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輕閱》陪你讀書)
漢服的種類頗多,各種組合搭配更是數不勝數。無論春夏秋冬、天南海北,都能找出與之適宜的漢服形制。而除了日常穿著外,華麗美觀的漢服還可出現在各種禮儀、文化、體育運動等活動中。因此,《漢服怎麼穿》全書分為三個章節:時令漢服、漢服製作和歷代漢服來幫助讀者全面了解漢服文化。
其中,時令漢服章節根據不同時間、節日向讀者推薦得體應景的漢服搭配;漢服製作章節則列舉了多種主要的漢服制式的製作過程,並附帶實用的剪裁、打板圖樣,使讀者可以輕鬆入門、動手製作漢服。歷代漢服章節全章介紹了漢服的起源與服制沿革,帶你探訪全國各地博物館中精品文物上的華夏「時尚圖譜」。
「華夏衣冠」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樹吸收古今中外各民族文明的營養開出的炫美花朵,當今天我們希望以漢服傳承、傳播「華夏衣冠」的美好時,首先需要有一顆開放包容的「華夏衣心」。其次,要在不影響正常生活的情況下儘可能地遵守漢服禮儀。
《禮記·冠義》篇曾記載:
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冠者,禮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於廟。冠而後服備,服備而後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講的就是衣冠對於禮儀的重要性,端正容體的第一要務就是「正衣冠。
服飾既是物質文明中最活潑易變的因子,也是精神文明的物化。絢爛多姿、美不勝收的中國古代服飾,昭顯著我們祖先的精神世界、生活藝術和審美意趣。11月7日,央視綜藝頻道《衣尚中國》已經開播,從傳統的各種造物中領略中華美學理想。因此,如果你對漢服,對中華傳統服飾非常感興趣,不僅可以在書中細細品味,也可以通過鏡頭去領略錦繡之美!
顏紫陌,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學院,文博愛好者。
2014年開始接觸漢服,2015年開始穿著漢服去旅行。2017年,為進一步學習漢服文化歷史知識,用3年時間,探訪國內50多家博物館,在大量文獻資料和文博館藏素材收集與整理過程中,萌生了將漢服文化普及給更多青年朋友的想法。
為了讓本書不囿於對文物歷史研究的層面,她深入學習專業漢服妝造、攝影、服裝製作、搭配技術。最終在2020年出版的《漢服怎麼穿》一書中,將漢服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與節氣文化中的體現、漢服的日常穿著與製作緊密結合起來,為希望入手漢服、提升穿搭漢服品位的讀者,提供實用的參考信息。
漢服是漢族在歷史中主要穿著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需求更加豐富多元,傳承民族文化傳統,保護民族獨特性的意識大大增強,越來越多的漢服愛好者,穿起「明式」「宋式」「唐式」的「漢服」,希望把「華夏衣冠」和祖先生活的那些美好重新帶回現代生活,傳承下去。你有哪些穿漢服的經驗,快來評論區和大家進行分享吧!
十一月的購物狂歡節,不知道該買什麼書的朋友,11月的每個周一,記得鎖定《輕閱》呦!
輕鬆讀好書,只要五分鐘。跟上《輕閱》的腳步,從此讀書不發愁。
聲明:本文部分圖片、資料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或網站。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帳號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播音:王潔(實習)
編輯:趙倧博 王潔(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