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情,生生不息:通過十首古詩詞了解古人是怎樣怡情山水

2020-12-18 秦巴山裡讀書人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儒家思想幾乎影響了每一個朝代的文人,當他們安天下的抱負難以實現的時候,總會尋求自然中的某種現象或景色來寄託情感,抒發心中的悲憤與不平。山矗立在大地上,河流環繞山川奔騰不息,山帶水,水傍山,沉穩與靈動編織出自然界最美的畫卷。而這些,也成了文人抒發情感最好的承載物。生活在當下社會的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在為生活而忙碌奔波,快節奏的生活不允許有太多時間去怡情山水來緩釋疲憊。幾首山水詩,推薦給大家,看看古人是怎樣寄情山水、怡然自樂的。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深處 一作:生處)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望嶽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飲酒(其五)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

宋·歐陽修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裡歸。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怡情山水——國畫山水欣賞
    怡情山水——國畫山水欣賞
  • 王維十首經典山水詩:古代山水詩的巔峰之作
    王維十首經典山水詩:古代山水詩的巔峰之作山水詩和田園詩合稱山水田園詩,都是通過寫自然風光來表達詩人內心情感的詩歌類型,這是兩者的共同點。但山水詩和田園詩又是有明顯區別的,不應該將兩者混淆起來。山水詩主要寫山水風光和隱士居所,帶有濃厚的隱士情趣和文人氣質。田園詩主要寫田園風光和農村生活,帶有濃厚的農村意趣和鄉土氣息。
  • 無錫:龍寺生態園 山水怡情人文佳地
    導讀:「無錫龍寺生態園」座落於無錫南郊的太湖山水城旅遊度假區軍嶂山龍寺坳裡。2001年6月啟動,10月正式對外開放。二期工程「太湖葡萄溝」於2005年10月全面竣工。園區佔地1500畝,為國家AAA級景區、首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 山水畫家李大章:靜逸疏然寫恬然 生生不息通宇宙
    界內人士都知道李大章玩賞蟋蟀多年,對蟋蟀了如指掌,可以說是一個蟲文化的傳播者,但是人們更多的不是從他對蟋蟀的了解來認知他的,而是通過他的山水畫來讀懂他的。李大章1963年生於天津,是喝海河水長大的本土山水畫家。46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也就是短短的一瞬,但是對於人來說,又能擁有幾個46年?
  • 山水畫家劉東方作品系列網展:山水怡情(高清組圖)
    忘寵辱,辭世風,皆因風月同在,山水怡情! 筆墨雖陋,能解萬千憂悶。尺牘雖小,能抒萬丈豪情。心靜路寬,心平氣和。放下執念,走進自然,沐日月光華,閱千山萬壑,率性而行。畫家劉東方近照畫家簡介 劉東方(又名劉賓),中國山水畫家
  • 讀古詩詞,品古人山水情結
    山中的日子多麼的悠閒自在,雖然有鳥兒在枝頭嘰嘰喳喳,但屋裡的人依舊睡得安穩舒適。王維是山水田園派詩人,他的詩自帶山野的芬芳和田園的清新,不由得令人讀來心生嚮往之情。在古詩詞裡,有許多如王維一樣有關山水田園的優秀佳作,值得讀者欣賞和品讀。
  • 山水要有筆墨情,畫山水要通曉山水之性情
    山水要有筆墨情,畫山水要通曉山水之性情文/文涓單純從名字上看,山水畫中的主體其實是山水之景,但是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卻對畫中的景致有著很高的要求,並不是眼中所見的山水之景,而是一種情景交融的載體。山水不出筆墨情,想要將山水畫好,除去筆墨勾勒出真實景象之外,也要將個人對於山水畫的思考融入,通過對山水的透徹理解,從山水中感知樂趣。再將情緒傾注筆端,將畫、人、時代緊密相連。總而言之,當討論山水畫究竟所畫何物時,首先需要做到的便是通曉山水之性情。
  • 山水有情、安陽市國畫名家-呂虎林山水工作室作品聯展
    2020年8月13日上午,山水有情【安陽市國畫名家-呂虎林山水工作室】作品聯展,在安陽市群眾藝術館展廳展出。到場的領導嘉賓有,安陽市文聯副主席王志立,安陽市美協主席唐川府,安陽市書協主席李建學,副主席李昕、鄧曉峰、楊明學、張峰、王燁、朱序、副秘書長趙濤、還有中原藝術學院山水畫研究所所長曲春林
  • 中考語文 古詩詞鑑賞一 從《歸園田居》賞析山水田園詩的藝術風格
    所以,今天我們新開中考專題:《中考語文 古詩詞鑑賞》。教給初中、高中的孩子們,如何來鑑賞古詩詞。中考考察的古詩詞基本都是唐詩宋詞,也就是近體詩(一般唐朝之後的叫近體詩,之前的叫古體詩),詩詞短小精悍。詩詞中那些耳熟能詳的不可能選,晦澀難懂的不選,課內古詩也不會選,選的只有課外的古詩詞。
  • 寫在山水間的十首古詩: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山水田園詩是古代詩歌的一個重要的種類,其著名的詩人有王維、孟浩然、陶淵明等人,詩人們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閒的田野,緣景抒情,因寄所託,表達自己的理想、志趣。精選十首山水詩,讓詩人帶我們走進他們眼中的山水美景。
  • 山水有詩畫 遠方觸手可及
    近年來,江津全力推動文旅融合,讓文化賦能旅遊高質量發展,通過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中華詩詞城市等,持續完善旅遊配套,不斷提升城市品位,在景點打造、城市發展中融入詩詞文化,使遊客在「丹崖碧嶂如排列,乾坤秀氣鍾奇絕」的詩韻中感悟「四面山水 人文江津」的人文厚重。
  • 罷官的辛棄疾寫給兒輩的一首詞,看似怡情山水,實則正話反說
    暮年的辛棄疾再一次被罷職,他閒居在鉛山的別墅,那裡有一處清澈泉水,稱之飄泉。「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期間辛棄疾曾寫給兒輩們一首西江月,看似怡情山水、超然世外,實則正話反說,長懷憾意。
  • 炎黃子孫為什麼對畫山水情有獨鍾?
