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骨——當代寫意人物畫名家邀請展在京舉行

2020-12-09 騰訊網

展覽海報

2016年3月12日下午《中國風骨》當代寫意人物畫名家邀請展在北京李可染畫院隆重舉辦。此次展覽是2016年初春中國畫壇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中國風骨是中國畫的精髓,展覽圍繞主題文脈進行梳理,顯示了充分的學術高度,獲得了到場嘉賓的高度讚揚。可以說《中國風骨》當代寫意人物畫名家邀請展是一場高品質的人物畫展,展示了今天中國寫意人物畫創作的高水平,參加展覽的十八位寫意人物畫名家韓羽、季酉辰、楊春華、徐樂樂、範揚、胡石、李學明、江雲祥、宋唯源、何士揚、陳子、李桐、林海種、崔海、劉明波、朱雅梅、馬駿、範治斌從各自不同的心性出發,表達了寫意人物畫創作的理解。

參展藝術家合影

展覽得到學術界高度評價。認為這是與以往展覽不同的展覽,從筆墨寫意性對人物畫創作進行探討,是對中國式審美創作的深度思考。作為主辦方的竹軒雅集和中國畫藝術年鑑長期致力於傳統中國畫的推廣與宣傳,對中國畫筆墨的不斷弘揚明確了他們的策展主題。

展覽現場:

參展藝術家介紹:

韓羽

1931年生,山東聊城人。1948年參加工作,先後從事美術編輯、創作、教學。現已離休。原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河北省政協常委,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出版《中國漫畫書系·韓羽卷》、《韓羽畫集》、《韓羽文集》、《韓羽雜文自選集》等。獲中國漫畫金猴獎榮譽獎、魯迅文學獎。擔任人物造型設計之動畫片《三個和尚》獲文化部獎、電影金雞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韓羽作品

藝術即是誇張。繪畫的誇張是藉助於變形。語言的誇張,是藉助於比喻。其實誇張變形並非為藝術家所獨擅,它實是普遍存在於人們日常生活之中。比如「情人眼裡出西施」,本不是西施,可在情人眼中成了西施,這不是「變形」?

評論:韓羽喜歡誇張,他誇張變形的繪畫顯示他樂觀幽默的性情,那種生命喜悅的筆墨時時感染著觀者。

季酉辰

號北魚,1945年生,河北寧晉人。1968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美術系。1985年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2005年被聘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陳綬祥藝術教育工作室客座教授。曾任河北美術出版社編審。河北美術家協會當代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河北省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

季酉辰作品

繪畫需要筆墨技法去完成,筆墨技法需要心性去作用,心性體驗需要反覆實踐去積累。筆墨技法者,「乃心運也」,它成於內心,又發自於內心。筆墨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筆墨形式,運用筆墨將精神注入形式的訣竅才是筆墨的真正內涵。

評論:季酉辰繪畫具有很強的現代性,那種忘我忘法忘形的體驗,讓他不為形式所累,而能瞭然一片生機,顯示出「心淡若無」的精神境界。

楊春華

1953年生於南京,祖籍浙江溫州。1976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版畫專業。198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研究生班。現為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委員、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

楊春華作品

每個人都有一幅美女圖卷,就如是在等待著美好,我喜歡以筆墨丹青揮灑寫意那心中的飄飄而來的美人們,亦享受著在陽光下有花香清音,聞道脂粉珠翠環之感動。

評論:楊春華用筆酣暢率性,看她作畫,那寫的感覺尤為過癮。寫意在她出筆入筆間便形成了。美人的安然喜悅不覺於紙上,燦然生輝。

徐樂樂

1955年6月生於南京。1978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1978年進江蘇省國畫院至今。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文化部優秀專家。

徐樂樂作品

追求細緻、精密是我的天性。但是,年歲不饒人,眼睛已趨老花,仍一心向細,真是和大自然開玩笑。想起陳老蓮的線條,年輕時方硬,中晚年則圓柔,是否有什麼暗合,不得而知。技巧可以努力,畫面是否達到理想的境界,全看造化。

