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提高減刑假釋門檻 「刑九」施行後拒不認罪悔罪貪官一般不予...

2020-12-10 中國青年網

對拒不認罪悔罪或不履行財產刑的原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貪汙賄賂罪犯,法院將不予假釋且一般不予減刑;被判處無期徒刑和由死緩減為無期徒刑的,執行四年以上方可減刑。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對外發布《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補充規定》(以下簡稱《補充規定》),作出上述規定。《補充規定》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

《補充規定》經最高法審判委員會第1763次會議審議通過,作為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的補充規定予以下發,旨在鞏固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工作取得的壓倒性勝利成果,有效回應人民群眾對依法嚴懲腐敗犯罪的新期待,更好地服務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刑九」施行後獲罪貪官適用新規

減刑、假釋作為刑罰變更執行的重要措施,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刑罰執行過程中的具體體現,意在激勵罪犯積極改造,促進罪犯回歸、融入社會。據不完全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落馬」的省部級高官中,已有童明謙、劉志軍、王素毅、李達球、王永春等人獲得減刑。是否有執法人員利用規章制度上的漏洞,讓服刑人員得以「花錢贖身」,引發公眾質疑。

最高法承擔減刑、假釋對下監督指導工作的審判監督庭負責人介紹說,最高法近年來分別制定了減刑假釋實體性和程序性司法解釋,並配套出臺了一系列工作舉措,成效明顯。《補充規定》的出臺,有利於形成更加嚴密的制度體系,促進減刑假釋工作更加規範、有序開展。

《補充規定》主要規定了以下內容:一是明確了《補充規定》的適用對象為刑法修正案(九)施行後,依照刑法分則第八章貪汙賄賂罪判處刑罰的原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罪犯;二是明確了對上述罪犯假釋從嚴的原則;三是規定了對拒不認罪悔罪或者拒不履行財產性判項的上述罪犯,不得假釋、一般不予減刑的具體要求;四是明確了從嚴減刑的具體標準和尺度;五是規定了對具有重大立功表現的上述罪犯減刑時可以不受起始時間和間隔時間的限制;六是規定了《補充規定》的時間效力。

值得注意的是,《補充規定》的適用對象為刑法修正案(九)施行後,依照刑法分則第八章貪汙賄賂罪判處刑罰的原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罪犯。具體而言,一是限定了時間節點,即刑法修正案(九)施行後判處刑罰;二是限定了罪名,即貪汙賄賂罪;三是限定了罪犯身份,即原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罪犯。即:時間節點罪名身份,同時符合以上三個條件的,方可適用《補充規定》。

刑法修正案(九)於2015年8月29日經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於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這意味著,2015年11月1日後因貪汙賄賂罪判處刑罰的原國家工作人員,在減刑、假釋上將被從嚴掌握。對於刑法修正案(九)施行前判處刑罰的貪汙賄賂罪犯,刑法修正案(九)施行後判處的非貪汙賄賂罪犯,或者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罪犯等,均不適用《補充規定》,而仍然適用現行司法解釋相應規定。

拒不認罪悔罪拒不履行財產刑從嚴

有哪些情形的減刑假釋會被從嚴?《補充規定》共規定了七條。其中,對拒不認罪悔罪的,或者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或者不全部履行生效裁判中財產性判項的,不予假釋,一般不予減刑。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符合減刑條件的,執行三年以上方可減刑;被判處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符合減刑條件的,執行二年以上方可減刑。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一次減刑不超過六個月有期徒刑;確有悔改表現並有立功表現的,一次減刑不超過九個月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現的,一次減刑不超過一年有期徒刑。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兩次減刑之間應當間隔二年以上;被判處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兩次減刑之間應當間隔一年六個月以上。

記者注意到,上述規定比2017年1月1日施行的現行司法解釋門檻更高。現行司法解釋規定,被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應當執行二年以上方可減刑;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應當執行一年以上方可減刑;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應當執行一年六個月以上方可減刑。

《補充規定》也提高了被判處無期徒刑和被判死緩減為無期後的減刑門檻。現行司法解釋明確,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在刑罰執行期間,符合減刑條件的,執行二年以上,可以減刑;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罪犯減為無期徒刑後,符合減刑條件的,執行三年以上方可減刑。

此次《補充規定》指出,被判處無期徒刑,符合減刑條件的,執行四年以上方可減刑。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二十三年有期徒刑;確有悔改表現並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二十二年以上二十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二十一年以上二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後再減刑時,減刑幅度比照本規定第二條的規定執行。兩次減刑之間應當間隔二年以上。

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減為無期徒刑後,符合減刑條件的,執行四年以上方可減刑。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確有悔改表現並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二十四年六個月以上二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二十四年以上二十四年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後再減刑時,減刑幅度比照本規定第二條的規定執行。兩次減刑之間應當間隔二年以上。

《補充規定》提出,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減刑時可以不受上述起始時間和間隔時間的限制。對本規定所指貪汙賄賂罪犯適用假釋時,應當從嚴掌握。

新規是對現行司法解釋補充性規定

《補充規定》和現行司法解釋的關係是什麼,具體適用時怎麼掌握?

