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當下的力量》,或許你離開悟只差讀這一本書

2020-09-18 一塊兒小海綿

這是我讀過最爽的一本書,全篇沒有一句廢話,甚至想背誦全文。

《當下的力量》被形容為「靈性開悟的指引之書」。作者埃克哈特•託利的理念不依託於任何宗教,卻把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等傳統信仰的的本質包含其中。


30歲以前,作者一直活在焦慮、有自殺傾向的抑鬱中,卻在29歲生日後的一個晚上經歷了一種奇妙的體驗,曾經的陰霾在轉瞬間分崩瓦解。


這本書不好讀,因為涉及到許多無法用確切概念描述的詞語和超出平常認知的思想。初讀時,我以為是什麼神棍寫的妖言惑眾的胡話。


時隔多年我也不幸地得了抑鬱症,再讀這本書我好像突然理解了作者的每一句話,於是書裡的每一個字仿佛像有魔力一般,將我帶入充滿靈性的世界,就像作者一樣,一夕頓悟,我的抑鬱症也突然好了。

這時我才意識到,所謂開悟,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人生的起點,你的心裡有一些虛假的東西開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某種不知從何而來的堅實力量,就像「開悟」這一概念一樣,任何言詞都無法詮釋其背後的含義,這種轉變悄無聲息,只有你自己知道,卻又妙不可言。

後來,常常有人走過來對我說:「我要你所擁有的東西,你能把他給我嗎?或者告訴我怎麼得到它?」我說:「你已經有了,只是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而已,因為你的思維產生了太多噪聲。」

作者將活在當下→擺脫痛苦之身→達到本體與世界合一的自然狀態稱為「開悟」。大部分人的開悟,都要經過「受苦之路」,無法再承受痛苦了所以被迫臣服。

如果有人認為「開悟」僅僅是為佛陀準備的,那麼開悟不屬於他們,至少在此生不屬於他們。


首先解釋幾個反覆在本書中出現的概念:

1.小我:大腦創造出來的虛假自我,與實體自我/本體相對

2.痛苦之身:我們過去未表達、未釋放的消極情緒累積的能量場

3.思維認同:認同自己的小我思維,認為那就是「你」

4. 臨在:能夠觀察當下時刻頭腦思維的狀態

這本書的主旨是「活在當下」,那麼要知道幾個讓人無法活在當下的思維陷阱。

一、思維認同——你不等於你的大腦

開悟是一個平和而合一的境界,沒有好壞、對錯、是非、黑白,是與生命源頭深深的連接感。但是無法停止的思維活動讓人們處於一個分裂的狀態,充滿了掙扎與矛盾,它創造出了一個虛假自我——小我。

小我由不斷活動的思維構成,如果思維停止,小我則無法存活。小我活在過去與未來,如果不持續確認過去的經歷,那麼你是誰?如果停止對未來的幻想,那麼你從何處得到慰藉?

如果你讀懂了這句話,你就會發現未被覺察到的習慣性思維一直讓你活在抑鬱與焦慮之中,你的大腦被小我掌控,失去了對當下的控制,而當下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很多人以為自己在利用思維,但是當你缺少足夠的覺察時,實則是被思維利用。你認為你就是你的思維,你的大腦認為思考問題的實體就是你。

開悟是超越思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從思維認同中,也就是從小我的控制中解放出來。


二、你以為你抗拒痛苦,實則是你需要痛苦

你從你的痛苦中創造了一個不幸的自我,並且認為這個由大腦創造的幻覺(小我)就是你。


小我需要不斷吸食痛苦才能存活,當你活在小我的掌控之中,小我的自我感等於「你」的自我感。你寧可活在痛苦之中,也不願意丟失你所熟悉的自我躍入未知世界之中。

三、思維習慣性地抗拒當下

痛苦的產生是因為未被覺察的思維在控制著你的生活,你越是認同自己的思維,就越是感到痛苦。思維為什麼會抗拒當下呢?仔細想一下你就會發現,思維與時間是密不可分的,在沒有過去和未來的情況下,思維無法發揮它的作用對你產生幹擾


