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保安張永輝:不是說讀了書就一定能改變命運

2021-01-13 搜狐網

張永輝在電子科技大學當保安已有17年。圖|受訪者提供

6月29日,張永輝參加碩士學位授予典禮。圖|受訪者提供

  2016年6月29日,早上7點,電子科技大學(以下簡稱電子科大)的保安張永輝向領導請了假。他坐上了最早的校車,從他所在的沙河校區出發,一個小時後,到達清水河校區。9點,他要參加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16級碩士學位授予典禮。典禮剛開始沒一會,張永輝的電話就開始響個不停。

  這是43歲的張永輝第一次穿上學位服,參加典禮。2009年,他獲得學士學位的時候,因為時間關係,並沒能穿上學士服。

  早上10點半典禮結束,他原本打算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和同學老師挨個好好合個影,但媒體記者突然造訪,他不得不匆忙結束拍照環節,以至於現在他翻遍手機相冊,都找不到幾張滿意的畢業照。

  張永輝不是不知道,當「保安」和「碩士」這兩種看似完全不搭邊的身份同時出現在他一個人身上,是件挺新鮮的事。但他也確實沒料到會有那麼多人對他感興趣。很快,他就被貼上了「勵志哥」和「掃地僧」的標籤。聽到這些說法,他也就是憨厚地笑笑。他說,自己沒有什麼學者夢,也沒有期待靠讀書去改變當下的生活,他甚至沒有想過不做保安。他讀書的動機,聽起來和這個實用主義的時代有些格格不入,「就只是為了提升自己。」這讓人很難相信,但是看看他讀書前後的狀態,似乎又無法反駁。

  「感覺沒什麼用,又不會漲工資」

  在電子科技大學南門,張永輝正在值班。他身穿淺藍色的保安工作服,戴著帽子。正值暑假期間,張永輝的工作稍微輕鬆些。

  他現在的職務是校衛隊隊長助理兼門衛分隊長,屬於工人序列中的高級工,已經不在門口站崗了,做起了管理工作。「以前站崗,工作比較單一,算是體力活。相比之下,現在的工作複雜了許多,人員招聘、離職人員手續辦理、隊員工資上報、隊伍的訓練與管理、隊員服裝管理和發放等,都是我的工作範疇。」張永輝向《中國新聞周刊》(ID:china-newsweek)介紹說。

  現在,他擁有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值班室,陳設簡單,一張1980年代的舊沙發和茶几,一張辦公桌,桌上擺放著他的研究生導師、電子科大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劉智勇的著作,非常顯眼。旁邊的一個透明文件夾裡,整齊地收錄著他在電子科大校報上發表過的文章、校報對他的報導,以及這些年他陸續發表的學術論文。

  這一陣,他聽到的最多的話就是「祝賀你」。聽到這些,這個身高不到一米七,留著圓寸頭,有著啤酒肚的保安就會憨厚地笑起來,眼睛眯成一條縫。

  張永輝並不覺得自己有多勵志,然而他也承認,這個碩士學位,確實拿得不怎麼輕鬆。

  妻子的不理解是他面臨的第一道坎。此前他讀專科和本科,妻子都沒什麼意見。2013年,他決定報考研究生,妻子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感覺沒什麼用,又不會漲工資。現在的社會都講關係,學歷好像沒多大用處。」從實用主義出發,妻子反對的理由似乎很充分。另外,在職研究生上課時間全在周末,他們的兒子正在讀寄宿高中,只有周末回家,張永輝一旦選擇讀研,孩子、老人以及家裡其他的大小事情,全都要落在妻子一個人的肩上。讀研兩年,需要兩萬八千元學費,而那會家裡因為買房子,欠了不少債,經濟條件並不寬鬆。妻子在學校做保潔,為了儘快還清債務,總是儘可能多接活。這筆學費開支顯然是個沉重的負擔。

