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姥姥語錄》⑧ |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2020-12-20 澎湃新聞

領讀 | 江徐

昨天,我們品讀到的是姥姥對待人生苦難的辯證法、小時候就表現得「臉皮厚、膽子大」的倪萍,以及倪萍與母親之間細微卻感人的情感故事。

倪萍自己做母親之後,遇到怎樣的生命故事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共讀吧。

十年求醫路

倪萍曾經主持了十三屆春晚,每一年除夕,她都在電視機前,陪伴全國人民度過難忘的時刻。

1999年,倪萍一如既往地出現在春晚現場,也一如既往地表現得喜慶歡樂,滿面春風。實際上,彼時的她,為了不辜觀眾的信任與期盼,努力克制著內心的焦慮與痛苦。

那段日子,她因為兒子的患病而陷於煎熬。

倪萍的兒子出生一個月後,到醫院檢查,發現眼睛容易長出一層遮擋視線的膜,這對剛剛做母親的倪萍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

從那個時候起,她開始抽菸,因為想藉此消除內心恐懼。

第一次看到倪萍點菸,姥姥非常震驚。她明白,孩子的問題很嚴重,但是不問也不說,只是默默陪伴。因為姥姥知道,不告訴她,自然有不告訴的原因。

白天跑醫院找專家,夜晚獨坐客廳抽菸。這種日子,倪萍持續了一個多月。

她怕影響家人,總是在深夜時分抽菸。「一家人都睡了,我一定是起來,我不想讓他們來安慰我,家人的痛苦是一樣的。道理我也都懂,只是無法說服自己,無法安靜下來。我知道這樣的時刻,房子裡還有一個人睡不著,那就是姥姥。」

姥姥也曾試探著勸倪萍抽菸,見沒有效果,又默默地在桌上放了一包花生米——她希望外孫女想抽菸的時候,拿幾粒花生放嘴裡。

後來,姥姥覺得自己幫不了什麼忙,又不想添亂,主動提出回老家。姥姥始終不知真相,卻明白外孫女遇到了劫難,臨走前叮囑:「孩子,記住,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

三言兩語,簡單樸實,卻讓倪萍收住了淚水,變得堅韌起來。

為了掙錢給兒子治病,倪萍離開了自己喜愛的主持崗位,從此一邊拍電影,一邊帶兒子尋醫問藥。

每次帶兒子去複查,倪萍就感覺押赴刑場,頭天晚上一夜難眠,不知道第二天醫生會給出何種宣判。

這條艱辛的求醫之路,倪萍走了十年。

直到有一天,醫生告訴她,孩子的眼睛恢復得很好,結婚之前無需再複查。那一刻,倪萍的的「淚水直接噴在了報告喜訊的大夫臉上。」

「享多大的福就得遭多大的罪,罪遭夠數了,福又回來了。」

那一刻,倪萍或許想起了姥姥這句話吧。

姥姥的「金元寶」

西方哲人說:「金錢可以買到自由。」

倪萍說,她當初掙錢的原動力,就是想讓姥姥有錢花。

倪萍太知道姥姥曾經所過的窮苦日子了。即便窮,姥姥也會想著法子嬌慣自己的外孫女。

有一天,貨郎挑著擔子來村裡,倪萍從小愛美,對貨擔上的紅頭繩心心念念。姥姥沒錢,拿上四個雞蛋央求貨郎,好說歹說,軟磨硬泡,最終把紅頭繩帶回家,扎到了倪萍頭上。

沒錢買燈油,太陽落山就點月亮,沒有月亮就給孩子講神話故事。故事裡的好人都會獲得一枚金元寶。

那時倪萍不明白,自己的姥姥也很善良,為何沒有金元寶。智慧的姥姥說了一句:「有啊,金元寶就是你呀。」

參加工作後,倪萍第一次領到的工資是二十一塊,給姥姥寄去十塊。她知道,姥姥收到十塊的歡欣不亞於今天的十萬。

倪萍在書裡說,她以前雖然沒掙過什麼大錢,小錢從來不斷,而她又是個存不住錢的人,掙多少,花多少。窮怕了的姥姥看著心疼,對外孫女諄諄教誨:「吃不窮,穿不窮,打算不到要受窮。」

1979年,二十出頭的倪萍去朱江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人生當中第一部電影《山菊花》,還獲得小百花獎最佳女演員,以及六百塊的獎金。

