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設報》點讚銅陵:安居優居 「銅」心圓夢

2020-12-14 澎湃新聞

《中國建設報》點讚銅陵:安居優居 「銅」心圓夢

2020-07-08 2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7月8日,《中國建設報》登載報導《安居優居 「銅」心圓夢——安徽省銅陵市推動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側記》。

全文如下

安徽省銅陵市始終把農村危房改造作為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全面、精準、高效推進,切實把功夫下在「裡子」上,讓民心工程福澤於民。

今日卻從圖畫上,青天遙望九芙蓉

走進「桐城派」大師劉大櫆的故鄉——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湯溝鎮,已有600多年歷史的古鎮風光旖旎,散發著淳樸安寧的氣息。

人文環境優美,水陸交通便捷,是很多人對湯溝鎮的第一印象。因而,人們很難將「土坯房,裂縫牆,漏雨透寒愁斷腸」的感慨和這裡聯繫到一起。在銅陵市近幾年實施危房改造「花名冊」上,湯溝鎮的戶數居多,不少村民曾一度談「房」色變。

「活了一輩子,從不敢想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房間敞亮舒適了,生活有了新希望。」在廚房忙活的錢炳勝對新家非常滿意,不用再擔心房子漏雨。2019年,僅在彭山村就有12戶貧困戶同錢炳勝一起享受到政策「陽光」,同圓「安居夢」。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村危房改造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重要任務目標的硬中之硬、堅中之堅。近年來,銅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精心精細部署、用情用力落實、高質高效推進。2018年以來,當地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4654戶,累計發放補助資金8833.4萬元。在安徽省2019年農村危房改造考核中,銅陵市位列全省第一。

「農村危房改造是一項暖心工程、民心工程,是廣大貧困戶脫貧的兜底工程。自我市實施農村危房改造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我們始終把農村危房改造作為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全面、精準、高效推進,切實把功夫下在『裡子』上,讓民心工程福澤於民。」銅陵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肖尚俊說。

聚焦對象認定 精準鑑別不落一戶

銅陵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嚴格按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工作要求,嚴把審核關、鑑定關,嚴格執行戶申請、村評議、鄉(鎮)審核、縣(區)審批的確認程序,會同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加大數據比對力度,確保不錯一戶、不漏一戶。該局著力構建專家領銜、行業主導、市縣(區)協同推進的核驗體系,紮實開展農村危房安全鑑定工作,先後對22個鄉鎮105個村460戶危房進行安全評定,對被評定為C、D級的60戶危房張掛危房標識牌;縣(區)級承擔主體責任,對全市3120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逐戶掛牌,標明鑑定等級、鑑定時間及鑑定單位等信息。

在樅陽縣錢鋪鎮村民金建梅家,一張藍底房屋等級標識牌懸掛在入門左手邊牆壁上,原房屋鑑定等級、鑑定單位、貧困戶類型等信息清晰可見。「我是D級危房戶,也是五保戶,政府補助我一大筆錢,自己再添點,就建成了現在的房子。」金建梅的新房子4米多高,中間有約15平方米的堂屋,右邊為臥室,裝有鋁合金門窗,外牆進行了粉刷。整棟房子小巧宜居,好像「小別墅」。

強化技術服務 精準指導有規可循

做好農村危房改造質量安全工作,直接關係到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針對農村危房改造缺乏技術指導、工匠水平不高、質量難以把握等問題,銅陵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高度重視,在全省率先編制指導手冊,為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同時,該局組織本地建築業專業技術精幹力量,主動上門為貧困戶提供服務,實現對有改造任務的鄉鎮技術服務全覆蓋。「得虧有政府委派的技術人員上門指導,改造質量有保證,我們住得更安心!」樅陽縣橫埠鎮危房改造戶劉東舟笑著說。

為提高各鄉鎮農村危房改造一線工作人員、建築工匠業務水平,省、市、縣多次舉辦農村危房改造施工安全教育培訓班,同時嚴把建設方案設計、施工圖審查、建築材料選用、住房結構安全和竣工驗收「五個關口」,延續民居風貌,合理利用傳統建築材料,建設具有地域特色的現代農房,對鄉鎮做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形成了有力指導。

拓寬籌資渠道 精準資助兜底改造

資金是實現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又好又快推進的關鍵因素。銅陵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積極創新資金籌措方式,採取政策補助、縣區補丁、幫扶資助、社會捐獻等多種形式,多渠道、多形式籌集資金,緩解農村群眾住房困難問題。該局印發《關於提高樅陽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等重點對象危房改造補助標準的通知》,在國家、省補助基礎上,對少數經濟特別困難的貧困戶適當提高農村危房改造補助標準,對個別情況複雜、享受補助政策後仍無力解決改造資金的,充分發動幫扶單位、幫扶幹部、愛心人士、社會慈善機構等多方力量,實行兜底解決。2019年,銅陵市精準扶貧公益金共投入690萬元,銅官區、義安區各資助500萬元,民營企業捐助20萬元,用於兜底解決農村危房改造問題。

