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執紀問責,必須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2020-12-05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監督執紀問責,必須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監督執紀問責,必須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這是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工作報告「五條體會」之一。紀委的職責定位、方式創新、作風轉變,都必須充分體現這個方針。201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指出:「治治病,主要是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方針,區別情況、對症下藥。」這些論述是我們黨準確判斷形勢,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紀檢監察工作的根本指導原則,進一步拓展了監督執紀的新思路,體現了依規治黨、關口前移的新要求。

  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是黨內教育的一貫方針

  「懲前毖後」一詞,最早出自《詩經·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其意思是指要從以前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謹慎從事,不致再犯類似錯誤。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既是黨加強自身建設的一貫方針,又是黨永葆肌體健康的重要法寶。早在延安整風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提出:「實行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藉以達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這樣兩個目的。對於人的處理問題取慎重態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損害同志,這是我們的黨興旺發達的標誌之一。」藉助於延安整風,廣大黨員的思想從主觀主義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從而在全黨確立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並在這個基礎上實現了全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高度團結和統一。歷史證明這是一種極為正確有效的整黨整風方式。

  從延安整風,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到黨章和新頒布施行的紀律處分條例,再到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無一不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方針的實踐體現。當前,在全黨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新形勢下,這一方針得到新的繼承與發展,發揮出日益重要的警示作用。

  懲前才能毖後,治病為了救人

  「懲前毖後,治病救人」這句話對廣大黨員幹部來說並不陌生,在黨章裡,在紀律處分條例中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它是我們黨對犯錯誤黨員幹部進行處理所一貫秉持的基本方針。

  懲前才能毖後。「懲前毖後」是對待犯錯誤黨員幹部所應堅持的基本原則之一,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以紀律的尺子管黨、治黨是必然選擇。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不斷強化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的理念,強調抓早抓小,體現的就是懲前以警示後人的思想。黨員幹部守住紀律的紅線才不至於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當前,懲前毖後就是要實踐好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對症下藥、精準施策,發現「病樹」,要及時醫治和處理;發現「歪樹」,要及時扶正;發現「爛樹」,要連根拔掉,才能病樹前頭萬木春。因此,各級紀檢監察幹部要切實扮演好維護黨內政治生態護林員的角色,實現懲處極少數、教育大多數的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

  治病為了救人。黨員破法無不始於違紀。要從學習黨章入手,重溫入黨誓詞,喚醒對「激情燃燒歲月」的記憶,所有這些,無不體現著嚴管就是厚愛、治病為了救人。對黨員領導幹部的問題,發現苗頭要及時提醒,觸犯紀律要立即處理,做到有病早治、防微杜漸。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要麼是好同志、要麼是階下囚」的悖論。對於犯下錯誤的同志,並非無路可走。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面向組織,往前一步是黎明;背向組織,退後一步是懸崖。對黨忠誠,迷途知返,痛改前非,脫胎換骨,就可以爭取新生;反之,屢教不改、執迷不悟、頑固不化。組織只能使出「霹靂手段」,令其為慾壑難填、刀口舔血的行為付出高昂代價。

  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要善用「四種形態」

  實踐「四種形態」,紀委的責任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執紀的力度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必須以「永遠在路上」的堅定信念,持之以恆,抓細抓實,方能步步為營、久久為功。

  運用「四種形態」推動執紀理念的轉變。要樹立紀在法前的理念。紀委要始終圍繞黨規黨紀開展監督執紀,從「查違法」轉向「盯違紀」,從紀律的維度思考問題,用紀律的手段處理問題,讓遵守紀律「熱」起來,讓執行紀律「活」起來。要樹立寓防於懲的理念。堅持懲治和預防兩手抓,懲治於已然,防患於未然。既要當好「啄木鳥」,發揮懲處的震懾作用;又要當好「護林員」,發揮紀律的警醒作用。通過「高線」引導和「底線」約束,喚醒黨員幹部的紀律意識。要樹立違紀必糾的理念。堅決摒棄「違紀只是小節、違法才去處理」,追求所謂的轟動效應、大案效果的習慣。由過去注重查辦案件向全過程覆蓋的執紀方式轉變,變末端處置為全程監督,以零容忍的態度抓好紀律執行。

