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一粒創意種子在全省落地生根
「城門掛春聯」,過年新民俗
1月21日,隨著連雲港鐘鼓樓巨幅春聯揭幕,2020年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和「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主辦的「城門掛春聯 江蘇開門紅」活動掀起高潮。短短一周,我省13個設區市40座地標城門巨幅春聯陸續揭開面紗,在全省營造出歡慶的氛圍和濃濃的年味。
五年來,江蘇「城門掛春聯」由最初一顆創意的種子,落地生根,蔚然成風,成為江蘇大地不可或缺的春節民俗。
文化創意落地,城門煥然一新
今年「城門掛春聯」活動,由去年11月向全球華人徵聯開始,延續至今年元宵節結束,歷時3個月。最終,40副春聯從全球應徵而來的萬副春聯中脫穎而出。這些代表作縮龍成寸,藝術寓意奇崛深邃。
「古國春長,梅自三千年前綻破;斯文源遠,客從兩萬裡外歸來」,這是今年無錫梅村古鎮主門的對聯。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會長鍾振振點評說,該聯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點出梅村的歷史久遠、人文薈萃和海外華人報效祖國的美好願景。
淮安魁星門上的對聯「魁點雄才替春作賦,星騰麗彩為夢增輝」,受到評委的高度認可。江蘇省楹聯研究會副會長谷萬祥解析說,「魁星」是古代文曲星,「魁星」二字巧妙嵌入上下聯首字,聯文一氣呵成,如行雲流水,短短十六字,精妙絕倫。
江蘇省楹聯研究會會長週遊對活動創意和構思點讚。他表示,「對對子」是古代私塾必修課,「練字」是「童子功」,通過「城門掛春聯」,欣賞這些萬裡挑一的「絕對」,是對美好傳統的集體致敬,也是一種寓教於樂範本式傳承,從中深刻體味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創意賞春聯,展示書法之美
江蘇是全國書法重鎮,書法大家名家眾多,「城門掛春聯」要的是鬥方規模,書家揮動如椽巨筆,對書寫功力是一種挑戰。這一活動為書法家提供舞臺,用作品和實力向圈內圈外交出滿意成績單。
「經六百年風雨,七十載輝煌,喜為復興重聚寶;得全中國文章,五大洲朋友,欣謀兼濟共迎春。」南京中華門對聯書法作品由書法大家尉天池書寫,筆法蒼勁渾厚、瀟灑豪放、秀逸清奇,完美呈現撰聯者胸中丘壑,與古老的中華門城堡相得益彰。
中國書協副主席、江蘇省書協主席孫曉雲今年再為南京玄武門題寫春聯——「欣澄湖水暖,駘蕩風中,燕剪幾雙輕織柳;喜福地春回,巍峨樓上,鼠須一管好題詩。」她的另一副書法作品懸掛於宿遷項王故裡門前。「萬年楚漢風,拓開華夏文明脈;一股英雄氣,化作乾坤浩蕩春。」兩副作品筆意穩健舒放,結體莊重優美且富變化,體現對聯的寓意。
清華大學教授、知名文化學者言恭達認為,城門懸掛巨幅春聯書法作品,展示漢字之美和書法之美,也展示書家最美的自己和獨創的才藝。借「城門掛春聯」之機,書家走出書齋,走向基層社區,讓大眾零距離接受藝術薰陶,這是百姓之福,更是書法之幸。
城門揭春聯,強化文化認同
揭聯活動是整個「城門掛春聯」活動的高潮,活動創意者、楹聯創作者、書寫者等各方齊聚城門之下,在市民見證下,共同揭開對聯的「紅蓋頭」,那份驚豔和沉甸甸的收穫感無可比擬。
每年再忙,「洋蘇州」湯崇雁都會趕到蘇州胥門,見證城聯揭開的那個瞬間。她說,一年初始,萬象更新,聽到揭聯倒計時的歡呼聲,仿佛聽見春姑娘由遠及近、款款而來的腳步聲。
這種儀式感也「迷」住了南通攝影家葛小明,他鏡頭中的「城門掛春聯」美爆了。2019年春節後,他驅車奔赴南京、蘇州、揚州、連雲港等地,用鏡頭記錄下古城門披紅戴綠的最美模樣,用不一樣的視角詮釋「城門春聯」的靜謐與美麗。他表示,機會難得,要將拍攝進行到底。
嶄新的春聯氛圍,點燃的還有市民的歡欣鼓舞和幹事創業的激情。徐州市民李雲兵大爺領著小孫女到雲龍山看剛掛好的春聯。他說,巨幅春聯與古城門相得益彰,讓市民豪情頓生,明白平凡普通的自己的「分量」,也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存在。
分享楹聯文化,讓傳播日久彌新
融合思路下的創新,是「城門掛春聯」活動五年來持續升溫的靈魂,在「城門+春聯」基礎包之上,各地結合城市氣質和精神加大「流量包」。
鹽城東臺西溪古城因七仙女和董永的傳說而為無數青年男女所喜愛。今年景區為「城門掛春聯」活動更出彩,別出心裁同期上演一場盛大的宋朝開城門祭祀儀式,給遊客呈現一場視覺文化盛宴。
常州圍繞「非遺」做足文章,揭聯當日,淹城「非遺」市集熱鬧開張,常州梳篦、留青竹刻、亂針繡、常州梨膏糖、常州虎頭鞋、常州烙畫、常州糖畫、常州牙刻8位非遺大師登場,展示本土文化精粹,現場熱鬧非凡。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江蘇網發揮新媒體創新融合優勢,用「圖文+視頻」直播,放大活動傳播力和影響力。創意設計的「春聯拜年」H5小遊戲同期閃亮登場,線上線下擰成合力,傳遞濃濃城門文化和家國情懷,延伸活動的廣度和關注度。
市民喜聞樂見的這一文化現象,受到央視等主流媒體高度關注並競相報導,「城門掛春聯」新民俗文化正以江蘇為中心向長三角地區輻射,並沿著大運河一路北上傳播。
記者 華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