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入佳境,特色木偶搶眼球!網友:所以霹靂布袋戲什麼時候上

2020-12-10 1905電影網

《木偶總動員》收視入佳境,特色木偶搶眼球!網友:所以霹靂布袋戲什麼時候上

《木偶總動員》自開播以來,引發了一陣木偶話題熱潮。在第二期,節目帶出了眾多各具特色的木偶,高達2.4米「明星」機器人的突襲、三代同堂大鬧「大名府」等等,而手指偶的表演更是看哭了很多觀眾。



(隆馬趣味播報「新聞」)

第三期登場的木偶也是一個比一個搶眼球,會「變臉」的木偶、有「腳氣」的許仙和白娘子、另類「海綿」寶寶,連「小兵張嘎」都來到了現場,還有黑暗中最亮的螢光舞。這些到底是什麼樣別出心裁的寶藏節目呢,悄悄地給你們劇透一下吧!

Part1:許仙白娘子再相遇,竟然紛紛感染了「腳氣」





在我們印象中,木偶通常都是靠「手」來表演,可是現在不僅有手,還有「腳」!苗族小夥子給我們帶來自創的「腳掌舞」刷新了我們對木偶表演方式的認知,鞠萍姐姐都直誇不容易,詹Sir還忍不住上臺露了一「腳」。

Part2:「東邊日出西邊雨」,杖頭木偶的臉說變就變




四川的「變臉」大家肯定不陌生,可從人的「大臉」轉到木偶的「小臉」,在下可是頭一回見。來自四川的杖頭木偶這次可就忙壞了,不僅要隨時「變臉」,還得跟著音樂一起尬舞,這技術難度怕是要上天!

Part3:惹哭了鞠萍姐姐的罪魁禍首,竟然是一堆紙



《小兵張嘎》是我們童年時候經常看的一部電影,張嘎小小少年就成為抗日英雄,是不少人小時候心中的偶像。這次精英文創·鯨魚創意團隊竟然用紙製作成紙偶,將這個經典的抗戰故事重新演繹,鞠萍姐姐和場下的觀眾都給看哭了。

Part4:沒有派大星的「海綿」寶寶,「美白」後又跑去英雄救美




記憶裡經常喊著派大星一起玩耍的海綿寶寶,這次竟然變了個模樣。原來,此「海綿」寶寶非彼海綿寶寶。來自上海的木偶藝人巧妙地利用常見的海綿製成肢體靈活的「海綿人」,不僅憨態可掬,還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英雄救美的故事。美女與英雄是否能成功逃脫「惡魔之手」呢,拭目以待吧!

Part5:黑暗中最亮的螢光舞,就是帥氣得這麼不講道理




機械舞想必年輕的小夥伴們都看過,熄燈後的機械舞可是會更加「燃」哦!在黑暗中,音樂聲會比平常更加衝擊著我們的耳朵,酷炫的螢光機械舞演員配合默契,每個動作都銜接得天衣無縫,讓你不尖叫都難!和我們一起期待1月18日21:10分廣東衛視《木偶總動員》,你想要的形狀,偶們都有!


