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龍勿用,出自《易經》乾卦。《易經》中,乾卦的變化規律是用龍的變化狀態來比喻的。飛龍在天,是鼎盛狀態;亢龍有悔,是過猶不及;而潛龍勿用,則是萌芽潛伏狀態。
潛龍勿用,隱藏一個「時」字,悟透的人,能在逆境中迅速崛起。
潛龍勿用,隱藏著時機,不可低頭蠻幹。勿用是可以用,最好不要用,等待最好的時機再用,叫做勿用。
比如修道,《易經》的道理功夫做到陰陽凝結,到了日月合璧,璇璣停輪入了大定,這一步新的生命(道家講的聖胎,佛家講的意生身)在將開動未開動之間,要把握住,「此時當溫養潛龍」,要培養它,「勿可輕用」,最好不要用,陽氣動,念頭不要跟著動,就象嬰兒之陽舉一樣,不要配合世俗的情慾,但十個人有九個人到這裡氣動念頭就動,有的人修行淺,定力不夠,陽氣來了他非要動不可,忍不住會動念頭,因為陽氣動了會有陽舉的現象,一般形容「大有春意」,修到一定的時候陽氣經常發動,不配合男女的慾念,就會生命永遠在增加,八十歲還有性能力。如果配合了慾念一用,陽就完了。所以這個時候就是「潛龍勿用,直到陽光透出地上,方才大明中天」。這個時候才知道這個陽能發動,陰極陽生,定極了一念不生,虛無中就生出妙有,轉過來所謂光明境相也來了,就是見性後的性光發出來了。這個時候光明遍體,氣脈真正通了,百脈皆通。所以修佛修道快要成功的時候有一個虛無的境界,那個時候就是「潛龍勿用」的時候。
《易經》有64種卦象,世上萬事萬物的每一種變化之間,都互相關聯,互相銜接,其變化節點就是時機二字。
人無法控制天時、地利,而時機,是人唯一可以掌握的轉折點,成也時機,敗也時機。時機出現在每一個人面前,轉瞬即逝,有的人能抓住,有的人卻視而不見。
正在籌劃的事,正準備幹的事,但是還沒有幹,還有就是正在幹的事,困難重重,進退兩難,這個時候就是守舊待時的時候,就是「潛龍勿用」。
百姓日用而不知,在中國人已經深入到骨髓的文化意識裡,是講究時機的,擇機而動,伺機而為。雖然沒有哪一本教科書教大家,但是人們在做事情時,都會下意識運用。
勿用,不是不動,而是要原地持續積蓄力量,忍耐當下的磨練,等待時機,不可盲目出擊,不可輕舉妄動。諸葛亮在臥龍崗的時候就是「潛龍勿用」。
最好的時機,往往是等出來的,要有耐心。只要不急躁,不恐懼,內心寧靜,當時機出現時,自己就會馬上意識到,聽從內心的直覺,及時抓住它。再伴隨運勢的轉變,就會順勢崛起和逆境崛起。
一個中國人,一定要讀讀《易經》,用《易經》的智慧讓自已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福壽安康,心情愉悅,隨遇而安,隨緣自在,隨處做主,身輕鬆,心自在,看得開,放得下,就會是一個真正的有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