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了個關於各地搶人大戰的段子,很是搞笑,給大家說出來逗個樂子啊:
一小夥去西安走親戚,在火車站被警察攔住,警察問:「是西安人嗎?」
小夥:「不是,我是來走親戚的。」
警察:「帶回派出所,符合親友投靠落戶條件。」
另外一小夥旅遊,到西安火車站轉車,被警察攔住,警察問:「什麼學歷?」
小夥:「本科。」
警察大喜:「高素質人才,帶回派出所,辦學歷落戶,火車票錢報銷。」
還有一個小夥在西安街上閒逛,又碰到了警察,警察問:「是西安人嗎?」
「NO,我是本地的。」
警察:「帶回派出所,讓外地的大學同學來派出所接你,然後同學落戶。」
哈哈,笑死個人啦!借用網絡上的流行語,牆都不扶,舅服西安警察了,為了搶人,操碎了心。
玩笑歸玩笑啊,段子當然是用來調侃的,沒有人身攻擊的意思啊。
不過,這個段子背後,也多少反映了些問題,就是當前火熱的各地搶人大戰,好不熱鬧啊。
全國搶人大戲紛紛上演
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2003年,葛優在電影《天下無賊》中說出這一經典臺詞的時候,恐怕很難想到,今天這句話會被再次炒熱,變成了各地搶人大戰的一個精彩註腳。
近幾個月,各地搶人大戰如火如荼,武漢、杭州、成都、西安、寧波、南京、海南、天津等幾十個地方的落戶門檻一降再降,有的城市甚至給出了近乎「零門檻」的落戶政策。
天津
從2017年末開始,為了招才引智全國20餘個城市相繼推出了相關的引才「新政」,2018年5月16日天津發布了「海河英才」計劃,其中規定:本科生只要不超過40歲、碩士研究生不超過45周歲,不用繳納社保、不用居住證,就可以直接在天津落戶,博士研究生落戶則不受年齡限制。
武漢
制定了畢業生最低年薪指導標準:專科4萬元、本科5萬元、碩士6萬元、博士8萬元;在住房方面,給出優惠政策,大學生可低於市場價20%的價格買到安居房、租到租賃房;落戶問題上,設置「零門檻」,只要憑畢業證就可以落戶,大專生、本科生40歲以下,碩士生、博士生不受年齡限制。
其他各個城市也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紛紛打出優惠牌,吸引人才落戶。
人才落戶的現實選擇
對於寒窗苦讀二十年多年的學生而言,落戶大城市,成為大城市人,尤其是對來自農村的而言,也可以說是他們讀書奮發的目的之一,估計從小耳朵裡就被灌滿了類似的叨叨。從現實來講,走出農村來到城市裡上學、就業,大都不想回去了,且現在農村戶口有的都成了香餑餑,想回也回不去了,只能寄希望留在城市裡。
還有一點,就是為未來計,為自己的後代能有個更好的環境,也要千方百計的留在城市裡,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培訓等資源。
因此現階段,一線城市對於人才的吸引力依然最強,人人都想往裡鑽,但一線大城市的落戶門檻越來越高。以北京為例,自2014年起,北京市對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引進指標(即落戶指標)逐年縮減態勢明顯,2015年進京指標尚且將近9000人,到2017年已降至6000人。北京市人社局更是公開表態稱,將堅持「兩嚴控一支持」引進畢業生,按照新版城市總體規劃,對落戶指標實施「總量封頂」。
既然一線城市落戶政策持續收緊,讓很多人無法落戶,且一線城市動輒5-6萬的房價也是大部分工薪階層承受不起的。那就退而求其次,把眼光瞄向二三線城市吧。
城市發展的必然需求
目前,武漢、鄭州、西安、成都等城市,在新經濟形勢下,都想擺脫原有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力發展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推動當地產業結構調整轉型。而這些新興行業,急需有一定知識文化水平的專業人才去參與。
「為什麼高科技企業都聚集在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那裡因為那裡有大量高素質、善創新的大學生。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大學生群體毫無疑問將成為創新經濟的主體。
著眼於未來經濟的發展需要,現階段準備好產業急需的人力資源也就情有可原、意料之中了。
還有一點,怕是各地有著消化房產庫存的小算盤啦。
2015年以來,全國各地房價猛漲,為穩定房價,打擊惡意炒房,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紛紛推出樓市限購政策,銀行也提高了首付額度等措施,暫時控制住了房價,但也抑制了成交量。
但這對地方政府而言,是不利的,房子賣不出,房企庫存高企,就不會再拿地,不拿地,地方政府就無地可賣,在地方政府債務高臺月築越高的背景下,的確也急需新的活水進來,帶活市場。
從這個角度講,各個城市搶人當然利好城市和經濟的長遠發展,短期來看,未嘗也不是各個地方解決債務危機和釋放庫存的現實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