  運用「四種形態」推動執紀模式的轉換。要創新工作方式。既要提高審查效率,又要前移監督關口,發揮基礎性、前置性作用。要善於用黨章黨規黨紀衡量違紀行為,恰當運用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輕處分、重處理、組織調整等方式處理各類違紀行為。要細化工作標準。要正確處理「少數」與「多數」、「小毛病」與「大問題」、「破紀」與「破法」、「輕處分」與「重處理」的關係。結合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將工作要求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要改進評價方式。要糾正簡單以大案要案論英雄的錯誤認識,牢固樹立正確的執紀觀。做到嚴肅執紀在平時,防病治病於初起,監督問責常態化,查糾問題無小事。

  運用「四種形態」推動紀檢隊伍的轉型。要拓寬視野。要深入基層,擴大範圍,通過全方位的重點巡查、經常性的明察暗訪、階段性的專項治理、年度性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等方式,多渠道尋找問題線索,注重發現違反紀律的多發性、傾向性問題。要提高能力。要注重從辦案能力向執紀能力的遷移。要以大力推進紀律審查工作的規範化建設為著力點,加大教育培訓力度,不斷提升執紀隊伍專業化水平。要提升效能。全面加強紀律審查工作力度,層層傳導、節節發力,以倒逼主體責任落實。

