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生手跡:書法堪稱一時之選,人品為後世所詬病,骨灰遷出八寶山

2020-06-29 古來徵戰吾必回
康生手跡:書法堪稱一時之選,人品為後世所詬病,骨灰遷出八寶山

琴、棋、書、畫作為我國傳統的四大藝術,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澱中湧現出一批批名家大師,就拿書法來說,有隸草楷行兼眾家之長的王獻之,也有如字裡金生,行間潤玉的唐人褚遂良,亦或有宋朝八大名家之稱的蘇軾、黃庭堅。到了清末民初的時代,有這樣一位書法大師誕生了,他就是康生。

康生的一生飽受爭議,無論是他的選擇還是他的理念,人品也被後人所詬病,但有一樣東西是世人所公認的,那就是他「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的書法。

為民請命一生狂傲,一步錯步步錯

康生,原叫張宗可,1898生於山東諸城,從小目睹山河破碎的康生樹立了報效國家,鞠躬盡瘁的青雲壯志。但他深知,此時的清政府昏聵無能,強弩之末,已經不日將流星遠去,中華民族的復興需要新鮮的血液,需要新的旗幟,為此康生在苦苦尋求著救國存亡的道路。

康生手跡:書法堪稱一時之選,人品為後世所詬病,骨灰遷出八寶山

1917年,十月革命的勝利徹底喚醒了廣大蟄伏於中國大陸上熱血青年的心,他們在就像是抓住了最後一絲希望,找到了黑暗中的光明,康生便是其中一員。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後,康生便積極宣傳相關理論,組織工人和知識分子運動,並於1925年正式加入我黨。

在此後的數十年間,康生跟隨黨的領導,組織黨的活動,並前往蘇聯同國際共產主義代表交流意見,也曾潛入黑暗,組織和領導我們的秘密戰線工作,為民族復興和新中國的成立貢獻出了他全部力量。

建國後,康生憑藉自己顯赫功績位居高位,但康生終是受禍於他狂傲自負的性格,康生自恃才高,往往看不起他人,在功成名就後,康生更是狂傲不可一世,阻礙了新中國剛剛起步的旅程。

最終,康生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活,老年孑然一身,也身負罪名,最終鬱郁而死,去世後,康生的骨灰也沒有資格留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被遷出到外地

康生手跡:書法堪稱一時之選,人品為後世所詬病,骨灰遷出八寶山

其人雖廢其字可傳,康生字體一脈相承

康生的人生飽受爭議,他在功成名就後做出的錯誤的選擇,也令世人感到悲憤的同時也有一絲可惜。但康生也有他造詣極高的領域。

古人云:「字如其人,字中見人品」,古人評論書法的高低,往往是以紙面上字的形態、結構、筆鋒相考慮,再輔以作者的人品事跡來評判。簡單而言,就是書品即人品,書法是一個人性格和品行的表現,而人品是書法的靈魂,沒有好的品格,書法也就失去了靈魂

縱觀千年歷史,書法史上常常出現人不如字的例子,陰險狡詐的李斯有一手「小篆入神,大篆入妙」的篆書,明朝奸臣嚴嵩有一手骨格清高、君子之形的楷書,而康生恰恰也是其中一員。

康生的書法講究間隔均勻,順滑流暢,他擅長草、篆、真、隸四種書法,雖然流傳至今的書法作品不多,但僅僅幾篇,便有了大師名家之韻

康生手跡:書法堪稱一時之選,人品為後世所詬病,骨灰遷出八寶山

曾有人評論說康生的書法:「不入俗眼,高書之勢」,康生的書法就是「高書」,他吸前人之精髓,舍他人之拘束,矯若驚龍,飄若遊龍,往若輕雲,回若流雲,自成一體,後人也以「康體」來讚譽康生的書法。

也有人認為,康生的書法勝在筆力,可藝術作品更講究神形具備,如果書法家本身不具備這樣的品行情操,寫出的書法作品也不能稱的上體,康體之稱略顯高估。不論如何,康生的字體在我國書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堪稱一時之選。