評論:徐樂樂傳神的線條,彰顯出人物的神韻。即使寫意,也能精微地讓人慨嘆。準確地把握戲劇性使得她的繪畫在細節上與眾不同。

範揚

1955年1月生於香港,祖籍江蘇南通。1972年入南通市工藝美術研究所。1982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曾任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中國國家畫院博士後導師,兼任南京書畫院院長、金陵美術館館長,文化部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範揚作品

人物畫沒有找尋形的能力,基本上畫不好。沒有形就無從談到神。但是有形無神也不行,就像沒有主心骨是站不住的,這時人物的精神就體現不出來。筆墨一定要真誠而精妙,筆與筆的銜接,都能要滲透、交錯、細節的講究,這才能透出畫家境界。

評論:範揚人物有雄逸之氣,筆墨灑落,意態生動,他用中國畫的線描設色的形式表現當代的生活,可謂與時俱進。

胡石

1957年生,1980年畢業於山東輕工美術學校,供職於臨沂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新文人畫重要畫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參加歷屆「新文人畫展—暨學術研討會」,出版畫集數十種。

胡石作品

所謂寫意,當是觀物取象,望象生意,意即出借筆墨揮灑於瞬間。

評論:胡石筆墨頗有感染力,鮮活的韻致,油然紙上。大道至簡是很難的路途,但在這條路上,胡石已經走出自己的風格。

何士揚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學博士。現任中國美術學院藝術鑑藏系主任、藝術鑑藏研究所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何士揚作品

對於傳統中國畫而言,筆法即造型,造型即筆法。人物、山水、花鳥的立意和品鑑學理是一致的,只是人物畫要求以形寫「神」更難一些。

評論:何士揚繪畫中生命與自然和諧的意境,是他入古出古的心境體現,其間的一點一划、一勾一勒都流露出他本真、好古、暢達的性情。

李學明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

李學明作品

中國畫裡是極重視書寫的,書寫是中國畫的靈魂和命脈,書寫的高度決定了中國畫的品格與境界。書寫是畫家一生的課題,可謂「一生一畫」,「一畫一生」,一生就是修煉的「一畫」。所以清人沈宗騫說,「從事筆墨模初者,初十年但得略識筆墨性情,又十年而規模粗備,又十年而神理少得,三十年後乃可幾於變化」。只有經過幾十年的硯田生涯,才知此言說得真實不虛。

評論:李學明繪畫中看得出他追求古意的精神,信筆揮灑中,有著他況味人生、感受自然的心靈跡化。筆墨與人物的狀態與畫面的表達是統一的,它們處在一種自在放鬆的世界裡,它們的古意也不自覺的袒露出來。

江雲祥

1957年2月,出生於江蘇宜興。師從吳冠南先生,結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陳綬祥藝術教育工作室。中國書畫院國畫系主任。

江雲祥作品

在中國畫中,筆墨是宗教;線條是上帝。大寫意不求形似而求象外之意。繪畫需要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心靈之境,是繪畫藝術的最高境界。

評論:江雲祥的大寫意人物畫完全是自我心性表露,他的人物超越形的束縛,那種散淡閒寂是他虛靜之心的表象,筆下人物都若在頓悟中相忘以生。

宋唯源(唯原、筱明)字胤儒

1957年生於北京。1980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師從葉淺予、李可染、李苦禪、蔣兆和等眾多藝術大師,獲文學學士學位,1984年留校。其對國畫之人物、山水、花鳥、書法、篆刻、詩詞、古書法、國畫鑑定等方面均有較高造詣,並精研古琴、京劇。1993年,英國劍橋大學《世界名人錄》入典名人。2009年宋唯源為張藝謀鳥巢版《圖蘭朵》繪製國畫背景圖。其繪畫才能得到日本著名藝術大師加山又造的高度評價。自1991年起,宋唯源先生開始海外講學遊歷十年,對中西方繪畫進行了深入系統研究。2001年回國後,倡導中國繪畫「血脈純正」,沿續著一條純粹國畫氣派的路線不斷思索與創作,在書法、題跋、詩詞、繪畫等方面做了完美體現,從而逐步奠定了在當今國畫壇的地位。宋唯源先生現為清華大學創作基地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國畫院客座教授,天津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榮寶齋畫院客座教授,中國書法、國畫藝術創作基地國畫藝委會委員。