揣著這筆「巨款」,倪萍回想起童年時光,姥姥常在她手腕上畫一塊手錶,自己一輩子都把太陽當做表。於是,倪萍買了一塊西鐵城手錶送給姥姥。

倪萍通過努力在北京站穩了腳跟,就把姥姥從山東老家接來一起生活。她帶姥姥吃遍最貴的飯店;給姥姥買最貴的手鐲;自己還沒有的鑽石也要買給姥姥戴;在「坐火車買軟臥還要十三級以上幹部的單位開介紹信的時候」,倪萍就帶姥姥體驗軟臥;專門從杭州絲綢博物館為姥姥定製蠶絲被……

小時候,倪萍不懂老天為何不賜給善良的姥姥一枚金元寶;長大後,她自己成了姥姥的金元寶。

物質不再匱乏,倪萍還想讓姥姥精神上也富足,於是將掙到的每一筆錢如實告訴姥姥,試圖用這種質樸的方式讓其富有。

她現在有錢了,姥姥卻花不動了。越是花不動,越是想抓緊時間,回報姥姥當年的付出與關愛。倪萍在書裡寫道:「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我常常為姥姥花不動錢而著急。」

但我認為,倪萍內心自然是明白的。

想起很多年前,與一位朋友吃飯,不知怎麼由眼前的飯菜聊到父母,朋友感嘆道:父母對兒女的愛如扁擔長,兒女能回報父母的愛卻如筷子短。

因為思念而畫畫

《姥姥語錄》是一本圖文並茂的書,裡面的插圖全由倪萍自己所作。

這些圖畫中,有蔥蘢蘋果樹遮蔽下的老家、老家山崖上的野草莓、年輕時候時扎麻花辮的姥姥、新年時節大紅燈籠高掛下姥姥盼望遠方的背影、姥姥院子裡的大碗花與房頂上的婆婆丁……

從畫筆下流淌而出的,全是倪萍關於童年的回憶。

人到知命,重新拿起畫筆,不為別的,只因對姥姥的思念。「筆停不下來了,胡塗亂抹,完全不懂筆法,只是一份情感,讓姥姥的那個世界活起來。」

倪萍第一次畫畫,是在姥姥家灶臺上用樹枝畫小雞。幾十年過去,她清晰地記得,那天是哥哥生日,姥姥在灶臺上蒸了屬相,讓順路人給小外甥捎去。

剩下一小團面,姥姥給倪萍捏了一隻公雞。公雞太小,放進灶膛烤著烤著就燒沒了。倪萍一邊哭,一邊在灶臺上亂抹,心裡想著什麼,下筆便是什麼,「畫作」還得到姥姥一番誇獎。

小時候,家裡有一本《三毛流浪記》的小人書,倪萍成天用粉筆在姥姥家牆壁上畫三毛。姥姥非但沒有制止,還不停地誇讚她。

「別不捨得誇孩子,芝麻誇著誇著就成了西瓜。」這是姥姥的教育觀。倪萍說,她就是在姥姥的誇獎下長大的。

回青島跟隨母親生活後,倪萍很少畫畫,但在她心裡畫家一直有著很高地位,因為她覺得,畫家有獨立的思想與自由的世界。

雖然自己不畫畫,但倪萍平日喜歡看各種風格的畫作,也曾採訪過諸多大畫家。風格迥異的畫作看多了,她得出一個感悟,「畫家的書也寫得與眾不同,豐子愷、黃永玉、範曾、陳丹青的書都寫得很精彩、很深刻,我甚至覺得吳冠中的文比他的畫還好看。」