突出問題導向 精準督察跟蹤問效

為加強群眾監督,銅陵市堅持陽光改造制度,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將農村危房改造政策、標準、對象等情況在市、縣(區)政府政務公開信息網上「六公開」,確保全過程規範。突出問題導向,開展動態督察,進一步壓緊壓實各方責任,對發現問題及時落實整改,加強質量監督,全面實行「五個基本管理」:即基本的質量標準、基本的結構設計、基本的建築工匠管理、基本的質量檢查、基本的管理能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銅陵市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抓好工作落實,圍繞實現農村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標,發起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最後總攻,奪取全面勝利。

(農村危房改造前)

(農村危房改造後)

來源:中國建設報(文) 市住建局等網絡綜合(圖)

原標題:《《中國建設報》點讚銅陵:安居優居 「銅」心圓夢》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銅陵當代銅工業
    銅是國民經濟中重要的物資,也是重要的軍事工業物資,因此在新中國成立之始,黨和人民政府就把銅官山作為重點開發區之一,做出了恢復銅官山礦建設,發展中國自己的銅工業的戰略決策。1950年5月,調來了第一批工人、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成立了銅官山工程處,正式開始了礦山的恢復性建設。首先,從能源、交通入手,進行了礦井修復和冶煉廠建設。
  • 銅陵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銅雕藝術展 激活銅文化壯大銅產業
    2010年,我市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銅陵)國際銅雕藝術展,獲得了廣泛讚譽。今年,我市將如期舉辦第二屆國際銅雕藝術展。本屆銅雕藝術展共有21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位藝術家參加,不僅豐富了國際銅雕創作的交流活動,同時大大擴展了作品創作題材的種類與形式。《以夢為馬》、《墨韻泥痕———風竹》……連日來,《銅陵日報》連續展示了第二屆中國(銅陵)國際銅雕藝術展作品。
  • 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銅陵創造了許多第一,現為資源枯竭城市
    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銅陵創造了許多第一,現為資源枯竭城市。銅陵八寶是啥?銅陵還有許多你不知道的事。中國行政區劃共分為省、縣、鄉三級。銅陵市地圖銅陵確實與銅有著深深的聯繫,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
  • 銅陵銅藝品首次亮相臺灣 琺瑯工藝與現代技術完美結合獲贊
    記者3月16日從銅陵市銅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由國家琺瑯泰鬥米振雄大師和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銅陵琺瑯」發明人趙敏先生共同設計,銅陵紅星銅藝有限公司製作的「三羊開泰掐絲琺瑯銅盤」首次亮相臺灣,在臺灣工藝美術界取得較大反響,獲贊聲一片。
  • 摩克立粉體聯合銅陵有色技術創新 冶煉菸灰裡分選出鉛鉍銅
    這是記者近日從山東摩克立粉體機械和安徽銅陵有色集團聯合研發攻關小組得到的好消息,而這一《含銅白煙塵的分選系統》專利已經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銅冶煉菸灰處理一直是企業的汙染源和能耗點,各冶煉企業都在尋找更好的菸灰處理方法。
  • 安徽銅陵有一條銅藝文化街,滿街都是用銅製作的藝術品,好奢華
    銅是人類發現最早的金屬之一,即便到了現在,一些生活用的零件中如果用銅製造,也代表著高檔和耐用。銅陵,世稱「銅都」,是中國最早的產銅地之一,其礦冶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至今數千年綿延不斷。在銅陵這座城市,銅藝文化隨處可見,但若想集中觀看,中華銅藝文化第一街是個不錯的選擇。
  • 銅陵八寶民謠:銅陵雖小,八寶俱全,金銀銅鐵錫,生薑老蒜麻。
    據新編《銅陵縣誌》(黃山書社,1993年版)第二十五章「民間故事」載:清康熙年間,銅陵縣佘家大院的舉人佘合中,赴京趕考名落孫山。適逢康熙皇帝五十歲大壽。在普天同慶,滿朝祝賀的時候,佘合中藉機也送了一副對聯,上聯:「四萬裡皇圖,伊古以來,未有一朝一統四萬裡;下聯:『五十年大壽,從今而後,還餘九千九百五十年」。康熙見後,龍心大悅。次日召見佘合中,欽賜進士,加封十府道臺。
  • 銅產業是銅陵優勢主導產業
    銅產業是銅陵優勢主導產業。已形成從採、選、冶到銅材加工、銅基新材料、銅拆解、銅貿易、銅文化等完整的銅產業鏈,為安徽省首個千億元產業,2015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100億元,電解銅產量達到131萬噸,銅加工能力達到158萬噸。
  • 銅陵市助力銅南宣高速公路建設
    2013年05月29日 10:06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銅陵日報訊 停工近6年之久的銅南宣高速公路工程於今年4月底正式復工建設。