宋唯源作品

中國畫不管是工筆還是寫意,都講究書寫性。寫意性有三種特點需要強調,其一,寫意性的思維模式和觀察方法更為主觀,甚至不需要寫生。當觀察方法發生變化,造型也隨之發生變化。。其二書法用筆在寫意繪畫中,用線的感覺就會有更大的張力。其三水與墨與紙之間的之間的關係達到和諧時,筆法墨法自然會發生變化。

評論:宋唯源對於傳統本質的認知是清醒的,寫意性的物象更像是從心裡長出來的。這樣的主觀若成立的化,中國畫心裡空間應該有一個更大的範圍。

陳子

中國福建惠安人, 80年代先後在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美術系進修,2002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重彩高研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中國美協中國重彩畫研究會理事,福建省畫院專職畫家,一級美術師。現居北京。

陳子作品

寫意的「寫」字,直接把作者的真性情暴露無疑。畫如其人,想裝都不成。「意」字就是你的學養修為品格,只有不懈的努力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才能寫出高品格的自己。

評論:陳子繪畫不斷地在「工」中尋找一種「寫」的精準。「工」需要精準,「寫」更需要。她最近的繪畫顯然在「寫」中找尋一種自在閒散,頂著花花朵朵的姑娘們,不在乎旁人的目光,幸福已然隱秘在絢爛的色澤中。

李桐

別名李彤,籍貫福建永春。1967年生於浙江杭州。 1990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人物專業。2011年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中國畫創作實踐與理論研究博士,師從吳山明、任道斌教授。現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

李桐作品

傳統是一種活潑潑的歷史傳承體系。對它的繼承也是多元的。比如佛造像,更能打開人的胸懷,給人更多的想像。在越來越書寫的過程中,空間的用筆次序;設色的用筆力度皆是對人物狀態一氣呵成的具體的描繪方法。

評論:李桐人物精妙在他的悠長的有著古典舞美感的線條上,它們行與行之間,起筆落筆間之間有著婉約的默契,這樣賦有神採的線條讓他整個畫面詩意靈動。

林海鍾

號林泉閣主人、臥霞山人,1968年生於杭州,祖籍福建永春。1980年學山水畫。1986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國畫山水專業。1990年攻讀國畫山水專業碩士。1993年留校任教,1997—1999年任中國美術學院國畫山水教研室主任。2000—2004年攻讀美術學山水專業博士。現為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山水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畫系綜合專業工作室主任。

林海鍾作品

人物以神韻為第一,神韻歸乎用筆,用筆與形相合,神形兼備,為佳,餘平素少畫人物,不為形,只為筆墨。

評論:海鍾筆下鍾馗,單看筆墨,即有磅礴之象。而看原作,就是不大的小品。倒是小人物生出浩瀚之力。

崔海

1965年生於河北省,1989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美術系。出版有《當代中國山水畫新篇章——關注崔海》、《崔海水墨作品集》、《當代優秀中國畫家——崔海卷》、《中國畫23家——崔海卷》、《藝術在中國——崔海》、《06中國畫年鑑——崔海卷》、《桃花十裡》、《當代中國畫名家——崔海》、《名家刻壺——崔海卷》、《一晌貪歡——崔海作品集》、《多大點事》等作品集。

崔海作品

繪畫是藉助形式表達一種自我的認識。好的繪畫沒有技巧的賣弄,天性本真又充滿生機趣味。繪畫永遠是在表現繪者內心的本質。像關良、齊白石的人物畫更是一種天性的表白。

評論:崔海的人物和山水一樣,他北方的樸拙之氣像極了那裡種地的農民,泛著濃濃的地道的氣息。

劉明波

號一缽山人,齋號見山堂,1989年畢業於臨沂藝術學校,1997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2001年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課程班。2008年畢業於廣西藝術學院獲碩士學位,並任教於廣西大學藝術學院。現任山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助理,美術學系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劉明波作品

傳統筆墨,目的不是放在人物畫本身上,而是借筆墨寫心的的一個實踐。見物寫心,以最少的語言畫出最豐富的內容。中國畫在寫的過程中,完成對毛筆的修煉,就像演話劇,一氣呵成。人物畫創作也是一氣呵成。不管是筆性還是心性。都會反映在畫面上的。