這是小我的把戲,當你時刻保持臨在,小我也不復存在。


四、擺脫痛苦的途徑:活在當下

關於如何擺脫痛苦之身,活在當下,做了以下10個總結:

1.痛苦之身以痛苦為食,及時釋放多餘的負面能量,覺知微小的消極心態,不讓它們積蓄在體內變成消極的東西

2.認清痛苦之身存在的方式和目的,不直視痛苦永遠無法擺脫痛苦之身

3.痛苦來自思維認同,傾聽大腦中的聲音,特別關注那些重複性的思維模式,做思維與情緒的觀察者,變得臨在,而不是讓它們變成控制者

4.不批判過去,不沉溺於未來,不逃避當下

5.身體是意識傳達的工具,對身體投入的意識越多,內在身體的振動頻率越高,感覺會比思考更接近事實

6.不拒絕失敗。失敗隱藏於每一個成功之中,成功也隱藏在每一次失敗之中,要做能量的轉化者而不是拒絕

7.不給當下時刻貼心理標籤,接受當下現實並採取行動

8.將消極心態作為一種提醒你變得臨在的信號

9.痛苦不會因為被壓到無意識中而減輕,轉化痛苦的唯一可能就是深入痛苦

10. 不受思維模式的制約,才會有真正的選擇


五、總結

「如果你陷入一個噩夢,你就有可能比那些做普通夢的人更希望覺醒。對於靈性開悟來說,向下的周期是絕對關鍵的。你必須遭受一定深度的痛苦或損失才會被靈性世界所吸引。」

心理創傷的累積形成痛苦之身,痛苦之身可以增強虛假自我,也就是小我的自我感,小我為了增強自我感繼續製造和吸收痛苦,最終痛苦之身導致心理疾病或身體疾病產生。


痛苦大到無法承受後,喚醒了我們的本體意識或者被迫向痛苦臣服,繼而寬恕過去和承認現在的事實存在,感受到了與本體合一的自然狀態。


這是開悟之路,是自我覺察和人格重塑。


得了抑鬱症之後,我懂了好多以前看不懂的書。抑鬱症好了後,我與本體有了深深的連接感,我甚至覺得我的貓、我周圍的一切、乃至整個宇宙都有了生命與智慧。那段接近開悟的狀態是我至今為止體會到的最美妙最美好的事情。

沒有人在創造真理,而是真理藉助於某些人的頭腦及語言顯現出來,傳達給世人。我們的本體就是「上帝」,就是「真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真理」。


我甚至覺得,不同的心理學派只是表達方式不同、側重點不同,任何學派、理論、宗教的真理都不存在真正的對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生命的源頭,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東西,它不曾誕生,不曾消失,而且無所不在。


我是,關注我,帶你看看不一樣的世界~

往期文章:

