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畔:張秋煌「埃及風情」攝影作品欣賞

2020-11-27 澎湃新聞

尼羅河畔:張秋煌「埃及風情」攝影作品欣賞

2020-04-15 1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從遠古走來

尼羅河——世界第一大河,它流經非洲東部及北部,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為了拍攝古埃及的文明,我們乘踏著遊輪、端著相機,暢遊於尼羅河谷。在遊輪上,我們見證了尼羅河的日出、日落,也欣賞到了古埃及肚皮舞。

古埃及最大的太陽神廟——卡爾納克神廟是我們到達的第一站,神廟的大柱廳裡聳立著134根石柱,規模宏大,像石柱森林一樣。不少神廟牆壁有20多米高,拍攝

難度較大,我選擇了將建築與人物融合在一起,從而營造出一種特殊的建築畫面美。

「不到金字塔,就不算到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站在金字塔,我們只能用「震撼」兩字表述,在這裡,我拍攝了《從遠古走來》等照片。

在尼羅河畔,我們穿越了撒哈拉沙漠,訪問了埃及少數民族努比亞人的村莊。這裡房子牆壁、窗戶都塗上鮮豔的色彩。在一家農戶,我抓拍到一位在水槽邊洗臉的少女,她很有鏡頭感,她那清純的眼神,不亞於蒙娜麗莎的微笑。

十幾天的拍攝活動,我收穫滿滿,拍攝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升。之後有許多作品在攝影專業刊物刊登、獲獎。

新華社常駐開羅攝影記者黃敬文先生為我的作品《從遠古走來》做了精彩且專業的點評,他說:「一個並不常見的拍攝吉薩金字塔的角度,寬畫幅更好地營造出金字塔群的氣勢,沙地偏紅的色調烘託出4600年的宏偉建築穿越歷史的蒼涼。古埃及文明在歷經了古羅馬、古希臘和阿拉伯文明的融合之後並沒有完全消失,它不僅留在宏偉的金字塔和華美的國王谷中,也流傳在法老文明後裔的血液和生命裡。」

中國攝影部編輯映蒿先生為《貝都因部落一家子》的點評是:「在野外自然環境下,把一家人小憩的瞬間恰如其分地展示在一幅畫之內,是頗見拍攝功底的。畫面上的人物錯落有致,上下左右的連結和平衡很是妥帖,是一家人在和諧融洽中顯示出輕鬆,甚至還有幾分幽默。」

尼羅河日出

努比亞少女

努比亞少女

小牧童

老藝人

賣大餅

神廟清潔工

神廟清潔工

牧童

相濡以沫

埃及努比亞小村

努比亞小村莊

努比亞一家人

尼羅河畔麥花香

尼羅河放歌

帝王谷

金字塔

人面獅身

小商店

神廟夜景

開羅鳥瞰

 

張秋煌,福建省泉州市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泉州市攝影家協會顧問。主要作品:《海上巴瑤人》專題攝影入選第八屆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展。2015年7月在貴州省展出;作品入選2015《影像中國》紐約國際攝影展;2015年10月在紐約聖法拉市政展廳展出,作品獲「優秀作品獎」;《海上巴瑤人》專題攝影大型畫冊於2017年在新加坡出版;專題攝影《屯堡人家》入選第九屆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展,2016年在貴州省展出,作品獲「年度專題獎」;《浪的孩子》(組照)2019年入選中國泉州(華光)國際影像雙年展。

