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正念禪修》這本書,教你如何開啟智慧生活

2020-11-25 少年波的藝術工作室

今天為您解讀的這本書叫做《正念禪修》,本書中文版共有20.5萬字,我會用5期的內容為您來講解本書的精髓,本期是講解的第1期。

01

人們越是忙碌,就越容易失眠。

忙碌了一天之後,我們會感到身心俱疲。晚上回到家,本以為會睡個好覺,可躺在床上卻輾轉難眠。我們多麼希望喧囂的大腦能安靜一會兒,好讓自己儘快入睡。但是,無論怎樣嘗試,最終卻都是徒勞。有沒有解決辦法呢?

別著急,《正念禪修》這本書會告訴你怎麼辦。

本書由馬克·威廉士和丹尼·彭曼兩位作者共同著成。

馬克·威廉士是牛津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牛津正念研究中心的創始人。他參與開發了正念認知療法。這種療法可以大幅度降低抑鬱症的復發風險,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另一位作者丹尼·彭曼是生物化學博士,《每日郵報》專欄作家、評論家,曾就職於BBC英國廣播公司和《獨立報》。

本書針對現代生活中忙碌的人群,旨在幫助人們從焦慮和煩躁中解放出來,重新認識生活,並且學會如何享受當下的生活。

書中提供了一系列簡單、實用的方法,結合生活中的實例,把心理學理論以故事的形式展現給我們。這本書像一部美妙的樂曲,讓人們慢慢放鬆下來。

那麼,什麼是正念禪修呢?在令人狂躁不安的世界中,正念禪修是如何幫助人們尋找到內心的平靜的?

01

正念禪修是讓人們關注當下的一種禪修方式,任何人都可以修煉。正念禪修可以幫助人們避免焦慮、壓力、悲哀和疲憊等惡性循環,換句話說,它可以防止人們患上嚴重的抑鬱症。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最簡單的正念禪修:一分鐘正念禪修。它具體分為三個步驟:

首先,端坐在一把直背靠椅上。

我們的後背需要稍稍遠離座椅靠背,讓脊柱處於自行支撐的狀態。把雙腳平放在地板上,雙眼閉合或者俯視。

其次,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關注空氣吸入和呼出身體時的感覺。

注意每一次吸氣和呼氣的不同感受。只需要關注氣息運行,不用去尋找特別的感受,也不需要以任何形式調節氣息。

最後,把遊走的注意力拉回來。

在呼吸的時候,注意力可能會遊走,這個時候,我們只需要把注意力拉回來即可。注意力分散是很正常的,我們不必責備自己。就這樣,進行一分鐘,一分鐘以後,睜開眼睛,重新看看自己周圍的景象。

一分鐘禪修的操作方法非常簡單,如果我們長期堅持下去,它就能幫助我們一點點地擺脫那些消極情緒。

02

通過一分鐘禪修,我們可以看到正念禪修對我們的益處。本書作者告訴我們,正念禪修是不加批評的觀察,需要修煉者對自身的寬容和接納。

比如說,當我們工作了一天,但還有許多任務沒有完成,此時可能會感到很焦慮。很多人會批評自己辦事效率低,結果越是進行自我批評,就越是焦慮。

而正念禪修告訴我們,不要對自己過分苛刻,要學會將這一切都看成是天空上的烏雲,我們只需要靜靜地觀察就好了。

正念禪修具體有哪些好處呢?

第一:正念禪修使人快樂。

無數心理學研究表明,經常從事禪修訓練的人,比一般人快樂,他們更有滿足感。他們不再批評和否定自己,而是更加自信。

第二:經常從事禪修訓練的人,憂慮、抑鬱和狂躁等消極情緒都會減少。

參加正念禪修的人對自己更寬容、更接納。這樣的人很容易滿足,那麼消極情緒自然就會少很多。同時,隨著人們的情緒越來越積極,他們的記憶力會逐漸增強,反應時間縮短,精神和身體活力會得到提高。

第三:經常從事正念禪修訓練的人,具有更好和更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一個人能夠接納和包容自己,那麼他也會慢慢地接納和包容其他人。這樣的人有更好的人緣,也更會處理人際關係。

雖然正念禪修有這麼多好處,但是很多人還是會對正念禪修持懷疑態度。原因在於,很多人總是把禪修看得很神秘,認為禪修是一種無法解釋的現象,就像宗教一樣。為了消除人們對禪修的神秘感,書中給出了一些對正念禪修的解釋。