相關焦點

  • 《木偶總動員》收視入佳境,特色木偶搶眼球!
    《木偶總動員》自開播以來,引發了一陣木偶話題熱潮。在第二期,節目帶出了眾多各具特色的木偶,高達2.4米「明星」機器人的突襲、三代同堂大鬧「大名府」等等,而手指偶的表演更是看哭了很多觀眾。《木偶總動員》收視入佳境,特色木偶搶眼球!
  • 《木偶總動員》收視入佳境,特色木偶搶眼球!網友:所以霹靂布袋戲...
    《木偶總動員》自開播以來,引發了一陣木偶話題熱潮。在第二期,節目帶出了眾多各具特色的木偶,高達2.4米「明星」機器人的突襲、三代同堂大鬧「大名府」等等,而手指偶的表演更是看哭了很多觀眾。(隆馬趣味播報「新聞」)第三期登場的木偶也是一個比一個搶眼球,會「變臉」的木偶、有「腳氣」的許仙和白娘子、另類「海綿」寶寶,連「小兵張嘎」都來到了現場,還有黑暗中最亮的螢光舞
  • 霹靂布袋戲:用木偶講好霹靂故事
    舞臺上活靈活現的木偶,靈巧地做出開合扇子、斟酒、拿書、寫字等一系列動作,宛如擁有生命一般。這便是木偶戲的魅力,「木偶戲」起源於漢朝,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並憑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起來。捷克的提線木偶;越南的水上木偶;日本的文樂木偶;中國的霹靂布袋戲都深受喜愛。
  • 霹靂布袋戲,一份匠心一份木偶情
    臺前敘述者在三弦琴樂手的伴奏下講述木偶的故事……中國也有近年來大熱的霹靂布袋戲,它脫胎於三百年前起源於福建泉州的布袋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演變為利用光影效果,特效技巧等現代技藝講述故事的劇集。木偶戲是依託於木偶這一表演道具,衍生出來的表演藝術。可以說木偶是木偶戲的靈魂,對比國外的木偶,霹靂布袋戲對於表演的木偶有著一份自己獨特的匠心和木偶情。
  • 霹靂布袋戲的傳世情緣:小小木偶演盡人生百態
    要知道,「木偶戲」起源於漢朝,至今已流傳千年,歷經多個朝代的改良、革新,木偶戲已是一門成熟而極具魅力的藝術。不過很慶幸,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霹靂布袋戲,在傳統木偶戲的基礎上開拓創新,將身材比例更接近真人的木偶搬上電視熒幕,憑藉現代多媒體形式、完整劇集連載成功俘獲年輕人的喜愛,使傳統藝術煥發新生。
  •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記憶中的鄉村木偶戲被霹靂布袋戲秒成了渣
    新奇是因為這些木偶在幾根小棍子操作下可以做出很多有趣的動作,甚至嘴與眼睛也能動,有時甚至能感受到它的眼神與表情的變化,但這種木偶沒有腳,在操偶師手裡始終讓我覺得怪怪的。大人們似乎都能聽懂唱詞,所以都很痴迷,而我們小孩子是真的聽不懂操偶師在唱些什麼,就是一直咿咿呀呀的,最後我唯有回家再問母親鬼戲表演了什麼,然後她會告訴我表演的戲目與整個故事。
  • 霹靂布袋戲新手入坑指南
    自從1988年的《霹靂金光》開播以來,霹靂布袋戲已經出品70多部劇作,劇集超過3000多集,人物多達到上千個。作為一個準備入坑的萌新該從哪看起呢?以下盤點了霹靂布袋戲的初級入坑指南,供各位參考。 1.《霹靂劍蹤》——最多好評的入坑劇《霹靂劍蹤》於2005年2月推出,總計30集。
  • 人偶動漫霹靂布袋戲
    小編今天想說說布袋戲也就是手控操作木偶拍攝的人偶動漫,嚴格意義上說布袋戲不屬於動漫了,可是播放器是放在動漫系列裡的,這樣的人偶動漫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知道這好片的人一般都是從小追到大了的。布袋戲起源福建廈漳現在被灣灣玩得很溜,臺灣省的一個布袋戲工作室,以布袋人偶為載體進行中原情節演變,充分展示了江湖冷暖,人情變故。也完美傳承布袋戲這個傳統文藝。這部霹靂戲系列人物最多,場景很多,臺詞最多,武打特效最多的一部片子。真的很佩服這些人,好多不帶重複的。
  • 臺灣霹靂布袋戲傳人來泉,探尋布袋戲起源
    最近,臺灣霹靂布袋木偶的第五代傳承人黃亮勳就來泉州尋根,探尋布袋戲的起源,思考更好的發展之路。點擊下方觀看視頻*視頻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黃亮勳是臺灣霹靂布袋木偶的第五代傳人。霹靂布袋戲歷經黃家五代人的經營變革,在傳統技藝基礎上不斷注入文化特色與創意設計,收穫了大量鐵槓觀眾,實現由技藝瀕臨失傳到成立企業並上市的逆襲。
  • 下架又上架的《霹靂布袋戲》,還是又下架了
    《霹靂布袋戲》,通過操偶師精確的手法,加上精妙的布景和融入現代影視手段如特效等,以及錯綜複雜的劇情,讓這個看似單一傳統的布袋戲煥發出屬於創新的生命力。 本是臺灣地區的一種特色劇,由於在日本開拓市場受阻,後轉頭看向大陸。
  • 道友留步,你喜歡霹靂布袋戲什麼?
    在霹靂布袋戲男主角「素還真」出場三十周年系列紀念活動中,霹靂官方聯合眾戲迷組成一個420人規模的操偶團隊,現場一起表演霹靂布袋戲,成功打破最大規模的業餘木偶戲演出的吉尼斯世界記錄!在傳統戲曲逐漸沒落的今天,霹靂布袋戲獨秀於林,誕生30多年來受到粉絲們大力追捧。
  • 非遺布袋戲:傳承與創新之路如何走?看霹靂布袋戲的成功轉型