關鍵詞 >> 津門網,埃及,尼羅河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埃及遊記】尼羅河畔的卡納克神廟
    二月九日清晨,我們團隊大巴車沿著尼羅河向南行駛,去世界建築藝術古城盧克索參觀著名的卡納克神廟。盧克索,位於埃及南部尼羅河東岸的古城,因埃及古都底比斯遺址在此而著稱。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過一句詩意的名言:「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尼羅河,埃及人生生世世相依為命的母親河!在埃及人心目中她是培育世間萬物的恩澤之河,生命長河。
  • 埃及法老的土味情話,全都刻在尼羅河畔的神廟上
    一河縱貫埃及南北,尼羅河母親承載著無數旅人對這座傳奇國度的嚮往。及至此地,最好的方式還是遊船。在河上從容地度過四天三夜,一路遊覽各式神廟,是讀懂埃及最經典的方式之一。沙漠裡的咖啡館在阿布辛貝神廟入口,有附近唯一一間露天咖啡館,雖然不及金字塔一旁咖啡廳那樣華麗,也能很好地體驗在遼闊沙漠喝咖啡的風情
  • 埃及舊影與現代之美,芝加哥展考古學家的攝影作品
    近日,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正在舉行「符號與奇蹟:約翰·比斯利·格林攝影作品」展(),以近70件作品帶領人們了解這個重新被發現的天才。澎湃新聞注,因疫情從3月14日-27日閉館19世紀50年代,約翰·比斯利·格林(John Beasley Greene)作為考古學家踏上埃及之旅。
  • 尼羅河畔的時空穿越——埃及遊記
    參觀獅身人面像、金字塔、太陽船博物館和埃及國家博物館。車程:約80公裡。埃及北部,尼羅河在此一分為二,各自向北注入地中海,形成了廣闊富饒的尼羅河三角洲。非洲最大的城市開羅就在這個三角洲的頂端。它是整個中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由開羅省、吉薩省和蓋勒尤卜省組成,通稱「大開羅」。
  • 《尼羅河畔的迴響——古埃及文明特展》在廣東省博開展
    廣東省博物館供圖央廣網廣州12月21日消息(記者鄭澍)廣東省博物館「尼羅河畔的迴響——古埃及文明特展」12月20日揭開了神秘面紗,144件(組)、共計238件來自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精心甄選的古埃及文物正式亮相。展覽為大眾重現了神秘的古埃及文明,並希望在不同文明之間,完成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
  • 埃及豔后為何有「尼羅河畔的妖婦」和「救世主」稱號?
    埃及豔后作為最後一任女法老,通過自己的美貌與政治手腕,為埃及換來羅馬帝國庇護下的「獨立」,這一切自然會招來羅馬人的仇恨。愷撒時期,羅馬已經成為地中海頭號強國,而託勒密埃及王國卻日益衰落,因此在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埃及豔后)時期,埃及成為羅馬的行省是遲早的事情,但埃及豔后卻改變了這一不利處境。她利用自己的美貌和謀略俘獲愷撒,雖然埃及是羅馬庇護下的「獨立」,但是一種結盟的性質,尤其是愷撒裡昂的出生,更成為埃及與羅馬結盟的象徵,而且愷撒還發行印有埃及豔后和愷撒裡昂硬幣。
  • 埃及豔后為何被稱為「尼羅河畔的妖婦」,又為何自殺?
    埃及豔后克裡奧帕特拉的故事一直是不少文學家劇作家創作時熱衷的對象。之所以說她是尼羅河畔的妖婦想必是與其能吸引當時的眾位軍政巨頭間的驚人魅力有關。埃及豔后原名是克利奧帕特拉七世,是埃及國王的女兒,從小就被嬌生慣養。
  • 埃及豔后為何被稱為「尼羅河畔的妖婦」?答案在這裡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埃及豔后的故事。埃及豔后的名字叫做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她是古埃及託勒密王朝的最後的女法老。她有著一張令人羨慕的絕美容顏,同時,她也非常的聰慧精明,也很有政治手腕,心懷叵測,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 尼羅河畔,穿越千年,只為探秘文明古國的埃及!
    尼羅河畔,高大雄偉的金字塔,魔影籠罩的古老神廟,英姿勃勃的少年法老,妖豔性感的女祭司,陰森恐怖的木乃伊,劇毒致命的眼鏡蛇,狼頭人身的阿努比斯神,穿越千年只為探究,這神秘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古埃及印象尼羅河所孕育出最早的文明可追溯至西元前三千一百年(3100BC
  • 尼羅河巡遊,走進神秘的北非埃及
