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玉自喻晚上八九點的月亮:為什麼不是50歲?

2020-11-28 中國新聞網

  ▲黃永玉先生今年迎來90歲壽辰。

  ▲記者去年秋天在北京萬荷堂見到的黃永玉。

  ▲黃永玉站在畫桌上整理畫卷。

  黃永玉先生八十壽辰時,李輝老師寫過一篇《八十瀟灑 瀟灑八十》的文章。十年一瞬,今年農曆七月初九是黃永玉先生的九十華誕,7月28日在北京飯店貴賓樓《黃永玉全集》的首發式上,黃老身著一件黃色襯衫、系一條藍色領帶,瀟灑地致詞,回答記者提問,不禁想起去年秋天在「萬荷堂」見到他的瀟灑勁兒,於是就把李輝老師題目中的「八」改為「九」,寫成此文。

  珍藏文物捐給家鄉大學

  去年秋天去北京參加一紀念活動,喜出望外地獲悉,下午可去「萬荷堂」見到著名藝術大師黃永玉先生。中午匆匆打車到三聯書店,把該店所有的黃永玉著作各買一本,不管家中是否已有。李輝老師和他的夫人應紅女士開車來接我們,他們是熟門熟路,不像有的人轉了老半天還找不到通縣徐辛店。

  「萬荷堂」是黃老自己設計、1997年建的,佔地七畝,四周的農家果園有三千畝。在風吹樹葉的沙沙聲中夾著幾聲狗吠,反而顯得格外靜寂。李輝老師打了電話,工作人員來開門,幾條大狗迎了上來,它們對李輝很熟悉,只在我們四周打轉。路的東邊有座小亭,掛著一口鐘和一根雕成魚狀的撞木。亭旁的木門上著閂,裡面就是著名的荷塘,黃老在塘內撒播了採自各地的蓮子,荷塘四周迴廊環繞,每到夏天,好客的黃老便會邀請各方朋友來此賞荷。

  「萬荷堂」不是一座簡單意義上的住所,而是這位卓爾不群的藝術家的一件作品。客廳名為「老子居」,據說當年17歲的黃永玉在泉州開元寺巧遇弘一法師時出言不遜自稱「老子」,被傳為笑談。後來弘一法師臨終前留給他一張條幅,上面寫著:「不為眾生求安樂,但願世人得離苦。」黃老為這客廳取名時,呂正操將軍舊事重提,建議他如此起名。

  黃老從屏風後迎了出來,他銜的不是菸斗,而是一支粗粗的雪茄,香氣撲鼻而來。因前年巴金故居開放時黃老專程來滬見過面,所以並不陌生。見客廳到處都是文物和工藝品,我們紛紛稱好,沒想到黃老「嘿嘿」一笑:「這些都是假的。」原來,他已將珍藏數十年的100多件珍貴文物和部分藝術作品捐贈給了湖南吉首大學,這些文物當時估價超過人民幣7400萬元。很多人盛讚此舉,黃永玉卻說:「我只是平時喜歡收藏,東西多了沒地方放,就捐贈給家鄉,做一個博物館。」

  文學在生活中排第一

  李輝是眾所周知的現當代文學研究專家,又是黃永玉的研究專家,他所掌握的黃永玉資料比黃老本人還要多得多,他寫的《傳奇黃永玉》史料翔實,是最權威的黃老傳記。自2009年起,黃老在《收穫》上連載的長篇自傳體小說《無愁河上的浪蕩漢子》,就是李輝從中做與編輯部的聯絡員。李輝把手稿還給黃老,又給黃老帶來了下期的大樣。我們說,黃老您寫了幾年還只寫到十二歲,大家都等不及了。黃老笑著說:「總要一步步來嘛。我寫得很慢,因為我是老老實實地寫,我要把所經歷的每個時代與社會的各個側面勾勒出來。連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寫多長,第一部分我已在今天完工了,第二部分寫抗日戰爭時期,第三部分寫新中國成立後。」

  文學早就是黃永玉傾心的事業,黃永玉不止一次說:「文學在我的生活裡面是排在第一的。」他還說:「文學讓我得到了很多的自由。」正如李輝所說,黃永玉雖以藝術家著稱,但他與文學的淵源頗深,並在小說、散文、雜文、詩歌等不同文學體裁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只不過,「黑畫」貓頭鷹、滿紙荷花、一枚猴票、一個酒鬼瓶,實在太為人熟知,文學家黃永玉則不免有些委屈地被遮擋了。

