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實驗中 細菌計數的方法

2020-12-15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細菌是一類形狀細短,結構簡單,多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有機體。在微生物實驗中,細菌計數的實驗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計數器測定法

  即用血細胞計數器進行計數。取一定體積的樣品細胞懸液置於血細胞計數器的計數室內,用顯微鏡觀察計數。由於計數室的容積是一定的(O.1mm3),因而根據計數器刻度內的細菌數,可計算樣品中的含菌數。本法簡便易行,可立即得出結果。

  本法不僅適於細菌計數,也適用於酵母菌及黴菌孢子計數。

  2、電子計數器計數法

  電子計數器的工作原理是測定小孔中液體的電阻變化,小孔僅能通過一個細胞,當一個細胞通過這個小孔時,電阻明顯增加,形成一個脈衝,自動記錄在電子記錄裝置上。

  該法測定結果較準確,但它只識別顆粒大小,而不能區分是否為細菌。因此,要求菌懸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3、活細胞計數法

  常用的有平板菌落計數法,是根據每個活的細菌能長出一個菌落的原理設計的。取一定容量的菌懸液,作一系列的倍比稀釋,然後將定量的稀釋液進行平板培養,根據培養出的菌落數,可算出培養物中的活菌數。此法靈敏度高,是一種檢測汙染活菌數的方法,也是目前國際上許多國家所採用的方法。

  使用該法應注意:

  ①一般選取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平板進行計數,過多或過少均不準確;

  ②為了防止菌落蔓延,影響計數,可在培養基中加入O.001%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

  ③本法限用於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廣泛應用於水、牛奶、食物、藥品等各種材料的細菌檢驗,是最常用的活菌計數法。

  4、比濁法

  比濁法是根據菌懸液的透光量間接地測定細菌的數量。細菌懸浮液的濃度在一定範圍內與透光度成反比,與光密度成正比,所以,可用光電比色計測定菌液,用光密度(OD值)表示樣品菌液濃度。

  此法簡便快捷,但只能檢測含有大量細菌的懸浮液,得出相對的細菌數目,對顏色太深的樣品,不能用此法測定。

  5、測定細胞重量法

  此法分為溼重法和乾重法。溼重法系單位體積培養物經離心後將溼菌體進行稱重;乾重法系單位體積培養物經離心後,以清水洗淨放人乾燥器加熱烘乾,使之失去水分然後稱重。

  此法適於菌體濃度較高的樣品,是測定絲狀真菌生長量的一種常用方法。

  6、測定細胞總氮量或總碳量

  氮、碳是細胞的主要成分,含量較穩定,測定氮、碳的含量可以推知細胞的質量。此法適於細胞濃度較高的樣品。

  7、顏色改變單位法(colour change unit,簡稱CCU)

  這種方法通常用於很小,用一般的比濁法無法計數的微生物,比如支原體等,因為支原體的液體培養物是完全透明的,呈現為清亮透明紅色,因此無法用比濁法來計數,由於支原體固體培養很困難,用cfu法也不容易計數,因此需要用特殊的計數方法,即CCU法。它是以微生物在培養基中的代謝活力為指標,來計數微生物的相對含量的.

  以解脲脲原體為例,其操作為:

  (1)取12隻無菌試管,每一管裝1.8ml解脲脲原體培養基。

  (2)在第一管加入0.2ml待測解脲脲原體菌液,充分混勻,從中吸取0.2ml加入第二管,依次類推,10倍梯度稀釋,一直到最末一管

  (3)於37度培養,以培養基顏色改變的最末一管作為待測菌液的CCU,也就是支原體的最大代謝活力,比如第六管出現顏色改變,他的相對濃度就是10的6次方CCU/ml.

  一般來說,比濁法和菌落計數法就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細菌的計數,但是對支原體這樣比較特殊的微生物,用CCU法比較合適。

  測定微生物生長的方法很多,各種方法均有其優缺點,也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在微生物學工作中一般常用的是平皿菌落計數法、計數器法和比濁法。至於哪種方法比較適合你,得根據你的具體條件而定。

  CANSPEC品質提供的性能卓越,其優秀的品質滿足您不同實驗的多種需求,現貨,產品詳情,科學儀器,實驗室耗材,上海創賽,海量產品特價促銷中,歡迎來電諮詢!

