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中山是尷尬的,深中通道是中山未來崛起的最大機遇

2020-12-04 綜合開發研究院

文/宋丁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

應中山市金融界的邀請,前往中山做了一場題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機遇、動向及中山金融業的跨越式發展之路》的演講。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原本擔心的虎門大橋的堵車問題竟然遠沒有想像的那麼厲害,因為自前一段時間南沙大橋(虎門二橋)通車後,大量車流轉道那邊,使得虎門大橋的車流量「瘦身」了。這讓我對正在施工的深中通道充滿期待,待2023年通車後,可以想見,珠江入海口東西兩岸的交通會更加流暢便捷,一個空間大融通的大灣區時代真的開始了!

然而,中山這座為中國近現代史培育出了國父孫中山的光榮城市,似乎並沒有因為深中通道的重大利好而為其帶來應該看到的氣氛和景象。在大灣區環繞珠江出海口的七個城市中,中山竟然成為最弱的一個,港、澳、廣、深四大中心城市自不必說,佛山GDP接近1萬億,比中山高出接近兩倍,是廣東製造業的龍頭之一,美的、海天、碧桂園、佛山照明、格蘭仕、箭牌衛浴、萬和電器等等一大批著名企業皆出自佛山;對岸的東莞北依廣州,南聯深圳,一直就是廣東製造業的明星城市,說起「世界工廠」,東莞的貢獻不言自明;珠海儘管人口只是中山的一半,GDP也僅有2966億,比中山的3632.7億還低,但增速是8%,比中山的5.9%高得多,尤其是,珠海由於毗鄰澳門,被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列入「澳珠極點」,其地位遠高於中山。

中山看起來很尷尬,北靠不上廣州,南靠不上澳門,東更靠不上深圳、香港,有點孤獨,有點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感覺。沒有特別的名企,沒有在廣東特別拔尖出色的產業,甚至沒有一張穩定的發展藍圖,因為9年來更換了6任市長,地球人都知道,在中國,這種領導人頻繁更換對一個城市發展是多麼的不利。多年來,由於中山產業發育不足,導致城市生長不良,至今中山的城市缺乏一個像樣的中央商務區,缺乏一個過得去的城市中心(這一點和對岸的東莞有點類似,東莞同樣各鎮是產業中心,而城市中心很弱)。而城市中心的強大輻射力和影響力在於其金融商務產業、科技創新研發產業、經貿商業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等的高效集散,這些領域,中山都比較薄弱。可以說,在產城一體化方面,在產融結合方面,中山都做得不太到位。

但是,我仍然看好中山。為什麼?用得上魯迅先生的一句詩吧:於無聲處聽驚雷。中山的未來,一定會有一次可觀的爆發,是和目前的相對沉靜和邊緣化局面完全相反的、令人刮目相看的爆發。我做出這個判斷是有我的依據的,聽我細細道來:

其一,中山的區位非常獨特。我們知道,在大灣區有三大極點:港深、廣佛、澳珠,這無疑是大灣區發展的核心片區。但是我們發現,中山就位於三大極點的地理中心位置,分別與三大極點片區在空間上接駁。未來三年中山將投入1400億元打造珠江西岸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半小時可達廣深中心城區、1小時可達大灣區所有城市,這將有效助推大灣區人口、資金、物資、產業、信息的互聯互通,也為中山城市向中心化方向發展的地位和價值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可以想見,未來中山有充分的機會增強與三大極點的六座城市在經貿金融等領域的互動合作,這個區位的優勢在大灣區內是獨一無二的。

其二,深中通道是中山未來崛起的最大機遇。大灣區的一個巨大變化就是跨江跨海幾大通道的建設。這可以說是從根本上改變珠三角經濟地理格局和城市空間格局的超級舉措,歷史上東西兩岸的阻隔狀態將一去不復返。我認為其中深中通道的意義是最大的,價值是最高的,為什麼?因為與北面的虎門大橋、南沙大橋和南面的港珠澳大橋以及未來的深珠通道相比,深中通道居於中部,顯然是整個大灣區的中樞通道,是大灣區東西岸通行最具經濟價值和效益潛力的通道。未來的車流量一定很大,但由於多橋分流,也不會很堵。同時,它毗鄰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以及多條高速、高鐵、福永海港碼頭,使得其交通樞紐功能愈加顯現。而如此重要的跨江跨海的重要通道就落腳在中山,可以說,中山的邊緣化格局從此將結束了,中山將迎來西岸的城市中心化時代,因為通道對岸就是目前大灣區經濟最活躍、最強大的深圳,後面還有國際都市香港,前面又有工業明星東莞,在深中通道通車後,這些強大的城市必然會以各種方式把經濟的觸角延伸到西岸去,首當其衝的地方就是中山。想想看,中山會丟掉這些重大的機遇嗎?

