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 古宅時光

2021-01-12 澎湃新聞
泰州 · 古宅時光

2020-07-27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調

古宅倚日光,

南窗寄幽夢。

雕花浮月影,

悠悠歲月長。

「泰式民居」始建於明清時期,大隱於繁華鬧市,青磚黛瓦和硬山式屋頂最為內斂,無一處翹角飛簷。

獨具匠心的磚雕木雕最是靈動。經時光流轉,雕花工藝更顯匠心智慧。

▲高港雕花樓

泰式民居講究實用。古街巷的牆角拐彎外,為方便行人挑擔而抹邊,俗稱「左右逢源」;抹邊上方逐步挑出,如銀錠堆積,又叫「和氣生財」;牆肩處則修出空洞放置油燈,這一抹光亮,在泰州古街巷中閃耀了百年。

臨流聊寄傲,

信步到花村。

不覺垂楊外,

煙沉日已昏。

▲泰州「九十九間半」(周氏住宅)按4條軸線排列、14個天井組成,擁有10多個完整院落,是本地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片區。

西花園走廊上的金絲楠木樑枋雕刻是整座建築藝術的精華,西側蝴蝶廳彩色水磨石至今圖案分明、色彩鮮豔。

不修滿一百間房,源於「滿則有損」的觀念,透露出中國人的生活哲學。如今,這座古建築文化遺產已打造成泰州的一張特殊文化名片,與「泰和堂」傳統中醫文化共生共榮。

泰州現有200多處文物保護單位,大部分是古民居。緣由泰州歷史上自明朝後,進入了長達數百年遠離戰火侵擾的相對安寧時期,百姓在這裡安居樂業,泰式民居群落逐漸在稻河、草河兩岸及其他區域形成。

