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5677號建議的答覆
應急建函〔2020〕108號
XXX代表:
您提出的《關於切實加強森林防滅火一體化建設的建議》收悉,經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現答覆如下:
一、關於「『防』和『救』不能人為的割裂開來,必須加強森林防滅火一體化建設」
國家機構改革以來,我國森林草原防滅火體制機製得到不斷完善。2019年國務院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完善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體制機制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在堅持黨中央確定的改革方向、理念、體制設計不變前提下,按照優化協調高效的原則,完善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和協調機制,進一步細化部門職責,健全部門間銜接配合工作機制,為森林草原防滅火體制改革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2019年9月6日,國家森防指召開全國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李克強總理作出重要批示,王勇國務委員就落實國務院專題會議精神進行全面部署;今年以來,又先後召開了國家森防指全體會議和國家森防指聯絡員會議,深入研究存在問題,持續推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體制機制改革要求。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各部門協同努力,森防指各成員單位職責正在逐步理順,「防」和「救」的責任鏈條也正在逐漸壓緊,特別是應急部門與林草、公安之間始終堅持「寧可跨前一步造成任務重疊、絕不後退半步造成責任懸空」,合力推動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開展。在工作實踐中,我們也充分感受到,防滅火一體化適合我國國情、林情、社情,是多年來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火災防控模式,儘管改革發展中出現了一些新問題,面臨一些新困難,但是改革的動能和勢能不會減,只會不斷深化、持續優化。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推動森林草原防滅火一體化發展。一是完善協調運行機制,儘快出臺《國家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運行機制》《國家森林草原火災應急預案》,堅持工作寧重不漏,加強工作銜接配合,切實增強工作合力。同時,正在探索考慮森防指實體化運行,應急、林草等部門在防火期聯合值班、統籌聯動,逐步推動防滅火一體化。二是建立定期會商機制,加強應急、林草、公安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加強統一行動,推動高火險期建立部門例會制度,及時研究解決相關問題。三是完善信息共享機制,進一步優化完善國家森林草原防滅火信息共享平臺,保證火情報送、隊伍駐防、物資儲備、監測預警等各類數據信息實時共享。四是規範現場指揮機制。堅持屬地指揮、統一指揮、專業指揮,規範現場指揮部編成和職責,規範現場指揮的基本內容和流程,尊重科學、注重實際、高效打火。同時,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最大限度保證撲火人員安全,保護森林生態資源。
二、關於「基層一線的林場、鄉鎮撲火隊伍實現火場初級階段控制的有效力量」和「加強森林火災撲救的專業撲火隊伍建設」
當前,各地普遍加強了森林消防專業隊伍建設力度,出臺相關意見規定,健全管理機構,建立相關制度,落實編制,提高待遇,加強管理,規範訓練,在撲火救災和綜合救援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比如,北京市率先在全國組建了300人的市級森林消防綜合救援總隊,各區縣按照40人/每20萬畝林地的標準建立61支區級森林消防救援隊伍;山東省現有地方專業防撲火隊伍161支,山東省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強全省森林消防隊伍建設的意見》,要求重點市組建50-100人的隊伍,重點縣組建50人的隊伍,隊員待遇參照國家消防員標準。今年5月下旬,國家森防指辦公室圍繞強化現場指揮機制建設和撲火安全,採取現場線上直播教學方式,邀請權威林火理論專家和撲火實戰專家,對全國省、市、縣三級撲火指揮員和森防指辦公室工作人員共計31000餘人開展了培訓。同時各地也積極組織開展培訓演練活動,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崗位培訓體系。各地在隊伍建設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包括部分隊伍建設標準不高,營房、訓練場地、滅火機具等基礎設施設備標準低、裝備差、數量不足,大型裝備、以水滅火設施設備匱乏;指揮專業化能力不足,地方專業森林消防指揮員缺乏系統性的專業培訓和訓練等。特別是基層一線的林場、鄉鎮撲火隊伍,作戰在最前線,承擔著火情發現報告、火災早期處置等重要任務,是實現打早打小打了最重要、最有效、最基礎的一支力量,受制於各地保障政策不完善,經費來源不穩定等因素,人員流動大,隊伍不穩定,戰鬥力較低,老齡化問題較為突出。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對地方專業撲火力量建設指導力度,會同有關部門出臺《關於加強地方森林消防隊伍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規範地方專業防撲火隊伍建設,鼓勵地方森林消防隊伍由國家綜合消防救援隊伍負責培訓,制定統一的訓練演練標準、統一的考核要求、統一的制服標識等,提升地方撲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圍繞職業榮譽、福利待遇、立功表彰等內容制定激勵保障指導意見,各地區根據各自隊伍數量、財政收入等實際情況,出臺具體的激勵保障措施,保證隊伍的穩定性,提高職業的榮譽感和吸引力。同時,對基層一線的林場、鄉鎮撲火隊伍予以重點關注和政策傾斜,指導各地建設好、使用好這支重要的一線力量。