相關焦點

  • 空氣、食品接觸面(餐具,飲具,器皿表面)微生物檢驗方法、標準
    000四年《出入食品微生物檢驗培訓教材》中《出入食品生產廠衛生細菌檢驗方法》、日本東京冷凍食品檢驗方法。3.1.2菌落培養:(1)在採樣前將準備好的平板計數瓊脂培養基平板置37℃±1℃ 培養24 h,取出檢查有無汙染,將汙染培養基剔除。(2)將已採集樣品的培養基在6 h內送實驗室,細菌總數於37℃±1℃培養48h觀察結果,計數平板上細菌菌落數。
  • 微生物檢測過程中的問題及解答
    1、金黃色葡萄菌檢測第二法,從典型菌落中任選5個,是從一個平行樣中選5個還是5個平行樣加起來選5個?答案:從符合計數範圍的稀釋度三個平行樣中任選五個做血漿凝固酶試驗。2、微生物回收採用塗布法時,試驗組1ml含菌量不大於100cfu。
  • 現場實驗:家裡空調一年未清洗 細菌數超標5倍多
    第1組實驗 檢測空調細菌真菌  三戶人家空調細菌數均超標  實驗器材:  6級空氣微生物採樣器、營養瓊脂平皿(含細菌、真菌培養液)、1年未清洗的卡式空調(4樓,臥室)、3年未清洗的壁掛式空調(11樓,棋牌室)、5年多未清洗的壁掛式空調(12樓,臥室)  實驗方法
  • 驚人的實驗數據!家中洗臉的溼毛巾居然有千萬細菌!
    :2017年4月19日至4月26日實驗地點: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檢驗2科實驗人員:本報記者、微生物檢驗2科檢驗人員實驗設備:專業檢測設備檢測項目:細菌總數、真菌總數檢測人員按照公共場所衛生檢驗方法GB/T18204.4-2013中規定的方法進行採樣。無菌操作,使用滅菌的棉拭子,在10ml無菌生理鹽水內浸溼後,在每條毛巾對摺後兩面的中央5cm×5cm(25c㎡)的面積範圍分別均勻塗抹5次,每25c㎡採樣面積為1份樣品,每條毛巾採集2份樣品。
  • 微生物所揭示植物識別病原細菌的新機制
    脂多糖(LPS)是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外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臨床上,LPS是激發人體免疫、導致熱休克的主要物質。1998年,美國西南醫學中心的Bruce Beutler發現了哺乳動物LPS的受體(1),並因此獲得了2011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儘管很多研究也證實LPS可以在植物中激發免疫響應,但是其受體及激發植物免疫反應的機制一直不清楚。
  • 「兒童繪畫教學」了不起的微生物——細菌
    細菌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有機體,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種,是大自然物質循環的主要參與者。因為細菌是單細胞微生物,用肉眼無法看見,需要用顯微鏡來觀察,細菌可導致疾病。我們看到的照片就是顯微鏡下的照片,這種微距攝影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早在1975年世界上就有了微距攝影比賽。
  • 微生物:海洋中數量最多的生物
    海洋中存在著許多我們可以看得見的生物,比如魚、蝦、貝類、大型藻類等,但是也存在著許多我們不了解的生物。微生物——海洋裡數量最多的生物海洋中數量最多的生物,不是可以自由自在遊泳的魚類,也不是隨著水流晃動的植物,而是一些我們看不到的微生物。
  • 人類對微生物的發現與探索之路
    1859年,他巧妙地設計了著名的曲頸瓶實驗對「自然發生說」進行了反駁。在實驗中,他選擇了曲頸瓶與直頸瓶進行對比,在兩個瓶內都裝入肉汁,分別用火加熱,通過高溫對肉汁及燒瓶殺菌,結果曲頸瓶由於頸部彎曲且較長,使空氣中的微生物在側管沉積而不能進入燒瓶,煮過的肉汁不再和空氣中的細菌接觸,並未發生腐敗,而直頸瓶內的肉汁則很快發生了腐敗。
  • 阻溼態微生物穿透測試儀的主要用途都有哪些
    阻溼態微生物穿透測試儀於測定材料在經受機械摩擦時阻液體中細菌穿透的性能(經受機械摩擦室對液體攜帶細菌穿透的屏蔽性能);主要用於醫療手術單、手術衣和潔淨服等 主要用途 用於測定材料在經受機械摩擦時阻液體中細菌穿透的性能(經受機械摩擦室對液體攜帶細菌穿透的屏蔽性能);主要用於醫療手術單、手術衣和潔淨服等。
  • 決定健康的竟然是神奇的微生物
    實驗對一鍋煮熟的雞蛋進行了測試:同樣條件下,放了7天和15天的雞蛋剝開後一切正常,可以食用;放置了23天的雞蛋剝開後,可以從圖片上清楚的看到蛋白表面覆蓋著綠色和黃色的黴斑,顯然放了23天的雞蛋不能吃了。我當時很好奇,問:「這是細菌入侵導致變質發黴了吧?」鬧了笑話。導致發黴的微生物是黴菌,不是細菌。我弄混了黴菌和細菌的域屬和區別。
  • 漫談:人類與致病微生物的漫長鬥爭
    與巴斯德同一時代的德國細菌學家柯赫在顯微鏡的幫助下對微生物加深了認識,他創造性地發明了細菌的固體培養方法,大膽採用染色技術對細菌進行染色,提高了對細菌的解析度,這為人類對微生物的深入研究打開了方便之門。
