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年僅三國:以色列如何與阿拉伯國家實現關係正常化

2020-12-12 手機鳳凰網

8月13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外交部發表聲明稱,阿聯將與以色列國實現關係全面正常化。這使得該國成為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第三個阿拉伯國家,另外兩個國家分別是埃及和約旦。

在阿聯和以色列達成此次歷史性和平協議之前,以色列曾與包括敘利亞在內的主要阿拉伯國家展開一系列和平談判,但取得的進展屈指可數。大部分阿拉伯國家既不承認以色列,亦沒有和以色列建立任何正式的外交或經濟關係,原因是它們認為以色列阻撓同為阿拉伯國家的巴勒斯坦獨立建國。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綜合半島電視臺、路透社與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多家媒體以及相關資料,梳理了自1948年以色列建國70餘年阿以和平進程中的重要事件。

1948年:以色列獨立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正式宣布獨立,並宣稱擁有由聯合國劃給猶太人國家的地區的主權。次日,阿拉伯聯盟在致聯合國的信函中重申他們反對「兩國方案」(即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各自建國),埃及、黎巴嫩、敘利亞、約旦及伊拉克於當日進攻劃給阿拉伯國家的區域邊界,第一次中東戰爭隨即爆發。不過阿拉伯聯軍最終被以色列國防軍擊敗。

至1949年3月10日停戰時,以色列控制的領土比開戰時多出約三分之一。包括東耶路撒冷在內的約旦河西岸由約旦控制,加薩走廊則由埃及控制。

1967年:以色列控制整個巴勒斯坦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同時對毗鄰的埃及、敘利亞和約旦發起戰爭,是為第三次中東戰爭(也稱六日戰爭)。以色列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佔領了北部的戈蘭高地(敘利亞領土)、南部的西奈半島(埃及領土),以及包括東耶路撒冷在內約旦河西岸以及加薩走廊。

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242號決議,呼籲「以色列從最近的衝突中所佔領的領土上撤軍」,以換取中東地區各國對彼此主權、領土完整和獨立的尊重。但決議中關於佔領的「領土」表述存在模糊之處,即沒有明確是「全部領土」還是「部分領土」,這成為日後阿以和平談判的一大爭議焦點。

1978年:戴維營協議

在美國時任總統卡特的邀請下,以色列時任總理貝京和埃及時任總統薩達特於1978年9月在美國戴維營舉行了會談。埃以雙方隨後籤署了《關於實現中東和平的綱要》和《關於籤訂一項埃及同以色列之間的和平條約的綱要》兩份文件,即「戴維營協議」。該協議要求以色列分階段撤離西奈半島,並在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建立一個巴勒斯坦過渡政府。

1979年:以色列-埃及和平條約

1979年3月26日,薩達特和貝京籤署了歷史上第一份阿以和平條約。根據條約,埃及最終在1982年收回西奈半島。然而,眾多阿拉伯國家認為該條約是「單獨媾和」,是對巴勒斯坦人的背叛。隨後,十餘個阿拉伯國家與埃及斷交,並中止埃及在阿拉伯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資格,將阿盟總部遷出埃及首都開羅。1981年,籤署了和平條約的薩達特在開羅的一場閱兵式上遭伊斯蘭主義者暗殺。

1991年:馬德裡和會巴以首次面對面交流

1991年11月,以色列分別與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代表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進行首輪直接談判。儘管會上各方沒有達成協議,但馬德裡和會為巴以雙方直接接觸開創了先例。會上,以色列亦與敘利亞圍繞戈蘭高地問題展開談判,但最終因雙方分歧過大而無果。

1993年:奧斯陸協議承認巴勒斯坦人民自決權

1993年8月,以色列時任總理拉賓和巴解組織時任主席阿拉法特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秘密會談,並達成臨時和平協議。同年9月,雙方於美國白宮南草坪正式籤署了《臨時自治安排原則宣言》(即奧斯陸協議),該協議被認為是以巴和平進程中的裡程碑,以色列與巴解組織由此互相承認,同時以色列將根據協議逐步撤出加薩走廊與傑裡科等地,將部分權力移交給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