相關焦點

  • 洋蔥閱讀法 | 從害怕閱讀到愛上閱讀,你只差這一本書!(深度好文)
    結果,在這兩年裡,六哥憑藉著對閱讀的熱愛,每周堅持讀一本書,並在簡書上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後來又憑藉著幾篇爆款文章,成為了大家公認的「簡書一哥」。如果你不帶任何目的地隨便翻翻這本書,你的大腦只會覺得「這本書一點兒用都沒有,什麼都不用記住」。所以,在讀書前,你一定要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我有沒有讀過類似的書」。第二個字是「概」,指的是「預習」。
  • 讀《當下的力量》,活在當下,才能擁抱真正的自我!
    「我們終究活在當下,離回憶太過遙遠,而未來又無法預知,之所以有時候念念不忘,只是愛上回憶。只需要一次猶豫,一次背叛,一次意外 ,就足以讓它枯萎。掙脫一切,煙消雲散。」——半優雅 半瘋癲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書是《當下的力量(珍藏版)》。
  • 《當下的力量》| 讀懂這本書的人都開悟了
    這是我讀過最爽的一本書,全篇沒有一句廢話,甚至想背誦全文。《當下的力量》被形容為「靈性開悟的指引之書」。作者埃克哈特•託利的理念不依託於任何宗教,卻把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等傳統信仰的的本質包含其中。
  • 《趣味西遊記》這本書,幫你解開《西遊記》中讀不懂的謎團
    《趣味西遊記》這本書是融知識型、趣味性於一體,幫助你提高對《西遊記》這本書的興趣的。這本書,幫你解開《西遊記》中讀不懂的謎團。《西遊記》也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很多的未解之謎。作者成雲雷,他的作品既有相對嚴肅的學術著作,也有頗具閱讀趣味的通俗讀物,他的作品有《趣味哲學》,《莊子:逍遙的寓言》《趣味四大名著》等,他以哲學的眼光解讀古典文學名著,情趣之外還有理趣,讓讀者在文字之美中品味思維之美,進而對中國文化的精微之處有所感、有所悟。
  • 解讀王通《通知》這本書,你的身體中有兩種力量在打架
    寫在前面的話:事先說明,雖說是解讀,但因為我章魚哥能力問題,不會解讀的很深入,你可以當做讀書筆記或者讀後感來看,另外也只是給《通知》這本書的讀者帶個頭,起拋磚引玉的作用。在開始今天的解讀前,我們先從思維程式設定開始,從現在開始,我就直接稱呼你為 總裁。
  • 你與世界只差一本書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有個傳說:「美麗的公主被惡龍困於深山,勇士喬治隻身戰勝惡龍,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贈給喬治的禮物是一本書從此書成為膽識和力量的象徵。 刷一千遍朋友圈不如讀一本好書,更能讓你獲取膽識和力量,更能了解這個世界。 為大家「牆裂」推薦私房好書。快來pick!
  • 《當下的力量》:看了這本救贖之書,就會發現原來你從未活在當下
    文|魚雁(原創)今天想給大家推薦一本「救贖心靈之書」,這場發現之旅註定不平凡,也許會讓你終生受益。這本書,它久負盛名,它是《當下的力量》。在這本書的簡介裡說,閱讀此書,是一個發現之旅。在心靈導師的引導下,你會在閱讀與理解中逐步驚訝地發現:原來我一直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我們被思維所牽引,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恆焦慮中。我們從未,真正活在當下。
  • 當下的力量
    這本書到今天依然是罕見的經典,並不是所有的讀者能夠真正讀懂,或者說在生活中體現出來。閱讀《當下的力量》需要很多條件,這是閱讀經典和流行的東西的根本區別。流行的事物,一個流浪漢都可以看懂,但是,閱讀經典卻需要很多必要的條件。《當下的力量》,能夠從頭到尾閱讀一次,已經很不容易,如果需要理解、懂得並且運用,就需要閱讀十次二十次,或者說七的七十次。
  • 讀一本好書,感受當下的力量
    原標題:好書推薦:鬱悶的時候看看《當下的力量》【MBA中國網訊】如果自身沒有痛苦,是不會讀《當下的力量》這本書的,如果痛苦不夠深,那就很難真正讀懂它。而這種痛苦,竟是積極思考帶來的。自我懷疑、掙扎,在放下思考只顧忙碌偶爾喘氣的間隙,卻發現自己跟行屍走肉一般。
  • 這3本書或許可以給你答案
    更別說要花點時間讀本書,提升自己。如果你跑到大街上隨便找個人去問:「你今年讀了幾本書?」,或許對方會很詫異,然後不屑一顧地反問你:「為什麼要讀書?」你有多久沒有靜下來讀本書了?為什麼要讀書?或者讀書有什麼用呢?接下來我們要推薦的這三本書裡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 用思維導圖解讀一本書——《讀懂一本書》(二)