  自設名片諷刺名利場中人

  巴金故居副館長周立民老師向黃老介紹了巴金故居開放以來的情況。黃老說巴金和藹可親,可是不知為什麼,總是顯得很威嚴,見到他不敢吭聲。在整理巴老的書籍時,我們曾在一本舊畫報裡發現夾著一幅木刻,一眼便知是黃永玉1946年所刻的《鵝城》,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李小林說肯定是黃永玉當年送給爸爸的。

  巴金故居開放前夕,黃老送來了一幅畫:晚年巴金銀髮怒豎,一張「積壓眾生苦難的面孔,沉思,從容,滿是鞭痕」。現在這幅畫掛在巴金故居的門廳裡,周立民此次送來這幅畫的高仿真複製品,徵求老人家的意見,希望放在2013年舉辦的黃永玉畫展上。

  周立民老師是此次拜訪的主賓,而我是有幸「沾光」。我把帶去的書都請黃老籤字,黃老在每本上都寫上「乘震一笑」,還問這名字的來歷。聽說我是深圳商報記者,黃老起身拿來他的名片給大家,「黃永玉」的前面印著「享受國家收費廁所免費待遇(港澳臺暫不通用)」,大家哄堂大笑,黃老卻一本正經地說以前在深圳遇到一位銀行副行長,拿出來的名片上頭銜後有括號「(無正行長)」,他這張名片就是為諷刺調侃這種人。

  在我們的交談中,大大小小的幾條狗不聲不響地遛到我們身邊,有的還爬到黃老身上,黃老把雪茄銜在嘴裡,兩隻手輕輕地為它們搔癢。黃老向我們介紹了這幾條狗的來歷和名字,我只記得了有兩條分別叫「民主」和「科學」。

  給自己做青銅裸體銅像

  看看時間不早,又來了幾位客人,我們就想告辭,沒想到黃永玉先生要留我們吃晚飯,並邀我們到他的畫室去。我知道,畫家一般是不願意人家參觀畫室、更不願意讓人看到作畫過程的。黃老請我們去畫室,真有點受寵若驚。

  畫室即「萬荷堂」的正房。在房前的園子裡有十多尊黃永玉親手製作的青銅雕塑。最震撼的是那尊張開雙臂昂起頭顱的青年,最有趣的是那尊主人銅像:五短的身材,赤裸著身體,左手提著腰間的遮羞布,右手端著個大菸斗,渾圓的禿腦袋上支稜著兩隻碩大的招風耳,不僅兩眼笑得成了一條縫,大嘴都咧到了耳朵根。這原本是一位朋友為黃永玉畫的一幅漫畫肖像,被他製成雕塑後更加詼諧有趣。雕塑之間植有數十株梅樹,據說其中有清代嘉慶年間老梅和乾隆年間的臘梅,都是200多年的老根了,開花時節定然是滿院芬芳,暗香浮動。

  畫室約200平方米,引人注目的一是大廳那些粗大的柱子,它們沒被打磨成規矩統一的渾圓筆挺,而保留著本身的不規則形態,具有天然美感的木質紋理和一個個隆起的木瘤,各有姿態,妙趣天成。二是六根三米高的金絲楠木,上面刻著黃苗子的字。三是長6米、寬2.5米,厚近50釐米的花梨木畫桌,重達5噸,據說原木是非洲加彭買來的,整木運回來時重30噸,鋸開時鋸一面就用了一整天,再刨面、打蠟,整整用了20天。

  站在升降機上畫巨作

  黃老此時已在作畫,和剛才不同的是雪茄換成了菸斗。我們屏聲靜氣地走近他,見是在為一幅荷花白鷺最後補筆,這是老人家為一位老朋友所作。畫室的西面是鋼板牆,用磁力鎮紙壓著幾幅畫,聽李輝說都是為九十畫展所準備的。黃老又拿出好幾幅畫,有的已裱好,鋪在地上給我們欣賞。

  畫作大多是荷花,黃永玉被稱為「荷痴」,不單是緣於他畫的荷花多,還在於他的荷花獨樹一幟。據說黃永玉僅荷花速寫就畫了8000多張。有專家說:荷雖常物,但得荷之境者無幾人。黃老卻說:「想畫,就畫了。人不要一起床就講意義,也許有的大人物,一起床穿上鞋就開始想意義,但我們這些普通人,就是過日子……」