世人評論康體高書,學其字警其神

康生的作品流傳下來的不多,現如今大多是在拍賣會上可以得見康生真跡,或是在康生為朋友們題字的書籍中也可以見到。

康生手跡:書法堪稱一時之選,人品為後世所詬病,骨灰遷出八寶山

如才子田家英的《小莽蒼蒼齋》中就有康生小楷書寫的補頁證明,亦或是上世紀《寶晉齋法帖》中康生五字狂草,也有《曹娥碑墨跡》上康生獨有的康體隸書,筆鋒沉穩,潑墨奇遽。

此外,康生也在1961年為《人民日報》書寫報頭,當時與康生齊名的書法大師郭沫若也請康生為自己的故居題字,兩人也相互欣賞,堪稱一時瑜亮。

康生的書法傳奇不僅在於他的字形,更讓人驚嘆的是他的手法,康生可以雙手寫梅花小篆,左右開弓,一般無二。

傳言在延安治病期間,康生用蠅頭小楷抄完了整部西廂記,來集中自己的精神,寫出的字體工整規格,像一個模板裡刻出來似的,康生也曾送給友人一把摺扇,扇上也是用蠅頭小楷寫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文,筆墨間見作者功力,行走間嘆書法之奇。

康生手跡:書法堪稱一時之選,人品為後世所詬病,骨灰遷出八寶山

除去書法,康生也精通鑑賞、善於篆刻,並且在繪畫上也有一定造詣,常以「魯赤水「自稱來比肩齊白石,康生在詩詞歌賦、書畫金石、戲曲雕刻有有自己的想法,也多有報紙書籍請他題字,康體在一時間登頂中國書法史榜。

縱觀康生的一生,他出生自名家大族,自幼學習前人書法,又有前朝遺蹟可供模仿,造就了康生書法自成一體。

就書法而言,康生筆下走龍蛇,鋒間見日月,或壯麗如山河,或狂放如浪潮,不卑不亢,不俗不庸,登清雅高堂,成大家之作,是學習書法的一時之選。但學習書法並非只學其形而忘其意,我們不但要看其筋體,亦要領其精神。

作為當代青年,縱然識不得書法好壞優劣的評判,也會懂得文字間所映射出作者的心境,康生人品狂傲,目中無人,書法與他相向而行,我們應當吸取康生的教訓,修德立人,提升自己品行的同時可以借鑑康體文字,只有書人同一,才是真正的書法大家。