然而,在協議籤署後兩年,拉賓遭以色列右翼激進分子刺殺,奧斯陸協議的落實工作被無限期擱置。

1994年:以色列-約旦和平條約

在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的斡旋下,約旦與以色列展開和平談判。當年10月26日,約旦與以色列在阿拉巴河谷籤署了和平條約,由此成為第二個與以色列籤署和平條約的阿拉伯國家。但由於約旦國內瀰漫著親巴勒斯坦的情緒,該條約並不受到民眾歡迎。

至於其他阿拉伯國家,埃及對該和約表示歡迎,敘利亞則無視了該和約。

2000年:戴維營峰會無果

柯林頓邀請以色列時任總理巴拉克和巴解組織時任主席阿拉法特參加戴維營峰會,促使以巴雙方解決懸而未決的主要分歧,並達成全面的和平協議。然而,巴以雙方未能達成一致,隨後再次巴以雙方再次爆發衝突,史稱「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

2003年:布希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

美國時任總統小布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時任主席阿巴斯和以色列時任總理沙龍在約旦舉行了三方會晤。會晤後三方各自發表聲明,正式啟動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布希政府倡導的「路線圖」希望在以巴地區實現「兩個國家、兩個民族和平共存」的目標,從而徹底解決巴以衝突,實現中東和平。

2007年:安納波利斯和會重啟磋商

在小布希提議下,中斷了七年的中東和平進程重新啟動,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國首腦在美國馬裡蘭州安納波利斯召開的會議上就解決兩國長期以來的各種分歧進行了磋商,不過依然未能取得積極進展。

2009年:內塔尼亞胡支持兩國方案

以色列時任總理內塔尼亞胡在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發表演講,表示他支持兩國方案,支持建立一個承認以色列是猶太國家且自身非軍事化的巴勒斯坦國。

2013-2014年:華盛頓和平談判

在美國時任國務卿克裡極力勸說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重返談判桌。然而,由於巴以雙方在諸如領土劃分等「原則性問題」上分歧嚴重,復談無果。

2018年:以色列總理時隔22年再度訪問阿曼

10月25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乘機抵達海灣國家阿曼首都馬斯喀特,開展了為期24小時訪問。這是以色列總理時隔22年再度到訪阿曼。

僅兩天後的10月27日,阿曼外交事務主管大臣在巴林舉行的關注地區安全問題的「麥納麥對話會」上公開呼籲地區各國接受以色列的存在,「以色列是存在於這個地區的一個國家,全世界也都知道這個事實」。

2020年1月:川普宣布「中東和平計劃」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中東和平計劃」將允許以色列完全控制定居點,主要內容包括:美國承認以色列根據這份計劃所建議方案行使主權,這就意味著美國將繼續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並承認以色列對位於約旦河西岸定居點的主權。

與此同時,該計劃建議成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以耶路撒冷東部郊區為首都;兩國的首都應以隔離牆為界限,雙方將在四年時間裡凍結任何領土開發並展開建國談判。

然而,該計劃遭到多方抵制,不僅巴勒斯坦表示反對川普的「中東和平計劃」,而且阿拉伯聯盟也宣布拒絕接受美國政府提出的「中東和平新計劃」,支持巴勒斯坦的合法權利。

2020年4月:以色列吞併計劃暫停

以色列不同黨派在4月達成聯合政府協議,規定以色列將從7月1日開始在美國「中東和平新計劃」下推進對約旦河谷和約旦河西岸猶太人定居點「實施主權」,所涉及的土地面積約佔約旦河西岸地區的30%。

不過,在德國、法國、埃及、約旦與英國等國的反對下,以色列沒有如期落實吞併計劃。

2020年8月:阿聯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

阿聯阿布達比王儲穆罕默德、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美國總統川普進行三方通話後達成協議,同意阿聯與以色列實現關係全面正常化,而以色列將暫停其吞併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的計劃。

