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市專用汽車關聯企業110多家,其中專汽資質企業40家,專用車產量佔全國近十分之一,40多個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多個產品產銷量全國第一。」在6月28日舉辦的湖北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隨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蔣星華介紹了隨州市圍繞建設特色產業增長極,實施「五個聚焦」的有關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記者了解到,「五個聚焦」即:聚焦特色突破,明晰主攻方向;聚焦質量效益,夯實產業支撐;聚焦創新驅動,推進動能轉換;聚焦空間拓展,擴大開放合作;聚焦主體培育,優化發展環境。
為大力推進高質量發展,該市始終堅持「產業興市、質量強市、創新活市、生態立市」,出臺了《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奮力建設特色產業增長極的決定》,並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明確主攻方向,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並啟動實施 「五千工程」,即力爭通過三年努力,打造專用汽車及零部件千億元產業、農產品加工千億元產業,推出千個特色文化旅遊產品,培育千家規模企業,培養千名企業家。
該市努力夯實專用汽車及零部件、農產品加工、生態文化旅遊三大特色產業支撐,培育一批在全省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特色產業集群。在專用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上,注重引導專汽向「精專特高」方向發展,著力推進技術改造、智能製造,加快建設國家應急產業基地,擦亮「中國專用汽車之都」品牌。今年1至5月,汽車機械產業實現產值139億元,同比增長15.2%。在農產品加工業上,注重引導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向品質消費、大健康和精細加工等領域發力,按照「1+3+N」產業布局,加快壯大香菇這一優勢產業,夯實畜禽、優質稻、茶果菜三個基礎產業,打造洪山雞、吉陽大蒜、泡泡青、馬鈴薯、優質桃、小龍蝦等「N」個地方品牌,擦亮國家農產品生態原產地保護示範區、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範區等金字招牌。2017年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503.2億元,超過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三分之一。在生態文化旅遊業上,以「全域旅遊、全業旅遊」為統領,著力構建以炎帝故裡、大洪山、西遊記公園等核心景區為龍頭、以 A級景區為骨幹、以鄉村旅遊為依託的全域旅遊大格局。接待遊客人次和綜合收入快速增長,2017年全市旅遊接待人數225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4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12%。隨縣入選湖北十大鄉村旅遊目的地,隨州榮膺全國十佳魅力城市。
此外,該市還不斷推動新能源、風機製造、晶體材料、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生物醫藥、大健康等產業成為新的增長點。2017年,全市新能源發電量22.6億千瓦時,佔全省的29.5%,新能源發電規模居全省市州第一;風機製造業年生產能力超過10億元,行業稅收超過2000萬元;泰晶科技首次進入全球行業前十名,產品市場佔有率穩居全國第一、全球第二。
為推進動能轉換,該市滾動實施「百企百億技改工程」,突出製造業主戰場,將114個項目申請納入2018年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項目導向計劃。今年元至5月,全市完成技改投資41.3億元,41個億元以上技改項目有序推進。全市30多家企業實施「機器換人」,智慧機器人和設備正走進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加工車間,裕國菇業成為我國香菇行業首個應用機器人進行分揀的企業。
為擴大開放合作,該市堅持開放興市戰略不動搖,積極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湖北自貿區建設,構建內外聯動、合作共贏的區域發展格局。成功創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出口專用車產業質量安全示範區、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範區、農產品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範區,全市形成以農產品出口為特色,專用汽車及零部件、電子通訊產品出口為支柱,醫藥化工、傳統輕工產品齊足並進,跨境電子商務新興崛起的「三足鼎立、多元發展」外貿出口格局。農產品出口多年保持全省第一,香菇出口居全國地級市首位,茶葉出口連續4年保持全省首位。
蔣星華表示,下一步,該市將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立足自身優勢、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緊扣轉型發展和創新驅動,力爭通過五年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特色產業增長極,努力開創隨州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局面。
隨州市經信委主任徐光喜、隨州市外事僑務旅遊局局長曾雲峰、隨州市農業局局長徐鋒、隨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孫江濤出席了新聞發布會。會上,徐光喜回答了中國商報記者提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