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山東高等教育緊緊圍繞「八大發展戰略」和「十強」產業,穩健行走在「高質量發展」的大道上,積累了一定的發展經驗。11月23日—27日,浙江在線記者跟隨全國主流媒體山東高校採風團分別走進山東大學、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等高校,探索記錄山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活動第二站,記者跟隨媒體採風團來到山東大學。 作為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學,山東大學的主體是1901年創辦的山東大學堂,是繼京師大學堂之後中國創辦的第二所國立大學,也是中國第一所按章程辦學的大學,至今已有119年辦學史。
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說,自建校以來,山東大學始終紮根齊魯大地,在這片文教沃土中得到厚重滋養,也為山東建設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目前正積極踐行服務山東戰略就是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山東發展就是服務國家發展,紮根齊魯大地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理念,明確提出並大力實施服務山東戰略,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的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撐,實現了校地同頻共振、合作共贏。
如何紮根山東辦大學?打造「山大系」品牌是山東大學的舉措之一。據介紹,2017年,山東大學制定實施《山東大學服務山東行動方案》《關於進一步推進服務山東工作的實施意見》,以服務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海洋強省建設、軍民融合發展等為總抓手,規劃了服務智造山東、健康山東、文化山東、經濟山東、海洋山東、教育山東的「六條路徑」,明確服務山東的「五大原則」「九大機制」「十大計劃」,為山東高質量發展提供系統性、精準化、訂單式服務。
在參與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方面,山東大學充分挖掘師生、校友、校屬企業、附屬醫院、基礎教育等優勢資源,凝聚「山大師生系」「山大校友系」「山大校企系」「齊魯醫學系」「山大基教系」力量,聚焦濟南、青島、煙臺、威海等地區發展迫切需求,制定相應的服務地區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推動學校科教資源與各區域重點戰略精準對接,全力打造服務山東「山大系」品牌。
在加快推進服務上述4個地區的同時,山東大學還深化與濟寧、泰安、日照等多個地市的戰略合作,面向當地主導產業,加快建設山東大學新泰工業技術研究院、山大棗莊大數據研究院、山東大學-泰安城市固廢綜合利用研究院、山東大學淄博生物醫藥研究院、山東大學日照智能製造研究院等服務產業平臺,加速高端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引領行業創新、產業創新。
「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是科技,根本在人才。」樊麗明說,為持續推動產教融合,服務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山東大學制定了推動產教融合、構建院企合作社會服務體系的行動計劃,引導支持學院根據自身實際及學科特點,獨自或聯合其他學院,選擇一個或多個世界500強企業、行業領軍企業、政府部門等作為合作方,構建起多種模式的院企合作社會服務體系,共建一批重大合作平臺,形成一批重大合作項目,產出一批重大合作成果,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
據了解,山東大學畢業生在山東就業數量約佔該校就業畢業生總數的一半以上,目前,該校已在山東各地市建立了學生就業實踐及創新創業實習實踐基地,與該省大型企業籤訂了校企人才合作協議。同時,該校與世界500強企業、行業領軍企業及銀行系統等50餘家國內知名企業建立緊密校企合作關係,持續推進人員交流、科研攻關、人才培養等方面實質性合作。
為助推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山東大學聚焦構建一流師資隊伍,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推進人事人才體制機制改革;聚焦五大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優勢學科領域,集中配置辦學資源,全力推進學科要素多位一體重點建設,一流學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瞄準科技創新,充分發揮高水平科研支撐「雙一流」建設的筋骨作用,實施「學術興校」戰略,深入推動「學術振興行動計劃」,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學術基本面進入國內高校第一方陣。
學校表示,在今後發展中將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化改革和機制創新為動力,充分發揮創新要素優勢,主動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聚力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學科交叉融合、軍民融合,努力構建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營造創新生態環境,在加快實現「由大到強」歷史性轉變、奮力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新時代徵程中助力「十四五」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