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中國的皮影戲淡出大城市 在農村仍不乏觀眾

2020-12-11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法媒:中國的皮影戲正失去觀眾

法新社7月8日報導,原題:皮影戲在現代中國艱難生存 令中國人著迷的皮影戲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但它的未來卻正受到現代化進程的威脅。

觀看皮影戲曾是很多北京人學生時代最為幸福的消遣時光。這種傳統戲劇在過去幾十年裡逐漸淡出了大城市,但它在農村仍不乏觀眾。

皮影戲到上世紀80年代初曾一度得到復興,並在201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人看來,皮影戲就是電影的始祖,而在漢語裡,「電影」一詞就是「電動的影子」之意。但如今,電子遊戲、電影和電視都在爭奪那些「黏在」智慧型手機上的觀眾,皮影戲正在慢慢失去觀眾,演員們也艱難地維持生計。

緊張的表演結束後,老一代木偶戲演員路寶剛(音)一邊擦拭額頭上的汗水,一邊擔心自己退休後後繼無人,因為「不能給年輕學徒提供體面的生活」。

就在年輕人皮影戲興趣漸失之時,北京郊外卻有一家「侏儒皮影戲班」做得有聲有色,戲班的工作人員平均22歲,身高只有1.26米。金新春(音)就是其中一位,他之前很難找到工作,如今在戲班子裡擔任木偶製作師。他說:「我很喜歡將舊皮革製作成精美的木偶,它們就像我的孩子一樣。」

侏儒皮影戲班的建立者王喜(音)對戲班的未來仍抱有憂慮,「因為我們最有經驗的師傅都80多歲了,10年後肯定不能再登臺演出」。路寶剛則表示,「國家已經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但要讓年輕人喜歡這個行業還需要具體措施」。(潘亮譯)