  徵得黃老同意,我們把這些畫拍下來,見高度不夠,老人家搬來了一個木梯,當我們在木梯上顫悠悠舉起相機時,他扶著我們的腳,不停地提醒:「當心,當心。」接著,黃老又搬出一幅巨作,鋪在畫桌上。我問黃老,是在這桌上畫的嗎?他搖搖頭,用手指了指邊上的升降機,原來是把紙貼在牆上,老人家站在升降機上畫的。欣賞完巨作,我們想把它捲起來,可是卷了幾次都不齊,一瞬眼,只見黃老已站在畫桌上了,把畫扶正篤齊,我們齊嘆老人家的身手敏捷。

  黃老拿出一張紙,在上面寫了孔子、孟子、莊子的三句話,然後把它又倒過來,用毛筆在宣紙上依樣描寫,我們靜靜地看著,只見他描完後又倒過來籤上大名蓋上紅印並說:「你們各人拿一幅吧。」這又是我們萬萬沒有想到的。黃老說你們大老遠來看我,留個紀念。經李輝老師提議,我拿了孟子的「惟有仁義而已矣」,因為我是巴金故居的義工嘛!

  要趕快把心裡的故事寫出來

  時鐘已指向九點半,我們要告辭了。沒想到黃老卻說:「再請你們看看。」他打開一扇邊門,穿過擺放著的多輛豪車,進入一個房間,說這是他聽音樂的地方,只見裡面是整套的家庭影院設備。他又邀我們上樓,哇!樓上是黃老的書房兼臥室,一面牆都是書架。黃永玉將一本好書看做一位智者:「看一萬本書,就是和一萬個智者對話,多划算!」靠窗的書桌上整整齊齊放著一沓稿紙,這就是《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徵得黃老的同意,我小心翼翼地翻了一下,只見鋼筆字個個一筆一畫端端正正,修改之處也都清清爽爽。

  黃老說他生活很有規律,早上7點鐘起床,洗漱完, 吃完早點,然後寫作。12時吃午飯,吃完不午休,而是畫畫接待訪客。吃過晚飯看看電視,看看影碟,睡覺之前看看書,看得累了倒頭便睡,從不失眠。黃老自喻已是晚上八九點鐘的月亮,多次說:「為什麼不是50歲呢?哪怕60也行哪!」他忍痛割愛將畫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甚至幾度放言要把畫畫戒掉:「現在不畫了也可以,要是這些故事不趕快寫出來,就可惜了。」

  書房四周也是掛著各種書畫,黃老給我們介紹掛在門口的那幅是畢卡索的原作,是他拍賣來的。我們多想再看一會兒,可時間實在不早。黃老送我們下樓,當我們走出「萬荷堂」大門時,回頭見他還在邊門口揮手。(深圳商報記者 樓乘震 文/圖)