  • 致癌、細菌超標?「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450個實驗數據給你權威...
    隔夜菜中有毒成分增加,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為食物中的化學物質產生了致癌物,如亞硝酸鹽,即使加熱也不能去除; 二是在放置時受到了外來細菌的二次汙染。
  • 泥土的「身世」可能和細菌「食譜」有關
    然而,從沒有人真正在常見的矽鐵大陸巖石中,觀察到生命的存在。畢竟,相對於科學家的職業生涯來說,巖石的風化反應實在是太漫長了。找到易風化的巖石及土壤細菌儘管如此,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布里斯托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決定開展一項為期2年半的實驗,研究微生物在這類巖石上的生存能力。
  • 微生物晶片技術克服活菌分離的挑戰並解鎖傳說中不可培養的微生物
    打開APP 微生物晶片技術克服活菌分離的挑戰並解鎖傳說中不可培養的微生物 發表於 2017-12-25 10:01:58 因此,大部分微生物被認為是「不可培養的」。然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許多微生物可以通過使用新的生長工具和方法進行培養。我們與Biomillenia公司執行長(CEO)Dirk Löffert博士進行了對話,了解它們的微生物晶片技術如何克服活菌分離的挑戰,並「解鎖」傳說中不可培養的微生物,從而使其適用於一系列應用。
  • 微生物菌落總數測定你真的了解嗎?
    菌落總數主要是作為判定食品被細菌汙染程度的標誌,也可以應用這一方法觀察食品中細菌的性質以及細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動態,以便對被檢樣品進行衛生學評價時提供科學依據。
  • 「食砷」細菌風波
    她把從泥土中獲得的微生物放在砷含量漸次提高的培養基中培養,培養基中並沒有添加通常培養微生物需要的磷和含磷化合物,而是不斷地將原來的微生物轉移到新的缺磷培養基中,以此減少最初培養物中帶來的磷,以至於最後微生物只能利用砷來建造DNA和其他生物分子。一開始,她並沒有抱任何期望發現存活下來的微生物。直到一天晚上,當她在顯微鏡下觀察最後一塊培養板時,發現了長勢喜人的細菌。
  • 腸道微生物在「作怪」!揭示腸道微生物改變藥物...
    最近,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系統的方法,用於評估我們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如何以影響藥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方式對口服藥物進行化學轉化或代謝的。新方法提供了腸道細菌如何代謝藥物的更完整的圖像,並且可以幫助開發更有效、副作用更少且針對個人微生物群個性化的藥物。
  • 一群理科生用細菌畫出嫦娥奔月、蒙娜麗莎
    細菌也能畫畫?還真有這回事兒。11月26日,記者從瀋陽藥科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與生物製藥學院、微生物資源中心和校團委聯合舉辦了首屆微生物藝術設計大賽,參賽選手們藉助微生物實驗技術,以微生物為顏料,用細菌在培養基平板製作圖案,創作出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美妙「畫卷」,充分展示出理科生的「藝術細菌」。
  • 遏制細菌耐藥 保護抗微生物藥物 秦皇島市第一醫院藥師在行動
    抗菌藥物濫用最嚴重的危害在於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一些產生耐藥基因的細菌沒有被抗菌藥物殺滅,會繼續傳播耐藥基因,久而久之,攜帶耐藥基因的細菌會越來越多,造成抗菌藥物失效,給治療帶來很大困難,增加治療費用,最終導致「無藥可用」。「超級細菌」的出現便是細菌產生耐藥後的嚴重後果。
  • 瀋陽藥科大學學生用細菌畫出「嫦娥奔月」
    以微生物為顏料,用培養基當畫板,歷時一個月創作  這裡有一群滿身「藝術細菌」的理科生  用有顏色的微生物畫出嫦娥奔月、蒙娜麗莎  細菌也能畫畫?還真有這回事兒。11月26日,記者從瀋陽藥科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與生物製藥學院、微生物資源中心和校團委聯合舉辦了首屆微生物藝術設計大賽,參賽選手們藉助微生物實驗技術,以微生物為顏料,用細菌在培養基平板製作圖案,創作出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美妙「畫卷」,充分展示出理科生的「藝術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