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詩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在成都召開。
四川師範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李凱教授,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劉敏教授、黨委書記袁耀林老師,四川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湯洪教授,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美學與美育中心主任鍾仕倫教授,四川師範大學皮朝綱教授、吳明賢教授,溫州大學王小盾教授,四川大學郭齊教授,日本大阪市立大學名譽教授、四川大學高端外籍教授三浦國雄,國家圖書館《文獻》雜誌常務副主編張廷銀教授,《當代文壇》原主編夏述貴教授出席會議開幕式,50餘名來自國際國內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開幕式由鍾仕倫教授主持。
開幕式上,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袁耀林向與會嘉賓簡要介紹了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的情況,他還代表文學院對專家學者們表示熱烈歡迎並預祝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皮朝綱教授對《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詩學文獻集成校箋》(以下簡稱《校箋》)的整理研究工作提出了寶貴的建議。他認為,《校箋》內容豐富,涉獵廣泛,將成為學界的一部可資利用的、有信度的詩學文獻。王小盾教授在致辭中回顧了中國詩歌發展的幾個歷史時期,並對部分詩學問題進行了探討。三浦國雄教授表示,非常高興能參加此次會議,並預祝會議取得豐碩成果。張廷銀教授向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祝賀。夏述貴教授指出,中國詩學與中國文化都是學術界重要的研究課題,他還表示,課題研究的意義大、價值高、內容豐富,值得大家關注。
開幕式結束後,大會進行了四場主題發言,分別由李凱教授、王小盾教授、郭齊教授和夏述貴教授主持,近30位學者向大會作主題發言。其中,鍾仕倫教授以「《宋書》詩學文獻考論」為題作學術發言。發言通過對《宋書》詩學文獻的考論,詳解《詩經》之學的演變和七言詩的形成的過程,提升了對南朝詩學發展規律的認識。三浦國雄教授以「詩作在邵雍中的意義」為題發言。他指出,北宋邵雍敢於突破格律寫詩,用詩歌表現自己的宇宙觀、自然觀、歷史觀和人生觀等,其歌詠的方式值得去探究與思考。王小盾教授以「中國早期文學思想的儀式背景」為題作大會發言,他對中國早期文學理論學說初始涵義及其背景進行了追溯。專家學者圍繞中國詩學和中國文化展開了深入而熱烈的討論,達到了預期的會議效果。相信此次會議將對中國詩學和中國文化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劉敏教授在研討會閉幕式上作總結髮言。她指出,此次會議在中、日、韓三國專家學者們的積極參與和熱烈研討中圓滿落幕,是一次成功的學術會議。她表示,研討會的順利召開,一方面體現了四川師範大學「人生美學」科研創新團隊12年的建設成果;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