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5 1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尼羅河——世界第一大河,它流經非洲東部及北部,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為了拍攝古埃及的文明,我們乘踏著遊輪、端著相機,暢遊於尼羅河谷。在遊輪上,我們見證了尼羅河的日出、日落,也欣賞到了古埃及肚皮舞。
古埃及最大的太陽神廟——卡爾納克神廟是我們到達的第一站,神廟的大柱廳裡聳立著134根石柱,規模宏大,像石柱森林一樣。不少神廟牆壁有20多米高,拍攝
難度較大,我選擇了將建築與人物融合在一起,從而營造出一種特殊的建築畫面美。
「不到金字塔,就不算到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站在金字塔,我們只能用「震撼」兩字表述,在這裡,我拍攝了《從遠古走來》等照片。
在尼羅河畔,我們穿越了撒哈拉沙漠,訪問了埃及少數民族努比亞人的村莊。這裡房子牆壁、窗戶都塗上鮮豔的色彩。在一家農戶,我抓拍到一位在水槽邊洗臉的少女,她很有鏡頭感,她那清純的眼神,不亞於蒙娜麗莎的微笑。
十幾天的拍攝活動,我收穫滿滿,拍攝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升。之後有許多作品在攝影專業刊物刊登、獲獎。
新華社常駐開羅攝影記者黃敬文先生為我的作品《從遠古走來》做了精彩且專業的點評,他說:「一個並不常見的拍攝吉薩金字塔的角度,寬畫幅更好地營造出金字塔群的氣勢,沙地偏紅的色調烘託出4600年的宏偉建築穿越歷史的蒼涼。古埃及文明在歷經了古羅馬、古希臘和阿拉伯文明的融合之後並沒有完全消失,它不僅留在宏偉的金字塔和華美的國王谷中,也流傳在法老文明後裔的血液和生命裡。」
中國攝影部編輯映蒿先生為《貝都因部落一家子》的點評是:「在野外自然環境下,把一家人小憩的瞬間恰如其分地展示在一幅畫之內,是頗見拍攝功底的。畫面上的人物錯落有致,上下左右的連結和平衡很是妥帖,是一家人在和諧融洽中顯示出輕鬆,甚至還有幾分幽默。」
尼羅河日出
努比亞少女
努比亞少女
小牧童
老藝人
賣大餅
神廟清潔工
神廟清潔工
牧童
相濡以沫
埃及努比亞小村
努比亞小村莊
努比亞一家人
尼羅河畔麥花香
尼羅河放歌
帝王谷
金字塔
人面獅身
小商店
神廟夜景
開羅鳥瞰
張秋煌,福建省泉州市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泉州市攝影家協會顧問。主要作品:《海上巴瑤人》專題攝影入選第八屆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展。2015年7月在貴州省展出;作品入選2015《影像中國》紐約國際攝影展;2015年10月在紐約聖法拉市政展廳展出,作品獲「優秀作品獎」;《海上巴瑤人》專題攝影大型畫冊於2017年在新加坡出版;專題攝影《屯堡人家》入選第九屆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展,2016年在貴州省展出,作品獲「年度專題獎」;《浪的孩子》(組照)2019年入選中國泉州(華光)國際影像雙年展。
關鍵詞 >> 津門網,埃及,尼羅河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