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檔案 | 跨越年代的相遇:一場近現代美術教育的對話

2020-12-17 騰訊大粵網

本視頻由珠三角藝術視頻檔案

獨家製作與播出

近年來,美育不僅成為人們口中孜孜不倦談論的話題,也成為了國家愈發重視與迫切落實的工作之一。美術教育一直是廣州美術學院重要的工作。「先學做人,再事丹青」是廣美秉承的校訓精神,堅持「直面當代,立中研西,以古鑑今,尊師重教」是廣美的發展理念。而每年的廣州美術學院本科生畢業展更是對廣州美術學院四年一屆的美育工作的檢視。

每年本科生畢業展從創作到展出的過程,體現了每一屆畢業生在思想品德、專業學習、研創實踐、團隊協作等方面的能力和狀態,同時也凝結了廣州美術學院所有教職員工們的辛勤勞動和畢業指導教師的專業智慧。

▲ 廣州美術學院本科畢業作品展展覽現場

有意思的是,2018年的本科生畢業展,設置了兩個展場,分別是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校區與廣東美術館。在廣東美術館展出,以一種開放的姿態「從學校走出去」。

作為專業的美術院校,如何讓學校走出去,如何與社會與更多的人接觸,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李勁堃認為,這不僅僅是教學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學生的需求問題。四年來的教學成果,學生們用自己的作品在一個展覽上進行回應,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而走出學校在面向社會公眾的美術館展出,也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直面社會、接受社會檢驗自身水平的難得的機會。

▲ 廣州美術學院本科畢業作品展展覽現場

不僅如此,廣東美術館還同時舉辦了「廣州市立美術學校文獻展」,1922年成立的廣州市立美術學校,當中在校學習的畢業生以及參與教學工作的老師,也是後來廣州美術學院重要的師資隊伍的成員,他們都與廣州美術學院一直沿襲下來的教學體系有著密切的聯繫。

舉辦這樣的文獻展,也讓其與當下的本科生畢業展形成一場以美術教育研究為核心的學術對話,促使觀眾重新思考美術教育的本質是什麼、美術教育在當前語境下如何推陳出新、美術教育的未來如何等問題。王紹強館長表示,此次對話展從廣東地區的美術教育及其發展的史學背景中,綜合考究美術教育體系的傳統性和當代性,在歷史和當下的探討中,進一步梳理當代美術教育的創新觀念,及其對藝術創作當下和未來的深遠影響。

傳承與突破,是廣州美術學院師生在教學與創作上,不停思考和實踐的問題。此次兩展同時展出,不僅展現了廣州地域性的美術教育在思想與創作上,對美術優良傳統的傳承,以及融匯中西進行藝術性突破——比如當下的學生認識到自己身處網絡時代,他們關注於對「虛擬」的思考,並作出相關的回應。跨學科跨媒材的自由度提高,學生們在進行創作時,對當下的社會與生活進行細膩的觀察以及自己對世界的理解與想像,融入在自己的作品中,都能帶出不同的驚喜,還呈現出近現代以來,以廣州為核心地區的美術教育歷史發展的脈絡,為學者、專家及觀眾提供一個討論的平臺,以更好地充實我國近現代美術教育史的研究,從歷史發展的客觀角度為當下美術教育的發展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借鏡。

部分參展作品欣賞:

廣州市立美術學校文獻展

《黃少強像》關良

紙本水墨

34.5cm×28.5cm

1936 年

《讀書之女》丁衍庸

(原作為油畫)

原刊於《美展會刊:教育部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會特刊》

1929 年

《婦女》阮雲光

素描 47cm×62cm

20 世紀 20 年代

中山市檔案館藏

《畫室裡》黃潮寬

(原作為水彩畫)

原刊於《中國大觀》

良友圖書印刷有限公司印行 1930 年出版

《風景》譚華牧

布本油畫

49cm×55cm

年代不詳

《叢竹群雀圖軸》陳之佛

紙本設色

63cm×54cm

年代不詳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廣州美術學院2018年本科畢業作品展:

《快樂清單》趙梓同

噴繪燈箱

《我的九十年代》王煒申

綜合材料

《某寶廟》廖煌玉

影像裝置

《被動選擇》黃俊文

燈光裝置

《樂園》陳嘉怡

布面油畫

110cm*175cm

《黃昏的啟示》謝淑怡

巖彩 150cm*90cm

《魔法降臨》鄭昕

紙本彩墨

170cm*127cm

《大好「盒」山》茆庭鈺

紙本設色

138cm*190cm

展覽信息:

1.廣州市立美術學校文獻展

展 期:2018年5月31日至6月24日

展 廳:廣東美術館7號廳

主辦單位:廣東美術館

協辦單位: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策 展 人:王紹強

展覽統籌:邵 珊

策展團隊:田 收 林 薇 黃志堅

展覽陳列:袁喜明 張 涵

藏品管理:梁潔穎 黃浩星

媒體推廣:梁 潔

公共教育:劉端玲

視覺設計:盧 珊 李 漾 廖東華

2.廣州美術學院2018年本科畢業作品展

展 期:2018年5月31日——6月24日

展 廳:廣東美術館 1、2、3、4、5、6、8、9、10、11、12號

參展院系:中國畫學院、造型藝術學院-油畫系、造型藝術學院-版畫系、造型藝術學院-實驗藝術系、美術教育學院(國畫、水彩)、藝術與人文學院

主辦單位:廣州美術學院 廣東美術館

總 策 劃:李勁堃

藝術總監:林 藍 王紹強

項目統籌:蔡擁華 邵 珊

展覽項目:潘慶森 姚小菲

展覽陳列:袁喜明

新聞推廣:佃 瑾 梁 潔

公共教育:劉端玲

編輯整理:陳韻豐

相關焦點

  • ...不可能的相遇」展覽:跨越500年的超時空對話 藝術與科技的有機融
    近日,由中華世紀壇藝術館、義大利駐華使館文化處主辦,義大利國家廣播電視公司RAICom公司、北京文澤時代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提供學術支持的「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在中華世紀壇開幕。
  • 鄭錦與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
    原標題:鄭錦與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 作為實施「美育」的路徑與方式,美術教育應運而生。當年的許多畫家,無論負笈海外作藝術取經,或身處國內在畫壇求索,都立志投身其中。廣東人鄭錦,正是這段歷史中繞不開的名字。然而,相較於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等廣為人知的美術教育家,無論公眾或美術史研究者,多對這位建構中國現代美術教育雛形的開創者所知寥寥。
  • 「丹青錦裳——鄭錦與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開幕
    「丹青錦裳——鄭錦與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展現場 人民網北京1月10日電  日前, 「丹青錦裳——鄭錦與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展在中央美院開幕。 鄭錦先生是中央美術學院前身、北京美術學校的第一任校長,作為美院的奠基人,他擔起了「國家美術教育」的使命,以滿腔熱血、孜孜以求的精神,建構了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雛形。 中央美術學院老領導、老教授盛楊、楊先讓、李樹聲、袁寶林、郭怡孮、張立辰、金鴻鈞、薛永年、張寶瑋、孫景波、黃華英、唐勇力等老先生紛紛來到開幕式現場。
  • 「米修與木心」作品展在上海開幕 構建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相遇」
    8日下午,旨在呈現其米修與木心的內在關聯和迥異之處,構建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相遇的「米修與木心」作品展開幕式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和木心美術館聯合舉辦的該展展出了這兩位作者近50件的畫作、以及他們各自的詩集。
  • 「丹青錦裳——鄭錦與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展開幕
    中新網北京1月11日電(記者 宋宇晟)「丹青錦裳——鄭錦與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學術研究展9日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鄭錦晚年像。中央美術學院供圖鄭錦是中國著名美術家、美術教育家,是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的重要開創者。
  • 疫讀《荀子》,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疫讀《荀子》,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文/姚海濤突如其來的疫情暫時關上了身體自由通往外面世界的門,另外一扇心靈之門自然就打開了。雖曰未可「兩耳不聞窗外事」,卻可「一心只讀聖賢書」。對於我來說,那扇通往先秦的心靈之門一直虛掩著,隨時可以打開,走進去,與古聖先賢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 從「黃河」到「長江」,這是一場跨越年代和時空的音樂對話
    40多年前的經典鋼琴協奏曲《黃河》與最新創作的鋼琴協奏曲《長江頌》完成了「從黃河到長江」一次跨越年代和時空的「音樂對話」。從《黃河》到《長江頌》,從近現代到當代,文明在延續,時代在前進。《長江頌》的創作歷時2年,這部時長30分鐘的鋼琴協奏曲作品以長江為創作題材,用「開源、奔騰、追夢」三個主題呈現長江流域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和人文歷史。
  • 一場跨越85年的對話
    你在和平年代沐浴陽光自由成長一場疫情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你適應線上教學與同窗相隔萬裡時天涯另一端的奮戰你是否銘記?跨越八十五載光陰我們邀請兩代青年人探討在歷史的變遷裡何為青年的擔當?他們和他們橫渡時光長河在這場跨越八十五年的對話中講述兩代青年人的故事改變的是歲月紀年而不變的,又是什麼?
  • 回顧「八五」美術運動系列檔案報告
    「八五」美術運動是一場全國性的運動,各地都有很多的藝術活動和藝術團體。接下來,我們對不同地域分別設專項進行檔案的收集和調研採訪。回顧八五美術運動系列檔案——勞生柏給嚴肅的中國觀眾開了個大玩笑回顧八五美術運動系列檔案——評《江蘇青年藝術周•大型現代藝術展》回顧八五美術運動系列檔案——我接觸的80年代上海「先鋒藝術」回顧八五美術運動系列檔案——「城」——文化反思的象徵回顧八五美術運動系列檔案——中西結合的三種趨勢