    宗教畫和山水畫,東西方都各有執念畫山水是因為對自然的熱愛和儒釋道哲學的影響,這是教科書裡的詞彙。可是為什麼王朝時代的所有傑出的頭腦都熱衷於此,且一畫就是一千多年呢?「熱愛自然我可以理解,但如此的痴迷且一成不變地畫了一千多年。這就讓人不好理解了。
  • 山水田園詩自成一派,王維十首詩作,首首經典,又流露濃濃的禪意
    他是一位描寫我國山水的大師,技術高超,在盛唐自成一派,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王維,欣賞王維十首流傳千古的詩篇,感受我國山水之氣派。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背誦古詩,很多詩真的是隨口就來、脫口而出,也許已經形成肌肉記憶了。但我們對於作者及其生平,所處年代以及詩的創作背景卻投入的不是很多。
  • 陳子莊:畫山水需講究神、情、氣、形
    每幅畫都有主從,或山頂為主,或山脊為主,或山腳為主,但不要割裂,要有整體感。對山之性格要充分掌握,如山石的質地、植物的種類、建築的特徵等,都是構成此山性格的必然因素。也可以以山擬人,寫我自己胸中之峨眉。同時也可以擬別人、古人。純自然美也須以我為主宰,忘記這一點則會被景物牽著走。畫山水要既有它(山)的特點,也有我的特點。
  • 與詩人寄情於山水,品人之情感
    古代詩人在鬱郁不得志時,大多喜歡借怡情山水,聊以忘憂。今天雪陽要給大家講解幾首古代詩人寄情於山水的古詩,品味詩人所體現的情感。第一首詩是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通過詩意我們可以想像,帶入到作者所描繪的場景中。由於詩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遊覽名山古剎,雲遊四海,尋幽探勝。這首《題破山寺後禪院》題詠的是佛寺禪院,抒發的是作者忘卻世俗、寄情山水的隱逸胸懷。此詩抒寫清晨遊寺後禪院的觀感,以凝鍊簡潔的筆觸描寫了一個景物獨特、幽深寂靜的境界,表達了詩人遊覽名勝的喜悅和對高遠境界的強烈追求。
  • 古稀之年才中進士,讀曹松十首詩作體會詩人心境,山水詩堪稱經典
    曹松出生在晚唐,他一生奔波科考,但屢屢敗北,年過古稀才中得進士,此時的曹松已經風獨殘年,沒過幾年便故去。同一年中榜名單中,有四位與曹松有同樣的遭遇,均是古稀之年中榜,後世將曹松、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並稱"五老榜"。
  • 筆墨淋漓抒山水之妙
    洪積茂山水欣賞我和洪積茂先生是多年的朋友,經常邀上幾位同道中人去他工作室品茶賞畫,所以對他的筆墨風格也較為了解,而今執筆寫幾點-看法,不妥之處,還往先生包涵。他研習中國畫的同時,在傳承與創新上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完全拋棄傳統意味著背叛,將導致筆墨技術的無根和意境的弱化虛無,如墨守成規臨摹古人,也將導致作品的單調呆板,缺失時代氣息與精神,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有時古意叢生,有時新意跌出,但又相互得到和諧統一,美不勝收。
  • 北京畫院和故宮博物院等聯合舉辦明清山水畫展
    師古人與師造化,同為中國繪畫不可或缺的承學方式。一般來說,畫家把臨、摹、仿作為繪畫入門的途徑,通過臨摹古人的畫作,傳達先賢的神韻,並在此基礎上以自然為師,最後達到理想的境界。本次展覽上,包括沈周、文徵明等吳門畫派畫家和以董其昌為首的松江畫派畫家以及清初「四王」等傳派的摹古山水畫佳作,共同呈現了這一臨習傳統的脈絡,體現出明末清初山水畫壇流派紛呈、氣象萬千的格局。
  • 山水畫家毛燕忠——翰墨山水情 胸中天地寬
    翰墨山水情 胸中天地寬——記山水畫家毛燕忠這山水畫就像萬流匯集的江海,煙波浩渺,奔騰流淌,這就是民族藝術的生命力了,而生命力就在日益壯大的有才華的畫家隊伍中。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了解,我們得知毛先生在山水畫藝術方面有著很大的成就。毛先生早年師從於酈松臣、黃定初、鍾增亞、呂雲所、丁雪峰等美術大家,後進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霍春陽傳統繪畫研究室裡學習。霍春陽先生強調中國畫的傳統本質,強調「由技入道」,追求道法自然,守住中國文化的底線,崇尚「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的空靜之境,不求怪異的圓融之境。毛先生出師後又專攻黃賓虹山水。