綿

庭院深深深幾許,

亂紅飛過鞦韆去。

人歸留誰笑語甜,

幾度夢回弄花影。

泰州古民居沉澱了深厚文化內涵,更溫潤了子孫族人的優秀品格。

曾幾何時,正廳裡談論國事,窗格內三更燈火,屋脊上炊煙嫋嫋,庭院中笑語盈盈;依稀浮現,廊下撫琴香氣襲人,窗前苦讀書聲琅琅。

歲月流逝,古宅盛衰從容,進入門裡感受到天地人和。

遠行的遊子在斜陽外溫情回首,古宅早已將歲月和記憶融為一體,不管外面繁華喧囂,它總是閒靜安穩的模樣。每每回望虛掩的門扉,便離這煙火人間的小幸福更近了一步。

原標題:《泰州 · 古宅時光》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古稅務橋、稅務街(泰州海陵)
    泰州海陵,一座因鹽而生、因稅而興的古老歷史文化名城。泰州海陵的「稅務橋」是世上獨一無二的一座橋,別無分號,只為泰州鹽稅而生。古稅務橋依橋建街,稅務街是依橋而得。後來,因泰州的海岸線東移,區域建制有所調整,加之清末、民國鹽運管理機構的變遷,致使古稅務街逐漸蕭條,稅東街也成了一條以居家為主的街道,狹窄得像條巷子。
  • 泰州(海陵)古城牆及護城河(一)
    戰爭讓泰州城池再次遭到毀壞,但明王朝的建起,又讓泰州城池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⑷泰州城及城牆在明初重建,東西南北門分別有了正式名稱。泰州城牆得到多次大修。⑹泰州城牆在抗戰中被拆 僅留下少量古城牆舊影泰州海陵古城牆舊影
  • 泰州(海陵)古城牆及護城河(組圖)
    泰州(海陵)地處江蘇中部,長江北岸,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了。古稱「海陽」,漢初時稱為「海陵縣」, 南唐時(公元937年)海陵縣升為州治,始名泰州。〝泰州〞之名自此沿用千餘年。泰州(海陵)古城牆興與廢據史料記載,泰州城始建於西漢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唐代的海陵縣城已經有了城垣。
  • 航拍江蘇泰州稻河古街區:青磚黛瓦 鱗次櫛比
    來源:【中新網】  4月26日,航拍江蘇泰州稻河古街區,青磚黛瓦、民居鱗次櫛比。稻河古街區是泰州最大的古建築群落,長江水和淮河水在此交匯,稻河和草河貫穿南北。來源:【中新網】  4月26日,航拍江蘇泰州稻河古街區,青磚黛瓦、民居鱗次櫛比。
  • 2020古鹽運河文創節開幕式 在泰州柳園舉行
    今天上午2020古鹽運河文創節開幕式在泰州柳園舉行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霞,市政協副主席奚愛國出席開幕式。五大板塊內容 2020古鹽運河文創節的主題是「中國鹽 東方韻」,寓意歷史悠久的古鹽運河對泰州的滋養
  • 清代泰州第一豪宅,居泰州現存古民居之首成國醫館,遊客免費參觀
    更讓人稱奇的是這裡有一座150多年的古居,可以說是泰州現存最大的一處古民居了,在清代有「泰州第一豪宅」之稱,如今還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搖身一變竟成為國醫館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話說在江蘇泰州市區內,有一幢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青磚黛瓦院落,是一戶已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古民居,建於清鹹豐年間,原為周氏富商的家產,周家衰敗後將住宅變賣給了吳氏,後經吳氏改擴建,共有大小房屋九十九間半,民間俗稱為「九十九間半」,素有「泰州第一豪宅」之稱。為了更好的保護古宅院,2013年相關部門對其進行了修繕。
  • 泰州(海陵)古城牆及護城河(三)
    筆者在上兩篇《泰州(海陵)古城牆及護城河》短文中,對泰州(海陵) 千年古城牆及護城河的形成,歷代修建復建,海陵古城牆最終消失的原因作了詳細介紹。泰州(海陵)城內曾流動著繞城一周的東市河和西市河,中市河及玉帶河「十」字相交,天成一個「田」字形的內城水系。東、西市河與城外護城河碧水相環,構成了泰州(海陵) 「雙水繞城」的格局。
  • 傳承推廣戲曲文化 打造城市鮮明標識 泰州古鹽運河文創節靚麗登場
    顧介鑄 2020/09/30 22:29來源:交匯點交匯點訊 2020泰州古鹽運河文創節9月30日在鳳城河畔的柳園拉開帷幕。,古鹽運河不僅繁榮了泰州的經濟和文化,也日漸成為泰州城市的鮮明標識。作為泰州梅蘭芳藝術節的重要活動,2020古鹽運河文創節將從9月30日一直持續到10月8日,活動主題是「中國鹽 東方韻」,寓意著泰州因鹽運而生、因鹽稅而興,在新時代背景下,這片土地文化多元融合,尤其是梅蘭芳大師的藝術成就是不可複製的東方神韻,為泰州文創產業蓬勃發展提供了源頭活水。
  • 泰州(海陵)歌舞巷及八角琉璃井
    泰州(海陵)歌舞巷是泰州(海陵)名巷之一,明崇禎《泰州志》將其列於名巷之首。民國時,東西向的巷子改稱府西街,南北向的巷子一直沿用歌舞巷古名。橋南百餘米處,即為古歌舞巷。通過這首詩,我們得以了解「歌舞巷」 及所處位置及巷名的由來,我們也得以知道原來很早以前這裡就是泰州(海陵)的「歌舞地」了。歌舞巷東近州署,巷之北側即為州署花園,古時稱「郡圃」。這是泰州(海陵)最早的一座園林,如從五代開始造園算起,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裡歷來為達官貴人和文人雅士活動的場所。民國初,州署花園改為「中山公園」,向群眾開放。