第一點:正念禪修並非宗教。

正念禪修只是一種精神訓練的方法。雖然,很多從事禪修訓練的人是宗教信徒,但是還有很多修煉者是無神論者和不可知論者。也就是說,很多從事禪修訓練的人都是普通人。

第二點:正念禪修不一定非要盤腿坐在地板上。

正念禪修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雖然很多進行正念禪修的人,都是坐在椅子上訓練的。但是,你要是想在走路、乘坐公交車或者火車時進行訓練,也都是可以的。

第三點:雖然正念禪修需要一定的耐力和毅力,但它不會耗費你大量的時間。

其實,在練習的過程中,很多人很快就會發現,正念禪修緩解了時間對他們造成的壓力。

第四點:正念禪修並不複雜,而且沒有「成敗」之分。

正念禪修就是活在當下、認可自己。正念禪修不在乎我們是否成功,它只關注我們當下的感受。它讓我們更寬容、更接納自己。

第五點:正念禪修不會讓我們的思想僵化,不會阻止我們追求重要的職業或者生活目標。

也就是說,正念禪修不會誤導我們,不會讓我們接受那些我們無法接受的事情。它是幫助我們以更清晰的方式認識世界,這樣我們就可以採取更加明智和更加深思熟慮的行動,來改變那些需要改變的事情。

作者在書中總結道:「正念禪修有助於培養一種深刻和寬容的認知,讓你更好地評估自己的目標,確定實現最大價值的最佳行動路線。」

03

很多人不了解,為什麼人們有時候會否定自己。我們先來看一看露西的故事,然後再回答這個問題。

露西是一家服裝連鎖店的優秀採購員。下午三點,露西坐在窗邊茫然地注視著窗外,她情緒壓抑、疲憊不堪,看上去十分沮喪。

露西問自己:為什麼這個項目進行不下去了呢?為什麼我無法做出正確的決定?我到底怎麼了?我實在太累了……

露西不停地以這種方式批評和折磨著自己,一連串的問題下來,露西被擊垮了。其實,露西本來想從問題中尋找答案,讓自己得到解脫和釋放,結果糟糕的情緒越積越多,最後產生了惡性循環,讓她變得更加焦慮。

通過露西的故事,我們發現情緒可以引導我們的思想

事實上,短暫的哀傷情緒可以自行強化,影響我們看待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並產生更加哀傷的思想。比如露西,她所負責的項目遇到了瓶頸,暫時做不下去了,因此她的壓力很大。

壓力讓露西不得不思考,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為了弄清楚原因,她問的問題越來越多,最後她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於是,她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

其實,露西從十幾歲開始,就不斷遭受到心理衝擊。17歲時,露西的父母離異了,家裡的住宅被賣掉之後,她不得不住在狹小的公寓裡。那個時候的露西,表現得相當堅強。她努力學習,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最讓露西自豪的,就是她有較強的能力。所以,工作的問題如果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引起的,那麼對露西來說,簡直就是致命的打擊。

正念禪修告訴我們,不要做批判,只需要感受當下就好。

露西因為糟糕的情緒,產生了許多消極的想法。其實,她只要觀察自己,全神貫注地觀察自己,就會發現,原來自己只是很疲憊,需要時間來休息。

作者告訴我們,緊張、哀傷和疲憊都是無法解決的「問題」。它們都是人們共有的情感,只是反映了我們精神和身體的狀態。所以,我們只能感受,而無法解決它們。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一旦我們感受到這些狀態時,也就是說我們承認自己此時很緊張、很哀傷、很疲憊,與此同時,放棄解釋或者消除這些情緒的欲望,那麼這些糟糕的情緒就會像春天早晨的薄霧那樣,自行消散。

轉變認識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在正念禪修的過程中,我們會更加客觀地看待這個世界。