  眾所周知,兩軍對壘,高明的戰略戰術方能克敵制勝。同樣,治國理政,找到一套源於實踐、日臻完善的治國方略,才能到達標本兼治、海晏河清的理想彼岸。

  (馮留建,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是黨的一貫方針
    八大黨章是中國共產黨執政後的第一部黨章,規定對於犯了錯誤的黨員,只要所犯的錯誤可以在黨內改正,並且本人願意改正,黨就應當採取治病救人的方針,把他們留在黨內加以教育,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對那種堅持不改正錯誤並且進行危害黨的活動的分子,就必須進行堅決的鬥爭,直至開除他們出黨。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黨內政治生活準則一以貫之。
  • 懲前毖後 治病救人
    今年以來,貴陽市紀檢監察機關按照「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堅持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將其貫穿於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和案件審理工作全過程,精準把握政策界限,推進形態轉化,在抓好懲治少數的同時,更抓實對大多數的日常監督和提醒。今年1月至9月,全市紀檢監察機關運用「四種形態」處理2501人,同比增長29.4%。
  • 湖北省紀委書記:懲貪治腐要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湖北省紀委書記:懲貪治腐要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堅持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的總體工作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一起考核。堅持對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動及時跟進、積極參與,把各項服務、監督、保障工作抓早抓緊抓實,確保政令暢通。  堅持以人為本、執紀為民。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指引、評價、檢驗我們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
  • 王岐山: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
    他強調,要在思想認識、責任擔當、方法措施上跟上中央要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以嚴明的紀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王岐山指出,昨天、今天和明天,歷史、現實和未來一脈相承。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在從1840年開始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無數志士仁人為民族獨立解放不懈奮鬥,湧現出一批又一批人民英雄。
  • 「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是黨的一貫方針
    原標題:「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是黨的一貫方針 對已經犯了錯的同志來說,是主動找組織,還是組織找上門,是一個繞不開、躲不過的緊迫問題。十字路口的選擇,往往決定以何種身份走完一生。迴避現實無濟於事,自欺欺人更不可取。
  • 監督執紀工作規則釋義(3) 監督執紀工作應當堅持哪些原則?
    原標題:監督執紀工作規則釋義(3) 監督執紀工作應當堅持哪些原則?監督執紀是政治性極強的工作,紀檢監察機關要把「兩個維護」作為開展工作的根本目的,處置每個問題線索、審查調查每個違紀違法案件,都必須從政治和全局上把握,必須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展開。 二是堅持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監督執紀工作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線索處置、立案審查等在向同級黨委報告的同時應當向上級紀委報告。
  • 監督執紀工作規則釋義(3)監督執紀工作應當堅持哪些原則?
    ,強化監督、嚴格執紀,把握政策、寬嚴相濟,對主動投案、主動交代問題的寬大處理,對拒不交代、欺瞞組織的從嚴處理;(四)堅持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執紀者必先守紀,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約束自己,嚴格工作程序,有效管控風險,強化對監督執紀各環節的監督制約,確保監督執紀工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 城通公司黨支部開展監督執紀專題黨課
    為進一步推動公司黨風廉政建設,促進全體職工理解和把握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明晰黨員幹部在全面從嚴治黨工作中的主體責任。根據公司黨員講黨課和「大講堂-中層幹部上講臺」培訓工作安排,6月2日上午,公司紀檢監察專員陳建國開展了一期題為《準確理解和把握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專題黨課。 黨課指出,「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基本方針,是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來的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寶貴經驗。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作為這一基本方針的具體表達,已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重要內容。
  • 吳建平:加強黨內監督 嚴肅執紀問責
    加強黨內監督 嚴肅執紀問責  -吳建平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就新形勢下加強黨內監督作出頂層設計,是規範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內監督的基本法規,《條例》確定紀委是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擔好這個「專責」,就要把紀律挺在前面,踐行「四種形態」,嚴肅責任追究
  • 全軍各級紀委實踐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述評
    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向標本兼治深入推進,全軍各級深刻把握嚴管厚愛關係,堅持教育挽救和嚴肅懲處相結合,積極實踐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促使黨員幹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充分釋放了監督執紀「管住大多數」的效能。
  • 回望2019|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精準運用「四種形態」
    像利津縣這樣,採取談話函詢、批評教育等處置方式,對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黨員、幹部進行提醒和糾正,已經成為各級紀委監委日常監督的重要手段。一年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並重,綜合考慮事實證據、思想態度和量紀執法標準,精準運用「四種形態」。
  • 從防微杜漸到治病救人 襄陽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
    近兩年來,襄陽各級黨組織、紀檢機關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探索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以嚴明的紀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抓早抓小,讓咬耳扯袖成常態  「感謝組織對我的提醒和要求,使我認識到作為單位主要負責人,履行主體責任的重要性。」提起自己被紀委約談的事兒,棗陽市移民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某某感慨不已。
  • 殷鶯:對問題幹部須「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原標題:殷鶯:對問題幹部須「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群眾路線和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緊緊圍繞幹部思想工作作風實際,直面問題不迴避,抓住癥結不放手,在突出解決「四風」問題的基礎上,緊緊抓住不落實這一「頑症」
  • 瓊海精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已處理193人次
    瓊海精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已處理193人次海南日報嘉積6月21日電 (記者劉夢曉 通訊員易修呈)「幸虧組織的及時提醒,把我從踩紅線的邊緣拉了回來,避免犯錯誤。」為精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提升監督質效,瓊海市紀委監委緊扣監督第一職責,不斷強化政治監督,做實日常監督,對反映一般性問題,及時進行談話函詢、批評教育,落實「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方針;精準劃分責任大小,堅持寬嚴相濟,注重對違紀後能真心認錯、悔錯、改錯的人員給予改錯悔錯的機會。
  • 務川:精準運用「四種形態」打好監督執紀「組合拳」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實踐和理論創新。務川自治縣紀委縣監委精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把「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貫穿於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和案件審理工作全過程,持續強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高壓態勢。
  • 宿州:1-6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理2967人次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紀檢監察網消息,2020年1-6月,宿州市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理2967人次,下降9.4%。市紀委監委機關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理139人次,其中第一種形態117人次,佔84.2%;第二種形態17人次,佔12.2%;第三種形態3人次,佔2.2%;第四種形態2人次,佔1.4%。
  • 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始終
    「你必須嚴肅認真對待,不能有僥倖心理。」該市紀委監委駐市政府辦公室紀檢監察組組長楊旭明與周某坐在一起,絲絲入扣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周某認識到規紀法的剛性和組織程序的嚴肅性。思想疙瘩解開了,周某的態度也來了個大轉變。事後,周某提交了深刻的思想認識報告,表示要在民主生活會上主動報告受教育的過程,給其他同志提供鏡鑑。
  • 如何理解監督執紀「四種形態」
    過去一個多月,中央紀委多次強調並解讀監督執紀中的「四種形態」。這「四種形態」回答了「用什麼執紀、為什麼監督」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對於挺紀在前、執紀必嚴,以紀律建設推進從嚴治黨、依規治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和豐富實踐價值。
  • 強化監督執紀問責著力整治「四風」
    □記者劉廣輝    12月10日,河南省市場監管局召開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會議,傳達學習河南省紀委關於轉發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關於強化監督執紀問責著力整治「四風」問題中「低級紅」「高級黑」工作措施》、印發《關於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以案促改的實施辦法》等文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