最高法審判監督庭負責人告訴記者:「《補充規定》是作為現行減刑假釋司法解釋的補充性規定而下發的,並非廢止現行司法解釋。」

《補充規定》第七條規定:「此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上述負責人稱,這是指在對上述貪汙賄賂罪犯減刑、假釋時,現行司法解釋相應條款和本補充規定相衝突的,適用《補充規定》,不再適用現行司法解釋的相應條款,否則,仍適用現行司法解釋的規定。但對上述貪汙賄賂罪犯以外的其他罪犯減刑、假釋時,仍適用現行司法解釋的規定。

相關焦點

  • 最高法新規:對拒不認罪悔罪的「貪官」不予假釋
    人民網北京5月31日電 最高法網站5月31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補充規定》,規定明確「對拒不認罪悔罪的,或者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或者不全部履行生效裁判中財產性判項的,不予假釋,一般不予減刑」,同時強調「對本規定所指貪汙賄賂罪犯適用假釋時,應當從嚴掌握
  • 中國發布丨最高法:涉貪汙賄賂的國家工作人員拒不認罪悔罪不予假釋...
    中國網5月31日訊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印發的《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補充規定》(以下簡稱《補充規定》)明確,依照貪汙賄賂罪判處刑罰的原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罪犯,拒不認罪悔罪的,或者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或者不全部履行生效裁判中財產性判項的,不予假釋,一般不予減刑。
  • 青島中院發布減刑假釋典型案例:4人依法不予假釋 6人減刑依法從嚴
    其中,有因涉槍、涉毒犯罪,與黑社會性質組織有牽連,有再犯罪危險,依法不予假釋案例;有因聚眾擾亂社會秩序,影響惡劣,依法不予假釋案例;有因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民事賠償義務,依法不予假釋案例;有因侵犯兒童人身權利,有再犯罪危險,依法不予假釋案例;有因法定從嚴情形較多,悔改表現差,減刑依法從嚴案例;有因涉黑犯罪,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民事賠償義務,減刑依法從嚴案例;有因系犯罪集團首要分子,法定從嚴情形較多,
  • 青島中院:前11月審結減刑、假釋案件2213件 4個案例依法不予假釋
    執行機關以罪犯湯某某確有悔改表現,假釋後沒有再犯罪危險為由,報請對其予以假釋。青島中院於2020年7月2日立案後,在罪犯服刑場所的公共區域和網際網路進行了公示,並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該案。經審理查明,罪犯湯某某在服刑期間,能夠認罪悔罪書,遵守法律法規和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考核期間共獲得表揚獎勵4次。
  • 2019最新法頒布!貪汙賄賂罪判刑,要想減刑必須依照這5大原則
    從6月1日起,又有一些法律條例修訂後頒布新法,比如說最高人民法院就如何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制定出了具體應用的補充規定。在大家的以往認知中,判了刑就一定是按照刑罰完全執行的嗎?想必不少人都知道,根據罪犯的表現,無期徒刑可以減為有期,有期徒刑也可以減刑。
  • 王學進:別再讓貪官鑽假釋制度的空子
    人民網援引香港《南華早報》的報導稱,內地實行20多年的假釋制度存在諸多漏洞,很多貪官利用這些漏洞能在短期服刑後出獄。截至去年3月前的5年間,最高檢已糾正涉及5.2萬多人的減刑和假釋案。儘管如此,有關部門對假釋制度查缺補漏和強化監管仍行動緩慢。一年前,最高人民法院在兩會做工作報告時強調要「規範減刑、假釋工作」,人大代表們就此進行了熱烈討論。
  • 2014年河南裁定不予減刑「三類罪犯」55件
    據悉,2014年,全省法院共對「三類罪犯」裁定不予減刑55件,其中職務犯罪33件、金融犯罪4件、涉黑犯罪18件;裁定不予假釋 12件,均為職務犯罪;決定收監執行45人,其中職務犯罪罪犯40人、金融犯罪罪犯5人。「職務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詐騙犯罪、組織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這三類罪犯如若患病,但經診斷短期內不致危及生命的,一律不得監外執行。」
  • 中院通報2020年減刑、假釋工作和典型案例
    12月10日上午,中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中院2020年減刑、假釋工作並發布十大典型案例。中院轄區內有青島監獄和北墅監獄2所監獄,截至2020年11月,共審結減刑、假釋案件2213件,其中三類犯罪(職務犯罪、金融犯罪和涉黑類犯罪)減刑、假釋案件96件。
  • 北京二中院裁定原青海省公安廳長何再貴減刑一年
