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啥意思,有道理嗎?
中華民族在千百年的文化積澱中,結成了無數光彩奪目、璀璨絢爛的明珠,而俗語無疑是其中較為奪目的一顆。
俗語,也成俗話,是一種在民間廣泛流傳的通俗的定型語句,是人民群眾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經驗和願望,富有深刻的哲理性。
「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這句農村俗語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覺得它有沒有道理呢?
「有錢不買河邊地」說的是在古代水利設施不是很完備的情況下,河邊土地雖然灌溉起來比較方便,但在雨季洪水來臨時,也難以阻擋,莊稼很容易被淹沒。因此,即使有錢也儘量不要選擇在河邊購買土地。
「有錢不娶活漢妻」這句話帶有一定的封建色彩,「活漢妻」是指在過去被一紙休書退回娘家的人。古代能休妻的人,一般不是宦官就是地主,他們非富即貴。所以,如果娶了「活漢妻」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前半句「有錢不買河邊地」放到現在仍有幾分道理,引申的含義就是:即便你有錢,也不能隨意去揮霍,要把金錢用在刀刃上,買物有所值的東西。
假如我們買一件東西,支付的錢不僅要考慮生產這個商品的成本,還包括了廣告費、運輸費用、人工、商場裡的租金等,想要划算的話,就要選那些附加成本少的商品。
另外,我們在買東西之前,可以試著去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
我們可以找一個自己覺得物有所值、能長期帶來快樂體驗的商品,以它作為標準,在買東西的時候,都統一用它去衡量其他東西的價值。
後半句「有錢不娶活漢妻」在現代社會看來,倒顯得有點不合時宜,不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現狀;在過去所謂被一紙休書退回娘家的人,就是現代社會離過婚的女人。
現在的社會,婚姻已經相對自由了,雖說仍有排斥,尤其是年輕的男子娶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回家,家裡老人一般會持反對意見,但他們也很難去幹涉子女的婚姻自由。
而在古代,由於受封建主義思想的影響,女人一旦被婆家拋棄,她們會覺得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所以,即使女方在婆家生活得並不幸福,但是她們都迫於封建思想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壓力,而選擇忍氣吞聲。
現代社會就不同了,無論男女,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一旦結婚後覺得彼此不適合,很多會選擇好聚好散,離婚不再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這也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
古人歸納出了「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雖說有一定的道理,但社會一直在進步,歷史也是有局限性的,不是所有的前車之鑑都能成為後事之師。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不斷開化,這一俗語的時效性或許已經走到了盡頭,你們說不是嗎?
大家覺得小編說的有道理嗎?如果有道理,歡迎您點擊「分享」、「收藏」或「關注」;也歡迎您留言發表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