評論:明波人物的筆墨是和他的山水空間交融在一起的筆墨,它們以形式節奏的快慢頓挫形成了更新更和諧的節奏。

朱雅梅

1969年生於江蘇徐州,籍貫天津。1989年畢業於華僑大學藝術系中國畫山水專業。現為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其作品曾參加第二屆、第三屆全國山水畫展並獲獎,中國藝術大展——當代水墨畫展,中國當代傑出中青年國畫新作展,中國藝術雙年展,21世紀中國藝術家年度邀請展、今日中國美術大展、自然與人——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畫展等展覽。並在臺灣、上海等地舉辦朱振庚、朱雅梅父女聯展。其作品被收錄於《中國當代美術家圖鑑》、《中國大陸中青代畫家百人傳》、《世紀之交女性繪畫走勢》、《中國當代畫家圖典——山水卷》、《今日中國美術圖卷》等,出版有《中國畫23家——朱雅梅卷》、《中國畫名家——朱雅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劉海粟美術館、隨緣藝術基金會等美術機構收藏。

朱雅梅作品

寫意的感覺是一種自覺的選擇,那種活潑潑生動鮮活的東西,有時就是落筆時與紙與墨與水的霎時交融。筆下去合著墨色,還有一股小心翼翼的勁拎著,在紙上的暈澤,那種意外,是寫意的神奇。那是一種天生的熱愛與歡喜。

評論:雅梅從民間藝術、壁畫藝術中獲得啟迪,這讓她的繪畫看起來味道十足。中國畫講究味道,雅梅以這樣的味道,畫出了她的神韻。

馬駿

1975年生於天津。1998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在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任教。

馬駿作品

中國畫的最高境界是具有鮮活生命力的美感的再現。洋溢著生命力,繪畫才有真滋味,筆底下才能流淌出生動的筆性。對於繪畫本體性的關注始終是重要的。

評論:馬駿繪畫的淡逸超遠,總是給人一種清新自然。對於人性的本質來說,越質樸的東西往往越永恆。那種蕭散無欲的狀態,其實是最簡單的永恆。

治斌

1972年12月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1995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中國畫專業,獲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中國人物畫工作室,獲碩士學位。2013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獲博士學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執教於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美術系。

範治斌作品

中國畫一落筆就是抽象的,抽象的美體現在筆性上,形成線的、墨色的美感,應該儘可能釋放水、墨、紙交融在一起所產生的水墨淋漓、空靈之感,用自我的最大的才能發揮宣紙的最大的魅力。