相關焦點

  • 72年僅3個國家:以色列如何與阿拉伯國家實現關係正常化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8月13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外交部發表聲明稱,阿聯將與以色列國實現關係全面正常化。這使得該國成為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第三個阿拉伯國家,另外兩個國家分別是埃及和約旦。在阿聯和以色列達成此次歷史性和平協議之前,以色列曾與包括敘利亞在內的主要阿拉伯國家展開一系列和平談判,但取得的進展屈指可數。大部分阿拉伯國家既不承認以色列,亦沒有和以色列建立任何正式的外交或經濟關係,原因是它們認為以色列阻撓同為阿拉伯國家的巴勒斯坦獨立建國。
  • 以色列和摩洛哥同意實現關係正常化
    美國政府10日宣布,摩洛哥與以色列同意建立全面外交關係。摩洛哥將成為在美國撮合下,4個月來第四個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摩洛哥國王辦公室10日發表公報說,摩洛哥將與以色列恢復官方聯繫,並儘快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摩洛哥外交部一名高級官員說,摩方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是對雙方以往關係的恢復。美聯社報導,以色列和摩洛哥上世紀90年代曾保持低級別的外交關係。
  • 蘇丹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巴勒斯坦的譴責 埃及與阿聯的歡迎
    > 當地時間10月23日,以色列與蘇丹同意實現關係正常化,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籤署一項法令,將蘇丹從美方的「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移除,相關事態進展受到了巴勒斯坦方面的譴責,而埃及與阿聯對此表示歡迎。
  • 王晉:摩洛哥與以色列開啟關係「正常化」之路
    當地時間12月10日,現任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以色列和摩洛哥將儘快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摩洛哥因此成為了2020年最後四個月內第四個已經或將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
  • 以色列和摩洛哥同意實現關係正常化_澎湃國際_澎湃新聞
    (原標題:以色列和摩洛哥同意實現關係正常化_澎湃國際_澎湃新聞)
  • 以色列和摩洛哥同意實現關係正常化,美國與巴勒斯坦表態迥異
    (原標題:以色列和摩洛哥同意實現關係正常化,美國與巴勒斯坦表態迥異)
  • 外媒:摩洛哥為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辯解
    參考消息網12月14日報導外媒稱,摩洛哥外交與國際合作大臣納賽爾·布裡塔13日對以色列媒體說,摩洛哥與以色列的關係在阿拉伯世界非常特殊,在有關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協議宣布之前,雙邊關係「本就已經正常」。
  • 美國拋出一項20億美元的提案,希望印尼與以色列關係實現正常化
    宗補充說道:以色列政權佔領了巴勒斯坦領土,與以色列的關係正常化違反印度尼西亞憲法。呼籲國際社會承認巴勒斯坦國,在國際論壇上給予支持,並加大對以色列的政治和經濟制裁力度。  與此同時,一些媒體最近聲稱,印尼將很快恢復與以色列的關係。  在美國總統川普斡旋下,以色列先後同阿聯、巴林、蘇丹、摩洛哥等國實現關係正常化,建立外交關係、通商通航。
  • 摩洛哥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巴勒斯坦:被「背叛和出賣」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摩洛哥上周在美國撮合下,成為4個月來第4個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與此同時,美國川普政府將「承認摩洛哥對西撒哈拉地區的主權」。據多家媒體13日報導,摩以關係正常化的決定引發多方質疑和批評。
  • 外媒:阿盟行將就木,成員紛紛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以色列不如直接...
    【環球網軍事報導】半島電視臺新聞網9月23日發表評論文章稱,阿拉伯國家聯盟已行將就木,在阿聯和巴林相繼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後毫無作為。甚至做出逃避行為,迴避巴勒斯坦的抗議。 文章作者認為,隨著阿盟成員國中更多國家與以色列交好,這個世界上最早成立的聯盟將在巴勒斯坦問題上貌合神離。
  • 蘇丹與以色列結束敵對狀態,達成關係正常化協議
    當地時間10月23日,美國、蘇丹和以色列發表聯合聲明宣布,蘇丹與以色列同意實現關係正常化,結束戰爭狀態。 美媒報導稱,在美國總統選舉日前,蘇丹繼阿聯和巴林後,成為第三個由美國斡旋與以色列達成關係正常化協議的阿拉伯國家。
  • 巴解組織:阿聯和以色列達成關係正常化協議。以色列和阿聯之間...