  但妻子說不過他,最後也只好順著他。「我做什麼事情,都離不開她的支持。」在畢業論文的致謝中,張永輝提到了學校、領導、導師、同事,唯獨忘記了妻子的名字。後來,提起這些,他的保安同事都在一旁起鬨,張永輝的妻子在一旁,沒說話,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

  2013年,張永輝第一次報考了電子科大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MPA(公共管理碩士),英語成了他的最大難題,他下了很大的功夫,最後考了35分,離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單科分數線差了五分。

  十個月之後,他第二次走進考場,在200多名考生裡,他的筆試成績排在了前30名,當年該學院計劃招生75人,筆試成績出來後,張永輝總算鬆了一口氣。面試順利通過後,他成了電子科大政治與公共學院的一名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公共服務和公共醫療衛生管理研究。而且,他的身份更加特殊,他是班裡唯一一名以保安職業在讀的研究生。

  導師劉智勇的課每周四節,在周末連著上半天。在劉智勇的印象裡,張永輝從未缺過一節課。在職研究生,能做到這一點,在劉智勇看來,實屬罕見。張永輝經常會在課間找他交流畢業論文寫作的問題。

  劉智勇那時候就預料到了,張永輝接下來的論文應該不會讓他擔心。

  最初,張永輝選擇的論文題目是,高效安全保衛體系專題研究,這也是他最熟悉的領域。他上半年開始寫,寫到一半時,突然得知,全國取消專題研究。他便將這個選題改成案例研究,「要不之前的就全部白寫了。」他找來了一大堆參考書籍,準備動手寫作,這個題目卻在開題環節不幸被取消。

  這讓張永輝多少有點「惱火」,不過,很快他就不糾結了,論文沒寫成,但在這過程中,他發現高校安全體系存在很多問題。

  和導師商量之後,張永輝確定了最終的論文題目——成都市政府公務員職業倦怠調查研究。他的電腦是外網,上知網下載資料要花錢,導師送他了一張300元的知網充值卡,他用這張卡在知網下載了200多篇論文作為參考資料。

  為了完成這篇論文,他總共發出了520份調查問卷,最終回收了491份有效問卷。「問卷調查最容易弄虛作假,他的問卷,真實性我是相信的。」劉智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ID:china-newsweek),學校對論文字數的要求是不低於三萬字,大部分同學會寫三萬五千字到四萬字不等。張永輝交上來的論文初稿,足足九萬多字。文字中夾雜這各種柱狀圖和餅狀圖,除了文字上的紮實,張永輝的製圖水準也讓劉智勇頗為驚訝。

  在職研究生,只要在四年內順利通過論文答辯,就可以順利畢業。兩年就順利畢業的人不到總數的一半。如果第一次順利開題,張永輝極有可能在半年前就能順利畢業。

  「一個保安,需要讀那麼多書嗎?」

  其實,早在2002年,學校就曾動員保安增強學習。張永輝是高中文憑,他覺得,做保安,自己的文化程度也夠了;加上他只是一名臨時工,隨時可能走掉,讀書對他而言,沒有多大意義,就放棄了。

  張永輝是四川資陽人,高中畢業後曾到河北邢臺當了三年兵,期間當過戰士、通信員、班長和文書以及新聞報導員。退伍後他被安排到河北邢臺鋼鐵總公司當工人,在當時看來,這份工作相當於鐵飯碗。但因為已經在老家結婚,張永輝最終還是回到了家鄉,重新開始找工作。

  因為在部隊當過新聞報導員,他試著找過記者的工作,去成都幾家報紙打聽後得知,大專文憑是最低要求,而他只有高中文憑,只能失望而歸。後經親戚介紹,他先後去了四川一所專科學校和一所大學當保安。後因生病住院,不得不主動辭職。

