鑄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人美術...
    2019年12月29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培根鑄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人美術作品展」開幕式現場,當被問及「如何看待新中國70年發展史中,美術家的社會責任和貢獻」時,韓玉臣懷著激動而感慨的心情,對在場眾人這樣說道。
  • 「湘」約文博丨用精品力作為時代培根鑄魂 構築湖南「精神高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投身火熱生活,傾情服務群眾,創作精品佳作,用文藝和文化的溫暖力量書寫湖南故事,擔當起了「培根鑄魂」的使命。為時代培根鑄魂,就要與時代同頻共振。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
  • 庚子·音祭 ,國家公祭日上海龍華以音樂緬懷英烈,培根鑄魂
    庚子·音祭 ,國家公祭日上海龍華以音樂緬懷英烈,培根鑄魂 2020-12-13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45名畫家83幅作品 培根鑄魂——南通籍畫家精品展在博物苑開展
    為全面立體地反映近現代以來南通籍和在南通本土書畫家的藝術水平,進一步深化「中國美術南通現象」課題研究,發現和培養新人,鼓勵出新作出精品,「培根鑄魂」——南通籍畫家精品展今天上午在南通博物苑開展。南通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陸衛東出席活動並致辭。
  • 培根鑄魂 為國而歌——電影《為國而歌》重掀「聶耳熱」
    由團中央宣傳部、雲南省委宣傳部聯合攝製的電影《為國而歌》,是一部以人民音樂家聶耳生平和成長經歷以及創作《義勇軍進行曲》歷程為主線創作的一部積極弘揚愛國主義「培根鑄魂」的電影。  《為國而歌》中還充滿了眾多的雲南元素,中共雲南地下黨活動、早期東陸大學(今雲南大學)、範石生的滇軍、北門街火藥爆炸案、松山戰役等等,通過聶耳,觀眾進一步了解了雲南,了解了昆明,了解了紅土高原、彩雲之南的厚重歷史與人文風情,特別是了解了近代雲南的輝煌革命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