評論:正如範治斌所說,他在盡力體察筆入紙的剎那所感受的筆性的魅力。他用筆微妙處亦盡寫之意。他更善於營造畫面的氛圍,從而達到蕭散、空遠的美學意境。

相關焦點

  • 2019全國當代現實題材水墨人物畫名家學術邀請展開幕
    5月18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中國文聯美術中心活動管理處技術指導,北京畫院、江蘇省國畫院學術支持,蘇州高新區管委會、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的首屆「太湖之春」2019全國當代現實題材水墨人物畫名家學術邀請展,在蘇州高新區國畫院隆重啟幕。
  • 「當代藝術名家創作邀請展·馬國強2020新作展」開幕
    5月30日上午,「當代藝術名家創作邀請展·馬國強2020新作展」在河南博物院東配樓二樓展廳開幕。展出作品「當代藝術名家創作邀請展」由河南博物院和中國建設銀行博物館主題銀行聯合主辦,本次展覽為首展,共展出馬國強先生近年來特別是在
  • 「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在滬舉辦
    2020年12月15日,「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開幕。展覽作品除丁立人、謝春彥、陳九、季平、朱剛、顧村言、徐旭峰等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戲曲人物畫作品外,還特別邀請藝術顧問、國家一級演員、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與崑曲名家計鎮華同時展出作品。
  • 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暨大井藝術館開館典禮河北舉行
    原標題: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暨大井藝術館開館典禮河北舉行5月20日上午,由河北省美術家協會主辦、北京大井文化有限公司大井藝術館承辦的「翰墨燕趙情——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暨大井藝術館開館典禮」在河北燕郊隆重舉行。
  • 福建省畫院舉辦「立形聚神」——全國水墨人物畫名家學術邀請展
    ,當代水墨人物畫已與古代的水墨人物畫形態有了很大的區別。水墨人物畫是相對於工筆人物畫而言的,其審美落腳點在筆法與墨法的筆墨結構上,意在中國寫意精神的呈現,重在心象的營構與主觀精神的表達,它承載著創作者的情感與心性,傳達著創作者的生命意識與審美意趣的思維方式。特別是在「文人畫"的精神催化下,這種寫意的氣象就體現得更為淋漓盡致了。
  • 北方的精神-京津水彩名家作品邀請展研討會舉行
    >北方的精神-京津水彩名家作品邀請展研討會在濱海美術館舉行展覽匯集了京、津兩地27位水彩名家的91幅力作。展覽注重作品的學術性、藝術性,展現了水彩畫藝術語言的豐富性和時代性,表達了兩地藝術家在美術作品創作中的思考與追求。
  • 書畫獻禮·致敬祖國——當代人物畫名家姜耀南
    姜耀南擅長人物畫,是我國當代最具實力的人物畫家之一,與範揚,馬海方,王西京並稱四大家,中國人物畫徐蔣體系傳承人。,《中國當代名家畫集/姜耀南》等多部連環畫及畫集,畫冊.作品<歧路亡羊>,<荊山遺韻> 入選第七.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集貿市場圖>獲全國群星獎,<故事〉>獲中國西部大地情全國中國畫大展優秀獎,<老班子〉獲第六屆全國工筆畫大展優秀獎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 中國當代藝術名家——郭東健
    現為中國美協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福建省畫院執行院長(法人代表)。作品先後入選全國第七、八屆美展,全國首屆中國畫展,首屆、第二屆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第二屆全國畫院雙年展等。曾獲全國第七屆美展銅獎。
  • 新寫意主義——第二屆中國當代藝術名家邀請展在崔振寬美術館啟幕
    由西安崔振寬美術館、水墨長安藝術博物館主辦的第二屆新寫意主義——中國當代藝術名家邀請展於2020——第一屆中國當代藝術名家邀請展。在前期的工作中,劉先生為我們的美術事業,特別是大家熱愛關注的新寫意主義藝術的探索與研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前期在各位藝術家關心支持和積極的準備下,藝術家們提供了重量級的作品,讓人感動。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今天第二屆中國當代名家藝術展得以開幕,請允許我代表陝西省美術家協會為展覽付出辛勤勞動的各位藝術家,理論家和工作人員表示敬意和感謝。
  • 「首屆當代中國人物畫邀請展」徵稿通知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何家英 先生的題字 「愛慕•時尚麗人——首屆當代中國人物畫邀請展」(簡稱「愛慕•時尚麗人展」) 由《時尚》雜誌社與北京愛慕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愛慕文化」)聯合主辦,華夏風尚(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華夏風尚」)獨家承辦。
  • 程寶泓——當代中國人物畫名家水墨藝術品鑑
    2004年  《蠶花女 》 中南海懷仁堂 2004年  《惠風和暢》 廣州珠江賓館藏 2006年  《比利時首相像》 外交國禮 2008年  《火把節之夜》 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藏 2016年  出版有《百年中國畫展名家精品系列-程寶泓專輯》、《程寶泓中國畫作品分析》、《程寶泓寫意人物畫藝術》、《中國畫名家冊頁 :程寶泓——
  • 展訊|人文意象—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