其三,中山承接東岸經濟輻射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多年來,中山的產業發展儘管沒有鄰近的佛山那麼耀眼,但是基礎還是紮實的。比如,中山實體經濟發達、民營經濟活躍,擁有38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形成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白色家電在內的3個超千億元產業集群,有5個超500億元的大型產業集群。在科技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方面具有相當潛力,在創新成果轉化方面,中山也有獨特的產業配套優勢。這些優勢為未來東岸的跨江跨海投資奠定了良好的對接基礎。

其四,春江水暖鴨先知,其實市場已經聞風而動了。前兩年,當深中通道已經獲批、即將啟動開發的消息一傳出,房地產市場聞風而動,一些深圳人立馬跑到中山買房,當年每平米幾千元的均價,目前已經升到一萬多甚至兩萬了。當然,這是有風險的,如果中山的經濟和城市沒有抓住機會得到快速發展,這些房產投資就面臨風險。

在大灣區強力啟動的背景下,在這些優勢條件下,中山能否真正崛起,最後還是要看中山的行動了。我和中山金融界的朋友們說,深中通道的西岸接駁點在中山,這個事中山必須充分認識到其超級意義,因為東西兩岸的經濟發展差距很大,一旦通車,東岸相當部分的經濟動能必然選擇跨江跨海而來,中山的責任就是設置「經濟大壩」,實施高效「截流」,力爭把東岸的大量投資更多地截流到中山,特別是深中通道落腳地翠亨新區。我提出了一條建議,中山應主動與對岸的深圳積極互動,特別是與深中通道東岸落地點的深圳寶安區的互動,因為光寶安一個區就有高新技術企業3000多家,假定這些企業中有十分之一願意過中山區落地投資,那中山的產業前景就大不一樣了。基於這一點,中山可以考慮在翠亨新區劃出一塊地,姑且就叫「深中特別合作區」,主要吸引深圳的高科技企業、網際網路企業、金融企業、商貿企業前來投資發展。這個合作區不一定完全照搬深汕特別合作區的模式,但要讓駐區深企擁有足夠的自主權,中山市、區兩級政府不能實施任何不合理的行政幹預。要給足優惠,其優惠程度一定要超過莞惠,這樣深圳的企業才願意跨江跨海過來。一旦這個合作區啟動成功,不僅將成為中山可觀的經濟增長點,更會給中山帶去深圳的市場經濟發展經驗,進而對中山全市的產業和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我再強調一遍:中山,請務必在深刻思考深中通道巨大價值的基礎上,扎紮實實行動起來,不能坐等機遇之花從天而落,而是要搶抓機遇。當東岸深圳乃至香港的強大經濟動能和投資跨江跨海過來之前,中山需要做的就是:「築壩」、「截流」,以紮實的基礎和強有力的承接能力引導東岸投資落地中山,這是中山難得的歷史機遇,而且我的基本判斷,就是五年的核心機遇期,因為一旦未來的深珠通道通車,大量的投資可能奔珠海而去,那時候中山才覺悟就晚了。

如果中山的產業能夠藉助深中通道的重大機遇和位於三大極點中心位置的特別優勢,真正形成一個跨越式的發展,必然帶動金融業、商貿業、物流業的大發展,而這些高端服務業的發展必然帶動中山城市中央商務產業鏈的發展,產融結合、產城一體化的良好局面就會在中山出現。