相關焦點

  • 月亮為什麼在晚上出來? 月亮升起的時間規律是怎樣的?
    月亮為什麼在晚上出來? 月亮升起的時間規律是怎樣的?時間:2017-07-22 14:28   來源:學習啦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月亮為什麼在晚上出來? 月亮升起的時間規律是怎樣的? 為什麼晚上月亮出來,白天太陽出來?是不是地球的自轉周期和月亮公轉周期差引起的。
  • 黃永玉90歲憶「文革」:世界不會永遠是這樣的
    這是南方周末記者第二次採訪年近九十的黃永玉,他菸斗不離口,一餐吃一碗飯,不近視老花,口齒清楚,走路飛快,只有左耳不大靈光。他晚睡早起,每天工作八九小時,上午寫文,下午畫畫,周六日晚必看《非誠勿擾》。因為看電視,他知道斯諾登,說這是「歐巴馬在全世界搞水門事件」,說完笑:「你看,還沒有人這樣說過。」  2009年,黃永玉寫了一幅字,「世界長大了,我他媽也老了」。
  • 黃永玉:12歲打工,14歲出名,16歲靠畫吃飯的有趣老頭
    在32歲年紀尚輕時,黃永玉便博得大名,聲名遠揚。黃永玉,九十歲自畫像黃永玉不是一個單純的畫家,版畫、國畫、油畫、漫畫等方面,他都有很高造詣,除繪畫外,黃永玉還精通書法、篆刻,同時還寫詩、寫小說、出書,設計……
  • 96歲黃永玉手書訃告98歲愛妻
    這是一對患難與共甜蜜了70多年的夫妻——畫家黃永玉和夫人張梅溪,一個畫畫一個寫書。張梅溪女士5月8日逝世於香港,享年98歲。96歲的黃永玉毛筆手書訃告,令人動容。黃永玉最愛給夫人寫情詩:「我們相愛已經10萬年。」他一本正經地對夫人說:「不是說人生百年結為一世夫妻嗎?10萬年也就是千世夫妻吧!」
  • 黃永玉「文學行當」上圖展覽 自言對生死不在乎
    日)起至10月31日,「我的文學行當——黃永玉作品展」將在上海圖書館進行展出,這是黃永玉以文學為名展覽的頭一遭。今天下午,上海圖書館先期舉行了讀者見面會,以「畫家」為人熟知的黃永玉與眾人暢談自己的人生與文學創作。  九旬「浪蕩漢子」筆耕不輟  雖然許多人更了解黃永玉在繪畫方面的成就,不過黃永玉卻將文學視作自己付諸一生的耕耘之地。在此次展覽中,觀眾可以看到多頁黃永玉的手稿和50幅插圖,均關於其自傳體長篇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
  • 印度網友:嫦娥衛星為什麼總在晚上發射,是因為白天看不到月亮?
    不過對於嫦娥五號的發射,印度的很多網友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就是中國和其他很多國家發射衛星的時候,都會選擇在晚上發射,每次大家像親眼看的時候,都因為在深夜而錯過,這是為什麼呢?
  • 91歲藝術家黃永玉藝術遊記散文集推出義大利文版
    2015年2月16日下午五點,九十二歲的國寶級藝術家黃永玉先生精神矍鑠地走進了北京三裡屯義大利駐華大使館,參加為他的藝術遊記散文集《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舉辦的義大利文版推介會,他表情輕鬆愉快,「這個地方我很熟,來過多次」。
  • 50歲中年人,每天晚上11點睡,第二天5點就醒了,正常嗎?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可能會覺得覺總是睡不夠,但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很多人即便睡得比較遲,第二天早早就會醒,比如說50歲的人,每天晚上11點才睡,第二天早上5點多就醒了,睡眠時間夠嗎?這種現象是否正常?此文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或許答案跟你想的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每天保證8小時左右的睡眠是有益健康的,但不同年齡段的人,對睡眠的時間要求並不一樣。
  • 黃永玉:寫到得意時會哈哈大笑 畫畫做雕塑沒笑過
    黃永玉自畫像。  自傳體長篇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第一部出版  90歲高齡的畫家、作家黃永玉花60年時間寫就的自傳體長篇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朱雀城》日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書中收錄了133解放後回北京,忙於教學、木刻創作、開會、下鄉……重新動筆,是一個90歲人的運氣。一個老頭要到了90歲,臉上身上都長了青苔的時候才來出這部書,是喜劇也是悲劇。我心裡想,如果在50歲,哪怕是60歲就寫出來多好呢!想起來真是挺遺憾的事情。  這次出版的《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朱雀城》是第一部,寫我在家鄉12年的生活;正在寫的「抗戰八年」是第二部;解放後這幾十年算第三部。