    在福建、臺灣兩地,有一種獨特的戲劇文化,那就是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掌中戲。 歷史起源 一般認為,布袋戲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傀儡戲,後來泉州將傀儡戲融合本地南音、梨園戲等藝術,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布袋戲。
  • 兩岸布袋戲發展史:霹靂布袋戲如何打破次元壁,成功文化輸出?
    在福建、臺灣兩地,有一種獨特的戲劇文化,那就是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掌中戲。歷史起源一般認為,布袋戲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傀儡戲,後來泉州將傀儡戲融合本地南音、梨園戲等藝術,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布袋戲。關於布袋戲的詳細時間起源,有說最早唐代之前就有了,但因為沒有文獻可考,所以其實並不是很確定。不過地域就很明顯了,主要在福建的泉州、漳州等地流行,後來又傳入臺灣。所以說,兩岸的布袋戲同屬於一脈,只是在發展過程中有了不同的走向、流派。
  • 走進霹靂布袋戲:處處可見的「霹靂魅力」
    霹靂布袋戲至80年代誕生開始,便造成了巨大的轟動,在往後的30多年的歲月裡一直道友深受喜愛。霹靂布袋戲是如何大受歡迎的呢,這要從黃氏兄弟二人說起。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出生於布袋戲世家,在電視布袋戲教父黃俊雄手中接下黃家布袋戲第三代的棒子後,便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至此,「霹靂」二字便逐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 落地生根到枝繁葉茂,看霹靂布袋戲的前世今生
    近幾年來,霹靂布袋戲在市場上很流行。在動漫,動畫一統二次元江湖的背景下,這種用木偶表演的戲曲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也有些格格不入。它與傳統中熟知的傀儡戲的表演方式很類似,但木偶的尺寸比傳統木偶更大,也更精緻。溯本求源,霹靂布袋戲起源於17世紀泉州漳州等地流行的掌上戲。布袋戲在時代的變遷中發展變化,在保留傳統底蘊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流行的元素。
  • 國外有漫威宇宙而天朝有霹靂布袋戲,我為霹靂布袋戲點個讚!
    【2】霹靂布袋戲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霹靂布袋戲雖然已經存在了三十多年,但或是由於語言的問題、或是由於風格的問題、或是由於傳播的問題,總之它的人氣並不高受眾面相對較窄,但是只要入了坑我們就會有一種逼格瞬間升了很多個檔次的感覺,因為霹靂布袋戲在很多地方都能秒殺一般動漫、電視劇:
  • 從掌中曲到布袋戲,霹靂布袋戲都經歷了什麼?
    (原標題:從掌中曲到布袋戲,霹靂布袋戲都經歷了什麼?)每當迎神廟會的場合,走街串巷的操偶工人都會將肩擔上的戲箱與舞臺放下,在鄉親們期待的目光中搭好簡易木架舞臺,然後躲在布幃下,用靈巧的十指和惟妙惟肖的口白表演一出又一齣戲曲。「一語道出千古事,十指搬弄百萬兵」這便是最早期的傀儡戲。因演出的戲偶偶身極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也就有了布袋戲之通稱。輾轉300年間,布袋戲從福建泉州漳州、廣州潮汕等地流傳到臺灣等地區,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派系。
  • 起源300年,霹靂布袋戲如何紅遍江湖三十餘載
    近幾年來,霹靂布袋戲在市場上很流行。在動漫,動畫一統二次元江湖的背景下,這種用木偶表演的戲曲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也有些格格不入。它與傳統中熟知的傀儡戲的表演方式很類似,但木偶的尺寸比傳統木偶更大,也更精緻。
  • 「霹靂布袋戲」要涼?臺灣動漫主創被爆發表疫情惡俗言論!
    每每在家中感到百無聊賴的時候,動漫常常會帶給我們一些歡樂,可是就在這動漫作品發光發熱的時候,一則從動漫圈傳來的消息,卻讓人感到一陣噁心:又有一位恰爛錢的動漫主創被爆了出來。《霹靂布袋戲》的主創人員居然在海外社交媒體上,公開宣稱「新冠病毒」為「武漢病毒」,語氣還略帶嘲諷,這樣的操作真是讓人看不懂!
  • 臺灣霹靂布袋戲將登陸動漫節 木偶明星來頭大
    他們是一群來自臺灣的布袋戲木偶。不要懷疑,他們比周杰倫還要火爆。  應中國國際動漫節節展辦、翻翻動漫和臺北書展基金會的邀請,世界上最長的動漫巨作霹靂布袋戲將在本屆動漫節上隆重亮相。這部從1985年連載至今的超人氣巨作的創始人、霹靂國際多媒體董事長黃強華將親自攜20樽精美木偶、操偶大師和臺灣COS界名人,以空前豪華的陣容和內地的霹靂道友們零距離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