相關焦點

  • 康生故裡行,出身名門望族師從名家大腕,生前榮耀死後遷出八寶山
    說起康生,我們別開其它不談,單一說他在藝術、書法、國學、國畫、金石篆刻、收藏鑑賞等方面的造詣,可以算是樣樣精通,多才多藝,博學多識,通經史,工詩文,擅書畫,習書法,書法很好,真草隸篆,能左右開弓,尤擅章草,還會拉胡琴,對戲劇也研究。
  • 李淑賢為何將溥儀的骨灰遷出八寶山?蔣介石侍從副官之子說出實情
    1959年12月4日,在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後的溥儀,與杜聿明、宋希濂等人作為第一批特赦戰犯,接到了特赦通知書。火化後,骨灰寄存在八寶山人民公墓骨灰堂。 十多年後,1980年5月29日,有關部門在禮堂專門為溥儀等人舉行追悼會,這之後溥儀的骨灰遷到了八寶山革命公墓第一骨灰堂西副一室。 從1967年開始,溥儀的骨灰在八寶山一放就是二十多年。後來,溥儀的妻子李淑賢又將他的骨灰遷出八寶山,移葬在西陵旁邊的私人陵園——華龍皇家陵園。
  • 皮定均為什麼被遷出八寶山?
    被選為第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第九、十屆中央委員。1976年7月7日,親臨福建沿海前線視察,因飛機失事以身殉職。皮定均其實,提到皮定均,你肯定會想起名震天下的「皮旅」,驚嘆中原千裡突圍這一傑作。他從一個放牛娃到身經百戰的將軍,可謂是二十世紀中國典型的戰將:九死一生、足智多謀。接下來,我們先看看皮將軍的中原突圍,並最後解釋一下他的骨灰為什麼會遷出八寶山。
  • 康生去世後,他的兩個妻子和一雙兒女去了哪裡,過得如何?
    甚至康生有一次狂言道:郭沫若的字也能稱之為書法?我就算用木棍書寫,都能寫的比他郭沫若強!後人對比之後,承認康生的字確實更勝一籌。康生的字不僅寫得好,他的鑑賞、繪畫等水平也是極高的。自古以來我們將字看作是人的「門面」,「人如其人」說的正是這個道理。但是可惜,康盛則相反,書寫的功力不凡卻並不代表他卑劣的人品。
  • 李淑賢葬在八寶山,臨終前卻把溥儀墓遷出八寶山,真的恩愛嗎?
    溥儀從出生到生命的終止,似乎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如他所願,就連拿走原本屬於自己的一些財產,也要偷偷摸摸,跟著弟弟溥傑幹起了「盜賊」的勾當來。溥儀都經歷了這什麼,他最後一位夫人李淑賢為何要在溥儀去世之後將他的墓葬給遷出八寶山呢?
  • 康生的書法水平到底有多高?
    康生骨灰被遷出八寶山時,其骨灰盒滿是被唾棄和焚燒的痕跡。看看康生字畫近年的拍賣價格:內中收有此詩,卻未能探究當年摒棄的緣由,竟解「康公」為康有為,實則「康公」乃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康生——這就是當年摒棄此詩的原因所在。
  • 盤點:書法絕佳,人品低劣的名人,最後一個是李克農的前任
    在咱們古代,有「書如其人」,「心正則筆正」的說法,現在也有「字如其人」的說法,但是凡事都不能太絕對,也有例外的,小編今天介紹的這幾個人,都是在咱們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書法堪稱大家,而人品則低劣到平均線以下幾百米。好了,直接開始。
  • 陳叔通:把康生列為現代四大書法家之首,名副其實否?
    一、康體作為一代書法大家,康生的書法儼然自成一派形成了屬於自己的「康體」。而細觀歷史當中能夠做到如此地步的書法家屈指可數,如二王、顏筋柳骨的眾所周知的。每個人的書法都有著屬於自己與眾不同的風格,而當這種風格為大眾所稱譽之時,便會形成一種流派。
  • 康生去世後,他的夫人和子女去了哪裡,過得怎麼樣?
    康生,雖然是我國的重要的領導人物,但是大家對他可能並不熟悉。他不僅是我國一位厲害的諜報高手,同時因為從小接觸文藝作品,也是一位在藝術造詣上極高的人。他於1975年在北京病逝,終年77歲。後葬入了八寶山。
  • 康生書法有沒有價值?專家:他是現代書法四大家之首
    一般在藝術領域成就比較高的人,基本上人們對他們的人格品行都會一定程度的忽略,也不是說完全的忽略不計,就像王羲之、顏真卿、趙孟、柳公權還有懷素這些人,之所以能夠在人們心中擁有如此崇高的地位,除了他們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之外,其實跟人品也脫不了關係。
  • 康生書法不值一提?專家:康生是現代書法四大家之首
    現代書法界有個怪現象,最有名的書法牛人往往其本職工作都不是職業書法家。比如說郭沫若和康生這對書法「冤家」,兩人都不算是職業書法家,但現代書法史卻少不得為他們留個位置,而且郭康兩人的排名在各種書法榜上總是在前三甲之列。不過,郭康二人的書法歷來就是有各種爭議評價、褒貶不一。
  • 八寶山:政要與名流的最後榮歸地
    從明代護國寺到革命公墓  1949年12月,新中國成立不久,周恩來總理考慮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同志尚無棲身之地,便指示北京市政府尋找一處環境優美、交通方便、離市區不是很遠且不佔良田的地方作為革命先烈的安息之地。周恩來還考慮到,現任的高級領導幹部和知名人士一旦去世也應有一個合適的葬身之所。