    關於美國,以色列和阿聯宣布阿聯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協定的聯合聲明。 2.阿聯接受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含義是什麼? 這是與以色列沒有直接戰爭狀態的阿拉伯國家第一次同意與以色列建立全面正常關係。通過這一舉動,阿聯已決定削弱阿拉伯,伊斯蘭,巴勒斯坦和國際地位,呼籲結束以色列的佔領,實現巴勒斯坦自決和獨立,這是公正解決方案的重要支柱。
  • 以色列與沙特領導人沙漠密會,但未達成關係正常化協議
    這則消息立即吸引了各界的目光,沙特和以色列關係長期緊張,兩國目前仍未實現關係正常化,若會面的消息為真,這就代表兩國領導人首次舉行了會面。 儘管沙特外交部否認了秘密會面一事,但幾名匿名的沙特顧問與美國官員又透露了更多細節。據《華爾街日報》當地時間11月27日報導,這些官員稱,兩國領導人討論了關係正常化協議、伊朗問題等內容,但雙方並未達成關係正常化協議。
  • 歷史突破與潛在危機:以色列摩洛哥能否「正常化」?
    當地時間12月10日,現任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以色列和摩洛哥將儘快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摩洛哥因此成為了2020年最後四個月內第四個已經或將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也成為了第一個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馬格里布國家(編者註:「馬格里布」一詞意為「西部」,此指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以及茅利塔尼亞這五個阿拉伯世界最西面的國家
  • ...摩洛哥是今年8月以來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第4個國家。在...
    【摩洛哥與以色列同意建立全面外交關係】美國總統川普10日宣布,摩洛哥與以色列已同意建立全面外交關係。摩洛哥是今年8月以來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第4個國家。在美國斡旋下,以色列已分別與阿聯、巴林和蘇丹實現關係正常化。但相關協議遭到巴勒斯坦各方的反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當天發表電視講話,稱以色列與摩洛哥關係正常化協議將帶來「歷史性和平」。
  • 未能阻止阿拉伯人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 阿盟的存在是否還有意義?
    2020年9月23日政治分析家易卜拉欣·哈馬米強調,阿拉伯國家聯盟雖生猶死,在接受了以色列與阿聯和巴林關係正常化後僅存一絲氣息,並且它對巴勒斯坦人如今陷入的境地負有重大責任。哈馬米解釋說,阿聯宣布打算與以色列籤署和平協議後不久,巴勒斯坦官員便呼籲阿盟召開緊急會議,然而阿盟秘書長拒絕回應這一請求,他稱阿布·蓋特的行為是不負責任的,逃避對成員國應盡的義務。抵抗是原因另一方面,居住在瑞典的敘利亞政治分析家卡邁勒·拉卜瓦尼說,阿盟的現狀反映了阿拉伯國家的狀況。
  • 伊朗和巴勒斯坦:阿曼會成為下一個與以色列達成正常化協議的國家嗎?
    儘管國際觀察人士稱阿曼是下一個與以色列籤署和平協議的海灣國家,但阿曼的政治分析人士對這一可能性表示懷疑,理由是馬斯喀特與德黑蘭之間的長期關係以及仍未解決的巴勒斯坦問題。阿曼蘇丹國是少數幾個讚揚巴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以色列達成正常化協議的海灣國家之一。周二,預計阿曼代表也將抵達華盛頓,參加唐納·川普(Donald Trump)主持的籤字儀式。
  • 阿拉伯國家紛紛背叛,巴勒斯坦人該怎麼辦?
    巴勒斯坦特使已向22個成員國提出了一項決議草案,其中包括了譴責美國,撮合阿聯、巴林承認以色列。該動議表示,美國、阿聯、以色列不會削弱阿拉伯人對巴勒斯坦事業的共識,巴勒斯坦事業是整個阿拉伯國家的事業。三國沒有改變阿拉伯國家的主流觀點,因為兩國在1967年邊界上達成兩國解決方案是實現中東和平的唯一途徑。
  • 阿以關係正常化背後有何玄機?|周觀天下
    這意味著阿聯將成為第一個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的海灣阿拉伯國家,也是繼約旦和埃及之後第三個與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國家。過去,在反對以色列層面,阿拉伯國家步調相對一致,立場高度契合。阿以關係正常化的消息一出,便引發中東以及其他相關方的高度關注。阿以關係正常化背後到底存在怎樣的政治角力?兩國選擇此時握手言和有何特殊考量?巴勒斯坦能否走出本就難解的政治困局?
  • 摩洛哥以色列關係正常化,被出賣的除了巴勒斯坦還有西撒哈拉
    12月10日,美國、以色列與摩洛哥三方分別宣布,以色列與摩洛哥同意實現兩國關係的正常化。摩洛哥成為今年繼阿聯、巴林和蘇丹之後,在美國斡旋下第四個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這一次,失望的不僅僅是巴勒斯坦,西撒哈拉也被美國作為了交易的「禮物」。西撒哈拉位於非洲西北角,被稱為「非洲的最後一個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