  身體康復之後,他再次面臨找工作的問題。那會兒沒有網上投簡歷的概念,他騎著自行車,到處打聽。1999年9月的一天,他來到電子科大。

  「請問招不招保安?」他走進辦公室,見到了負責的副處長,開口就問。

  「不招,保安不缺人。」他轉身準備走掉。

  「還差一個,你停下。」就這樣,張永輝留了下來。

  他清楚地記得,剛來電子科大當保安那會兒,他一個月工資只有126元,補貼和獎金全部加起來,不到300元。工作沒多久,廣東的朋友給他介紹了新工作,一個月1200元,工資足足是這邊的四倍。「我肯定有點心動嘛。」他不好意思直接辭職,便以修房子作為藉口向領導請假。保安請假很難,但領導卻給了他足足一個月的假,衝著這一點,張永輝謝絕了朋友的好意,留在了電子科大。

  就這樣,張永輝在門衛的崗位上一站七年,每天執勤八小時以上。他始終抬頭挺胸,衝著每一個進出校門的人微笑和敬禮。而學校對保安並沒有提出這些要求。很快,張永輝成了電子科大的明星保安,學校裡幾乎沒有人不認識他。他也曾經在這裡抓賊,和小偷搏鬥。

  2004年,電子科大校報刊登了一篇名為「張永輝的微笑」的文章,對這位不太一樣的保安做了一次報導。從這篇文章開始,張永輝的榮譽接踵而來。學校組織了第一屆「三育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先進個人評選」,全校只有20個指標,而且針對的對象是正式員工。張永輝作為一名臨時工入選。他並不知道,在那之後,還有一個更大的驚喜。

  他至今清楚地記得,那是2005年3月22日,他接到人事處的電話。過去之後得知自己被破格轉正。當時家裡遇到些困難,一團糟,他一直沒敢跟家裡人分享這個好消息。後來,他接父親到成都來散心,跟父親一起散步時,跟父親提起自己轉正的事情,父親當時就愣住了。

  也就是這一年,32歲的張永輝重新拾起課本。他報考了電子科大繼續教育學院的專科課程,開始從專科學起。在他看來,一方面是因為轉正之後,真正有了歸屬感;另一方面,是他覺得轉正後所遇到的同事們,學歷大都相對高了一些,對自己有些壓力。

  「一個保安,需要讀那麼多書嗎?」有人支持,也免不了有人嘲諷。張永輝的領導、電子科大保衛處處長張琦就曾從側面聽說過,有人覺得張永輝有點「假兮兮的」。

  張琦告訴《中國新聞周刊》(ID:china-newsweek),學校一線保安的流動性非常大,每個月都有人進進出出。穩定的雖說也有一批,但像張永輝這樣,在穩定中想再進一步的人非常少。

  在張琦看來,張永輝之所以選擇讀研,可能源於他的危機感。「在985高校的服務崗位工作,大部分人會有種潛在的自卑感。張永輝不一樣,他做得很好,他內心是尊重老師的,覺得老師有魅力,希望向他們靠近。」張琦對《中國新聞周刊》(ID:china-newsweek)說。

  「喜歡學習,追求上進。」在導師劉智勇看來,這一點很明確,「否則他不會有長時間持續學習的動力。如果出於功利而讀研,考上之後極有可能選擇混日子。而他的表現,進一步證明了,他學習的動機很淳樸,絕不只是為了文憑。」

  在職研究生平時的工作都比較忙,劉智勇經常需要發郵件或打電話提醒學生們寫論文,這是常態,而到了張永輝這兒,正好反過來了,「他往往就走到我前面了,主動發論文給我,我就得儘快給他反饋,常常弄得我很被動。」劉智勇笑著對《中國新聞周刊》(ID:china-newsweek)回憶。

  「我們對讀書的期望值不應該太高」

  軍人出身的張永輝,習慣了發號施令式的硬性管理。當班長期間,安排大家打掃衛生,別人都開始幹活,有個小夥子就是不動,他氣急了,推了那個小夥子一下,結果被告到了領導那裡,挨了一頓批。現在,他說自己學會了柔性管理,他把這歸功於讀書的收穫。