    1996年於北京舉辦個展2000年參加《2000年全國中國畫展》2001年參加《新時代中國畫展》2002年參加《第十五屆新人新作展》2002年參加《全國青年實力派畫家作品邀請展》2003年參加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的《2003年中國畫提名展》2004年參加《黃賓虹獎獲獎畫家作品展》、《第二屆中國人物畫展》紀念蔣兆和誕辰一百周年2007年參加「寫影寫意-名家名影名作當代藝術大展」2011年於廣東汕頭舉辦個展
  • 「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在滬展出
    12月15日,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中國戲曲人物畫研究會、SIVA朱剛戲曲人物畫工作室主辦,半畝園藝術品(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紅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開幕。
  • 範一冰——當代人物畫作品欣賞
    《都市祥雲》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新人新作展;在炎黃藝術館展出。 《夏日》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第二屆中國畫大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秋日的雲》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海潮杯」中國畫大展; 《都市風》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首屆中國寫意畫大展並獲獎;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 展覽預告 | 新寫意主義——第二屆中國當代藝術名家邀請展
    新寫意主義——第二屆中國當代藝術名家邀請展學術主持——第二屆中國當代藝術名家邀請展序關 於 「寫 意 主 義」文 / 劉驍純提出「寫意主義」這一概念的動機是為了國際對話,與歐美「表現主義」對話。表現性藝術更強調生命的直接宣洩,尤其是直面生命的苦難和悲劇性;寫意性藝術更強調生命對形而上精神的皈依,抒寫超曠意境和放逸情懷。大量藝術現象存在於兩極之間。表現性並不專屬於西方,寫意性亦不專屬於中國,在當代藝術中尤其如此。但中西藝術在傾向性和側重點上,又存在著極大的文化差異。
  • 大師作品將展 「寫意中國2010國畫邀請展」開幕
    現場最新娛樂新聞 9月28日,第12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寫意中國·中國國家畫院2010大寫意國畫邀請展」在上海浦東展覽館隆重開幕。此次展覽不僅展出了孫其峰、黃永玉、方增先、周韶華、韓羽、劉文西、袁運甫等當今畫壇多位德高望重老藝術家的作品,還匯聚了劉大為、王明明、馮遠、楊曉陽、郭全忠、龍瑞、卓鶴君、潘公凱、施大畏、韓碩、盧禹舜、張江舟、梁佔巖、田黎明、劉進安、唐勇力、周京新等中青年實力派名家的精品力作。
  • 當代人物畫名家鄧天平評傳丨工人物,擅寫實。錄百態,承擔當
    ——當代人物畫名家鄧天平評傳除工筆重彩外,天平工寫結合的現代人物特色更為明顯,2016年和2017年,天平兩次研修於國家畫院陳鈺銘水墨高研班,陳鈺銘先生精於水墨人物,這段學習使天平對中國人物畫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使得他對筆墨技法的運用更加成熟,其寫意人物結構準確,用筆靈活,最顯著的特點是他的用墨,他多以水墨作背景,筆墨恣意,或淡或濃,各得其所,主體人物,經此襯託,十分突出。
  • 知行墨境——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丨私享藝術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創作任務,作品《國共合作1924·廣州》被國家收藏;2010年,作品《先賢錄——齊白石》《先賢錄——康有為》應邀參加中國國家畫院主辦的「2010大寫意國畫邀請展」。1988年《美術》雜誌年專文《趙建成的兩個世界及價值判斷》報導介紹趙建成藝術,2011年《美術雜誌發表《人物畫的筆墨交響——趙建成人物畫散論》,對其藝術思想及創作進行了專題的研究和介紹。2011年《當代中國畫文脈研究·趙建成》卷出版發行。2014年《中國書畫》第一欄目「當代名家」專欄獨家推介。2016年出版《中華史詩美術大展作品集》。
  • 「寫意齊魯——翰林書院作品展」在京開展
    她說:「翰林書院以弘揚經典文化、傳播高雅藝術為宗旨,致力於創新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其更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為當代創造更大的文化、社會與經濟價值。」畫家李一風先生接受媒體採訪李一風先生的人物畫通達洗鍊、揮灑自如,筆墨簡潔而明快,樸素而純雅。既有儒之風骨,也有道之灑脫,還頗有釋之空靈,筆落紙上而意在畫外。
  • 展訊:時代讚歌·筆墨映像——中國當代油畫名家邀請展
    時代讚歌·筆墨映像——中國當代油畫名家學術邀請展主辦單位:中國農業大學、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當代油畫院承辦單位:朝營盛世文化發展(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同澤藝術館、崔國泰、董浩、鄭巍、黃卓君、池穎紅、劉勐、宋海增、楊光濤、田申、楊廷璽、徐文閣、雷洪連、陳玉山、常斌平、於生文、宋鴻筠、武立君、歐陽萩、秦鯤皓、洪浩昌、江浩、趙曉峰、楊金玲、徐明磊、雷洋、何曉娜、朱福利、劉路喜、劉洋、趙子越、慧馨(排名不分先後)「時代讚歌 筆墨映像——中國當代油畫名家邀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