這就是我對中山的信心來源。中山,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深中一體化」,置業中山南頭正當時
    本期深圳特區報城市會客廳特別邀請了瀚康集團地產公司總經理夏申如、瀚康集團營銷總經理肖亮、中山中原副總經理梁蓓菁、中國工商銀行中山南頭支行副行長馮敏以及優房超中山公司總經理姜立共同探討地處大灣區「A」字形結構中軸西岸的中山未來將面臨哪些機遇?在承接深圳部分資源外溢方面,中山又擁有哪些優勢?對中山未來的人居發展又將產生何種影響?南頭又有哪些優勢吸引到我們深圳置業者的目光?
  • 深中通道在中山哪個區?這個區域發展如何?一起來看!
    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宏圖已經拉開了序幕,這幾年,大灣區也建設了不少項目,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海上的交通建設,其中港珠澳大橋可以說是其中之一。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港珠澳大橋,而是大家都特別關注的深中通道。
  • 中山民眾:深圳外溢橋頭堡,中山發展新引擎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當下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兵家爭搶熱點,機遇鋪開。9市2區中的中山雄踞大灣區幾何中心,依靠深中通道等重大交通項目,以及以1400億元布局的粵港澳大灣區綜合交通樞紐舉措,成為城市群中的連接點。而位居深中通道橋頭堡的民眾鎮,佔據深圳西進、中山東拓發展契機,在承接深圳產業、人口、資源外溢過程中優勢凸顯,區域價值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聚變。
  • 中山攜手澳門,未來如何實現全方位合作?
    賀一誠表示 澳門與中山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地緣相近,文脈相通,一直保持著友好合作關係。澳門與中山在多個領域具有合作潛力,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和深中通道建設的推進,兩地都迎來重大發展機遇。特區政府將貫切落實和推動既有的合作項目,更將繼續支持澳門企業到內地開拓商機。
  • 深中加速度·看南頭勢起 2020深圳-中山融城發展定向峰會圓滿落幕
    中山市南頭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藍海斌在致辭中表示,按照中山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相信隨著未來深中通道這一戰略通道的打通,深圳、中山兩市在規劃銜接、交通互聯、創新引領、產業共興、公共服務共享等領域的合作將會更加密切,深中同城化、一體化未來可期。
  • 搶灘深中通道登陸點,共築中山翠亨城市智能體
    食在民間,中山當數。中山,古稱香山,聞名海內外的嶺南美食數不勝數:石岐乳鴿、沙溪扣肉還有神灣菠蘿……城街巷裡,歲月悠悠,除了美食以外,中山還是中國近代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山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是當年赫赫有名的廣東「四小虎」之一。在現代化徵程中,始終勇逐潮頭。
  • 弘揚中山精神 共建大美灣區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翔宇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于濤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大陸最大規模的兩岸交流活動  7月17日晚,第四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在廣東省中山市開幕,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大陸舉辦的最大規模兩岸交流活動。兩岸同胞齊聚中山市,共話孫中山精神對當代兩岸關係發展的啟示,進一步紮緊兩岸中國人共同的精神紐帶。
  • 深中通道目前進展如何?深中通道最新消息2020!
    深中通道作為一個大工程,不少人都在關注深中通道的進展。那麼2016年建成到現在的深中通道建設進展怎麼樣了?最新進展如何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這個超級工程吧!隨著深中通道的建設過程是充滿艱辛和困難的,不過每一次參與建設的人員都可以很好地解決所面臨的困難,就在上月,深中通道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在東人工島的堰築段隧道主體工程的首段頂板順利澆築完成,這也意味著兩個月後的E32沉管對接端施工條件可以順利進行。
  • 中山聚焦三大建設 鞏固產業梁柱
