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第二屆世界工業設計大會WIDC在浙江良渚夢棲小鎮隆重召開,本屆大會以「設計·生態」為主題。這是一場由中國工業設計協會聯合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設計組織、院校和企業發起的世界設計產業發展會議,得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與信息化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浙江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致力於讓更多的人觸摸中國文化之美、享受傳統文化之美的開物成務材料創新(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物成務),一直以「非遺活化」為理念,憑藉在中國非遺傳統工藝的協同創新領域的斐然成績受邀參加此次盛會。開物成務作為非遺活化的唯一產業代表,由開物成務創始人王素娟出席設計成果發布會並做主題演講。這是第一次,中國傳統非遺工藝與航空航天、海洋重工、智能出行、網際網路平臺等大國重器的產業代表一起,向來自全球各國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領導等千餘名代表,全面呈現以「工業設計」為創新驅動的產業變革力量。
為了在這個即將成為世界設計產業風向標與全球原創設計的策源中心的舞臺向來自各國觀眾順利而完整詮釋、翻譯開物成務在中國傳統非遺工藝的理念和經驗,擁有十一年外事交流經驗的王素娟精心做了大量準備工作。
開物成務雖作為初創團隊,開物成務卻以其創新的行業引領性,精準扶貧的社會公益性,頻頻作為「非遺活化」的代表,亮相米蘭設計周等國內外頂級行業盛會。創始人王素娟在發布會上發表了精彩的分享演講,也得益於精心準備的翻譯工作,她的演講贏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和高度讚許。發布會後,許多國際友人都很激動地過來與她交流,表示傳統工藝的傳承創新是世界難題,開物成務在做的「非遺活化」無疑為他們在傳統文化與現代工業設計跨界設計與探索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並讚賞開物成務所做的成績與意義表示了讚許肯定。
王素娟表示,其實設計師的工作何嘗也不是一種「翻譯」。設計師就是將這個世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土一沙,通過融合、轉化、嫁接、排列,以空間、材料、產品、氛圍的形式,用設計的語言,進行翻譯和傳達。開物成務就是在翻譯,從璀璨如星河的中國傳統工藝中挑選了竹、漆、繡三種做了一系列創新應用的嘗試。
但世界上任何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很難做到100%的保留完整與傳達精確。開物成務為了消除減少這樣的隔閡,不僅做田野調查,去做材料工藝的基礎研究;更去拜訪國學大師,去梳理文化DNA;與清華啟迪針頭基金共同發起「1+1計劃」(大師+設計師);與視覺中國摸索出「城市合伙人模式」,開物成務在探索用現代設計語言「翻譯」傳統工藝上的努力,就是想把傳統工藝的美,先儘可能準確地理解,再用新消費市場能接受的產品語言來進行儘可能完整地傳達。
開物、成務,解構、再造。這一刻,無關非遺,沒有國界,不談挽救,只有整個人類共同的,對美的嚮往。未來,開物成務會繼續在「翻譯」中國傳統工藝之美的路上砥礪前行,助力傳統工藝的協同創新,讓中國傳統工藝這份少有人看見的美被更廣闊的世界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