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在中國的眾多城市中有著獨特的地位,保有傳統底蘊又不失現代時髦。花磚騎樓和摩天大樓共生的廣州,讓喜茶(需求面積:150-200平方米)對「靈感」有了新的解讀。
三五好友相約茶樓,在早夜茶的閒聊漫談中消磨,是獨屬於廣府人的嘆茶文化,催生出精緻閒逸的生活方式。喜茶設計從「得閒飲茶」的生活態度中獲得靈感。
9月26日,喜茶首家「嶺南風」主題店進駐廣州永慶坊。自2015年廣州首家門店落地至今,已有超過50家門店,用現代都市人喜愛的形式呈現獨屬於喜茶的茶飲生活文化。
喜茶第一家嶺南風主題店·永慶坊店
喜茶起源於江門,成長於廣東。將新茶風帶給世界的同時,喜茶仍在回頭凝視自身中流淌的廣府文化基因。喜茶整合永慶坊傳統建築與廣東茶文化特點,讓新與舊達到平衡,使店面擁有現代藝術也有傳統老廣氣息,並將老廣州元素融入空間:三雕一彩一繡,青石磚,銅板浮雕,滿洲窗、趟櫳門、騎樓街,讓嶺南文化在新式茶文化中靈動延續。
店面主入口沿用永慶坊區域的原始結構,保留騎樓建築特點,在歷史建築的基礎上重新延續喜茶設計DNA。兩側配以特殊設計的黃銅浮雕牌匾,體驗傳統建築的對稱美學。
水吧區域的木紋理與天然石材構造傳統茶樓氛圍,以新延舊的方式來設計水吧區域。
以茶會友的金字招牌上書「以茶會友」招徠過往賓客,配上傳統八仙桌與復古留聲機。在這個空間中喜茶靈感與廣式茶樓印象交融,傳統元素在打散重組中收穫新意。
滿洲窗是嶺南建築的一個重要符號,彩色玻璃篩取入室光線,同時窗格演變為裝飾紋樣,透過海棠花玻璃,物體的輪廓逐漸消散,斑駁迷離而絢麗散碎。
喜茶客廳取西關大屋中的的手工水泥花磚,用同一元素聯繫樓梯間與「喜茶客廳」, 連續紋樣豐富了空間背景,在店內營造別樣閒暇空間。
喜茶發現裝置,此裝置是喜茶探尋發現中國傳統非遺文化,將傳統手工藝品以現代的形式呈 現給受眾,以此來推廣傳統文化。呈現一種縱向的、自下而上的結構流程:粗糙原木板-日曆雕刻木板-喜茶發現四大板塊(非遺、手作、人文、溯古)木刻板-喜茶DNA(logo)木刻板。
取茶櫃是選用紅銅色特製,將復古氣質和金屬質感完美統一,詮釋古今意蘊。
整體調性而言,內部空間延續了室外的青磚牆體,將內外視感打通,木色和紅銅色則糅合出復古的廣式茶樓腔調;輔助使用的黑色鮮明而硬朗,借用傳統牌匾文化,金字招牌上書「以茶會友」招徠過往賓客。在這個空間中喜茶靈感與廣式茶樓印象交融,傳統元素在打散重組中收穫新意。
喜茶和永慶坊推出「永慶有喜」非遺禮盒
「永慶有喜」非遺禮盒。永慶坊和喜茶,聯合廣彩國家技藝傳承人翟惠玲老師,從其經典作品《松下品茗》中汲取靈感,共同推出「永慶有喜」兩個非遺禮盒,呈現傳奇廣彩與茶文化的匠心融合。
「永慶有喜對杯禮盒」將翟惠玲老師《松下品茗》的仕女圖案創新性地應用到復古玻璃杯上,搭配喜茶新推出的綠妍茶包,綠茶的茶香在玻璃杯中溢出。
「永慶有喜蓋碗杯禮盒」寓意天地人和,杯身印有翟惠玲老師的侍女品茗之圖,但手中替換為喜茶,別有一番玩味。
喜茶靈感空間設計
隨著門店類型的豐富,空間設計也衍生多變。除了大多數標準店運用的極簡風格以外,喜茶在DP計劃店、黑金店、LAB店和城市主題店等綜合空間都傾注了不同風格的想像。千店千面,中國製造,喜茶年輕化的靈感融合中國文化傳統展開美學實踐:追求設計、煥新茶文化。
以中國古老的茶文化為根基,與現代新興文化相結合,探索出新的茶風格及茶文化風格;運用國際審美視角,也借用當地特色元素做出門店城市本地化的呈現。多元化的終端形式革新了現代茶飲消費的審美方式,為廣大消費者帶來沉浸式多維度感官體驗。
圖片來源: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