    杜絕有錢人有權人減刑快、假釋多 二中院對三類犯罪從嚴 40件大要案公開審理  何再貴 減刑一年  為杜絕「有錢人」、「有權人」減刑快、假釋多、服刑時間短問題,從2014年6月1日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的規定》規定,要求減刑、假釋裁定書應當通過網際網路向社會公布
  • 監獄服刑人員減刑、假釋案件法律適用新探,論刑法從舊兼從輕原則
    自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重新制定《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後,這個問題尤為突出。由於這一司法解釋對申報減刑(假釋)條件、減刑幅度、間隔周期、服刑年限等都作了較之前更為嚴格的限制,實踐中對其是否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在認識和做法上都不盡一致。
  • 加強監督確保公正 青島中院前11月審結減刑假釋案2213件
    12月10日,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青島中院2020年減刑、假釋工作並發布十大典型案例。青島中院轄區內有青島監獄和北墅監獄2所監獄,截至2020年11月,共審結減刑、假釋案件2213件,其中三類犯罪(職務犯罪、金融犯罪和涉黑類犯罪)減刑、假釋案件96件。
  • 「零接觸」辦案 臨沂監獄遠程視頻開庭審理罪犯減刑假釋案件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豔彩 見習記者 英翔赫 臨沂報導「罪犯張某某在服刑期間,能夠認罪悔罪,服從管理,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綜合考察確有悔改表現。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臨沂監獄罪犯減刑假釋案件通過遠程視頻審理疫情發生後,監獄實行封閉管理模式,以往審判、檢察、監獄等各方齊聚監獄內科技法庭現場審理罪犯減刑假釋案件的條件已不具備。疫情防控新常態下如何開庭審理罪犯減刑假釋案件?臨沂監獄積極與審判、檢察機關溝通協調,實施遠程視頻開庭審理,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
  • 遏制「亂減刑、濫假釋」端賴「以公開促公正」(圖)
    這個數字當然並不能說明刑罰執行中的腐敗狀況,因為減刑也好、假釋也好,本就是象徵著司法文明的法定製度。有制度不執行,那才是問題。  問題在於,有制度要執行,但不能亂執行。媒體觀察到,「由於國內尚缺乏可操作的法律條文和司法解釋,加上刑罰執行機關與法院、檢察院之間協作制約機制不完善等客觀原因,造成減刑假釋工作中容易出現問題,甚至出現以減刑假釋為交易的腐敗案件。」
  • 男子減刑9次獲釋再傷人,律師稱定罪後將被嚴格限制減刑
    其減刑相關的法律依據為,最高人民法院於1997年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1997年《規定》),及最高人民法院於2012年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 罪犯趙聖慧假釋一案
    甘肅省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示(2016)甘01刑更766號甘肅省蘭州監獄報請罪犯趙聖慧假釋一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相關條款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五條之規定,現公示如下接受社會監督:罪犯趙聖慧,男,1996年2月18日出生,漢族,甘肅省榆中縣人,初中文化,現服刑於甘肅省蘭州監獄。
  • 「三類罪犯」不積極退贓 不予減刑
    (原標題:「三類罪犯」不積極退贓 不予減刑)
  • 最高檢:兩年來糾正一批「有權人」減刑假釋不規範案件
    中新網6月3日電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廳廳長侯亞輝3日指出,2018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對「減假暫」提請、決定(裁定)活動提出檢察意見、發出糾正違法和檢察建議8.6萬件,得到採納8萬件。監督糾正了一批「有權人」「有錢人」刑罰變更執行不規範案件。
  • 罪犯鄧林傑減刑一案
    該犯在服刑改造期間,確有悔改表現,具體事實如下:該犯能認罪悔罪,服從管教;認真遵守法律法規及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積極參加思想、文化、職業技術教育;積極參加勞動,努力完成勞動任務。在勞動改造中,能服從安排,積極肯幹。從事製衣勞作,遵守勞動紀律,堅守勞動崗位,較好地完成了監獄下達的勞動任務。現累計考核分78分,2015年6月獲得技能培訓獎勵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