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星鏈是世界最大的衛星建設計劃,其計劃在2024年內建設成由12000顆衛星組成的星座,以為全球提供無處不在的高速網際網路服務。不過你以為這就完了麼?沒有,馬斯克還要增加30000顆星鏈衛星,使總數達到42000顆!
麼是星鏈(starlink)
星鏈是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提出的一個太空網際網路計劃,根據該計劃,Spacex公司將在2024年前發射12000顆衛星,以組成星鏈網絡,提供網際網路服務。這也被稱為天基網際網路,初衷是通過在軌寬帶通信衛星,為全球偏遠地區、山區、沙漠、海洋及天空區域等提供網際網路接入。
Spacex星鏈進度
由於獵鷹9號的穩定及可重複使用,使得Spacex發射星鏈的成本得以大幅度降低。自從2019年5月24日首批試驗級星鏈衛星發射升空後,一年半以來spacex公司已經成功地發射了十六批星鏈衛星進入軌道。
迄今為止,Spacex大約發射了960顆上天,但是目前約有3%也就是30顆左右的衛星已經異常或者脫軌進入大氣層,這些失效的衛星大多是2019年5月發射的那批試驗衛星。目前星鏈已經在北美北部進行公開測試,網速和延遲處於4G和5G之間。
星鏈用途
據公開信息及網友推測,星鏈的主要用途可能包括:
1、高速網際網路接入, 這是星鏈的基本功能,馬斯克目標是覆蓋全球10%偏遠及特殊區域人群。
2、飛彈預警,這個大家都懂得的功能,不詳說明。
3、全球監測,既有上面2不好細說的功能,也可以監測火災、地震、海嘯等情況。
4、氣象研究,通過數量龐大的星鏈衛星傳感器收集全球氣候變化狀況。
5、定位導航,通過軟體升級,可與GPS衛星信號結合,使現有GPS定位精度增高一個數量級。
6、搶佔軌道資源,不過這個似乎不應該列入。
星鏈用途雖多,但是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其中對於地面天文觀測的影響最大。星鏈計劃已經招致全球多個天文團體組織反對,迫使馬斯克不得不想辦法採取措施降低星鏈衛星的「光汙染」問題,如在衛星表面增加不反光塗層等。
我國星鏈計劃
隨著馬斯剋星鏈的快速部署,我國也有了相應的計劃,中國航天科工的「虹雲工程」要發156顆衛星,在地球上空1000公裡上空組網運行,組建全球的移動網際網路。在2018年下半年,「虹雲工程」首顆試驗衛星已經發射成功,整個星座預計在2022年底具備運營條件。
另外, 據國際電信聯盟(ITU)官網的公示資料,我國在2020年11月9日已經正式申請12992顆寬帶通信衛星的軌道和無線頻段使用,星座代號為GW。該星座計劃與馬斯克的星鏈類似,衛星運行2個高度的軌道,分別是300~500公裡的地球低軌道,以及1000~1300公裡的近地軌道。
我國星鏈計劃面臨問題
根據ITU規定,申請批准後8年內必須完成所有衛星的發射,否則申請將會被取消。從我國航天工程的一貫作風看來,只要進入計劃中的事情,都會很快的部署。但是我國的實際情況,與馬斯克面臨情況不同,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需求:我國5G地面基站已經全面鋪開,規模全球最大,所以對於太空網際網路需求並沒有美國大,也沒有那麼迫切。從全球使用來看,馬斯克的星鏈有先發優勢,會先收穫一大批用戶。
2、火箭及成本:8年內要完成12992顆衛星發射,平均每天要發射4.5顆衛星,這對於我國火箭的生產速度和發射成本也是一個大挑戰。不過反過來考慮,這對我國民營航天崛起或將是個非常好的機遇。
對於天基網際網路,我國必將不會缺席。對於我國航天的發展速度,相信馬斯克已經感受到競爭壓力。估計老馬要加快星艦的測試,這傢伙可是能夠一次性將400顆衛星送上太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