    共建大交通 做實產業拓展走廊2020年1月1日20時30分,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緩緩入模,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西索塔左幅承臺第一層澆築完成,這一重大交通工程順利完成了又一節點性重大施工。深中直通的進程,又邁進了重要一步。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圖上,不斷縱橫延伸的交通網絡,正在前所未有地影響著城市群之間的產業格局。
  • 深中同城再傳好消息!每天24小時往返!深圳規劃未來每天超400輛大巴...
    單樑表示:未來深圳將準備400輛大巴,每天24小時往返作為深中通道的擺渡車,直接通到中山的重要大型居住區,雙城生活可以說真正觸手可及。深中同城生活一直備受期待,深中通道建成通車後的通行便利度和通行費用問題,也是最引人關注的。其實關於這一問題,不僅深圳在規劃,中山也早已經開始研究。
  • 央視點名官宣,中山迎來地鐵時代!盤點央視多次為中山打call的歷程!
    這也意味著,中山將正式迎來地鐵時代!根據廣州地鐵和央視的消息,廣州地鐵18號線土建工程已完成1/3,將於明年先開通8個站,2022年全面通車。未來中山,大有可為!2019年2月28日,中山在央視CCTV4中被點名,長達2分23秒的視頻中,其報導稱,「在深中通道等大灣區重點工程建設中,中山要做好「東承西接」的文章,打造成為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支撐點。」
  • 深中通道:馬鞍島打造珠西重要交通樞紐
    深圳、中山、香港、澳門……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分布在珠江口岸的兩側,無論是最早的虎門大橋,還是新近開通的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其背後是謀求區域進一步發展的共識和路徑。  當前,在深中通道的兩端連接點,深圳與中山分別以建設「大灣區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珠江西岸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為目標,不約而同地掀起新一輪的大交通建設。
  • 省政府支持深中一體化,中山樓市的機會來了?
    10月3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發布相關文件,裡面提到將加大力度支持深中、中山市加強產業對接合作,並在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加快對接融合,不斷提升深中兩市一體化發展水平。10月20日中山市委第十四屆九中全會也提到將加快深中一體化發展。重大規劃的落地往往意味著一個城市的發展機遇,那中山的機會來了嗎?
  • 王志綱:中山城市之「魂」在哪裡?
    自此之後,中山便和順德、南海、東莞並稱為「廣東四小虎 」,成為全國乃至海外人士關注的焦點,它們在經濟上的驚豔表現名震全國。三十多年後的今天,面對經濟發展下行壓力,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的重大機遇,中山再次提出思想解放,吹響重振虎威的號角。
  • 在馬鞍島看到幹勁滿滿的中山
    ;中山訊美科技廣場,項目總投資約16億元,擬打造成為連接深中、毗鄰港澳的中山總部基地;天弓視頻壓縮數字產業園,項目總投資35億元,將設國家級圖偵圖像實驗室、智能視覺和大數據院士和博士後工作站等一系列高質量科研基地。
  • 中山翠亨新區:邁向「灣區建設主陣地」新徵程
    南海浩瀚飛蛟龍,東西兩岸架彩虹,登高遠眺太平洋,伶仃洋上唱大風……一年前,來自深圳和中山兩地的50多名文藝創作者,來到位於中山翠亨新區的深中通道工地採風,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讓他們看到了一橋飛架珠江兩岸的未來。
  • 深中通道有什麼重大進展?深中通道火炬到深圳機場要多久?
    深中通道是一個創世紀的大工程,無論是從建設難度還是通道建立的意義上看都是有一定的價值的。很多人都期待著深中通道的建立,可以將深圳的輻射能力帶給中山以及周邊城市,從而達到共贏。可以說與深中通道相掛鈎的行業都把深中通道當成了一塊香餑餑。那麼深中通道最近有什麼重大進展嗎?
  • 深圳向西,中山向東!下一個價值點在這裡!
    2016年12月,深中通道主體工程正式動工建設,一橋飛架,開啟深中合作新格局。(來源:中山日報 記者 文智誠 攝)據悉,深中通道或將在2023提前建成,建成通車後,將徹底打通深圳和中山的地理阻隔,將由以往繞行虎門大橋上百公裡變為跨江直達,車程由2小時縮減為30分鐘。
  • 樓市資本論:中山深圳一體化,敏捷錦繡海灣城3年連銷冠
    就在十月最後一天,廣東省政府發布相關文件,提出「將加大力度支持深中、中山市加強產業對接合作,並在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加快對接融合,不斷提升深中兩市一體化發展水平。」在樓市資本論看來,重大政策出臺意味著一個城市的發展機遇降臨,要與超級城市深圳一體化,中山的崛起正觸手可及。
  • 因為___,我喜歡中山!刮開見答案
    接下來團團帶你一起回顧 節目中的精彩瞬間! 第一章 交響中山 博愛之城 中山溫泉賓館、中山鹹水歌、古鎮燈飾、中山萬人行等中山元素悉數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