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蘭巴南寺廟群(印尼語:Candi Prambanan,或譯作巴蘭班南、普蘭巴那)位於印度尼西亞的中爪哇省,離日惹市約18公裡,是印度尼西亞最大、最美麗的印度教建築,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印度教廟宇。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其高聳的尖頂建築、印度教建築的典型風格和高達47米的中心建築。普蘭巴南寺廟群是世界建築、雕刻和繪畫藝術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現正式名稱為普蘭巴南文化旅遊公園。
普蘭巴南由8座主廟(candi,坎蒂)和250餘座孤立的小神廟(Pewara,佩瓦拉)組成。其中三座主要神廟(Trisakti)分別供奉印度教的三位主神:溼婆(毀滅之神)、毗溼奴(秩序之神)和梵天(創造之神)。寺廟群分成兩個大院。主院基礎較高,院內有16座陵廟,其餘均建在一個地勢較低的院內。
主院中心區的四周低一層處散亂著累累石塊,它以222米見方的圍牆(與中心區的石牆平行)圍著,整齊地建立著4排224座的小殿堂,相當於第2區。在更低一層的外圍有第3區的部分遺蹟(圍牆與前2區的圍牆不平行)。主院內有三座高高聳立的塔形石砌陵廟,南邊的為梵天廟,北邊的為毗溼努廟,中央的是最受古代印尼人崇拜的大自在天神溼婆廟。
溼婆神廟位於正中,有東、南、西、北四個石室。中心大殿祭祀石雕溼婆神立像(四臂,高3米),其它三個石室分別供奉溼婆的妻子難近母、他的化身投山仙人和兒子象頭神。溼婆神廟於20世紀80年代復原,總高47米,基部34米見方,無論基部、屋牆、屋頂,都是兩段四方同形構成。毗溼奴神廟位於溼婆神廟的北方,梵天神廟位於其南方。
毗溼奴神廟和梵天神廟與溼婆神廟同形但稍小,因屋頂破損而露出中間的神像(都是四臂立像、梵天為四面)。每座主神廟之前均有兩座小神廟立於兩旁,分別供奉主神的坐騎:溼婆的神牛(Nandi)、毗溼奴的大鵬金翅鳥和梵天的孔雀。其中大鵬金翅鳥是印度尼西亞的吉祥物,或稱印度尼西亞鷹。
普蘭巴南寺廟群的創建基本上是模仿了神話中描述的眾神居住的馬哈穆羅山,因此各種雕刻和裝潢都是按照神仙境界模樣完成的。例如,裝飾的圖案取材於山川、蓮 花、奇異的動物和人物、仙女等,葉片和枝條彎曲纏繞於各種圖案之間,整個圖案營造出一個夢幻般的神仙世界。在每一個廟宇中都有雕像,例如大殿上面向東方的 溼婆·馬哈德瓦雕像、杜爾加雕像和許多在印度教義上知名人物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