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區南獨樂河鎮原種豬全基因組選育育種基地竣工投產

2020-12-21 瀟湘晨報

自2020年5月19日動工興建,歷時6個月,南獨樂河鎮原種豬全基因組選育育種基地竣工投產。截至12月14日,目標存欄12060頭生豬已全部入場,養殖工作現已全面有序推進。

該項目的竣工投產標誌著平谷區數位化、智能化生豬產業綠色發展再邁新臺階。據了解,平谷區結合自身農科創工作要求,在全區範圍內開展養殖規劃布局,遴選最佳養殖地塊,優選國內專業養殖企業,建設了5家規模化種豬場,全面推動生豬產業轉型升級。

該項目位於平谷區南獨樂河鎮甘營村,項目佔地296畝,總投資2.47億元,是平谷區重點引進的、由北京大偉嘉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標準化、規模化、智能化的現代種豬育種基地,具有優質種源、綠色循環和高級別生物安全防控三大亮點。

項目負責人介紹說

我們引進了優質種豬,通過對種豬進行純種繁育、種豬測定、母豬養殖等環節的科學管理,將為市場培育體型優、品種純、健康高產、生長快的優質種豬。基地也開展生豬科學養殖,確保生豬出欄量。同時與平谷生態橋重點工程項目相結合,實施「豬—肥—桃」農牧循環生態保護模式,實現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據悉

該項目將於2021年全面達產,將實現年出欄種豬1.6萬頭,年出欄生豬4萬頭,且可與平谷區生態橋重點工程高效結合,間接提供有機肥原料。

項目的建成,將為首都市場提供高品質安全放心豬肉、為有效保障首都「菜籃子」工程打下堅實基礎;同時該項目還將促進農業產業鏈條延伸,逐步形成與當地飼料、有機肥生產、有機種植園等合作,完善從養殖到屠宰全程全產業鏈追溯體系,服務首都現代化農業發展。

(責任編輯:甄珍)

