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影響 地方特色 國家水平 全國一流
核心閱讀
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黨的十八大關於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目標和重大部署。近年來,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省文化產業異軍突起,佔GDP的比重逐年遞增,目前已達到3.5%左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增長速度連續5年超過25%以上,超過同期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但是如果橫向比,與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還存在不小差距。文化產業能否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山西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如何儘快縮短與北上廣的差距?我省文化產業面臨哪些升級之困?文化遠航,貿易揚帆。今年即將舉辦的首屆山西文化產業博覽會,就是我省發展文化產業破局、升級的重要舉措之一。
升級之困
除了規劃不夠,家底不清,集約程度不高,布局不盡合理,市場發育不全,對文化創意人才重視和支持力度不夠等原因外,山西至今沒有一個交流、展示、交易、融資的文化產業平臺。
2012年12月末,中國人民大學與文化部產業司在京聯合發布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報告。報告顯示,在文化產業驅動力指數排序中,山西位居第六。這是繼2011年之後,我省文化產業驅動力指數再次穩居全國前列,山西成為全國文化產業驅動力上升最快的省市之一。
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指標,由產業生產力、產業影響力和產業驅動力3個一級指標構成。產業生產力,由文化資源、文化資本和人力資源3個二級指標構成。產業影響力,由經濟影響、社會影響兩個二級指標構成。產業驅動力,由市場環境、公共環境、創新環境3個二級指標構成。
從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報告可以看出,產業驅動是我省文化產業發展的優勢指標,說明我省文化產業發展迅猛,關鍵在於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加大對文化產業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近年來,我省將發展文化產業的著力點放在加大政策扶持上,全省以「五大戰略」為引領,出臺一系列意見和辦法,多項優惠政策鼓勵文化企業做強做大。11個市出臺實施意見,設立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拿出上千萬元扶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與此同時,隨著全省文化體制改革的突破性進展,文化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我省文化產業異軍突起,佔GDP的比重逐年遞增,目前已達到3.5%左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增長速度連續5年超過25%以上,超過同期國民經濟增長速度。
另一方面,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報告顯示,產業生產力、產業影響力確確實實是我省文化產業發展的短板指標。由於我省文化產業規劃不夠,集約程度不高,布局不夠合理,再加上市場發育不健全,對文化創意人才重視不夠等,我省目前還缺少一個多功能的文化產業平臺。按照我省文化產業發展「五大戰略」中「大會展集聚」的要求,我省文化產業發展一直缺乏一個融合資源、提速升級的綜合性文博展會。
應對之策
舉辦山西文博會,有利於壯大產業規模,有利於形成產業發展升級提速新平臺,有利於引進優秀文化人才、文化項目,提升文化晉軍影響力和輻射力,實現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
山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中華文化重要的交融匯聚之地,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是文化資源大省。作為一個文化資源和礦產資源同樣豐厚的地區,同時也是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挖掘、傳承、創新優秀文化,提高區域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對資源型地區探索轉型發展新路具有重要意義。
省委宣傳部改革與產業辦主任胡彥威分析,舉辦山西文博會對我省文化產業發展有三個有利條件:一是有利於壯大產業規模。通過文博會的聚氣、聚勢、聚資效應,能夠吸引優秀文化人才、集聚文化企業、拓展市場空間、壯大產業規模。二是有利於形成產業發展升級提速的新平臺。文博會為項目發布、項目籤約、招商融資等搭建了展示、交流、交易、合作的高端平臺,兼具了產業升級集聚和擴散的雙重效應。三是有利於引進一批優秀文化人才、文化項目,進一步提升文化晉軍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為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我省已經連續8年組團參加深圳文博會、北京文博會,藉助國內最大、最有影響的文化產業展示交易平臺,為企業搭臺,推介項目和產品。2012年,我省政府組團參加深圳文博會、北京文博會等大型國際性展會,全省百餘家文化企業踴躍赴會,僅一南一北這兩大國際性的文博展會,我省企業籤約總金額突破128億元,比2011年翻了一番。這些大型文博展會已經成為我省文化企業推介產品、獲得訂單的最主要途徑。在這兩個中國文化產業最具實效和影響力的綜合性文博會上,我省開闊了視野,贏得了信譽,也積累了經驗。
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推動全省轉型跨越,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升級,提高區域文化競爭力,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是時代的呼喚。打造一個以博覽和交易為核心,推介「晉」字牌文化產品與項目的交易平臺,直接促進和拉動全省文化產業發展,推動山西文化產品走向世界,時機已經成熟。
創新之舉
按照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胡蘇平提出的「區域影響、地方特色、國家水平、全國一流」的要求,首屆山西文博會將組織省內龍頭文化企業、國內外最知名的客商參展。
5月9日,在首屆山西文博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組委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山西文博會將積極探索「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辦會」的運作模式,力爭把山西文博會打造成一個具有「區域影響、地方特色、國家水平、全國一流」的文化產業協作、積聚、會展品牌。首屆山西文博會呈現四大亮點。
亮點一:起點高。我省堅持高標準、體現高水平,組織最優最強的省內龍頭文化企業、國內外最知名的客商參展。其中,超過40家臺灣文化企業將參展本屆文博會。設立文博創意展區,屆時,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文博單位參展。我省盡心竭力為省內外文化企業搭建一個優質的產品展示、產品交易和信息交流平臺,為省內外客商創造一個良好的合作機會。
亮點二:特色鮮明。山西是文化資源大省,文博會在招商布展上,從內容設計到產品交易、項目招商,都將體現三晉文化的整體形象,努力挖掘傳統文化資源的現代經濟價值,整合優化區域文化產業布局,打造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優勢,為來賓展示山西有史以來最全、最多、最具色彩的文化大餐。
亮點三:展示方式新穎。文博會將努力促進文化與科技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在內容和形式上著眼產業導向性和文化觀賞性,全面展示文化產業發展的最新成果,反映現代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參展單位中,有一大批是高科技企業,媒體技術、動漫製作及一大批改變和進入百姓生活的高科技產品。在展館布展上,充分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館內亮點紛呈,給人以全新的視覺衝擊和審美感受。
亮點四:突出民生。努力把舉辦文博會的過程變成群眾充分享受文化成果的過程。文博會將突出群眾參與、雙向互動的特點,把展館內外結合起來,讓群眾不僅能看到琳琅滿目、久負盛名的各類文化產品,體驗生動的表演,還將設立市民參觀日、主題日,組織國際級工美大師現場表演、點評文化產品、與觀眾互動,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對文化的享受權、參與權。屆時,還將有10場以上高水平的國際演出與群眾見面。
本報記者 李曉芳
來源: 山西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