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8 20:19 |浙江自然資源
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到他在15年前率先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地方——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調研並與村民們親切交談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和創新發展,他當年指導餘村發展的「兩山」理念,逐步演化為浙江發展戰略,進而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實踐上的發展變化和理論上的總結提升,促使我們對安吉餘村的發展經驗進行再思考、再認識。
綠色發展理念指引餘村轉型發展
因天目山餘脈餘嶺得名的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礦產資源相對比較豐富。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靠山吃山、加快發展的思想推動下,餘村先後辦起了礦山、水泥廠,年收入高達300多萬元,成為安吉縣有名的工業村。全村280戶村民,一半以上家庭有人在礦區務工,礦山成了全村人的 「命根子」。但也因為開礦,造成了嚴重的山體破壞、水土流失、空氣汙染,與周圍的綠水青山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一些有思想的村民們也曾提出質疑,這樣的發展能持續多久?
2003年,安吉縣提出創建全國生態縣的目標,餘村下決心關停礦山、水泥廠,探索綠色發展新模式。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調研,當他聽到餘村關停汙染環境的礦山、正在打造生態旅遊產業時,十分高興,充分肯定了餘村的做法,明確提出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科學論斷。9天後,他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發表《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文章,鮮明提出,如果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正是在習近平同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指引下,安吉餘村加快推進轉型發展,逐步走上了綠色發展、快速發展的富裕之路。
2017年,全村國民生產總值2.77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41378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410萬元。全年接待遊客50多萬人次,僅這一項帶動村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
安吉餘村的巨大發展變化,鮮活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理念是完全正確、切合發展實際的。據村委會的介紹,餘村的發展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做精規劃
借力天荒坪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編制,爭取將餘村以「竹海景區」定位納入總體規劃,科學布局生態、生產、生活空間,成為全省首批村莊規劃編制與建設試點村。立足舊村改造、突出布局規範,開創性地將整個村莊劃分為生態旅遊區、生態居住區、生態工業區三塊獨立空間。在發展中嚴格管控山野林地、溪河田野,合理引導村民生活、生產及發展空間,力促零星分散的小企業向工業區集中。
做美環境
先後關停礦山、水泥廠及一大批竹筷企業,加快舊村改造,由村裡墊資率先建造7座民居別墅樣板房,供村民調劑使用或建築參照,同時新建一處規劃小區,用於解決部分農戶安置建房,切實加深了村民對提升生態居住環境的認同。借力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文明創建及世行貸款項目,深入開展「三改一拆」「四邊三化」「五水共治」,有序推進廠區改造、道路三化、河道整治、汙水處理、垃圾分類、農整復墾六大行動。十多年間,餘村先後投資2000多萬,用於基礎建設和環境提升,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做優產業
大力引導鼓勵村民發展農家樂,完成全縣首批「農家樂服務中心」接待點建設,全村現有農家樂床位500餘張,年接待遊客10萬人次。在全市開創民辦旅遊之先河,村集體經濟投入400多萬元,成功開發龍慶園旅遊景點,通過村民自治、市場參與,全力提升景區、漂流、水庫、園區品位,已逐步形成河道漂流、戶外拓展、休閒會務、登山垂釣、果蔬採摘、農事體驗的休閒旅遊產業鏈。
做濃氛圍
強化機制約束,把生態文明理念寫入村規民約、家規家訓,引導村民自覺踐行「兩山」理念。強化平臺共享,高標準建設文化禮堂、數字影院、文體廣場、活動室、閱覽室,讓村民學習有場地、交流有空間、思想有舞臺。強化活動引領,建立多支群眾性文體隊伍和環保志願者隊伍,深入開展黨員網格服務、環保義務活動、美麗家庭創評、年度最美評比等,用幹部群眾的雙手扮美綠水青山,吸引八方遊客。
十多年來,餘村致力於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集中精力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發展休閒旅遊經濟,實現「石頭經濟」向「美麗經濟」轉變,走上了綠色發展、生態發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餘村先後被評為國家級民主法治村和省級美麗宜居示範村、國家級美麗宜居創建村、浙江省首批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安吉縣首批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餘村的發展變化,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理念經歷時代檢驗的實踐樣本。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源頭和重要內容。
探索推進礦山生態恢復
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餘村積極探索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新途徑,創建了樣板,推動生態環境優勢不斷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優勢,從理論上實踐上豐富和發展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理念。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清危復綠
對主要坡面及其他地段邊坡進行浮石清理,消除危巖和浮石造成的邊坡掉塊等安全隱患,為邊坡面復綠創造良好條件。對清理、平整後的邊坡巖面,坡底種植爬藤類植物,坡頂邊緣種植懸藤類植物,「上懸下爬」方式實現快速復綠;對平臺區域,通過種植水土保持能力強的小型樹種以及在苗木間隙內播撒草籽方式實現水土保持與復綠。
復墾改良
對宕底、堆土、廢渣堆、加工場地等區域,通過覆土、削高填低等方式實行土地平整和復墾;對平整後的土地進行土質改良後種植耐貧瘠、耐乾旱類植物,恢復治理區原有的生態環境。通過土地整治,騰出了66畝土地,可用於種植各類經濟作物,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涵養水土
針對治理區的排水溝區域,出口處設置沉砂池,使得治理區排水暢通,減少水土流失。通過生態恢復,裸露的巖石變成了翠綠的美景,與周邊的生態環境相得益彰,有效改善了礦區生態環境。
經過整治的餘村礦山,石頭變美景,荒山變青山。餘村的這些有益探索和成功經驗,為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美麗中國夢想,提供了重要借鑑。
綠色礦業讓自然空間得以休養生息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總書記最新重要指示精神,反思和借鑑安吉餘村乃至浙江的發展經驗,促使對新時代礦業發展進行新的認識和思考。
加快轉變礦業發展方式。
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務。發展離不開礦業開發,發展需要一定量的礦產資源保障。但是,以浪費資源、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礦業發展方式再也不能持續下去了。新時代的礦業開發,應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理念,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努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在提升礦產資源保障能力的同時,給自然空間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
妥善處理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明確要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建設美麗中國。新時期礦業開發應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妥善處理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禁止人為活動的區域,不能再進入。限制人為活動的區域,嚴格遵守規定。依法依規解決歷史問題,盡最大努力降減礦業活動對生態環境的擾動。
大力推進綠色礦業發展和綠色礦山建設。
綠色發展,是礦業領域貫徹五大新發展理念的必由之路。應進一步加強調查評價,科學規劃布局,最大限度地將礦業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控制在有限範圍之中。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輔以必要的人工措施,分區分類進行礦山生態環境修復。積極探索創新管理方式和運營方式,充分發揮政府和企業、社會的積極性。學習、借鑑和運用先進經驗,統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管理,協調解決礦業發展中的現實問題。
注意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
在發展綠色礦業、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和生態環境修復等方面,不少地方探索建立起黨委政府重視、規劃布局、政策配套、項目跟進、市場運作、資金保障、利益共享的運行機制。一大批礦山企業響應號召,探索總結了較為豐富的實戰經驗。地勘單位、中介機構等積累了強大的人才、技術實力和豐富的工作經驗。隨著對外開放擴大,國外的人才、技術、資金和經驗也會越來越多地參與其中。這些重要資源、運行機制應注意保護,轉化應用好。
·END·
浙江自然資源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官方微信
長按二維碼 關注公眾號
15863483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