姥姥生前喜歡花,所以,倪萍拿起畫筆首先畫的就是花。從花市買了花,一盆接著一盆往家裡搬,花瓶的花也天天換,她卻深切領會到——看花容易畫花難。

一整個夏天,她夜以繼日地畫著,漸漸有了感覺,也終於有了色彩。

「盼望著姥姥現在的那個世界不那麼冷清,鮮花永遠盛開著,豐收的喜悅還掛在姥姥那好看的臉上。」

這是倪萍存放在畫作中的願景。

結語

今天,我們品讀到的是倪萍帶著兒子的十年求醫路、她如何成為姥姥生命中的「金元寶」,以及拿起畫筆抒發對姥姥的深切思念。

一個人,不同的角色擔負不同的責任,也會帶來不同的痛苦與快樂。關於快樂,倪萍的姥姥又留下哪些有意思的語錄呢?讓我們期待明天的共讀吧。

原標題:《《倪萍:姥姥語錄》⑧ |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夜讀|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你可曾讀過泰戈爾的詩集,在他的《飛鳥集》裡有這樣一句優美的詩句: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我為他的胸懷坦蕩而豪邁,為他的樂觀進取而震撼,人啊,你不可能時時刻刻總順心,當柔弱的愛心被摔碎,吻我的痛,便撕心裂肺。
  • 《倪萍:姥姥語錄》① | 如果有來生,我盼著姥姥只愛自己
    有一期《朗讀者》中,倪萍讀到這裡,話語哽咽,臺下觀眾報以掌聲,還有人在默默抹淚。倪萍的姥姥去世後,她寫了一本書,通過姥姥通俗易懂卻富有人生哲理的話語,記錄下一位善良、勤勞、智慧而又平凡的老太太的一生,回憶了她與姥姥之間關於愛的點滴往事。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出作者對姥姥的深切懷念。
  • 詩人餘秀華: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端午節一前天,餘秀華了發一條微頭條,我們以為她真要離開頭條呢!但是沒有,她一直在,一直還在我行我素。真名士,自風流,這個世界對於她來說是透明的,無須穿衣,說什麼也不用避諱。她就像那魏晉風流名士,因為今天她在頭條又開撕了,毫不顧忌別人的眼光:「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 泰戈爾:世界以痛吻我,要我以歌報之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以歌報之」——泰戈爾。
  • 世界以痛吻我,我報之以歌——《悲慘世界》書評
    世界以痛吻我,我報之以歌;世界以傷撫我,我報之以歌。《悲慘世界》為人類世界的苦難編寫了一部百科全書,也為人類世界的人性向善作了一部精神史詩。這是一本厚重的書,不僅是因為這是一部氣勢恢宏的鴻篇巨著,而是因為這種厚重的苦難壓抑作者三十年之久。《悲慘世界》以主人公悲慘的經歷慢慢講起,在這個苦難的歷程中,善與邪惡,愛與救贖悉數登場,這是一個著眼於黑暗中的微光閃爍成光明的故事。
  • (夏雲)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泰戈爾經典語錄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長日盡處,我站在你的面前, 你將看到我的疤痕,知道我曾經受傷,也曾經痊癒。 我們熱愛這個世界時,才真正活在這個世界上。 我之所以把我的痛苦不當一回事,是因為我怕你會那樣做。
  •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相信一切都是美好的,在思索中理解,在理解中奮鬥,讓自己走向完善,走向成熟,走向成功,這就是我們要對「痛吻」回報以歌。​​​新的疫情正肆虐地威脅著我們的生命,那些不幸被感染的患者,在醫護人員奮力搶救和精心治療下,很多都逐漸恢復了健康,這是可喜可賀的大好事!但是,也面臨著一個心理平復的過程。
  • 《姥姥語錄》增訂版首發 倪萍和名嘴朋友聊「姥姥」
    在《朗讀者》節目中倪萍深情朗讀其中的內容,情感炙熱,動人心靈,引得無數觀眾為之啜泣共鳴。這次長江新世紀推出的《姥姥語錄》增訂本,增收了10篇新文章及倪萍最新畫作。   對於生活中的苦難,她說:「人生下來就得受苦,別埋怨。」倪萍誇姥姥和尼採的高度一樣,尼採也說人生就是一場苦難。姥姥卻說:「這個姓『倪』的就說對了一半兒,那一半兒甜他還沒說呢。」
  • 《姥姥語錄》:倪萍姥姥的大智慧,道理都在生活中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看了倪萍寫的這本《姥姥語錄》,一直想寫關於外婆的故事,卻不知道從何說起,生活中看似瑣碎的事情,其實才是最感人的。看了倪萍寫的這本書後,才發現自己的姥姥居然和倪萍的姥姥很像吧,她們雖然沒讀過書,但她們對待生活的智慧,卻比我們讀過書的人都懂。
  • 一句話形容約翰尼德普: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之後,他幾乎成為了蒂姆·波頓御用男主角,兩個同樣怪誕孤僻的人走在一起,給世界電影增添了別樣的魅力。主要是德普的氣質太適合那些,與周圍世界格格不入,性格與常人迥異的角色。不過,德普正經起來依然有著非凡的魅力,和阿爾帕西諾合作的一部《忠奸人》,把它從小眾藝術電影拉向了大眾商業電影。