毫無疑問,正念禪修可以幫助我們轉變認識,讓我們關注當下、接納當下,以一種更加和藹的心態看待我們面臨的困境。

既然正念禪修的力量這麼大,那麼我們該如何開啟正念禪修的練習呢?請讓我們期待下一期的解讀。

相關焦點

  • 正念禪修:美好的東西總是毫不費力,你值得體驗輕而易舉的富足
    每一件事的發生都不是無緣無故的,我才意識到,年初開始嘗試學素描,原來這就是潛意識的指引,它知道我內心的渴望和需求,雖然沒有馬上奏效立竿見影,但這就是未來的方向。就像我很多年前看了《正念禪修》這本書一樣,那時的我也不會想到,五六年後的現在,我又再次拿起這本書,重新閱讀,就跟沒看過一樣。
  • 《正念的奇蹟》:生活處處要禪修
    閱讀提示:這是一行禪師最不可錯過的一本經典,寫給每一個不想渾渾噩噩過日子的人,告訴你,禪修不在他方的深山裡,而是在你每天的生活中。所以,如果艾倫真的想擁有「無限的時間『,他就必須在和喬伊一起學習時,對「這是我的時間」保持清醒認知。可是人們不可避免地會在這樣的時間裡被其他事物分心。所以,如果想真正保持清楚的覺知(從現在開始,我將用「正念」這個詞來指稱『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就要即放慢在生活中開始修習,而不只是在修時。當你行走在通往鄉間的小路上,你就可以修習正念。
  • 康菲爾德:正念禪修結合心理學自我療愈的踐行者
    當我站在講臺上看到近兩千名的聽眾時,我感到好奇,是什麼吸引了這麼多人參加這場為期三天的聚會?是因為需要找到一條智慧之路以應對現代生活中極其普遍的衝突、壓力和疲憊不堪?還是因為渴求一種心理學把精神面和人類至高的潛能納入其治療方式中?還是因為希望找到一條安神寬心的捷徑?
  • 當我們說正念禪修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
    我們練習正念的禪修,首先需要清楚的知道我們正在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就像開始一項重要的計劃一樣,我們需要理解計劃背後的創意和根本理念。我們同樣需要這樣開始禪修,我們需要對什麼是正念禪修有一個正確的信息和正確的理解。
  • 禪修—四川都江堰市天國寺舉行內觀禪修活動
    四川都江堰市天國寺舉行內觀禪修活動宏開法師(中)為大家介紹alex禪師(右)禪修活動現場佛教在線四川訊 2014年6月21日晚7時,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墨西哥籍內觀禪師alex(明賢)禪師在翻譯李曉青居士的陪同下到成都都江堰市天國寺參加內觀禪修活動
  • 覺性科學與正念禪修的異同
    問 :覺性科學101層級的基本禪修方法「覺察」,和美國現在流行的Mindfulness(正念)是否一樣?為什麼用「覺察」而不用「正念」這兩個字?答:正念是一個很好的佛門常用名詞。我們沒有用「正念」,主要有三個原因:一、當我們一聽到「正」,就會想到是相對於「不正」。而實際上,覺察禪修,只是簡單的覺察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的活動。意思是我們只需覺察到,也就是說知道、注意到、留意到我們六識的運作即就可以了,不必分析正不正。禪修方法沒有所謂正不正,只有覺和不知不覺。
  • 正念動中禪——時時都可以禪修
    由於我們整天都在動,我們時時都可以禪修,因此,沒有理由找藉口說:「我太忙了,我沒有時間禪修。」培養覺性在生活中這對夫婦就跟隨佛陀出家修行,並且證得了聖者的果位。至於他們的女兒,後來則成為優填國王的三位王妃之一,稱做摩希提利王妃,但是她對佛陀的拒絕,始終懷恨在心。
  • 上海禪修班---眾舍正念禪修,企業的「精神福利」
    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快,人們面臨的生活、事業壓力越來越大,幸福感不斷降低。而對企業來說,員工的心理健康會直接影響、削弱企業的競爭力,改善員工的心理健康漸漸成為企業的「頭等大事」。正念禪修是基於身心,是一種幫助人們管理思想和感受的精神訓練法。
  • 北京正念禪修專業機構
    【E獲客】北京正念禪修專業機構,呼吸有四種狀態:風、喘、氣、息。何為風相?鼻子的呼吸,空氣出入會發出聲音。何為喘相?雖然不會發出聲音,但是氣息出入時結滯不通暢。何為氣相?雖然氣息沒有聲音也不結滯,但是呼吸粗大,不夠細微。何為息相?
  • 《正念小孩》|美麗人生,一路相隨
    這兩本書,一個告訴了我們可主宰人生的古老的黃金法則,一個告訴了我們只要用好「我愛你、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四句話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不得不說,這些都太過籠統,甚至很多人讀完全書只看到了它們的意義,卻很難去總結如何更好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好在今天,我們等來了另一本書——《正念小孩》。這是一本閱讀齡、適用齡跨度達100歲的書,是一本4-104歲的人都可讀的書。
  • 賈伯斯的正念與我執 未完成的禪修之旅