  • 泰州海陵古五時巷(上)
    泰州海陵古城北門外,「涵西五巷分居東西,稻河草河貫穿南北。」像這樣一組深巷,不但在泰州僅有,即在全國也很少見。外地雖也有以數字命名的巷弄,但其長短不一、縱橫紊亂,不像泰州五時巷這樣井井有條,顯而易見,當年五條巷的形成絕非偶然,而應是在以後多年中逐漸規範,統一安排建成。
  • 水的泰州,誰的泰州?
    原標題:水的泰州,誰的泰州?水的泰州,誰的泰州?( 2021-01-15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不動聲色韓浩月離開泰州才想念泰州。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個夜晚,是在城裡一家書房度過的。為什麼我說「離開泰州才想念泰州」呢?
  • 泰州是座怎樣迷人的城?美文+手繪圖……
    古城泰州,位江淮海交匯之地,是一座具有兩千一百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以其風物鍾靈毓秀,文化昌盛繁榮,著稱南北,聞名海內,素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之稱。   七千多年前,泰州地區還是一片茫茫的大海。
  • 上海至泰州實現動車兩小時直達!初遊泰州,如何體驗這座水城的慢生活?
    泰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常勝梅在致辭中介紹,在滬泰實現動車直達之際,泰州開啟「走進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的訪親之旅、合作之旅、雙贏之旅。泰州將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用最實惠的舉措、最自然的風景、最健康的美食,邀請上海市民朋友們到泰州感受美的風光、品味美的味道、享受美的生活。
  • 泰州:崇儒祠泰州學派紀念館
    導讀:崇儒祠,祀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萬曆以後多次修葺、擴建,清嘉慶再修。原有東中西三條軸線,中部為祠堂4進,東西部各有3進附屬用房,後有園圃。解放後用作民居與與廠房。1986年遷出佔用之人及單位。決定將崇儒祠建成王艮及泰州學派紀念館,並對崇儒祠進行大修,恢復中部原貌,中部現有建築4進。
  • 美麗中國寺院之江蘇泰州-古壽聖寺
    古壽聖寺,俗名河南寺,南寺,坐落在泰州市姜堰區溱湖大道,始建於宋代鹹淳年間(1265—1274)。據清康熙年間《泰興縣誌》考證,寺廟建成時,恰逢宋高宗八十壽辰,因而被敕名壽勝寺。2001年經泰州市委市政府及姜堰市委市政府批覆開始籌建修復工作。2003年古壽聖寺移址重建於風光旖旎的溱湖風景區。
  • 這才是泰州真正「文藝範兒」的網紅打卡地
    泰州有許多散發著文藝氣息的打卡點讓人忍不住放慢腳步與這座城市來一場心靈之約漫步稻河古街區在街頭巷尾間邂逅滄桑古蹟青磚黛瓦、古樸典雅的稻河古街區,始建於元末明初,是泰州最大的古建築群轉入頭巷到五巷,「雅芙」「漫時光清吧」「雨卿閣」「泰州書房」「萬象書房」......各種咖啡館、茶吧、書屋散布其中。午後來此,喝一杯咖啡、看一本好書,就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小情調」。
  • 古宅裡的舊時光,這是來自英山的古老記憶!
    迎著初夏的風,漫步在英山南河鎮瓦寺前靈芝村,隨我去看這座年歲頗高卻依然精神矍鑠的古宅吧!庭院深深,宅門之內別有洞天走近了段氏府宅,只見青磚、山石壘就了高高的馬頭牆。古宅之中,庭院之「深」實在難以想像。進門後依次能看到戲臺、天井、觀戲廳、祭祖臺、東西廂房、東西羅漢廳等等。這些建築都各有講究,比如廂房是主人接待一般客人的地方,東西羅漢廳是老爺會見貴賓、議事、看書的地方,沒有特殊的事,女眷不能隨便入內。
  • 泰州這些老街巷你走過哪幾條?你最鍾意哪一個?
    關帝廟巷的巷名,大概就是因巷南的古關帝廟而來。當年,提起關帝廟巷,老泰州無人不曉。   以前的關帝廟巷周圍,有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泰式民居。其中,門牌48號為清代晚期建築,結構奇特,東側二層樓屋,上下各三間面巷,樓上前簷出挑,西側有照廳、廳屋各三間。門牌54號、64號為明代建築,有面向西側小巷的磚雕儀門,廳屋抬梁式,堂屋穿半式。
  • 泰州海陵古五時巷(下)
    始建於明初的稻河五時巷,泰州海陵古城最大的古建築群落之一。修建復建後的泰州稻河古街區位於泰州海陵城市中心。古五時巷正向世人緩緩掀開面紗,展露出絕世姿容。修建復建的古五時巷瓦椽飛簷,仍是舊時肌理,亭臺樓閣,依稀往日風採。走在那庭院深深的老宅裡,或徘徊於那悠長雅致的小巷中,常常會有恍如隔世的感覺,數百年的歲月似彈指,而容顏未改。青磚黛瓦,到處透著古色古香,空間布局井然有序。
  • 帶您來看分布在興化古巷古宅中的古井
    江蘇泰州興化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僅明代興化就出了高穀、李春芳、吳甡三位宰相。興化境內文物眾多,其中,古井分布在古巷古宅中,井欄是歷史的見證之一,民諺有:唐宋元明清,從井數到今。下面就讓我們走進興化市博物館門前的廣場,一起欣賞那裡呈現的歷史「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