  • 央美百年奠基者「回家」 「丹青錦裳——鄭錦與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
    開幕式現場2019年1月9日下午,「丹青錦裳——鄭錦與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學術研究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在央美「百年校慶年」系列活動中,學校以「兩個致敬」作為禮敬百年傳統的代表性學術活動:一是《悲鴻生命——徐悲鴻藝術大展》開啟了百年校慶活動序幕,致敬新中國成立後中央美術學院首任院長徐悲鴻先生;二是此次《丹青錦裳——鄭錦與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學術研究展,致敬中央美術學院前身北京美術學校第一任校長鄭錦先生,以此作為「百年校慶」學術活動的收官之作。
  • 史料與研究:中國近現代美術留學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中國近現代美術受到過哪些影響?如何看待現代美術史中的「東方」意識?當前中國的美術留學研究存在怎樣的現實困境與方向?近日,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舉辦的「中國近現代美術留學史料研究國際交流工作坊」,聚集近年來在美術留學領域卓有成績的研究者,呈現他們的研究成果。
  • 首屆敦煌文博會:一場跨越古今的「對話」
    中新社甘肅敦煌9月22日電 題:首屆敦煌文博會:一場跨越古今的「對話」  中新社記者 丁思  「飛天故裡」敦煌,來自全球85個國家、5個國際組織的95個外國代表團於近日舉行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以下簡稱「敦煌文博會」)。仿佛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連接著古昔、當下、未來的絲綢之路。
  • 陶人徐瑞鴻 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徐瑞鴻畢業於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師從前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知名古陶瓷學者劉良佑教授與「臺灣現代陶藝之父」 林藵家教授,對古陶瓷文化與現代陶藝的發展脈絡以及釉藥配方、燒制技術等方面都有著獨到的見解。徐瑞鴻告訴記者,自己打算在樓山後這個美麗的村莊定居下來。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制坯燒瓷、烹茶飲酒,不必週遊世界也很美好。」
  • 直播預告 | 輔德裡金秋誦讀: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輔德裡金秋誦讀會暨紀念李達誕辰130周年誦讀會誦讀經典,以聲傳情2020年,李達誕辰130周年,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將在輔德裡精彩上演著名表演藝術家、全國金話筒獎得主、優秀廣播主持人以及二大會址講解員,他們將用聲音與歷史對話、用經典訴說情感。這個金秋,讓我們走入輔德裡,一同重溫二大的點點滴滴。
  • 跨越世紀的「超時空對話」交響樂奏響青城
    跨越世紀的「超時空對話」交響樂奏響青城 2019-12-16 17:20:23
  • 《中國近現代美術經典叢書》出版發行:傳承中華文化基因 弘揚中華...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記者 周瑋)由中宣部、文化部等組織相關藝術院校、學術機構、專業組織編寫的《中國近現代美術經典叢書》,近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叢書分為《翰墨流芳——近現代中國畫精選》和《巨擘傳世——近現代中國畫大家》兩部分。這套叢書的編纂出版,是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的重要成果。
  • 瀟湘晨報「設計長沙·對話」今日在湘域相遇開講,知名設計師韓家英...
    建築,藝術與城市,在這個春天,設計相遇長沙,帶來的是一場關於藝術的跨界盛宴。就在3月19日,在湘域相遇,瀟湘晨報「設計長沙·對話」即將開講,英國設計與藝術協會D&AD會員、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韓家英將在長沙為公眾奉上一道藝術大餐。
  • 【視頻】《東莞明倫堂檔案》首次公開 帶你揭秘國家重點檔案
    【視頻】《東莞明倫堂檔案》首次公開 帶你揭秘國家重點檔案 2020年11月18日 21:03東莞陽光網訊 (全媒體記者 蔣瀟)今天(11月18日)上午,由東莞市檔案館編纂的《東莞明倫堂檔案(第一輯)》贈書儀式在東莞圖書館舉行。
  • 凌承緯:見證四川重慶現代美術發展歷史 跨越70年相輔相成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謝鵬飛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8日6時訊(記者 董進 李華僑)「成渝兩地美術歷來就是一家。」著名美術史論家、四川美術學院中國抗戰美術研究中心主任、重慶現當代美術研究所所長、重慶市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凌承緯對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特別四川、重慶美術歷史的發展有很深的研究。
  • 步入中國陶瓷琉璃館陶藝廳 與現代陶藝作品來一場跨越時空對話
    跨越千年,薪火相傳。現代陶瓷繼承了千年的傳統精湛技藝,又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中國陶瓷琉璃館陶藝廳向參觀者展示了全國各地陶藝大師們的現代陶藝作品,在這裡,你會與現代陶藝作品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與陶藝家來一次碰撞心靈的情感共鳴,進而接受一次現代陶藝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