    金字塔,穿越千年的時光隧道在古代埃及人心目中,尼羅河就像他們的母親一樣神聖,所有的生命和終止都是以這條河為分界線。當飛機掠過開羅的上空,可以清晰的看見金字塔和城市、村莊分布在尼羅河的兩岸,恪守著各自的那片土地。
  • 尼羅河畔的傳說——四千年埃及文明
    埃及是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尼羅河定期泛濫,給埃及帶了肥沃的泥土,埃及被稱為「尼羅河的贈禮」。早在公元前6000-前5000,其農業文化已經相當發達,並且已經使用銅器。尼羅河溼地前王朝時期:前王朝時期又可分為涅伽達文化Ⅰ時期和涅伽達文化Ⅱ時期。
  • 被稱作「尼羅河畔的妖婦」的埃及豔后是怎麼死的?
    提起埃及,人們第一反應想到的是金字塔,畢竟這太出名了。除了金字塔之外,大多數人能想到也只有「埃及豔后」這麼一位女性。「埃及豔后」原名克麗奧特佩拉七世,但那人們習慣稱他為「埃及豔后」。她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美貌長袖善舞,在歷史舞臺上留下了傳奇的一筆。
  • 尼羅河畔的傳說——埃及獅身人面像
    埃及獅身人面像,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金子塔群建築中的一個重要遺蹟。位於法老法老哈夫拉金字塔的東側,像是塔陵的守護者。埃及獅身人面像它高約20米,長57米。鼻子約1.7米,耳朵跟鼻子差不多長。鬍鬚據說有4米。
  • 通訊:相聚尼羅河畔 共敘中非友誼——第三屆中非藝術節在開羅開幕
    新華社開羅10月27日電 通訊:相聚尼羅河畔 共敘中非友誼——第三屆中非藝術節在開羅開幕新華社記者 吳丹妮精巧的中國結、高懸的紅燈籠、多彩的部落服飾、躍動的非洲舞步……27日晚,埃及開羅尼羅河畔古老獨特的瑪內斯特麗雅宮內,第三屆中非藝術節在熱烈的氣氛中拉開帷幕
  • 遊記——埃及尼羅河
    古 埃及 人在石頭上鑿出小洞,然後塞進去木屑,然後每天灌熱水,木頭膨脹就會使石頭與地面分離了。然後等尼羅河泛濫期,把石頭運到目的地,通過在方尖碑底部鑿坑、頂部墊沙子,外加人力拉動,把方尖碑立起來。泛舟母親河——太陽照在尼羅河上人們都說 埃及 是尼羅河的禮物,確實如此,古 埃及 人圍繞尼羅河生活,依靠尼羅河發展農業,從而誕生了輝煌的文化,直到現在。而與此同時,尼羅河也充滿了浪漫,在尼羅河上泛舟一直都是旅遊者們所嚮往的。
  • 尼羅河畔的4000年古城,不只有古埃及文明遺蹟,其實看起來色彩斑斕
    可以說我在埃及的旅行中既看到了全世界聞名遐邇的古蹟,也看到了髒亂差的街頭,甚至是絢爛的海灘風景。但當埃及古文明逐漸的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作為露天博物館的盧克索已然成為埃及最後的璀璨之光。當越來越多的世俗文化讓不少中東城市都變得越來越繁華和現代化,就連如今的首都開羅也是如此。
  • 埃及最值得打卡的城市,私藏著看點豐富的景點,值得來旅行
    如果你去埃及旅行之前,有去網上做過攻略的話,那麼一定會清楚地知道這一句話,「沒來過盧克索,就等於沒來過埃及。」當然如果你在首都開羅的時候,當地埃及人同樣也會如此說。可見盧克索在埃及人心中的地位顯然是超過了首都開羅。
  • 陌陌主播阿歪獻唱阿拉伯語歌曲,獨特聲線唱出異域風情
    出生於雲南的陌陌主播阿歪在埃及開羅留學,他的直播內容非常豐富,閒暇時間阿歪會帶著大家欣賞埃及的古文明,尼羅河畔的風土人情,他也會在直播間為粉絲帶來好聽的音樂作品。此前阿歪就帶著直播間的觀眾遊歷薩拉丁城堡,參觀這個擁有千年歷史的著名建築,阿歪還為大家詳細介紹這個建築的由來,以及埃及歷史中的著名事件。阿歪在直播間聲情並茂地講述了薩拉丁城堡的來歷,他說這個建築記錄了兩個教派之間的鬥爭,薩拉丁率眾贏得著名十字軍,建立了薩拉丁城堡並建立王朝,把皇宮搬進城堡。
  • 來自尼羅河的傳奇 古埃及文明特展獅身人面像3個月看夠
    20日,廣東省博物館「尼羅河畔的迴響——古埃及文明特展」揭開了神秘面紗,144件(組)、共計238件來自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精心甄選的古埃及文物正式亮相。展覽為大眾重現了神秘的古埃及文明,並希望在不同文明之間,完成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
  • 去年驚豔摩洛哥今年美名傳埃及 尼羅河畔 「小飛鷺」颳起中國風
    之所以用「又」,是因為這已經是「小飛鷺」第二次應邀到非洲演出——去年,他們到了摩洛哥,今年去了埃及。  這些十一二歲的「小可愛」為什麼會從廈門飛到非洲,他們在神秘的尼羅河畔又經歷了什麼?  且聽分解吧!  王珍珍是思明區青少年宮主任,她還記得,一年前她向人介紹說,她就要帶著青少年宮的「小飛鷺」藝術團到摩洛哥演出時,對方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