    從《讀懂一本書》思維導圖來解讀,會依據原有章節結構來分別解讀,以自己的淺薄的見識,用更淺顯易理解的表述書中內容,尤其是精華,要點部分。你焦慮嗎?如何從「單向度的人」變為「多向度的人」讀書是大眾反脆弱的方式。閱讀有兩個特點:主動性和針對性。一、讀書是主動的學習方式。你主動去閱讀的書,一般都是你想要去學習的書,你需要的。這就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 這九本書提升你的品位和格局
    讀藏或贈友,這本書都是最好的選擇。本書最大的啟示是,對於歷史的借鑑,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當下,並解決一些個人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送給有品位的領導和老闆,這本書是首選。如果希望有更全局宏觀的角度來審視中國歷史,提升個人眼界和品位,這本書不會讓你失望。
  • 曹德旺:讀萬卷書不如讀透一本書,四步教你讀透一本書
    關於讀書這個問題,我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很多人可能聽到的就是到名師指路這裡,但其實後面還有一句就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自己用心去領悟才是最重要的,不管你讀了多少書,行了多少路,看過多少人,如果不能自己領悟,那也不過是走馬觀花,過了也就忘了。
  • 2020年讀了90本書,推薦這11本
    這位作家兼媽媽從她所學的人類學角度,解讀紐約上東區上流社會的生活,讓人得以窺見這些有錢人的一切:超豪華別墅、鉑金包……這本書滿足了被貧窮限制了想像力的人群的窺視欲,也寫出了這幾年越來越上頭的育兒焦慮——當知道有錢人的育兒焦慮比一般人只會多不會少之後,真是大舒一口氣。
  • 張皓宸《我與世界只差一個你》:溫暖的一本書
    愛情是不是就是,好不容易等到了能和你在一起的那一天,卻被現實生活通知無法與你牽手未來。有人說,緣分是本書,翻得不經意,會錯過;讀得太認真,會淚流。其實,緣分,更像一場魔法雨,能把最好的和最壞的都給你。不伸手去接,永遠不知道,它在掌心,究竟是一顆鑽石、一粒水晶,還是一滴水、一塊冰,它可以什麼都是,也可以,什麼都不是。
  • 為您解讀《深度工作》這本書
    今天為您解讀的這本書叫做《深度工作》,本書中文版共有16萬字。我會用4期的內容為您來講解本書的精髓,本期是講解的第3期。網絡會干擾我們去專注一件事情,並不利於深度工作的開展。可是,在這個網絡時代,我們是沒辦法完全遠離網絡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又該如何合理利用社交網絡呢?
  • 書單來了,40本書,4個主題,我只推薦這11本書給你
    因為你們要相信,前方有一個更好的你自己在等著你。今天你有多少困惑,在書中全有過。你所經歷的一切,換成時代的背景,在各種書裡面都有答案,都有遭遇。」「讀書不保障命運可以好好的對待你;但是,書讀多了可以保障你能更好的對待命運。」每一本書都有它的使命,每讀一本書都有一個的目的。
  • 樊登:如何把一本書讀薄?只需要這3點
    和我一起踐行每年讀200本書計劃讀書既是成長最快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豐富知識的途徑,那麼如何將書讀薄,如何更快地取得進步,樊登在《讀懂一本書》中提出要快速找到書的脈絡和重點,要做到以下3點。有句話這麼說的:「讀好書,不求甚解。」這句話的意思是讀書大概率看看就行,倒不用什麼都懂,什麼都精通。這也是樊登在《讀懂一本書》中的建議:看不懂的、不認識的字不妨先跳過,先把書讀完,然後再去回想,再去查不認識的讀音和意思,然後記下來。而最好不要一會查字,一會讀書,等把字弄清楚時,讀書的興致也就消失殆盡了。
  • 關於中國人的生活美學,這四本書不得不讀
    如果你想在這個善於遺忘的時代裡,喚醒這座中華美學的大門;如果,你想在記憶裡找尋中華文化的模樣,這四本書就是最好的路途。這滿目琳琅和恬淡素雅,一靜一動,充斥著庭園小家的生活美學。如果你有一個愛人,可與他(她)花前窗前,共讀《浮生》。如果你缺一個愛人,可讀這本《浮生》,想像你摯愛的樣子。
  • 章魚哥筆記:解讀王通《通知》這本書,讓你知道人為什麼活著
    昨天我解讀的王通老師《通知》這本書的書名,從今天開始正式解讀《通知》這本書的書中內容。事先說明,雖說是解讀但因為我章魚哥能力問題,不會解讀的很深入,你可以當做讀書筆記或者讀後感來看,另外也只是給《通知》這本書的讀者帶個頭,起拋磚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