【來源:平谷區文明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湖北將建國內首個高端種豬選育示範基地,用克隆保護種質資源
    種豬素有「豬晶片」之稱,種豬選育處在生豬養殖金字塔體系的頂端。1月4日獲悉,湖北省農科院與湖北勁豹雄豬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將聯合共建國內首個高端種豬選育示範基地,利用克隆技術,搶救性保護一批珍貴、瀕危的地方豬種種質資源;同時,開展種豬改良育種研究,快速培育、擴繁優良種豬新品種,打破發達國家對頂級種豬市場的壟斷,破解我國生豬產業「卡脖子」難題。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擁有全球最大的豬肉市場。
  • PIC攜手山西新大象創建精英豬場 保障高遺傳性能種豬需求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皮埃西(張家港)種豬改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PIC」)與山西新大象養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新大象」)合資組建內蒙古浩象種豬育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內蒙古浩象」)的籤約儀式近日在上海舉行。
  • 參透基因,育種走向「按圖索驥」
    通過比較核心種質與陸地棉野生種系全基因組功能基因SNP變異,首次發現23876個基因無任何SNP變異,表明這些基因在長期馴化過程中高度保守,33899和6957個基因分別表現為SNP變異數減少和增加,暗示這些基因應在育種改良中予以重點關注。 「一個基因,即一個DNA片段,可理解為一串儲存著生命孕育、生長、凋零的密碼。」
  • 【科技日報】小麥基因組測序 為第三代育種繪製「高清地圖」
    不過,困於作物性狀受環境的影響,此種選擇方法是對基因的一種間接選擇,效果低,有時無法「幸運」地選擇到可控制優良性狀的基因。因此,育成一個品種往往需要較長時間。  第二代為分子標記育種。人們逐漸認識到作物性狀由染色體上某段DNA序列來決定。研究人員便試圖找到一些與性狀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在選育後代品種時對這些標記進行選擇,最終實現對性狀的定向選擇。
  • 科學網—全基因組測序重現小麥「家世」
    「然而,小麥的研究和遺傳育種改良嚴重落後於水稻、玉米等其他主糧作物。」論文通訊作者之一焦雨鈴告訴《中國科學報》,原因在於小麥基因組異常龐大和複雜。一方面,小麥基因組的數量有17Gb,是水稻基因組的40餘倍、玉米基因組的5倍多。另一方面,小麥的基因組包含3套高度相似的亞基因組,來自於3種原本獨立的麥類植物,這些複雜性嚴重製約了小麥遺傳和育種研究。
  • 首農食品集團成功引進PIC曾祖代精英種豬
    未來10天內,後續三架飛機將陸續抵達,共計1900頭曾祖代種豬將在履行完各種通關手續後,進入為期45天的隔離。滿載美國PIC種豬的首農包機本次引進,是繼首農種豬公司2020年3月份對接PIC中國公司引進第一批曾祖代種豬後,首次跨國引進。本次引進的種豬,育種值高,遺傳潛力大,遺傳進展全球領先。
  • 魯非/焦雨鈴團隊合作通過全基因組測序重現小麥「家世」
    「然而,小麥的研究和遺傳育種改良嚴重落後於水稻、玉米等其它主糧作物。」論文通訊作者之一焦雨鈴告訴《中國科學報》,原因在於小麥基因組異常龐大和複雜。一方面,小麥基因組的數量有17 Gb,是水稻基因組的40餘倍、玉米基因組的5倍多。另一方面,小麥的基因組包含三套高度相似的亞基因組,來自於三種原本獨立的麥類植物,這些複雜性嚴重製約了小麥遺傳和育種研究。
  • 種豬性能指標連續數月排名前列 國內七分之一生豬有「祥欣血統」
    原標題:種豬性能指標連續數月獨攬全美杜洛克種豬性能排行榜前三名 國內七分之一生豬有「祥欣血統」  最近,上海市郊小有名氣的「養豬狀元」嚴國祥捧回一項國家級獎項——大白種豬「遺傳進展最佳獎」第一名。這是對全國327家育種協作組成員和92家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五年育種數據進行綜合評估和評分的結果。
  • 攻關20年種豬仍靠進口 肉盤子端不穩背後:數據太離譜,企業缺合作
    9月2日,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提出,養種豬就是做「豬的晶片」,現在必須衝上去自己解決,要解決種豬國產化問題。然而業內的共識是,本土育種周期長、見效慢、投入多,遠不如直接進口來得快,這也導致了我國的種豬長期依賴進口。以背膘厚度為例,天兆豬業選育的種豬年進展為每年背膘變薄0.04-0.1毫米。
  • 正邦集團種豬事業部首屆養豬高峰論壇
    由正邦集團種豬事業部舉辦的「首屆高效養豬高峰論壇」在正邦集團總部召開。正邦集團副總裁程凡貴、正邦集團種豬事業部總經理劉志華、種豬事業部市場部總監張允,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正邦集團規模化豬場養殖戶、養殖合作社成員及重慶、安徽、湖北等省市畜牧局的領導參加此次活動。
  • 上海祥欣:全面復工十批次調運種豬710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上海祥欣在全面做好相關防控措施的同時積極復工復產,已經十批次向國內市場調運保供種豬710頭。   祥欣畜禽有限公司位於上海浦東新區老港鎮,是首批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首批國家動物疫病淨化場、首批國家級種公豬站、上海種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育種大會8大亮點 內含溫氏集團分享管理經驗
    一、參會人數7000多  參會人數高達700多人次,主要對象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代表、全國豬聯合育種協作組成員單位代表、全國豬聯合育種協作組專家組成員和有關畜牧技術推廣單位代表等大型規模豬場。溫氏集團、大北農、天康生物、德國Agro-Vet-Consult公司等大企業競相登臺,企業高層匯聚一堂,交流經驗。
  • 多個小麥基因組揭示現代育種的全球變異
    多個小麥基因組揭示現代育種的全球變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55:57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Curt A.
  • 北方粳稻分子育種研究中心選育出第一個水稻品種:中龍香粳1號
    2012年1月2日,從黑龍江省種子管理局獲悉,由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李家洋院士課題組和中科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種聯合研究中心中張國民課題組聯合選育的香型粳稻「哈香06-216」通過黑龍江省種子管理局審定,並正式命名為「中龍香粳1號
  • 遺傳變異——生物育種
    生物育種是培育優良生物的生物學技術。 (一)雜交育種 1、概念: 雜交育種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組成的同種(或不同種)生物個體進行雜交,獲得所需要的表現型類型的育種方法。
  • 種豬不再被「卡脖子」,中國養豬界迎來「春光燦爛的日子」
    如果我們繼續依靠進口種豬,那麼我們就會受制於人,只要西方動一動手指,豬肉的價格便會飆升,從而形成嚴重的民生問題。一旦「洋種豬」斷供,會直接影響國人吃豬肉的大事兒,吃上價格實惠的好豬肉會難上加難。為了不被國外「卡脖子」, 生豬育種的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裡,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實現本土育種,解決種豬國產化的問題。
  • 王老吉大健康梅州原液提取基地竣工投產
    為貫徹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振興粵東西北」戰略部署和廣州市對口幫扶梅州工作安排,廣藥集團在梅州大力開展產業幫扶,其落地項目王老吉大健康梅州原液提取基地也正式竣工投產,將成為王老吉幫扶梅州健康產業發展、構建長效幫扶機制的重要引擎,帶動當地經濟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