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藝為淺談中國當代藝術
當代藝術,這個被大家講了四十年的詞語,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們在各種藝術圈、評論界都可以看到有關當代藝術的討論,陌生的是我們至今都還沒有搞清楚當代藝術具體是什麼。那麼,當代藝術到底是什麼。
熊藝為
首先,要認識了解當代藝術,就必須先了解當代藝術史,它是根據藝術史的脈絡發展而來的,從古典藝術到現代藝術再到當代藝術,都是我們藝術評論家對前人作品的一個總結。當代藝術是西方國家倡導起來的一個詞彙,起源於二戰結束後,它所提倡的是一種「反美學」、「反藝術」的價值標準。中國的當代藝術則興起於上世紀80年代末,過去三十多年,主要呈現的藝術形式是政治波普主義、玩世現實主義和照相寫實主義。如今,當代藝術史在西方已經擴展到各個領域,繪畫,雕塑,裝置,綜合材料,攝影等都有當代藝術的身影。但是在中國,當代藝術史的還只是一部繪畫史,不少畫家們打著當代藝術的旗號做著西方現代藝術的改良,甚至還有的停留在古典主義繪畫。由此說明,中國的當代藝術價值標準一直都在變化,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如今國內的藝術圈提倡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復興中國當代藝術的旗號,也說明了中國繪畫人的當代藝術審美亟待提高。
第二,如何認識當代藝術。我認為,當代藝術既不是一種流派,也不是一種風格,它只是人們對當下藝術的一種價值評判,一種藝術現狀。但是當代藝術之所以區別於傳統藝術,就是因為它在審美價值上面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國,傳統藝術大家都好理解,因為它有一個統一的審美標準,寫實派、學院派就是這樣一個標準。大家看寫實派的時候,很直觀,一個人物畫的像,畫的深入,逼真,就認為畫得好,覺得藝術價值高,這是一種普世價值,很好理解。學院派也好理解,一張畫,構圖,造型,顏色,色彩關係畫到位,也算是不錯。但是,當代藝術,大家往往都是,看不懂,不理解之內的反應,原因是當代藝術倡導的是審美多元化、獨特性、唯一性的價值標準。很多畫給大家呈現出來的是一種非常抽象的效果,畫家是用自己獨特的思維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或者是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你要想看懂,就必須要理解創作者的思維邏輯,這種思維邏輯就是一種非常態的、獨立的陌生感。簡單來說,當代藝術就是需要一種陌生感的藝術語言,它需要的是畫家們的一種個性化的創造力。但是這種創造力又不是憑空想像或者胡編亂造的,它是要根據自身的本土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史的發展脈絡來創造的,這樣做出來的作品才能經得住歷史和時間的考驗。
第三,當代藝術需要什麼。當代藝術需要的是觀念性和思想性的顛覆,一種新的價值觀。就繪畫而言,目前國內大部分畫家的作品還停留在西方藝術價值主導下的東方技術。意思就是,作品圖示是西方的,技術運用了東方的寫意。這種有它的創新的一方面,但是還不夠。
我認為,當代藝術作品首先要表達的是創作者的思想,你對當下社會的一種感受,你是用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語言來闡述自己的感受,至於作品本身的技術程度,來自於創作者當時的情感狀態,是一種自然流露。但是大眾往往看不到這些,他們更喜歡技術精湛的行畫。畢卡索曾經說過一句話。『一件作品,技術的含量越少,藝術的含量就越高。』這裡的『少』不是指技術很差,而是指它佔這件藝術品的分量很少,那麼剩餘多的部分就是藝術。其中包括有:想像力、創造力、文化內涵、圖示語言、情感表達、審美趣味等。看待一件當代藝術品是好還是差,我們需要從這些方面來判斷,而不是簡單的看技術。
第四,大眾和市場應該如何走進當代藝術。想要當代藝術普及大眾,被市場認可,首先美術界要提倡多元化審美價值教育,使大眾從過去的同質化審美取向過渡到個性化審美取向。實際上85後的新生代們已經開始追求這樣價值取向了,85以前的人們應該多改變一下他們對當代藝術的價值審美。其次,加強當代藝術新概念的普及,提倡大眾個性化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提高大眾藝術上的審美感知能力和抽象化感性思維。因為當代藝術不是在理性的思維判斷下可以解讀的,是需要人們拋開傳統認知回歸感性認識的一個過程。第三,運用網際網路,使喜歡當代藝術的大眾和優秀的當代藝術家互動,交流,分享最新的藝術作品和理念。藝術家們通過對大眾分享和解答自己的作品,幫助大眾普及對當代藝術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