  和同事們在一起的時候,張永輝往往是主導談話的那個人,他在講,其他人在一旁聽,偶爾插幾句話。同事們喊他「張隊」。

  張永輝清楚地知道幾乎大多數老師所在的學院以及研究的領域。他經常在招生錄取現場負責保安工作,有家長跟他打聽學校的情況,他總能提供超出家長意料的詳細解答。

  沒有人要求保安要懂這些。就像沒有人覺得,做一名保安,需要讀研。

  他對來往的師生們微笑和敬禮,老師們給他還禮,這當中,有教授,也有院長、校領導。教師節有老師專程送鮮花給他。一位副院長專程帶他的博士兒子跟張永輝合影。「我算個什麼身份呢,一個保安。」張永輝自嘲。

  「你是農村來的,你就是個保安,保安就是看門狗。」做保安17年,張永輝沒少受人嘲諷。但對於這些看法,他自己並不認同。「保安,不只是站在那裡,看大門就行。」張永輝曾在一篇論文中呼籲高校設置保安專業,「保安職業化,就會得到大家的認可,保安群體的自卑心理就會減輕。」

  幾年前,他開始動筆,寫一部反映保安群體的小說。因為還未發表,他有些羞於提及。

  對於張永輝畢業後選擇繼續留在電子科大做保安的決定,很多人表示不解。「這往往是因為他們有一定假設,好像保安就等同於文化程度低,能力差。好像文化程度高的人就不應該做保安,其實未必。」對於張永輝的選擇,導師劉智勇一點也不驚訝。

  如今,電子科大馬列學院的老師已經向張永輝發出了讀博邀約。但張永輝坦言,兒子即將高考,他暫時沒有讀博的計劃。同時,他也在思考一個問題,「提升自己,是不是只有讀書這一種渠道?」

  在兒子的學習問題上,張永輝的態度一直是「順其自然」。但如果可能,他希望兒子將來能去考軍校、當兵,像他當年那樣。

  前幾年,他在學校附近的小區買了房,在成都也算安了家。工作之餘,他喜歡寫文章,經常是夜深人靜的時候熬夜寫,第二天六點鐘準時起床開始一天的工作。這些年,他陸續在《電子科大報》和《成電網》上發表了20多篇文章。

  「電子科大對我太好了。」張永輝在採訪中多次這樣感嘆。對於未來,張永輝沒有太多設想,他打算在電子科大做保安,一直到退休。「有知識才可能改變命運,但這兩者沒有必然的關係,不是說讀了書就一定能改變命運。我們對讀書的期望值不應該太高。」