  • 倪萍出《姥姥語錄》增訂本:八年魂牽夢縈中
    4月初,倪萍的《姥姥語錄》出版增訂本,新收10篇文章及倪萍最新畫作。《姥姥語錄》《姥姥語錄》是倪萍在姥姥去世兩年後寫作的,倪萍在書中回憶了姥姥與自己的溫馨點滴,通過她的描述,一個善良平凡而智慧可愛的老人的形象躍然紙上。不久前,倪萍參加《朗讀者》亦深情朗讀了《姥姥語錄》中的選段,不少讀者聽之潸然。
  • 生活以痛吻我,我為何能報之以歌?
    生活以痛吻我,我為何能報之以歌?周敏叔叔一行人帶著自包的扁食和米粉等,來我家探望我父母。我家住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新度鎮白埕村,家裡有5口人,父母雙腿重度殘疾,沒有勞動能力,奶奶80多歲,弟弟就讀初二。原標題:《生活以痛吻我,我為何能報之以歌?》
  •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泰戈爾詩歌入元月調考作文題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昨天(1月25日),有著中考首輪「大閱兵」之稱的全市九年級元月調考如期開考,近6萬名考生在泰戈爾的詩情畫意中,為自己的「三觀」註腳。作文要求根據對詩人泰戈爾的一句名詩「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的理解與思考,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她和大多數同學的立意一致,就是遇到挫折時要以樂觀的心態積極面對,雖說不會跑偏,但大家都認為得高分不簡單。
  • 泰戈爾: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但同時也要承認,長大的方向是通往死亡。所以,孩子的想法、表達的方式,甚至孩子本身,才是世界賜予我們的真正禮物。「 他們(指孩子們)滿心歡樂,卻渾然不知這樣的歡樂對於世界的價值。泰戈爾的《新月集》我本打算兩天讀完的,可當我沉入其中的童真世界後,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最後一個頁碼。他的詩歌就是永恆的童年之歌,他讓一個個永也不會長大的孩子,讓他們本能使然的想法、語言、動作、表情,在幾行簡單的字句之間,就浮現在我眼前。
  •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8月21日,浙江日報「人物」版塊刊登《溫州女孩包珍妮堅持寫作近7年,她只有右手大拇指能動——世界以痛吻我
  • 《姥姥語錄》|一聲姥姥,送給倪萍最牽掛的人
    《姥姥語錄》出版之前,姥姥是倪萍老師一個人的姥姥。《姥姥語錄》出版之後,姥姥成為了全部讀者心目中最感佩的姥姥。如果用哪個人來比喻倪萍筆下的姥姥,我想,是《紅樓夢》中的劉姥姥和賈母的合體了。或許有人會說,不要把劉姥姥的粗鄙與鄉野之氣放在智慧的姥姥身上,其實我並不這麼看。
  •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泰戈爾:《飛鳥集》)殘疾人,一個特殊的群體。詩歌的翅翼將拓展他們心靈的天空,繽紛的夢想如自由的飛鳥,翱翔在陽光之上……  這就是將活動命名為「飛鳥杯」的寓意。  活動伊始,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與反響。省有關部門和新聞媒體積極配合,給予有力支持。
  • 《倪萍:姥姥語錄》⑥ | 沒叫過爸爸,是她一生的遺憾
    倪萍心裡清楚,姥姥這是為了轉移她的視線,怕她難過。「其實沒有父愛,我真的不怎麼痛,因為沒有嘗過甜,所以不知道苦。」在《姥姥語錄》中,倪萍這樣寫道。記憶中,在青島中山公園,父親推著自行車走在前面,倪萍和哥哥跟在後面,大人少言寡語,小孩也覺得煎熬。所以每次見面,對於倪萍來說,似乎只是為了完成任務。
  • 命運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充滿了悲傷和淚水,你要堅強,世界有時候並沒有那麼溫柔,你也要堅信世界也沒你想像的那麼糟。命運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最近一個先天殘疾的小男孩暖爆了朋友圈。▼即使命運對我不公,我也會用盡全力去疼愛你,我的小兄弟。小男孩叫Camden,雖然先天沒有四肢,但天性非常樂觀。
  • 泰戈爾詩歌精選: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我們把世界看錯,反說它欺騙了我們。而我覺得,為了這個,我已等待得很久了。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樵夫的斧頭問樹要了斧柄,樹便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