    鈴木俊隆是舊金山禪宗中心的奠基人,這本書由他的學生特魯迪。狄克遜(Trudy Dixon)根據他平時的話語收集而成,是很受歡迎的禪宗修煉入門書。與當時流行的禪宗教學不同,鈴木俊隆不強調所謂的開悟,而是強調在緩慢、持續的心靈修行過程中不應該有得失心,不要希望下一刻便能坐在蒲團上獲得改變你人生的頓悟。他甚至公開表示,自己都還沒有開悟,對於一位知名的禪宗師傅來說,這是很大膽的表述。
  • 讀《蘋果禪》和聽《蘋果禪》,學習生活中禪修
    上個月買了一本一行禪師的《蘋果禪》,看了後感覺很生活化,原來禪在生活中是這麼簡單,在禪修中享受生活,享受健康,有人把他當作減肥也沒錯。第三章 你吃了什麼,你的生命就是什麼樣第四章 正念幫助我們止息痛苦第二篇 正念行動計劃點滴間的改變,也正是我們創造積極生活的機會。把那些瑣碎無聊的事變成滋養心性,找回快樂的機會,通過長期的正念練習,使自己的身心健康、愉悅。
  • 治療你和孩子的焦慮,來看看這本書吧
    《正念小孩》這本書就是通過教給我們進行正念練習,提升自己的注意力,收穫平靜和內在力量,找到真正的自己,從而減少焦慮。這本書榮獲了美國堤利威格玩具&傳媒獎家長最喜愛產品獎、獨立出版商圖書獎銀獎。並且在美國亞馬遜的銷售排名長期遠超其他正念養育類圖書,獲得眾多讀者的五星好評。
  • 學佛人該如何修習正念和覺性,讓它越來越穩定?
    正念的力量主持人尹巖:我們如何修習正念和覺性,讓它越來越穩定?如孝法師:「為什麼我們的正念和覺性如此飄零和不可琢磨呢?主要是慣性的力量。每一天都有紛紛擾擾的信息湧來,各種知識、各類人事與感官的刺激。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方向,用佛法和願力時刻提起正念和覺性。這就是生死的道心。「我們觀察人生,生到死之間,什麼是最後的收穫?
  • 《禪修課之一:禪修指引》——做自己的主人
    ISBN: 978-7-5443-4911-6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焦諦卡禪師1997年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禪修中心所講的毗婆舍那禪(觀禪)整理而成。焦諦卡禪師從自身培養內觀智慧的經驗著手,以簡單活潑的語言從禪修前的準備、禪修的基礎和技巧,到最後證得涅槃的整個過程作了精闢的開示,仿佛為修行者提供了一幅簡單明了的禪修地圖。書中的這些敘述其實是作者經驗的直接流露,表達了他對生命的深邃體驗。書中提供了許多有用的修行方法,以及切實的禪修指導,使初學者更深入理解自己的修行,從而開啟智慧的禪修之旅。
  • 《時代》周刊上的僧人:將正念帶給全世界的一行禪師為何放棄治療
    在他那近百部著作中,時常能看到他以智慧的語言,向人們分享正念生活的藝術。2014 年,一行禪師因嚴重腦出血後送醫後,一直住在法國梅村休養及定期接受治療。據美國《時代》周刊2019年1月24日的報導,92 歲的一行禪師近來已拒絕治療,並回到他 16 歲時出家的地方——越南順化的歸原寺,等待從自身的生死輪迴中解脫。
  • 北京正念禪修成功案例
    【E獲客】北京正念禪修成功案例,禪修也是佛學中解決抑鬱症的一個重要方法。就像我們從食物中吸收營養,可以使身體健康一樣,從禪悅當中,也可以提煉出精神必需的營養,以保持精神的強大與靈動。其次是要「樹般若見」,以正念來思惟一切諸法的真實之相,也就是說一切都是因此心而生起。
  • 正念禪修之旅,不僅在於尋找新的風景,更在於擁有嶄新的視野
    但前提是,你必須完全理解它的意義,徹底信任它的力量,它才有可能發揮它最大的效果,幫助你提升你的生活品質。 所以,我感覺有必要在進入八周練習之前,再分享一個很重要的思維模式理念,悟透了理念,後面的練習其實很簡單,你怎麼做都可以,你還可以自己演化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這個理念就是,正念禪修和常規大腦運作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
  • 《正念的奇蹟》:快節奏的今天,你需要一個專注當下的正念
    談到「正念」,我們不由自主會和佛教禪修聯繫在一起,認為正念離我們很遙遠。但當我嘗試使用正念時,會感受到一種專注當下的力量,會讓自己心氣平和。相反,我們沒有保持正念的時候,我們會被欲望折磨,被心事煩擾,被他人掌控,被情緒左右,那種痛苦的感受,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正念」這個概念最初源於佛教禪修,是從坐禪、冥想等發展而來。
  • 正念禪修困境探索練習:那些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讓你更強大
    她剛剛才恢復信心,準備迎接更多的生活挑戰,沒想到生活再次被打亂,她需要再次住院化療。 她是一名禪修指導教師,她準備帶領大家上完最後一堂課,然後開始面對自己的病痛。她在她的著作《活在當下》中,以樸素而令人心痛的筆觸地描述了自己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光。她的故事讓我想起前陣子我看的另外一本書,《此生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