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年代,文學界流行「男讀金庸,女讀瓊瑤」的說法。
到了90年代,熒幕上能與金庸武俠劇爭收視率的,也只有瓊瑤劇。
瓊瑤一生創作了60多部小說,有50多部拍成了影視劇,創下的電視劇單集最高收視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人紅易招黑。
有觀眾寫信問瓊瑤「瓊瑤劇中轟轟烈烈的愛情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會存在,是不是都是你杜撰的?」
瓊瑤回復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只是很奇怪,我生命裡的愛,為什麼會來得如此強烈?如此震撼?而且如此戲劇化?」
是的,瓊瑤劇並非杜撰,因為,瓊瑤的人生,就是一部最跌宕起伏的瓊瑤劇。
瓊瑤原名陳喆,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陳致平是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母親袁行恕是臺北市立建國中學國文老師。
瓊瑤自幼飽受文學薰陶,上學後國文成績很好,其他學科卻嚴重拖後腿。
進入高中,面對父母的期許和自己糟糕的成績,心思細膩的瓊瑤變得鬱鬱寡歡。
國文老師蔣仁非常欣賞瓊瑤的才情,看到得意學生整日憂心忡忡,不禁對她格外關注。
蔣仁大瓊瑤25歲,妻子已經去世,正是單身。
可是,崇拜和憐惜漸漸都變了質,他們之間有了愛情。
他們深知,這份師生戀不會被世俗認可。於是,他們偷偷相愛了,並且彼此約定,蔣仁等瓊瑤考上大學,如果瓊瑤大學畢業後,兩人依然相愛,就正大光明走到一起。
但是,偏科嚴重的瓊瑤落榜了。
想到自己辜負了老師,兩人的約定也泡湯了,瓊瑤傷心地在床上躺了足足三天,決定離開人世,並在自殺前給蔣仁寫了一首訣別詩。
她被搶救過來了,師生戀卻也曝光了,瓊瑤的母親勃然大怒,先跑去警察局,告蔣仁「引誘未成年少女」,又直奔教育部,告蔣仁「誘拐學生」。
「師生戀」鬧得滿城風雨,蔣仁身敗名裂,慘遭學校解聘,只能去南部尋個偏遠的學校教書。
臨行前,蔣仁與瓊瑤約定:兩人先分開一年,到瓊瑤20歲生日那天,他會去嘉義火車站等她一整天,從此兩人再不分離。
蔣仁在離開後的一年裡給瓊瑤寫了幾十封信,卻都被瓊瑤母親扣押了。
20歲生日漸漸臨近,瓊瑤暗暗研究地圖和火車時刻表,並盡力搜集零用錢。可是生日前一周,從不給孩子辦生日宴的母親宣布20歲生日要請所有親朋來為瓊瑤慶生。
結果,生日當天,瓊瑤失約了,從此和蔣仁斷了音訊。
心灰意冷的瓊瑤決定從此在家寫作,後來遇到了經常上門向父親請教問題的慶筠。
慶筠畢業於臺大外文系,和瓊瑤一樣熱愛寫作。
同為文學青年,兩人有無數的共同話題,頻繁交流下,便日久生情了。
雖然慶筠窮得只有一件西裝,21歲的瓊瑤依然義無反顧地嫁給了他。
愛情總是簡單美好,可一旦走入婚姻,就變得現實冷酷許多。
婚後,瓊瑤隨慶筠搬進一處簡陋的鄉野小屋,每逢雨季,屋外下大雨,屋內也會下小雨,遇到颱風天,屋瓦甚至會隨風飛走。
雖然生活窘迫不堪,兩個文青卻都不出去找工作,只窩在家中寫作,並在第二年生下了兒子。
有了孩子,經濟負擔加重,瓊瑤寫作更加勤奮,不久寫出了以自己師生戀經歷為原型的長篇小說《窗外》。發表在《皇冠》雜誌上後,《窗外》大獲成功,不僅發行了單行本,並且一再賣脫銷。
隨著《窗外》大火,瓊瑤的師生戀過往成了慶筠的心病,他開始徹夜不歸,躲避瓊瑤。
一天夜歸時,他憤恨地朝瓊瑤大吼:「都是你,你和你那本見了鬼的《窗外》!你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布你的真愛,那麼,你把我置於何地?你有沒有顧全過我的自尊、我的感覺?」
過了幾天,他又在報紙副刊上發文罵瓊瑤。
兩人為此吵得天昏地暗,從此漸行漸遠。
《窗外》大獲成功後,瓊瑤又先後發表了《六個夢》和《煙雨濛濛》。
25歲那年冬天,瓊瑤應邀與多次合作的《皇冠》雜誌社社長平鑫濤見面。
兩人第一次見面就極具戲劇性。
當瓊瑤穿著一身不起眼的黑衣服,擠在一群旅客中走下火車,等在火車站的平鑫濤一眼認出她,肯定地對她說「你一定就是瓊瑤!」
瓊瑤好奇地問「你怎麼認出我的?」
平鑫濤脫口就是瓊瑤式臺詞「從《窗外》裡認識的,從《六個夢》裡認識的,從《煙雨濛濛》裡認識的!而且不止認識!是非常熟悉了!」
此時,兩人都有家室,雖然互有好感,並沒有逾矩。但隨著合作越來越默契,兩人感情越來越深,漸漸走到了一起。
瓊瑤不能接受自己一直當小三,一天約了平鑫濤出來談分手。
平鑫濤一激動,猛踩油門衝向懸崖,瓊瑤嚇得縱身撲上汽車引擎蓋,平鑫濤急踩剎車,及時停在崖邊。
這場驚心動魄的意外讓他們意識到對方在自己心裡的重要性。瓊瑤從此不再提分手,心甘情願做了十年小三。
這十年裡,她創作的《新月格格》、《碧雲天》、《一簾幽夢》中,女主都是純情善良的小三,並且最終都與男主終成眷屬。
1976年,平鑫濤與髮妻離婚,並在三年後娶了瓊瑤。成為正室後,瓊瑤筆下的小三又都變得咄咄逼人、面目可憎。
可以說,瓊瑤的每段情感歷程,都深深烙印在她的作品裡,她的人生就是一部最跌宕起伏的瓊瑤劇。
瓊瑤晚年曾發文感慨自己的人生一敗塗地。
她以自己人生為藍本書寫的作品,普通人疲累時當愛情童話看就夠了,其中轟轟烈烈的愛情,完全不值得嚮往和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