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淚動漫《未聞花名》的感人之處,面碼從一開始就沒有活過
要是有人問催淚動畫,那麼小夥伴們第一個想到要推薦的一定就是《未聞花名》,幾乎全網都在說這部番劇有多催淚之類的,也有很多的小夥伴慕名去看,有的小夥伴看完之後確實是覺得這部番劇催淚,但是也有全程都在找淚點的小夥伴,因為太在意番劇本身催淚的地方了,所以反而失去了補番的樂趣,事實上催淚番之所以催淚,是因為人們對裡面所發生的故事產生了共鳴,如果只是為了去找淚點的話,那麼這部番基本上是白看了。
看番打的時候根據自己的本心去看就好了,沒必要因為什麼「其他人都被感動了」,「催淚神作」之類的標籤就非看不可或者是強求自己也要有什麼感慨,畢竟有的人喜歡催淚作品就會有人接受不了這種悲劇情節,對於補番的話,只要找自己感興趣的就好了,現在就讓我們來說說《未聞花名》這部番劇本身吧。總的來說,這部番劇從已開通噗噗就註定是一個悲劇,因為面碼已經死了,那個穿著白色連衣裙的女孩兒從一開始就不是活人。
如果你不知道這一點,你會覺得這整個故事中有很多治癒的部分,但是這些治癒的本身又有些不太得勁,總是有種淡淡的悲傷,治癒是因為六個小夥伴在仁太和面碼的努力下又重新聚集在一起的過程,但悲傷的是面碼從一開始就死了,六個小夥伴聚在一起的那個時候就是面碼離開的時候,面碼是美好的,可是她已經不再屬於這個世界了,也只能通過仁太這個落魄男主與他人溝通。從一開始這種美好純真而又殘酷的設定就給本作定下了悲情悽美而又清新感人的基調。
然而在整個劇情當中你很少能夠直接看到那種傳統意義上的催淚情節,甚至劇情剛剛開始的時候你會認為這是一部日常番,充斥著蟬鳴聲的夏日,和往常一樣坐在地上打遊戲的少年,以及那個著要吃蛋花面的銀髮少女,這一切的構成看上去都很日常,然而這種日常從一開始就註定不能夠長久,個人認為未聞花名的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一切都毀滅。
最後,當六個小夥伴們都聚集在小屋裡的時候,面碼轉頭看著大家,臉上還帶著欣慰的笑容,OP響起,伴隨著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旋律,面碼微笑著看著大家,重新變成了花的樣子,她的世界是黑白的,但是小夥伴們的世界確實彩色的,這大概就是面碼和小夥伴們之間的區別了吧。一開始面碼重新見到了另外三個小夥伴,古人相見,這本來是一件非常讓人高興的事情,然而小夥伴們卻看不見也感受不到面碼的存在,特別是在面碼看到小夥伴們之間生疏的樣子,發現「大家都已經變了」。
回到家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名字還放在門牌上,而媽媽在做咖喱的時候依舊記得給自己做一份,但是,這個時候的面碼已經死了有十年了,十年後她回到家中,發現家人都還在,甚至還在思念著自己,然而面碼卻只能看著,明明她和媽媽就站的這麼近,但是卻無法把自己的感情傳達給媽媽,只能夠看著媽媽因為思念自己難受,自己卻無能為力,過去與現在的交織,活著與死亡的交織,生者的懷念和無法忘懷與逝者的無力和無助交織,動畫想要表達的東西都通過著短短的幾個情節展現了出來。
為什麼只要那朵花的OP或者是ED響起來的時候,就會引起那麼多小夥伴的共鳴呢?那是因為在這部動畫當中,OPED都是各種神插入,基本上每次ED響起的時候都是各種催淚點,第一集,仁太頓悟「我一直想,要那個時候的明天」,從家裡跑出去找面碼。第五集,面碼看到熟悉的人就在眼前,卻無法感知到自己的存在。第十集,寄託了大家希望和小小私慾的煙花被點燃,ED插入,隨著煙花一起爆發。
各種各樣的地方ED的插入總是非常的恰到好處:「與你在夏末的約定,將來的夢想遠大的希望不會忘記,十年後的八月,我相信我們還能再相見。你由始至終,仍在心底呼喊著『謝謝你』,我其實是知道的強忍著淚水,笑著說再見,有些傷感吧。與你在最後的夏末,說不完的話,從夕陽西下到繁星點點,在你面頰流過的眼淚,我永遠不會忘記,你直到最後都不停地用力向我揮手,我一定不會忘記,如果這是一場夢能不能永遠不要醒。」
總的來說這部動畫真正感人的地方全都集中在面碼身上,從面碼回來,發現所有的一切都已經是物是人非,到面碼回家之後發現媽媽依舊在思念著自己,但是自己卻無法觸碰到媽媽,甚至不能夠把自己的感情傳達出去,甚至到了最後通過仁太的努力,讓六個小夥伴們都重新聚集在一起,完成了最後心願的面碼終於重新變回了花朵的樣子。面碼解開了所有人的心結,仁太和雪集走出了面碼離去帶來的陰影,鶴子和anaru不必再分別用成熟和時髦外殼把自己包裹起來,波波不必再沉浸於自責中逃避現實,媽媽在經過了十年的停滯後也開始漸漸釋懷。
表面上看起來是大家共同完成了面碼最後的心願,但實際上卻是面碼幫助了左右人,幫助大家放下了心結,說實話,《未聞花名》絕對是一部好作品,但也只能夠被稱之為是佳作,距離神作的距離還有點遠,畢竟最後一集的劇情節奏有點糟糕,要不是最後ED拯救了結局,我想這部番劇可能就要爛尾了,所以在很多人狂贊這部作品的時候,也會有人找不到這部番劇想要表達的點,但不管是什麼樣,補番就是要遵從自己的本心,看得開心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