來源:環球網

相關焦點

  • 淺談:皮影戲的特點及現代進展
    但是,由於傳統影偶製作工藝複雜、演出形式及曲目缺乏創新等因素,使得皮影戲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呈逐步衰落的狀況,尤其是「文革」時期,皮影戲被打成了「封、資、修的黑貨」,受到極大衝擊,更加劇了其衰落。一、皮影戲的特點皮影戲是中國農業文明的產物,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
  • 中國皮影戲的歷史起源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34;。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天水等地農村,這種拙樸的漢族民間藝術形式很受人們的歡迎。皮影戲是讓觀眾通過白色幕布,觀看一種平面人偶表演的燈影來達到藝術效果的戲劇形式;而皮影戲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場面景物,通常是民間藝人用手工,刀雕彩繪而成的皮製品,故稱之為皮影。在過去還沒有電影、電視的年代,皮影戲曾是十分受歡迎的民間娛樂活動之一。
  • 華陰市老腔皮影戲系列展演,讓群眾重溫傳統民間藝術
    1華陰市老腔皮影戲系列展演讓群眾重溫傳統民間藝術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讓廣大群眾近距離接觸、感受老腔皮影戲的魅力。8月2日至8月31日每周五、周六晚8點,華陰市文化和旅遊局組織老腔保護中心的藝人在政府廣場進行老腔皮影戲系列展演,讓華陰群眾欣賞最傳統的老腔皮影戲,體驗不一樣的光與影的藝術。
  • 法媒:中國進口產品威脅越南傳統節日面具
    原標題:法媒:中國進口產品威脅越南傳統節日面具  原標題:法媒:中國進口產品威脅越南傳統節日面具 真是這樣?   法新社9月27日文章,原題:中國進口產品威脅越南傳統節日面具 武氏同(音)全家人一直在製作紙面具,它是越南人40年來慶祝中秋節的傳統物件。但廉價的中國玩具正威脅她的生意。
  • 皮影戲幕後的「袖珍人生」
    《工人日報》(2018年11月15日 05版)本報記者 曹玥 文/圖小螞蟻袖珍人皮影藝術團的演員們正在表演皮影戲《最美家庭》。「我想試一試」「我也想」……11月3日,當《工人日報》記者走進北京展覽館街道公共服務大廳時,皮影戲《最美家庭》剛剛落幕。主持人問誰想參與皮影戲表演,坐在底下、一群來自周邊小學的小觀眾們按捺不住興奮,紛紛舉手,躍躍欲試。
  • 〔美文〕秦州皮影戲(節選)
    雖然如此,可觀眾對幕後的興趣非常的大,整個表演過程中,不斷有人掀起後臺的圍簾探頭探腦往裡看,特別是小孩子,看皮影戲的表演,大多是衝著幕後這個神秘的地方而來。八九十年代的秦州農村經濟還不太富裕,逢年過節、廟會期間能夠請的起大秦腔班子的鄉鎮不多,而皮影戲以它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表現手法和經濟實惠的表演酬勞,贏得了農村老百姓的普遍接受和歡迎。每年的春節和農曆五月五「端陽節」、八月十五「中秋節」,皮影戲便在這裡成了重頭戲。每到夜幕降臨的時候,全村都沉浸在一種喜慶、祥和的氣氛中,此時,男女老少都提著凳子早早的佔好位置,只等待皮影戲開演的鑼鼓聲。
  • 「光」與「影」的魅力——一起看看馬來西亞傳統的皮影戲
    皮影戲會隨著樂器發出響亮刺耳的聲音而開始,在傳統意義上,這是號召來來自村莊裡的村民們聚集在一起度過一個講故事的夜晚。皮影戲的舞臺設計簡單,觀眾一般坐在觀眾區域的地板上觀看皮影戲;而另一個區域,被一塊亞麻布給隔開,這就是一個簡易的屏幕,而屏幕的後面就是所有木偶,樂器演奏家和Tok Dalang坐的地方。一般這個空間又小又暗,每個人都和笨重的儀器擠在一起,這裡就是幕後演出者們的世界。
  • 邳州皮影戲
    皮影戲起源在漢代,到了宋代開始繁榮。明代以後,唐山一帶皮影戲逐漸興起,先流布於東北,後隨清兵入關傳到北京、河南、山西、山東各省。據說邳州早期皮影戲就是從山東傳來的。那時皮影戲中孫悟空是活躍人物,《西遊記》為主要劇目之一。  皮影戲演出的方法是通過燈光照射將人物造型的表演投射到屏幕上,這與現代電影有相似之處。
  • 大城市崛起+農村空心化,費孝通的「鄉土中國」在21世紀失敗了嗎?
    所謂維持「某種鄉土社會」,也就是維持鄉土對中國人心靈的滋養,鄉賢士紳、家庭人倫,皆植於此,發展鄉鎮企業,為的是保存中國的鄉土品格。然而,步入21世紀,中國沒有按照上一個十年的小城鎮邏輯發展,反而出現了高速城市化,大城市相繼崛起。
  • 法媒:中國有錢人推動鴿子價格飆升 一隻信鴿200萬
    原標題:法媒:中國有錢人推動鴿子價格飆升 一隻信鴿200萬  法新社12月18日報導,原題:中國有錢人推動鴿子價格飆升隨著價格一路飆升,觀眾席爆發出喝彩,拍賣師隨即敲定成交價:200萬元人民幣。那個被瘋狂競價的目標是一隻灰白相間的賽鴿。   「20年前40萬元已是天價。
  •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中國皮影戲的千年風韻