  • 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安徽銅陵必遊的六個旅遊景點
    銅陵位於安徽省中南部,地處長江下遊南岸,城市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銅陵市還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現存數十處採冶銅遺址和大量的青銅文物,且市區內有大量形狀獨特的青銅雕塑。銅陵市旅遊資源豐富,具有獨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觀。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安徽銅陵必遊的六個旅遊景點吧。
  • 銅陵市委書記宋國權:新銅陵將全面推動擁江發展,全力撐樅陽
    首先,十八大後中國的城鎮化進程邁入了新階段。中央先後召開了城鎮化工作會議、城市工作會議,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加強城市工作、統籌城鄉發展的理念更科學、指導思想更成熟,因此適時適地開展區劃調整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十八大以來,包括北京、上海在內的眾多城市都進行了區劃調整。這些調整體現了十八大後中央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要求。
  • 鳥瞰銅陵站:享「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美稱,以銅為名的站
    銅陵——安徽省的一個地級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的長江下遊,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且銅陵市境內包含長江黃金水道143.9千米,航運發達。「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說的就是銅陵市,銅陵市因銅得名、以銅而興。
  • 銅都發展的「化學反應」——寫在第四屆中國(銅陵)銅基新材料產業...
    一代詩仙李白描摹了青銅冶煉的場景,為安徽銅陵的銅文化刻下了詩意的註腳。  銅陵是中國最早的產銅地之一,其礦冶歷史始於商周,盛於唐宋,延至當代,數千年綿延不斷,世稱銅都。  新中國的第一爐銅水、第一支銅業股票、第一個銅工業基地……銅陵曾創下許多個全國第一。
  • 銅陵學院:「引智」脫貧攻堅更走心
    經過幾年的努力,當基礎建設和產業發展這兩方面的扶貧工作分別取得重大成效後,銅陵學院扶貧攻堅領導小組經過多次研討和調研,又出奇招:利用學校學科和專業優勢,啟動幫扶點銅陵市郊區周潭鎮鳳凰村建設和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做個畫出美麗「鳳凰」的設計師。該工程先由學校建築工程學院承擔前期的地形測繪、入戶調查、資源摸排等基礎性工作,並編制出鄉村振興建設規劃初稿。
  • 中國古銅都—銅陵美景之 天井湖公園
    之所以今天要寫銅陵,多少帶有一點私心,因為銅陵是我的家鄉。尤其對於在外的遊子來說,離開家鄉多年,當聽到家鄉的所有一切,都非常親切。而且更想用我拙劣的文字,來介紹一下家鄉的美。銅陵,是中華民族青銅文化發源地之一,也是迄今為止江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我國著名的採銅、冶銅基地。
  • 安徽千年古銅都,因銅得名以銅而興,還是銅文化重要發祥地
    這裡就是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的安徽銅陵。聽名字我們就知道這裡有銅嘛。銅陵採冶銅的歷史由來已久,始於商周時期,興盛於漢唐,三千餘年從未間斷。銅陵與銅結緣,也因銅官山產銅而得名,被稱為「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
  • 銅的故鄉 —— 探訪中國五大古銅都
    被稱為「銅都」的城市或是青銅文化歷史悠久或是銅礦儲量豐富或是銅工業發達,它們的共同點是曾經或現在具有豐富的銅礦資源,銅的開採冶煉鑄造具有當時國內甚至國際領先水平。我國公認的五大「銅都」為安徽銅陵、江西德興、雲南東川、湖北大冶和湖北黃石。
  • 銅箔帶動業績大增 銅陵有色瞄準航天新材料
    中國最大的銅冶煉企業銅陵有色(000630),在銅箔板塊「開花結果」的同時瞄準特種航空金屬等新材料領域。公司副總經理丁士啟近日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詳解公司發展和銅冶煉行業現狀。他同時呼籲加大供給側改革,建議國家儘快總體規劃銅冶煉和精煉產能,謹防銅冶煉重蹈鋼鐵、鋁、水泥等產能嚴重過剩「覆轍」。
  • 銅陵(2-1) ▏萬世吉金青銅器,千年銅都蘊銅韻
    這裡是「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新中國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建於銅陵,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第一支銅業股票發自銅陵,安徽省第一個千億元企業來自銅陵。我們來到銅陵第一站就是銅陵博物館。眾所周知,要想了解一座城市,參觀博物館是最佳途徑(我們自己西安自由行時,曾在陝西歷史博物館裡待了4+小時,還沒看全)。只不過作為遊客,特別是跟團遊客能夠參觀博物館其實是很難得的。
  • 銅陵有色4.3億元「深耕」銅山礦業
    來源: 中國證券報 陳靜;張佳怡     銅陵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