三、關於「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手段」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森林草原撲火的現實需要,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究運用力度不斷加大,探索通過大數據、無人機、紅外探測、衛星監測等新技術推進防滅火監測預警精準化、撲火決策智能化和撲火裝備現代化,提高森林草原防滅火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特別是衛星監測和視頻監控系統的運用逐步成熟,大部分省區建成了覆蓋一定範圍的森林草原防火視頻監控系統,通過加裝適用防火監測的可視和紅外雙光譜攝像機,在重點森林草原防火區科學布置監控點,對防火區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監控。同時,結合衛星熱點監測、直升機載人巡護、無人機巡護等一系列措施,極大提高了林火監測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山東省還利用「三維建模」技術在重點林區建立三維模型,建立重點林區高解析度三維沙盤,標註防火道路、撲火水源、防火隔離帶、小班、優勢樹種等要素,為制定撲火方案,科學指揮撲救提供支撐。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提高科技支撐能力,強化衛星監測、雷電監測、遠程視頻監控、飛機巡護等高科技手段應用,實時盯緊森林草原火災,指導各地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地理信息和輔助決策系統,科學分析、主動介入,早發現、早處置。
四、關於「提高各種措施在森林火災撲救中的綜合應用」
去年以來撲救的廣東佛山、內蒙古金河、山西榆社、雲南迪慶等重大森林火災中,都突出了力量和裝備的多元化運用。國家綜合消防救援隊伍、解放軍、武警、地方專業撲火隊伍等多力量協同配合,地面上消防水車、風力滅火機、高壓細水霧滅火機因地制宜,空中直升機集群吊桶灑水作業、固定翼飛機噴灑化滅藥劑、無人機空中偵查火場,同時,根據實時氣象條件採取人工降雨,根據火場地形、火情態勢採用滅火炮等手段,多措並舉撲滅火災。尤其是航空力量的作用日益凸顯,高效處置了內蒙古、山西、山東、四川、雲南等多起影響較大森林火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牢牢把握滅火作戰指導原則和重心,科學運用各類戰法和多種措施,多維籌劃,一體運用。突出將平面作戰與立體作戰思想相融合,統籌運用空中力量壓制攔截火頭,適時組織地面力量有效攻堅,空地一體、協同配合,有效提高作戰效益。同時,在綜合利用好現有各種森林火災滅火措施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大載量無人機、遠程滅火設備以及適用於特殊地形的特種設備研究,在滅火實戰中逐步探索運用。
五、關於「用社會學手段做好森林火源管控」
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是做好森林草原火源管控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一方面是突出防火意識教育。今年以來,應急部會同林草局等有關部門通過舉辦新聞發布會、在新聞媒體專題宣傳等形式推動森林草原防滅火宣傳教育;廣電部門利用廣播、電視及時發布高火險信息,提示安全用火;民政部門在春節、清明節等祭掃高峰,大力倡導推行綠色文明祭掃,從源頭消除因祭祀用火帶來的火災隱患;文化和旅遊部門指導旅遊景區完善防火安全提示、警示標識和設施建設,設立防火宣傳專欄、宣傳崗,時刻提醒遊客注意防火安全。另一方面是加強源頭管控。上半年,應急部會同林草局、公安部等部門在全國範圍組織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野外火源專項治理行動,嚴厲打擊違規農事用火、祭祀用火和林業生產用火行為。專項治理行動取得積極成效,人為原因引發森林火災多發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利用好社會學手段開展火源管控。一是創新防火宣傳方式。在依靠發放傳單、貼掛標語、電視廣播、社會宣講等傳統手段的同時,充分運用好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新手段,提高森林草原防火的社會認知度,營造全民防火、全民監督、全民踐行的社會氛圍。二是注重獎懲並用。在強調壓實責任、失職追責的同時,建立盡職獎勵機制,激發各級主動謀事、幹事的積極性,鼓勵各級發揮群眾智慧、創新工作手段,形成盡職有為、盡職有獎、盡職有功的良性循環。三是鼓勵各地通過戶外登山人員、社會公益團體組建森林防火志願者組織,廣泛開展防火宣傳、林區巡護、火源管理,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防火、主動防火積極性,努力構建政府全面負責,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森林草原防滅火格局。
應急管理部
2020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