  • 溥儀一生身不由己,死後骨灰埋在八寶山,為何後來卻強制遷出?
    慈禧死後,他登基為帝,但僅僅三年便在革命軍的脅迫下退位。為了和平考量,革命軍也並未像歷朝歷代一樣,將前朝殺絕,在這一點上,溥儀是幸運的。此後他不僅可以住在紫禁城,擁有著自己的小朝廷,每年還能得到革命軍龐大白銀的補助。
  • 康生這樣的人,書法有沒有價值?陳叔通:他是現代書法四大家之一
    一般在藝術領域成就比較高的人,基本上人們對他們的人格品行都會一定程度的忽略,也不是說完全的忽略不計,就像王羲之、顏真卿、趙孟頫、柳公權還有懷素這些人,之所以能夠在人們心中擁有如此崇高的地位,除了他們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之外,其實跟人品也脫不了關係。
  • 他曾官至副總理,死後眾說紛紜,骨灰被移出八寶山革命公墓
    李鴻章下臺後,父親回到家鄉開辦了一所私立小學,他自然成為首批學生。1920年,他離開家,到南京上海外國語學社學習。在這裡,結識了陳獨秀等人,第一次與共產主義接觸。同年,在上海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是我國早期布爾什維克的創始人之一。1921年,受團中央任命到蘇聯參加遠東民族會議,受到當時共產主義最高領導人列寧的接見,並親切地與他握手。在黨的歷史上,沒有人獲得過這個榮譽。
  • 「狂傲才子」康生一生狂傲,去世後子女過得咋樣?
    「狂傲才子」康生一生狂傲,去世後子女過得咋樣?古今中外,每個時代都會出現一些傑出的人物,他們雖已逝去,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但是人無完人,再厲害的人也會有一些壞毛病的。例如唐朝的李白,宋朝的蘇軾等等,然而他們都沒有「狂傲才子」康生狂傲。他雖才華橫溢,卻得罪很多人,後人對他的評價不一。那在康生去世後,他的子女過得咋樣呢?
  • 溥儀去世28年後為何遷出八寶山公墓?你把自己埋在哪裡了?
    遺體火化後,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當年溥儀繼位時,確定未來的陵墓在清西陵,所以他生前告訴妻子,希望死後不要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丈夫的遺願,李淑賢一直念念不忘。清西陵上世紀90年代,生活好一點的時候,妻子李淑賢也想讓丈夫的骨灰安葬。但是,溥儀的身份畢竟是特殊的。
  • 郭沫若去世後,為何沒葬入八寶山,而是把骨灰撒在一處山野大寨?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為中國的文化歷史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死後卻沒能葬在八寶山,反倒是把骨灰撒在了山西省昔陽縣大寨人民公社的梯田中。這是為何呢?八寶山革命公墓八寶山,本來是北京西山平原上的一座孤立山丘。所以,才有了「八寶山」這個名字從元朝開始,就有人在這裡修建寺廟。明朝的時候,就有人把墓穴選在了這裡。抗戰結束後,就有不少的革命烈士被埋葬在了這裡。因此,它初步具備了成為革命公墓的條件。新中國成立後,吳晗等人受到指示,為廣大的革命先烈們尋找合適的棲身之地。
  • 郭沫若去世後,為何沒葬入八寶山,而是把骨灰撒在一處山野大寨?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為中國的文化歷史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死後卻沒能葬在八寶山,反倒是把骨灰撒在了山西省昔陽縣所以,才有了「八寶山」這個名字從元朝開始,就有人在這裡修建寺廟。明朝的時候,就有人把墓穴選在了這裡。抗戰結束後,就有不少的革命烈士被埋葬在了這裡。因此,它初步具備了成為革命公墓的條件。新中國成立後,吳晗等人受到指示,為廣大的革命先烈們尋找合適的棲身之地。
  • 謝富治,死後骨灰被請出八寶山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有一位前半生功勳卓著,但死後卻被撤銷悼詞、開除黨籍、骨灰請出八寶山革命公墓的上將——謝富治。16日,譚震林、陳毅、葉劍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聶榮臻等對林彪、江青、康生、陳伯達一夥誣陷迫害老幹部、亂黨亂軍的罪惡活動,進一步進行了大義凜然的鬥爭。這些老同志的正義抗爭,被江青、康生、陳伯達、謝富治等誣陷為「二月逆流」。當時在會上只有謝富治為中央文革江青等人辯護,這得到了江青的歡心,她說:「謝富治是惟一站在『正確路線』一邊的人,很難得。」這也使謝得到了江青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