相關焦點

  • 一定要多讀書,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性格,也能改變命運
    一定要多讀書,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性格,也能改變命運......一定要多讀書,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嗎?答案是能。經常多讀書,便和書中的人成為朋友,讓你知道這世間還有人與你共鳴。讀書能改變人的性格,我個人覺得,讀歷史可以讓人變得沉穩,讀的書多,懂得就多,就會多一些顧慮和思考,而不讀書的人,不懂得道理和規矩,做事就少些牽絆。讀書雖然只是兩個字,但書卻包羅萬象,讀什麼書,怎麼讀,讀的效果,都會改變人的性格。有目的的去讀書,反而落了下層。
  •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原來改變命運的讀書長這樣
    可是,如果告訴你,有一個人從20歲到27歲每年讀365本書,7年至少讀了2500本書,非但沒有改變命運,還負債400萬,處境悽慘,你還會相信「讀書改變命運」嗎?或許你會說,相信,相信讀書讓他的命運更差了。可是,命運真的是被讀書這件事情變好或變差的嗎?《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本書告訴我們:讀書本身不能改變命運。
  •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如何通過閱讀改變命運
    01 閱讀能改變命運嗎?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但是,是不是光靠讀書就可以改變命運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是不是也有很多人,讀了幾年書,但是覺得自己似乎並沒有什麼變化,於是開始懷疑,讀書到底有沒有用。那你有沒有想過,你讀書為什麼沒有用。這裡面有一個很嚴重的邏輯問題。都說,閱讀可以改變命運,但是閱讀本身其實並不能改變命運,改變命運的是你的行動。
  • 上海交通大學招聘1名保安,要求碩士學歷以上,網友:保安都不好當
    我們在很多新聞當中都可以看到碩士,連輔導員都當不了,那麼博士基本上只能去二本高校當教師,這都是學歷貶值的具體表現那我們來看一看上海交通大學最近招聘民保安需要什麼條件?1.上海交通大學要求碩士學歷以上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上海交通大學的官方招聘網站上顯示的是招聘的一名傳統意義上的保安,也就我們常說的保安的工作人員,那麼它的要求是要求碩士學歷以上,也就是說,最低要求碩士學歷怎麼這麼可怕的招聘條件?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讀書是改變家族命運最好的風水
    如果不想這一輩子都待在小山村裡,那麼就努力讀書,只有把書讀好了,才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命運,不然,窮極一生,都走不出這個小山村。為了鼓勵年輕一代努力讀書,古樓村從1999年開始就成立了獎學基金,村民們都自發捐款獎給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村裡還把考上大學的學生名字刻進祠堂。
  • 農民孩子如何改變命運?
    1、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嗎? 對於70之前的幾代人,讀書確實可以改變命運,但是對於80以後出生的人來說,讀書未必能改變命運,需要讀好的學校或者能達到碩士以上學歷才能有穩固保障。 因此,對於當今時代來說,讀書確實未必能改變命運。
  • 河南初中文化保安娶美國女碩士,時隔12年,這一段婚姻結局如何?
    2006年,風華正茂的蔡小華此時正在一所外國語學校當保安以維持生計,因為是在學校工作,一直對自己文化水平不滿意的小華便也開始了自己的「自我教育」,他開始用自己小學的文化水平啃書背書,和學校的師生打好關係,不懂就問。也是在06年,初來中國沒多久的外教蒂凡尼認識了這個坐在保安室裡看書的靦腆少年。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書能改變命運
    聽過一句話:「讀書改變命運,知識改變人生,」即使你的家庭環境貧窮,家庭經濟不理想的話,那麼,只要讀書能改變你的命運,而從書中獲得知識可以改變你的人生,但只讀書,真能改變命運嗎?一、《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韋斯特弗17歲之前沒有去過過學校,沒上過一天學,在自己開的垃圾處理場工作,17歲之後,她靠自學考入大學,28歲時,成為哈佛大學哲學碩士,劍橋大學歷史博士。(看到這朋友們一定感到十分驚訝吧!)
  •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讀書有道術,掌握方法才能改變命運
    讀了不少書,寫了不少文章,投入了不少精力,然而今年的自己和去年的自己並沒有什麼區別,個人的生活、身份、收入等等並沒有得到改善和提高,難免會陷入迷茫、否定和自我懷疑中。 都說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為什麼那麼多人讀了書也沒有得到改變?關鍵的問題是,很多人並不會讀書。
  • 你的命運改變,要感謝那個「死讀書,讀死書」的高考
    但,高考確實給了他們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因為努力拼搏過,就問心無愧,能考多少分就考多少分,不會給自己太大壓力。也如同其他高考生一樣: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但是,對我來說是一種快樂和天堂,因為——我真的想通過學習改變命運!因為,我知道出身決定——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仍然是我的唯一選擇。