    前言提起中國傳統戲劇表演,很多人都會想起皮影戲,我當然也不例外,現在想起童年生活,我還記得在村口和小夥伴們一起觀看皮影表演。黃色的燈光下,皮影漸漸走進了我的內心,從此談起皮影戲,我心中總有一種別樣的感覺,皮影戲似乎總被蒙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 在燭光紙窗的碗碗腔皮影戲裡,藏著我綿延不斷的鄉愁
    但最讓我們這群孩子最喜歡莫過於皮影戲了,戲臺前人擠人看皮影戲的熱鬧場景依然會浮現在腦海裡。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人們生活娛樂方式變化,農村趕集也慢慢消失了,皮影戲也慢慢淡出了人們生活,空留下一座年久失修破敗寂寥的戲臺在那裡,訴說著往日的輝煌歷史。
  • 皮影戲裡的崢嶸歲月——《中國紅色皮影戲》為建黨九十九周年獻禮
    ,當年參加革命的皮影戲組織者和演員在世者更是寥寥無幾。 但這一時期的皮影戲卻是中國皮影戲歷史中不可忘卻的紅色記憶,它不僅是民間美術在特定歷史時期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紅色皮影戲,但從皮影戲角度重溫紅色記憶的出版物十分少見。
  • 獨樹一幟的白銀會寧皮影戲
    獨特的地理位置,昌盛的農耕文化,形成了會寧獨具特色的皮影戲。其唱腔中的燈影腔、秦腔、眉戶劇,就是當地民間小曲和秦腔糅合的產物。明清以降,出現了以牛進山為代表的皮影大師。民國至解放初期,會寧皮影戲緩慢發展,文革期間被迫停演,1977年又恢復演出; 20世紀80年代後,通過扶持、舉辦皮影戲調演,出現了牛俊魁、劉具江等一些演技較高的皮影藝人,使會寧皮影戲得以薪火相傳,延續至今。
  • 海城皮影戲省級傳承人董連山和皮影戲的故事!光與影的魅力
    這說的便是皮影戲。一方小小的幕窗,鼓聲燈影,有說有唱,聲調時而婉轉,時而高亢,鄉音村語,韻味十足。今天我們走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城皮影戲,感受光與影的魅力!「三尺生絹做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01說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就不得不提海城皮影戲省級傳承人董連山讓我們一起聽聽董連山和皮影戲的故事
  • 這個非遺傳承人曾是夜場之王 皮影戲也曾火爆十裡八鄉
    過去40多年來,他靠著拿手的皮影戲表演收割了附近十裡八鄉最多的流量。皮影戲,曾經是全國各地所常見的民間藝術,現在卻將要歸於故紙堆了。出生於1948年的陳忠訓,曾是嫘祖附近的夜場之王,他經常懷念當年盛極一時的演藝生涯。皮影天團領嗨山村夜生活陳忠訓從八九歲起就對皮影戲產生濃厚的興趣,他以超級粉絲的身份拜在老藝人李文教的門下。
  • 中國的皮影戲,是世界上最早的動畫片
    「皮影似神仙 我身輕如燕 你面前忽隱又忽現 飄逸在雲和霧裡面 傲氣貫山巔隨性唱一遍 變世代傳承的經典……」周杰倫唱的這首《皮影戲》,就是取材自陝西元素的皮影。動靜繞指尖,光影舞翩躚。中國的皮影戲,是世界上最早的動畫片。一張獸皮、一根絲線、一盞燈就可以演繹各種劇目。栩栩如生,讓人嘖嘖生奇。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皮影戲,也叫「皮影」、「燈影戲」、「土影戲」,是一種以皮製或紙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隨音樂和演唱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
  • 在印度尼西亞看皮影戲
    在印度尼西亞看皮影戲 2013年04月03日 15:30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我突然想起朋友說過印度尼西亞的「皮影戲」十分有名,一定得去看看。於是我纏著導遊要去看「皮影戲」。  導遊被纏得沒法,帶我來到一個皮影戲劇場。他說這是專門為世界各地遊客開設的劇場,在這裡可以看到印度尼西亞原汁原味的皮影戲。  進入劇場時,皮影戲已開始了,我發現看的人並不是很多。
  • 外國人如此痴迷的「中國影子」,竟然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
    中國皮影戲早已傳入到國外,被西方人稱為「神奇的中國影子」。皮影戲在國外到底多受歡迎呢?它風靡一時,成為了當時西方人最時髦的談資。它比盧米埃爾發明的電影早1200年,比莎翁創造的戲劇早1800年。這個歷史悠久的「中國影子」,就是皮影戲。
  • 民俗文化之二 皮影戲
    中國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戲的表演藝術手段對近代電影的發明和現代電影美術片的發展也都起過先導作用。西方世界從十八世紀的歌德到後來的卓別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對中國皮影戲藝術都曾給予過高度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