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與和諧辯證思想,其內涵博大精深,內容包羅萬象,是一部闡述天地世間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哲學著作。
我們追溯古人對《易經》的評價,發現有兩個代表性的看法。
初唐宰相虞世南說:「不學易不可為將相。」「將相」就是將軍、宰相。
藥聖孫思邈說:「不學易不足以言太醫。」「太醫」是古代醫術最高者的稱謂。可見,在軍事、政治、醫學三個不同領域,都把《易經》當作最高學問。
近代,科學家錢學森把《周易》稱為「科學的經典」。
日本明治維新時組閣的原則是:「不知《易》者,不得入閣。」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承認他的正反合辯證邏輯定律來自《周易》的啟發。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周易》,很有幫助。
因此人們都說,讀懂了《周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讀懂悟透《易經》這3條「天機」,好運自會來臨
1、一陰一陽謂之道。——《周易·繫辭上》
陰陽之說是中國古代一個簡樸而博大的哲學,世間萬事萬物都存在著正反兩個面,達到了某種對立統一平衡,便衍生出了道。
比如說,世間有男人,也有女人;有白天,也有黑夜;有君子,也有小人;
有成功,也有失敗;有出生,也有死亡;有剛強,也有陰柔;有興盛,必然也有衰亡等等。
當我們正在經歷大失敗,便可預知大成功就在未來,人生必然是否極泰來;
當我們性格過於剛強,或者過於柔靡,也可得知自己偏離了「道」,容易招災惹禍。
當我們明白了道是「陰陽平衡」構成後,便會更加豁達樂觀地看待人生。
若能用《易經》中的這條大智慧去反思萬事萬物,則可以使得許多問題迎刃而解,人生也會不再平庸!
2、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繫辭下》
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地發展。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因此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修煉」。如何修煉呢?
《易經》告訴我們一個字「變」,在變化中去準求「陰陽平衡」,便可以使得我們永遠處於不敗之地。
人挪活,樹挪死!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努力改變,改正錯誤,克服了自身弱點,也能真正站起來,重新達到一種新的平衡,使得自己整體實力上了一個臺階。
當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便會始終積極樂觀地看待人生。如果我們現在正在經歷大挫折,那麼未來將會有大成功等待著我們,因為道的負數有多大,道的正數就有多麼大。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象傳上》
這句話則為我們指明了正確的方法論如何做人做事,才能合乎天道之道!
第一步,我們要發憤圖強,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平時勤奮努力,打好基礎,遇到困難和挫折了,我們也要勇敢面對。
第二步,做人要厚德友善,學習「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格局與氣魄,包容萬事萬物,最終我們才能以德服人厚德載物。
《周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更是解決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
《易經》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
用64個卦象揭示了宇宙萬事萬物發展的規律。每一卦都包含了事物發展的一種規律。它不是只對應一件事情,而是對應一類事情。
其中每個卦每個爻都對應了三個點,第一這個時空點好還是不好,第二你應該怎麼做,第三結果怎麼樣。
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又或者是家庭財富,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易經正是我們人生哲理的老師,告訴我們如何過的安穩快樂,遇到困難告訴我們如何化解,起到了趨吉避兇的作用,所以是十分有必要去學習的。
經常聽到周圍的一些朋友說:易經都是文言文看不懂,理解起來也很困難,根本不知道應用到生活當中等等。如果大家想讀,還是建議去讀一些帶有白話文譯文版的《易經》。
這本《圖解易經》通俗易懂,採用圖解的方式,精彩的圖片,深入的解析,讓書中的內容變得生動、簡單起來。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易經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
一本僅需要56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變得更加智慧,好運不斷!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