  •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閱讀可以改變命運嗎?不能!但加上它就可以
    文/蘭果果 你相信閱讀能改變命運嗎?魯迅筆下的孔乙己,讀了幾十年的書,讀得頭髮花白,結局卻不是功成名就。他為了生計而去偷書,被打斷腿,淪為乞丐,最終慘死街頭。儘管他讀了很多書,但他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始終不明白自己窮困潦倒一生的原因。他讀書半生,為什麼難以生存?為什麼沒能通過讀書改變命運?365讀書會的創始人——二志成寫的一本《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中有很好的解釋。
  • 讀書能改變命運嗎
    讀書是否能改變命運,相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回答,一萬個人有一萬種回答。記得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可見,見識是多麼的重要。這不是說讀書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獲取那些知識之後的一些運用。畢竟,我們從書本上學來的東西都是前人的經驗而已。若要真正變成自己的,需要自己去實踐。
  • 致高考:高考不一定可以改變命運,但足以改變人生
    高考不一定可以改變命運,但足以改變人生此刻,2020年的高考拉下帷幕,每一份「命運抉擇之卷」已經封存。十年寒窗的刻苦努力,在此刻劃下逗點。逃出緊張到窒息的空氣,終於可以放肆呼吸,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激動、平靜、抓狂、鎮定,直至審判降臨。
  •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普通人如何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韓國有這樣一位青年,從20歲到27歲,至少讀了2500本書。可是讀到最後,他仍住在貧民區裡,欠了一大堆債。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7年的時間裡他什麼也沒找到。 從28歲起,他給過去7年的讀書做了個總結,終於找到了正確的讀書方法。最後他通過讀書改變了思維,實現了作家夢,成為暢銷書作家。
  • 《天道》努力不一定改變命運,不努力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只需要找準確方向,然後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人生,僅此而已,榮華富貴,過眼雲煙,生老病死,僅僅是自然輪迴,法無定法,道法自然。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工作目的決不是賺錢解決溫飽,根本意義在於磨練靈魂提升心志,極度認真工作,賦予我們巨大能量,讓我們扭轉命運,掌握人生主動權—稻盛和夫有人說辛苦努力工作就能改變命運嗎?如果辛苦努力就能改變命運,那最先改變命運的應該是機器,不應該是人。人還有疲憊的時候,機器沒有。人有休息的的時候,機器也沒有。
  • 推薦一本改變命運的書《了凡四訓》
    最近又深讀了一本書,明朝時期寫的書,講的人改變命運的故事和法則。深受感觸。《了凡四訓》講述了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整理的《了凡四訓》心得體會,供大家學習和參閱。
  • 對不起,保安只招碩士:進入社會才懂,拼命讀書是大多數人的捷徑
    在我們的認知裡,社會對保安的要求,不會特別高,但上海交大的招聘簡介上,赫然寫著:  保衛處管理人員,需要碩士及以上學歷方可勝任。    只是他堅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並願意為之付出自己所有的努力。  所以,他最後讀到了博士,讀書改變了他,也成就了他。  有的人,勤勤懇懇工作了大半輩子,也沒有掙到一百萬。  而有的人,才剛剛踏出校園,就收穫了一份百萬年薪的工作。  人與人的差距就是這麼大,而拉開這個差距的就是讀書。
  • 世界讀書日: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改變生活氣質,你信嗎?
    讀書改變人生命運大數據顯示:低學歷者發財的概率有多大?結果還是意料之中的。說的沒錯,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讀書改變了馬雲的命運。 特別是路遙《平凡的世界》改變了他。再看看快遞小哥雷海的真實故事,出於對中國古代詩詞的熱愛,他忙裡偷閒,從來沒有放棄對「詩與遠方」的嚮往,在外賣的間歇時間裡,在其他人刷娛樂視頻的時候,他讀詩歌、背詩歌,終於憑藉實力站上了《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並一舉奪得第三季冠軍。
  • 浙大碩士再戰高考讀二本?哪些專業名校的名氣都救不了?
    近幾天,浙江大學化學專業碩士重新參加高考考上山東一所二本中醫院校的新聞刷屏了。被錄取後,這位名校畢業的碩士用「得償所願」來形容自己的感受。但令人唏噓的是他並未從事他所學的專業,而是做著保安的工作。他當時的專業也是:生物。名校的名氣固然重要,但是你所學的專業決定了你能否成功找到工作。也許有人會說,這些只是個例,並不具有普遍性。
  •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教你通過讀書,改變人生
    本文作者/麗蘭導語 為什麼有些人讀了很多書,依然沒辦法改變命運?而有的人,即使沒有讀太多的書,甚至只讀過那麼一兩本,命運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呢?在我看來,讀書沒有改變的原因,一定是沒有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如果不懂得如何去讀書,無論你讀多少本,沒能給自己帶來改變,那就等於是白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