  • 96歲黃永玉手書訃告,他98歲的妻子去世
    據人民文學出版社消息,著名畫家黃永玉妻子張梅溪,於5月8日逝世於香港,享年98歲。黃永玉手書訃告,攜子女向親朋轉達了這一消息。黃永玉在訃告中說:「尊敬的朋友,梅溪於今晨六時三十三分逝世於香港港怡醫院。享年九十八歲。多年的交情,因眼前的出行限制,請原諒我們用這種方式告訴您。」
  • 負「愚」「玩」抗的老「畫痞」黃永玉
    用這句話形容黃永玉的行為恐怕比較確切;不過黃永玉之「玩」卻幾十年如一日地被中國人推到了正經典範且大紅大紫的頂峰,雖然像趙本山的小品一樣但比文盲趙本山還經久不衰著;由此可見,文化藝術的平庸媚力依在。有人說「他15歲浪跡天涯,50歲考駕照,80歲上時尚雜誌封面,90歲開畫展,91歲撩到林青霞,93歲飆法拉利,94歲出書,如今的黃永玉,活成了現實版的老頑童。就連名嘴白巖松也說:老了,就做黃永玉」。
  • 96歲仍在創作 黃永玉筆下那些老人的故事不要錯過
    他寫詩歌,寫遊記,寫雜文,還寫過劇本,96歲高齡還在創作長篇小說。」在上周末舉行的「年輕時不要錯過的老人」思南書局經典誦讀會上,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周立民和上海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劉凝,一起與讀者分享黃永玉的兩本新書《比我老的老頭》《不給他音樂聽》。
  • 「世界長大了,我他媽也老了」黃永玉九十說生說死
    他晚睡早起,每天工作八九小時,上午寫文,下午畫畫,周六日晚必看《非誠勿擾》。因為看電視,他知道斯諾登,說這是「歐巴馬在全世界搞水門事件」,說完笑:「你看,還沒有人這樣說過。」2009年,黃永玉寫了一幅字,「世界長大了,我他媽也老了」。2013年7月,黃永玉為畫展和生日宴親手寫了請柬,毛筆小楷,開頭都是:今年我九十了。
  • 「畫壇鬼才」黃永玉的山水畫,別有趣味
    黃永玉,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鳳凰縣城沱江鎮。土家族人。筆名黃杏檳、黃牛、牛夫子。土家族人,受過小學和不完整初級中學教育。因家境貧苦,12歲就外出謀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區小瓷作坊做童工,後來輾轉到上海、臺灣和香港。14歲開始發表作品,以後一段時間主攻版畫,其獨具風格的版畫作品飲譽國內外。十六歲開始以繪聲繪色畫畫及木刻謀生。
  • 範曾臭罵黃永玉:蝜蝂外傳——為黃永玉畫像
    我忍耐著,一月月、一年年的忍耐著,黃永玉以他那毒戟般的心靈、蛇舌般的刀筆,向我一次次地攻擊、刺傷和宰割。我遍體鱗傷、身心交瘁,但黃永玉的藝術到底如何?人品到底如何?他為什麼這樣恨我?這對世人是團團的迷霧,我今天作一次徹底的、公正的剖析。
  • 96歲黃永玉手書訃告,98歲夫人張梅溪去世,他們的故事你知道嗎?
    據人民文學出版社公布的消息:「黃永玉先生的夫人張梅溪女士,5月8日逝世於香港,享年98歲。」在公布的這段文字下方,還附有一張黃永玉毛筆手書的訃告:「梅溪於今晨六時三十三分逝世……多年的交情,因眼前的出行限制,請原諒我們用這種方式告訴您。」
  • 96歲黃永玉推出最新散文隨筆集《不給他音樂聽》
    寫下這些文字的黃永玉,如今已經96歲了,他說:「六七十年前聽來的故事。再不講出來,以後就不會有人再提起它了,等於和我一起淹沒在世界之外。我不可惜,我肚子好多故事,尤其是好多笑話可惜。」於是有了這本《不給他音樂聽》。
  • 木刻人生:黃永玉版畫藝術展
    懷著對家鄉鳳凰的深愛,黃永玉寫下了無限的浪漫情調與盎然詩意,並從為文學作品和報紙雜誌做插圖這條道路開始,創作了大量版畫作品。此次北京畫院「入木——黃永玉版畫藝術展」由黃永玉第一人稱敘述開啟,結合藝術家本人回憶80年版畫創作生涯寫下的「心得手記」,串聯了三層展廳的所有作品。
  • 96歲「多面手」黃永玉,活出有趣的老靈魂
    ——寫下這些文字的黃永玉,今年已經96歲了,「六七十年前聽來的故事。再不講出來,以後就不會有人再提起它了,等於和我一起淹沒在世界之外。我不可惜,我肚子好多故事,尤其是好多笑話可惜。」於是有了《不給他音樂聽》,加上《比我老的老頭》,兩部新著日前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在寒冷的雨夜,黃先生的文字總是溫暖的。那是滄桑歲月後的某種特別的溫暖。」
  • 黃永玉,75年獨寵妻子一人,他是懂浪漫的男人,也是最長情的丈夫
    即使家裡反對張梅溪也沒有退縮,後來她從家裡逃了出來,她偷偷跑去找黃永玉,這讓黃永玉大為感動。有天晚上他們來到一條小河邊,面對著皎潔的月光黃永玉想試探一下張梅溪,他問:「如果有一個人愛你,你怎麼辦?」張梅溪明知故問:「要看是誰了。」黃永玉篤定地回答:「那就是我了。」她說:「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